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紮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實施方案》(皖發〔2016〕29號),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村的管理職責,根據《經開區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協調發展、綠色惠民,以森林資源培育、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執法監督管理為主要任務,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在全鎮推行林長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推進有力、監管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責任體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強化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綠色富民利民,全面提升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堅持黨政同責、部門聯動。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林長職責,強化部門協作,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一山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
——堅持問題導向、分區施策。結合區域和林情特點,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分類保護、科學管理,解決好林業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全面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
——堅持嚴格考核、跟蹤問效。依法治林管林,建立健全造林綠化、森林管護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林長制落地生根,形成全社會關心和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良好氛圍。
三、主要目標
目前,鎮、村二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建立,下一步全鎮努力構建責任明確、制度健全、問效追責的森林資源發展與保護體系,完成「增綠增效、管綠護綠、富民利民」三大工程,創建森林旅遊生態鎮,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實現林農增收、林業增效、全鎮增綠。
四、組織體系
(一)組織機構
1.設立二級林長 鎮級「正副林長」分別由鎮黨委書記、鎮長擔任,鎮級林長由各聯繫村負責同志兼任,組建專職、兼職護林員隊伍並加強管理。各行政村設立村級「正副林長」,分別由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
2.設立林長制辦公室 負責轄區內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護林員隊伍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分管林業領導任辦公室主任,成員以林業站工作人員為主。
3.建立林長制聯席會議制度 聯席會議原則上每半年召開1次。同時建立林長制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
(二)責任區域
依據全鎮森林資源分布及生態功能重要性,鎮級林長責任區域為本鎮鎮轄區;村級林長責任區域為本村轄區。
(三)工作職責
1.林長制聯席會議職責。研究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的有關重大問題;研究決定林長制工作的相關制度和辦法;協調解決推行林長制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部門、地區之間的重大林權糾紛和爭議;組織開展執法監督和綜合考核工作。
2.林長職責。正副林長負責領導全鎮造林綠化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承擔推進林長制的總督導、總調度職責。鎮級林長負責指導相應區域森林資源培育、保護、修復和綠色產業發展,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牽頭組織對突出的破壞森林資源問題進行依法整治,檢查督察下一級林長和護林員履職情況,強化激勵問責。
3.林長制聯席會議成員職責。
(1)對村級林長的考核。
(2)組織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宣傳和社會輿論引導。
(3)負責組織實施對森林資源損害的責任追究工作。
(4)在校園組織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加強校園綠化建設。
(5)組織力量參與森林火災撲救,進行交通疏導維護治安秩序。
(6)鎮財政負責落實林長制工作經費,對上爭取造林綠化、森林撫育保護管理和生態補償所需資金,並監督資金使用。
(7)鎮林業站負責全鎮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監督管理;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鎮造林綠化、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承擔全鎮森林資源保護監督管理的責任。組織、指導全鎮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承辦鎮級林長制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事項。
4.護林員職責。負責管護區域森林資源的巡護,管控林區野外用火,及時報告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和火情災情,保護好管護區內的野生動植物和各種林業服務設施、標識,落實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
五、重點任務
(一)實施「增綠增效」工程,建好青山。
1、加快國土綠化。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深入推進森林鎮鎮、森林村莊建設,做到見縫插綠、應綠盡綠,實現城鎮、區域綠化協調發展。
2、實施重點項目。積極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系統修復。堅持封山育林,實施長江防護林、國家儲備林、退化林修復建設等重點林業生態項目。
3、提升森林質量。全面推進森林撫育經營和退化林修復,優化樹種結構,促進林分生長,構建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森林綜合功能和效益。
(二)實施「管綠護綠」工程,守護青山。
1、加強資源管控。一是嚴守森林紅線,認真執行林木採伐限額管理,嚴格控制「以單純砍伐林木為目的」的林權流轉和「開天窗」、「剃光頭」式採伐,林木採伐指標逐年遞減;同時要充分利用村規民約等方式進行村民自治,保護好森林資源。二是堅守林地紅線,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強化項目建設徵佔用林地報批和跟蹤管理。三是持續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構建以公益林為基礎、自然保護體系,維護生物多樣性。
2、強化災害防控。一是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加大宣傳力度,從嚴管控野外火源,加大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物質儲備和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年度森林火災控制率在0.2‰以下。二是嚴格落實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責任,強化屬地管理,層層壓實責任,加強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應急除治,確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7‰以內。
3、加強古樹保護。建立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和動態監測體系,推進分級鑑定、建檔管理、掛牌保護。重點圍繞水口林、景區古樹名木保護,制訂完善管理制度,落實管護責任。
4、強化執法監督管理。一是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二是加強林業法律法規宣傳;三是加大對涉林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三)實施「富民利民」工程,用活青山。
1、開展森林經營。實行分類經營、分類施策,推動以增加森林碳匯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經營活動,建立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示範點,促進各村森林經營水平提升。
2、加快產業發展。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股份制公司、森旅民宿等林業新型經濟體。積極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大力培育壯大林業龍頭企業,推動森林經營、造林、竹林碳匯項目的自願減排交易試點工作,開展林產品系列精深加工,加快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步伐,結合精準扶貧,發展林果、林藥、林禽、林花、林蜂、林下採集等產業,推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林業產值有所增加,促進林業高產高效和農民增收致富。
3、發展森林旅遊。圍繞梅花山等打造一批森林旅遊精品景區,充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野外露營、森林養生、民宿等森林旅遊項目。積極建成生態保護教育研學基地,創建森林旅遊示範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全鎮要把推行林長製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各村要成立由兩委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村級林長制聯席會議,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定期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和突出問題。要狠抓責任落實,細化工作進度安排,抓緊制定出臺本級工作方案、相關工作制度和考核辦法,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
(二)加強督察,嚴格考核。將各村推行林長制情況納入村為主考核內容。各村每年12 月底前將本年度貫徹落實林長制情況報鎮黨委政府。建立工作督察制度,通過開展工作調度、督察巡查、實地暗訪,對林長制實施情況和林長履 職情況進行督察。對工作突出、成效明顯的,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問責。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三)保障經費,完善機制。統籌謀劃推進林長制,與林業改革發展、美麗鎮村建設、「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和城鎮園林綠化提升、脫貧攻堅等工作有機結合。整合資源,積極爭取資金項目支持,鎮級財政要將林長制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整合利用公益林管護等資金,保障林長制有序推進。
(四)加強宣傳,廣泛動員。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絡、電視、電臺、報刊及各類新媒體,大力宣傳推行林長制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廣大社會群眾參與和支持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建立森林管理保護信息發布平臺,通過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告林長名單,在林區主要路口和森林顯著位置豎立林長公示牌,標明林長職責、森林林地概況、監督電話等內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