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日前,深圳相繼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各區(新區)功不可沒。生態資源豐富的坪山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森林城市建設,致力綠色生態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打造與深圳東部中心相匹配的城市人居環境。
坪山區山水林田生態要素齊備,享有「半邊山水半邊城」的美譽。
半邊山水半邊城 山水林田好風光
巍巍馬巒山,悠悠坪山河。坪山綠水青山資源豐富,轄區生態控制線面積達89.32平方公裡,佔轄區總面積的53.75%,山水林田生態要素齊備,享有「半邊山水半邊城」的美譽。
馬巒山、田頭山是坪山區最主要生態屏障,田頭山為深圳市新晉的自然保護區,馬巒山為全市最大郊野公園,另有聚龍山、燕子嶺等大小山體,自然風景優美,林木蔥翠、空氣宜人,是城區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水資源豐富,深圳五大河流之一的坪山河穿城而過、龍崗河蜿居城北,馬巒山瀑布是市內最大的天然瀑布群,還有紅花嶺、赤坳、松子坑、大山陂等等眾多水資源,水面總面積達1524公頃,形成良好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格局;坪山區森林覆蓋率超45%,居全市前列,為區生態格局安全提供保障,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流動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坪山主要生態綠廊為坪山基本農田等田園景觀,為農業景觀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入眼即鮮花綠樹、處處皆靚麗風景」已成為坪山的生態底色,坪山一直堅持「綠色發展 生態優先」理念。2018年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正是對坪山生態資源本底優勢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認可。
強本固基揚優勢 全面覆蓋塑特色
休閒綠道,讓居民切實享受見得著、摸得著的生態福利。
在深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坪山區對標森林城市建設指標,固根本、揚優勢、全覆蓋、塑特色。2018年,坪山區綠地覆蓋率57%,人均綠地面積16.95平方米,這三項「硬核指標」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要求的「森林覆蓋率35%,綠地覆蓋率40%,人均綠地面積12平方米」。
森林網絡揚優勢。貫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態廊道是森林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坪山積極建設貫通性的城市生態廊道,協調自然、人文景觀,形成綠色通道網絡,夯實休閒道路網絡基礎,道路綠帶精細管養,道路綠化和景觀提升56公頃,立體綠化、邊坡及綠化恢復面積超8公頃。
森林健康固根本。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使可持續的生態系統適時更新是森林城市建設固生態本底的重要衡量。過去3年,坪山區完成中幼林撫育217公頃,林相改造239公頃,同時積極防控入侵物種薇甘菊,通過化學防控、人工防控、群落改造三項工程防控超2600畝。
生態福利全覆蓋。公園綠地、休閒綠道能讓居民切實享受到見得著、摸得著的生態福利,森林城市建設指標也明確要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超80%,建有森林公園等生態休閒場所。坪山區以森林城市建設為契機,新、改、擴建公園、花園,對休閒街區和公共建築屋頂牆面見縫插綠,提升公共空間景觀,截至2019年底,坪山區共有各類公園86個,基本滿足轄區居民休閒需求。綠道是勾勒自然的最美線條,是串聯遊憩、休閒等綠色開敞空間,兼具市民綠色遊玩、健身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坪山區現有綠道約146公裡,目前坪山區碧、綠道規劃研究已完成,已建好35個公共目的地。
生態文化塑特色。坪山立足「一山一河一溼地」等自然生態優勢,打造全域自然博物館,建成馬巒山自然研習徑及手造步道,生態文化特而精。利用城市公園和廣場等場所,開展植樹造林、花藝評比、公園文化周、最美陽臺等活動;坪山區自然教育中心是市民探索、感受大自然的首選基地,開展了《教你認識馬巒山鄉土植物》課程、自然體驗營等生態科普教育活動,營造了共建共享森林城市氛圍。
山林花海悅人心 乳燕還巢似舊識
坪山全力構建一河一道、水路十廊、南北林海、城中百園的森林城市體系。
從深圳市區回坪山,碧嶺隧道一過,只見坪山大道沿線山花爛漫,讓回家路上的你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回到家中,站在陽臺遠眺,遠處山林花海,美景如畫;坐上雲巴,經過燕子嶺公園旁,看到「燕還巢」社區公園中那些植物編織而成的鳥巢狀小品,嬉戲的小朋友樂趣無窮,讓你仿佛回到童年;周末,帶孩子來到坪山文化聚落對面的扶搖林風箏公園,在那「風」一樣的波浪形坡度上,花帶座椅、兒童遊樂設施一應俱全,真是親子遊玩好去處……這些情景不是想像,而是來自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坪山管理局組織編制的《坪山區森林城市品質提升建設規劃》(下稱《規劃》)。
據了解,《規劃》主要理念為山水林田相融共生,森林惠民以人為本,結合坪山風貌,塑造本土特色。《規劃》指出,在森林城市建設提升期期間,坪山從提高森林品質、構建一體化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入手,構建一河一道、水路十廊、南北林海、城中百園的森林城市體系,實現林山相護、林路相攜、林水相映、林園相悅、林產相融、林管相輔。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規劃》提出坪山將打造森城紀念林品牌,利用現狀公園、醫療、教育、產業周邊綠地,打造多種主題紀念林種植空間,如光祖公園烈士紀念林、聚龍山生態公園紀念林、鵬茜礦山公園紀念林、坪山溼地公園紀念林等。同時開展類型豐富的紀念林種植認養活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包括夫妻同心林、父母長壽林、麟兒滿月林、友誼常青林、節日慶典林、企事業單位文化林、個人認養林等。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為子孫後代謀幸福,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坪山區森林城市品質提升也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各相關部門和市民的參與支持。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坪山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呼籲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因為這既是呼應坪山發展、塑造片區特色的內在要求,也是打造「森林融入城市」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深圳東部中心的使命。接下來,坪山區將以森林城市建設提升期為契機,以先行示範的擔當,為未來城市和森林共生共融的全新發展模式提供坪山實踐。
晶報記者 熊奇俠 通訊員 肖瑤/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