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築陳廉伯公館修繕完成

2020-12-26 大眾網

  鵝黃色的外立面、古典復興的柱廊、巴洛克式的弧形窗套、新藝術風格的鐵藝欄杆、仿中國傳統建築的簷口……近日,廣州市民、遊客如果路過荔枝灣,很難不被路旁一座風情十足的西式洋樓吸引目光。這是剛完成修繕不久的陳廉伯公館。

  陳廉伯公館位於龍津西路沙地一巷36號,已有百年歷史,其內的大型螺旋樓梯曾被譽為「廣州最美旋轉樓梯」。然而,因維修不當、自然侵蝕等因素,公館長時間荒廢。2016年,荔灣區政府委託建築團隊對陳廉伯公館進行修繕設計,於日前修繕完成。公館修復難度如何?何時面向公眾開放?將作何用途?24日,羊城晚報記者走進這座百年公館……

  最大限度「修舊如舊」

  公館曾經的主人陳廉伯,是中國第一代民族資本家陳啟沅後代、租界洋行買辦及廣州商團首領。1920年,陳廉伯在沙地一巷新建西式花園洋樓一座,成為陳氏參與廣州政治、經濟、軍事及社會活動的重要空間載體,粵系、桂系軍界高官雲集。新中國成立後,這裡被用作廣東省水利廳宿舍。2010年,實施荔枝灣湧揭蓋復湧工程時,省水利廳職工遷出。此後,該建築長期閒置。

  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二級調研員江偉輝介紹,此前之所以一直沒有啟動修繕,是因公館建築內部破損嚴重,原貌難以辨清,修復難度極高。

  為了實現「修舊如舊」,建築團隊進行了全方位考究。修繕前後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外立面:從職工宿舍時期的照片可看到,公館外立面為水刷石,如今則被改成鵝黃色塗料。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在對牆面進行揭層分析時發現,原來的顏色是黃色的,而且從陳廉伯公館黑白老照片可以看出,整個公館包括簷口灰度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公館外立面都是一個顏色。我們在調製黃色時也對色彩作了黑白處理,找到最接近老照片灰度的色調。」江偉輝表示,研究也發現,陳氏曾在當時法國殖民地越南待過,而法國殖民地建築很多是全黃色外牆,「這就從側面佐證了陳廉伯公館很可能是黃色立面」。

  大型螺旋樓梯也是建築團隊花了大功夫修復的地方。江偉輝介紹,螺旋樓梯踏面及踢面保存較好,但欄杆殘損嚴重,大部分缺失,「因為欄杆帶有曲線和紋飾,沒有成品,只能靠施工單位現場做,工藝難度非常大,前後花了4個月才修復好」。

  記者發現,陳廉伯公館也出現了一些現代元素。如在公館天台,可以看到透明的玻璃搭配極細的欄杆,荔枝灣風光一覽無遺。

  未來整體或作公共用途

  江偉輝認為,陳廉伯公館是廣州近代最早興建的西式花園住宅之一,融合了中外建築技術,是研究廣州近代社會和住宅的珍貴材料,具有很高歷史價值。「比如我們在施工過程中看到房間的天花有很多氣孔,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留下的,在考證之後我們發現這些氣孔承擔隔熱的功能,這就體現了前人建築的智慧。」

  江偉輝告訴記者,陳廉伯公館修繕屬於萬科永慶坊項目的配套工程,「這種模式類似於『公建配套』,在建築修繕上還是少見的。」他說,「公館修繕一方面是展示留住歷史、展示西關文化魅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這一建築帶動周邊老舊建築的修繕與活化利用。」據透露,接下來,建築團隊將對公館前後花園進行修繕,並研究如何活化利用,面向公眾開放,「我們傾向於整體用作公共用途,但具體還要再研究討論。」

  羊城晚報記者 李煥坤

相關焦點

  • 歷時四年,百年建築陳廉伯公館修繕完成
    陳廉伯公館位於龍津西路沙地一巷36號,已有百年歷史,其內的大型螺旋樓梯曾被譽為「廣州最美旋轉樓梯」。然而因維修不當、自然侵蝕等因素,公館長時間被荒廢。2016年,荔灣區政府委託建築團隊進行修繕設計,在日前修繕完成。公館修復難度如何?何時面向公眾開放?將作何用途?12月24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陳廉伯公館了解情況。
  • 「廣州最美旋轉樓梯」回歸 百年建築陳廉伯公館修繕完成
    「廣州最美旋轉樓梯」回歸 百年建築陳廉伯公館修繕完成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12-25 陳廉伯公館位於龍津西路沙地一巷36
  • 陳廉伯公館美麗再現
    信息時報訊(記者 王智汛)「最美」旋轉樓梯修舊如舊,陳廉伯公館翻修工程完工!24日下午,記者跟隨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來到深受「老廣」關注的「荔灣俱樂部」——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陳廉伯公館修繕工程現場,搶先探究這棟擁有廣州「最美」旋轉樓梯的公館修繕情況。
  • D做好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和利用酒店配套多種業態齊發力
    頤和路  重要近現代建築保護和利用也是安居集團運營的重要板塊。  日前,由國際品牌米思瑞諾主辦的《百年霓裳展》主題活動在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赤壁路5號舉行。活動展陳了百年以來中外流行服飾樣品及服裝製作工藝工具,向觀眾分享了關於服裝設計、高級定製以及時尚本身的理念。該活動是赤壁路5號院落修繕後舉辦的首場活動。另一處莫幹路2號也即將進入修繕後的首開。  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是國家首批公布的30處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街區總面積35.19公頃,分為13個片區,共285處院落,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 南京路東拓後迎來新時代,黃浦用一場展覽總結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
    比如,南京路步行街完成了東拓任務,迎來了屬於南京路的新時代。又比如,南昌路沿街的歷史建築褪下了腳手架,完成了美麗蝶變。時近歲末,黃浦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攜手瑞金二路街道,用一場展覽和一次社區打卡活動,回顧這一年曆保工作的點點滴滴。12月22日下午,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開幕儀式暨「趣遊環復」藝術季系列活動在思南公館宴會廳舉行。
  •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寶慶路20號啟動修繕,百年香樟庇蔭,4幢風格各異老...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寶慶路20號啟動修繕,百年香樟庇蔭,4幢風格各異老洋房連通成片 2020-04-15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說,百年老店和百年建築最配
    城市更新環節離不開百年歷史老建築,從聯動、辦展到改造再利用,注入全新功能,許多歷史建築正在逐步從「老而無用」走向消費商業的混搭,更多大牌品牌影響力在老建築的襯託下變得熠熠生輝。
  • 東莞這所「百年民宅」將再次修繕
    記者近日從東莞市石龍鎮文化服務中心獲悉,該鎮正對「百年民宅」鄧氏民居再一次進行維護修繕工作。此次的維護修繕工作重點針對當前出現的一些滲水及零部件問題進行,主要涉及天台的防水工作、部分窗戶的推拉問題以及白蚊防蛀工作等。鄧氏民居是一座沉寂在石龍鎮中山路狹窄老巷當中的百年老宅。
  • 百年蘭心大戲院修復到原來的樣子?專訪修繕工程總顧問章明
    再度回歸的蘭心,富有歷史感的轉角大門、雨棚、屋外老建築特有的鑄鐵雨水管將被一一保留並加以修繕。不僅如此,標誌性招牌「LYCEUM」百年之後又將重新樹立起來。若是對老建築感興趣的人們會驚喜發現,那就是老照片中蘭心大戲院最本來的樣子。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播 聚焦古建修繕保護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 瀋陽將修繕懷遠門等14項重點建築
    修繕14項重點建築,提升完善中街步行街、瀋陽路等井字路,15條特色胡同,拆除故宮西南側建築、通天街沿線等5項影響核心景觀風貌建築。近日,瀋陽市盛京皇城綜合保護利用工作方案印發,今年開始,瀋陽將利用三年時間實施19類「88+N」項目推進皇城綜合保護利用,「確保三年內高質量完成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街國家步行街及歷史文化名城項目實施等目標」。
  • 滄海百年 蘭心依舊 蘭心大戲院修繕工程今日正式開工
    獨一扇歐風東進的窗口蘭心大戲院位於茂名南路57號,整體為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其平面為不規則多邊形,立面高低錯落。1931年2月5日,蘭心大戲院開業,由蘭心大戲院的董事、時任英國駐滬總領事的白利南主持啟門典禮。
  • 青島:劈柴院二期改造、七個歷史街區建築修繕有了新進展
    半島記者 郭振亮今年,青島市計劃重點加快中山路、大學路、廣興裡周邊等片區的綜合整治,完成大學路、沂水路等美麗示範街區建設。一季度美麗街區道路建設方面,市南區大學路街區黃縣路5號建築修繕、大學路8-12院落提升已完成,青島河公園及大學路小學等候區等正在施工;沂水路街區沂水路兩側院牆提升已完成,沂水路兩側人行道鋪裝、沂水路4號甲和6號建築修繕提升基本完成。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正式開工
    2020年11月19日,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舉行,參加開工儀式的有敦煌研究院保衛處韓延軍處長,保護研究所郭青林所長以及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相關技術人員。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由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設計、敦煌市第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甘肅經緯建設監理諮詢有限公司監理。工程參建各方在充分考慮旅遊參觀、文物本體安全以及施工環境等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修繕工程計劃於2021年4月28完工。
  • 曼谷百年碼頭「火船廊」(LHONG 1919)修繕 下月初重啟
    百年黌利 惠此中國泰國歷史碼頭「火船廊」(LHONG 1919)修繕記
  • 南京度假美食行|金陵城中百年公館,品嘗星級米其林治癒舌尖!
    原汁原味百年民國風情著名羅萊夏朵的聯盟成員南京頤和公館,一直秉承著來自法國流傳下來的待客之道:探索生活文化,領略風土人情,呈現真正意義上的「奢華了無痕」。△復古房間鑰匙這裡還有24小時的貼心管家服務,從你邁入公館大門第一步起,就註定是一次難以忘懷的體驗,一段只屬於你的「民國往事」。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酒店地處在頤和路公館區,一共225幢民國建築,每一棟裡都有一個故事。△ 4號線雲南路站步行800米即達02.
  • 奧地利百年建築隨處可見 維修房屋可申請補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曉磊】「在奧地利,上百年的房子比比皆是。」近日,環球網記者隨中國幾大名村、鄉鎮企業組成的考察團在奧地利走訪時,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介紹。確實,在瓦豪河谷一帶,記者一行隨處能看到中世紀的建築,餐廳灑店民居等很多都古色古香,有著數百年歷史,而且當地建築修繕多於新建。
  • 永盛梁氏宗祠的修繕故事
    修繕:保持總體布局和主體構架  記者在現場看到,宗祠建築整體保存完整。不過,周邊相鄰部分加建了磚房和衛生間,西側立面被破壞,且因年久失修,屋面排水溝堵塞,導致簷口積水,牆體潮溼;東側則局部牆面抹灰空鼓、脫落,部分牆體出現坍塌;南側山牆面因基礎不均勻沉降,導致牆體開裂,修繕可謂刻不容緩。
  • 上海首個老建築修繕技藝工坊落地 培育行業人才
    在歷史建築修繕領域,上海正在加快培育大批匠人。昨天,上海首個老建築修繕技藝工坊「345傳習工坊」在徐匯區揭牌,計劃從明年起正式招生,並引入系統化展示、教學、培訓和考核機制。    在上海舊區改造從「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之後,修繕人才缺乏問題越發突出。「上海存量歷史建築面積有數百萬平方米,這些老建築除了日常維修,還要活化利用,對修繕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市房屋修建行業協會會長時筠侖說,345傳習工坊將對外輸出一批成熟人才,培養一支技工隊伍,從中再選拔技師乃至上海工匠,同時打造一套規範工藝培訓教材、模式、流程,並吸引更多師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