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來安縣半塔鎮北澗村的碧根果現代農業產業園裡,漫山遍野的碧根果苗迎風挺立,工人們三五人一組,澆水、施肥、培土,忙得熱火朝天。 「目前,產業園已成功栽植碧根果苗7000畝,進入豐產期後,碧根果年產量預計可達100萬公斤。 」產業園林長、半塔鎮鎮長助理陳翠鳳介紹。
今年以來,安徽省深化林長制改革,設立30個不同類型的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全省5.2萬餘名各級林長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目前全省森林面積達到6262萬餘畝,森林覆蓋率超過30%。林長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新時代安徽改革的知名品牌。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叮囑安徽省 「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安徽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2017年3月提出探索實施林長制,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 2017年在合肥、安慶、宣城等地先行試點林長制改革,2018年在全省推開,2019年全國示範,2020年深化改革。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推行林長制」,11月,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林長制向全國推廣。
「依託林長制改革,安徽省林業發展由林業部門 『小馬拉大車』轉變為各級各部門『同唱一臺戲』」
——改革破解積年難題,匯聚各方力量發展林業
冬日的肥東縣十八聯圩溼地,蘆葦蕩與溼地水面連成一片,遠看水天一色、碧波蕩漾,不時有白鷺在水裡嬉戲。
環巢湖十大溼地公園群項目被列入合肥林長制重點項目建設,由市級林長包保,牽頭協調各職能部門,解決徵地、拆遷、資金等難題。
合肥市林長制辦公室負責人何玉珠告訴記者,合肥市深入推進林長制改革創新,編制《合肥市林長制實施規劃》《合肥市林長制重點項目實施規劃》。各市級林長深入環巢湖十大溼地、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園等23個項目,督導調度項目建設,指導制定具體推進方案。 2019年以來,市級林長調研調度重點項目40餘次,解決問題20多件。
「林長制解決了一些積年難題,啃下了不少『硬骨頭』,調動了各方面力量聚力林業發展。」省林業局局長牛向陽介紹,林長制改革破除沉痾痼疾,初步解決了林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理念淡化、職責虛化、權能碎化、舉措泛化、功能弱化」問題。三年多來,全省市縣林長開展巡林13351次,解決問題10403件。
安徽省明確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5項任務,形成省級總林長負總責、市縣總林長抓指揮協調、區域性林長抓督促調度、功能區林長抓特色、鄉村林長抓落地的工作格局。各級林長都有目標責任,各有關部門都有職責任務,一級對一級負責,每年進行考核評價,兌現獎懲。
省委、省政府細化27個省直有關部門在林長制改革中的職責,建立會議調度、工作督察、考核問責、社會監督等工作機制,各市出臺林長制改革配套制度752個,形成上下銜接、協同高效的制度保障體系。
「依託林長制改革,安徽省林業發展由林業部門『小馬拉大車』轉變為各級各部門『同唱一臺戲』。 」安徽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
「多虧了林長制,曾經的荒山變成了青山,我們這裡的環境更美了」
——創新激發林業活力,探索形成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為切實將林長制改革優勢轉化為林業治理效能,今年6月,安徽在皖北平原、沿淮、江淮分水嶺、沿江、皖西大別山、皖南山區六大片區,選定設立30個不同類型的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每個先行區重點探索2個至5個體制機制創新點,推動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多虧了林長制,曾經的荒山變成了青山,我們這裡的環境更美了。 」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楊亭村林長楊江勤說。早些年,這裡還是一片荒山,如今是「出門見綠,處處是景」。
楊亭村是安慶市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近年來,當地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做到任務細化,分工明確,誰包保誰負責,誰失責必追責。
楊亭村林間地頭一塊塊林長告示牌立起,古樹名木也紛紛戴上了二維碼。 「我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做到『五個嚴禁、四個一律』,即:嚴禁亂採亂伐,嚴禁開山挖山,嚴禁私埋亂葬,嚴禁墳頭硬化,嚴禁明火上山。古樹、名木、大樹、稀有樹木一律掛牌保護,山場一律封山育林,帶明火上山一律拘留,幹部包保失職一律問責。 」楊江勤說。
山頂是公益林,山腰是經果林,山腳是名貴苗木。楊亭村每年茶園產值超百萬元,旅遊收益突破500萬元,勞務用工收入超200萬元。
各地示範區先行區積極創新探索。安慶市在全國率先編制林長制規劃,開展林長制地方性立法,探索「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全面構建林長制服務平臺。滁州市選擇5個國有林場創新國家儲備林投融資模式,探索建立國有林有償使用機制、森林資源監測管理機制。宣城市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林長制社會監督員制度,聘請社會監督員44名,常態化開展監督。
「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的設立,進一步激發了林業發展活力。 」省林業局副局長齊新說,「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完成造林771.4萬畝,超額完成規劃任務。全省目前森林面積達到6262萬餘畝,森林覆蓋率超過30%。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6‰以下,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
「過去這裡交通條件差,投資商想做旅遊開發也只好作罷,現在我們引進了巨資打造森林特色小鎮」
——做好「用綠」「活綠」文章,生態優勢轉為經濟優勢
涇縣馬頭國有林場裡,層林盡染,山泉清澈,鳥語蟲鳴。新修的林區道路四通八達,寬闊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林區深處。
「過去這裡交通條件差,投資商想做旅遊開發也只好作罷,現在我們引進了巨資打造森林特色小鎮。 」馬頭國有林場場長卜良高說。
2019年,涇縣探索試行國有林場雙縣級林長模式,成立涇縣國有林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承接國家和省市縣各級林業發展項目、實施重點林業產業和基礎設施及社會項目投融資。
馬頭林場引進企業投資1.2億元發展森林特色小鎮,以馬頭祥養生觀光園項目為主體,盤活山場資源,發展森林旅遊業,將廢棄荒山改造成4000餘畝的花海果園,老場部辦公房和職工宿舍變身精品民宿……百年老場因林長制改革顯得朝氣蓬勃。
為了做好「用綠」「活綠」文章,把生態優勢轉為經濟優勢,來安縣開始探索「苗木+旅遊」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該縣賈龍村以當地連片種植的紅葉石楠和北美海棠為特色,規劃了集「生態種植區」「生態養殖區」「特色生態休閒區」於一體的綜合生態園區,打造水果蔬菜採摘區、花卉苗木盆景園、景觀石園等一批特色景點,形成集自然生態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僅2019年,賈龍村的旅遊收入就超過230萬元。
為破解制約林業發展的 「攔路虎」,安徽省出臺優化林業發展環境22條政策,統籌推進「五綠」任務17項舉措。省有關部門分別制定了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加快林區道路建設、拓展林業投融資渠道、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加強溼地保護修復、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等10多個方面的配套措施,打出了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林權抵押貸款近233.2億元,開闢了「五綠興林·勸耕貸」融資新渠道,共落實融資擔保貸款3.65億元。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苗木花卉、林下經濟、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產業迅猛發展,各類林業新型經營主體達3萬餘個,全省擁有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33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14家,2019年,全省林業總產值達4348億元,同比增長7.5%。(記者 湯超)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