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一部作品,除了畫面、聲優、音樂等方面之外,劇情這個元素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劇情翻車的話,就算是其他方面表現再優秀,整體的口碑也肯定是一落千丈。製作團隊中的編劇、系列構成就是整部作品的掌舵人,改編作品需要他們來確定故事進度和節奏,而在原創作品中他們往往就是直接的創作者。
本期土豆子要介紹的就是那位讓大家又愛又恨的著名編劇」岡媽」——岡田麿裡。
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創作者的「私貨」在裡面,這其中有很多是作者對自己親身經歷的反映,岡田麿裡3歲時父母離異,從小和母親外祖父一起生活。她的母親很難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母親,男朋友換了一個又一個,對女兒自然沒有足夠得關愛。不喜歡表達自己的岡田麿裡在學校也是受欺負的對象,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逃課就成了她的常態,學生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度過。不過正是因為很少與人接觸,她開始對閱讀和文學產生了興趣,小學時就參加徵文比賽,高中時通過讀書感想與老師交流,在這段時間裡,寫作讓她逐漸走出了內心的陰影,開始決定走向社會,為自己的喜愛的事業而努力。
《花開伊呂波》
《心欲吶喊》
其實很容易就能看出來,《花開伊呂波》中緒花的母親就是岡田麿裡的母親,而以她的故鄉秩父市為舞臺的《未聞花名》和《心欲吶喊》,描繪的似乎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常年逃課在家的仁太偶爾外出時的那種猶豫和躊躇,以及失聲多年的順最後勇敢唱出的心聲,想必都是來自她的親身經歷。
《未聞花名》
除了內容之外,故事的風格往往也會打上創作者的烙印,而岡田麿裡編劇的風格……也真是不由得感嘆「成也岡媽,敗也岡媽」。
《真實之淚》
學生時代與眾不同的生活,賦予了她細膩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力,但過於細膩的感情也就演變成了讓人胃痛不止的「貴圈真亂」, 「岡媽製藥廠」也就由此得名。
(圖源微博@Mitarlue)
不過動畫製作畢竟是集體勞動,腳本的確定也需要編劇和監督的通力合作,好的合作就能誕生《真實之淚》、《花開伊呂波》、《未聞花名》這樣的佳作,至於《迷家》《高達鐵血孤兒》這種口碑爆炸的作品只能是集體背鍋了。影響劇情的因素有許多,即使作為掌舵人的編劇也不能決定所有的事情,所以我們的讚美應該送給每一位參與創作的工作人員,而批評也不能都指向編劇,這才是評論一部作品應有的態度。
《黑執事》
《龍與虎》
上面提到的都是岡田麿裡參與的原創作品,其實除此之外在很多改編作品中也可以見到她的名字,像是《龍與虎》《黑執事》《絕園的暴風雨》《櫻花莊的寵物女孩》等等,能把優秀的原作改編的更加優秀,這當然也是實力的一大體現了。
除了編劇岡田麿裡似乎還準備往監督的方向發展,自己監督的出道作也將在明年2月上映,可以盡情放飛自我的岡媽,不用想,這藥勁肯定輕不了。總之撇開貴圈真亂的話,岡田麿裡對感情,心理的描寫還是非常優秀的,那麼多的名作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說起來,大家對」胃藥廠廠長」岡媽哪部作品印象比較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