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梁氏宗祠的修繕故事

2020-12-19 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將在福州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雖然推遲舉行,但我市推進相關工作的腳步沒有停歇,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項目周末不停工。25日,記者來到位於三江口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探訪正在修繕中的省級文保單位永盛梁氏宗祠。

  歷史: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

  記者看到,於本月初啟動修繕的永盛梁氏宗祠東、西、南、北立面均已搭好腳手架,施工人員堅守在現場。宗祠前由省政府於2009年立的一塊「福建省級文保單位」石碑格外醒目。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負責人林建軍告訴記者:「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內有48座保存較完好的古厝,永盛梁氏宗祠是梁厝現存唯一的祠堂。」

  永盛梁氏宗祠始建於宋隆興元年(1163年),初為「梅澗書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祠堂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93平方米,由祠埕、門廳、戲臺、天井、譙樓、祭廳等組成。

  福州民俗專家梁振榕介紹,梁厝系理學家朱熹為摯友梁汝嘉定居所擇之地,並親題「貽燕堂」相贈,後成永盛梁氏宗祠堂號。歷史上宗祠曾多次擴修、重修,上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由族人集資重修。

  修繕:保持總體布局和主體構架

  記者在現場看到,宗祠建築整體保存完整。不過,周邊相鄰部分加建了磚房和衛生間,西側立面被破壞,且因年久失修,屋面排水溝堵塞,導致簷口積水,牆體潮溼;東側則局部牆面抹灰空鼓、脫落,部分牆體出現坍塌;南側山牆面因基礎不均勻沉降,導致牆體開裂,修繕可謂刻不容緩。

  負責項目保護修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掌握充分依據及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修繕中將整治影響宗祠歷史風貌的後期改建,儘可能還原主體建築和院落等原有的空間格局和外觀式樣。同時拆除違建、加建的牆體和房屋,修復內外牆面,採取全揭頂的方式修補屋面和殘損構件。他表示:「我們將最大程度地延續其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並展示好這一重要活態文化遺產。」

  保護:應保盡保

  在宗祠正門的東西兩側牆上,記者看到一對「白象」,再細看,兩頭大象是由一隻只白色陶製的酒盞組成的。「這太有想像力了!」面對記者的讚嘆,生於梁厝、長於梁厝的梁振榕道出其中的來由:「上世紀80年代重修時,大象表面已破損,這是我們梁氏族人每家每戶貢獻一隻白酒盞,鑲嵌而成的,表達了族人對先祖的緬懷與敬仰之情。」在此次修繕中,這對大象將原貌保護。

  記者發現宗祠內有不少石柱楹聯,雕刻得十分精美,每副楹聯均飾有花紋,下部還雕刻有人物浮雕,多為「二十四孝」內容。在此次修繕中,為了保護石柱楹聯,在施工前,石柱已用木條圍起予以保護。

  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用專用材料將祭廳兩側灰板壁上的4幅畫像保護起來。這是梁氏族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梁桂元上世紀80年代在宗祠重修時題畫的,代表「忠、孝、廉、義」。

  記者還了解到,號稱永盛梁氏宗祠「寶物」的朱熹親筆題寫的「貽燕堂」題匾,以及道光皇帝御筆親題的三面「福」字方匾等,在此次修繕中也暫先取下,逐一編號,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保存,待施工完成後,再根據編號重新掛上。

  梁振榕介紹了三「福」匾的相關故事。清朝年間,曾官至光祿寺卿的梁章鉅,在任廣西巡撫期間,力主禁菸,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道光皇帝龍顏大悅,道光十七年正月初五親筆題寫了五個「福」字,褒獎梁章鉅,寓意「多田多子多才多壽多福」。雖然距今已百年,但瑬金「福」字依然完好無損。當年道光皇帝親筆題寫了五個「福」字,為什麼在永盛梁氏宗祠只有三個「福」字匾?對記者的疑問,梁振榕進行了解答:「另外兩個『福』字匾懸掛在長樂梁氏支祠內。」

相關焦點

  • 客家姓氏之梅州梁氏:梅州有個粵閩兩省共用祠堂,走出後人逾70萬
    梅州有個粵閩兩省共用祠堂,走出後人逾70萬據不完全統計,廣東梁氏現有人口400多萬,分布在全省90多個縣市,9000多條村落,以梅州、順德、茂名等地居多。閩粵梁氏宗祠建祠作為兩省共有的宗祠,從中走出的梁氏宗親如今已超過70萬人,它成為連接閩粵兩省以及港澳臺梁氏宗親的紐帶。按照宗祠的傳承,各地每年分春季(農曆正月十三)、秋季(農曆十月二十)舉辦兩次族事活動。
  • 黃墟殷氏宗祠保護工程啟動
    昨天上午,我市文保單位黃墟殷氏宗祠保護工程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名殷氏子孫匯聚祖地,與參與保護修繕的相關專家、建設和監理單位的工程人員一同出席了工程的開工儀式。  黃墟殷氏宗祠初建於1540年,1802年重建,2004年被列為鎮江市文保單位。
  • 霞浦蘆陽鄭氏宗祠
    福建省霞浦縣水門畲族鄉蘆陽村鄭氏宗祠,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重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保存較好。蘆陽鄭氏宗祠建築面積約100多平方米,整座建築坐東朝西,面望霞浦第二高峰玉山峰,北靠風景秀麗的蘆峰。建築規模不大,但卻比較規整而精緻,整體布局單層兩進一天井。主體結構為硬式磚木結構,大門的左側是面向天井的大戲臺,戲臺頭頂正中心設有穿鬥層疊式藻井,藻井鬥搭出簷處,皆重掛雀群,雕刻有各種飛禽走獸,象徵吉祥福貴的浮雕圖案。而天井是用古老而傳統的三合土鋪設。
  • 梁氏宗祠對聯113副,你知道多少?
    祠宇祀千秋40五嶺書香胤育精英揚祖德名家風範傳承孝悌振綱常41同敦孝友福蔭賢孫42父慈子孝兄友弟恭43筆架山朝呈秀色貪狼星照顯文章44安邦定國宏圖振業家聲遠定海圖基大志興華族望高45道範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冊勳名昭大地七星魁煥耀青雲廣東懷集縣梁村梁氏大宗祠
  • 900年錢氏宗祠 30萬人精神家園
    幾百年來,始終記載、凝聚和維繫著嶺南錢氏宗族血脈的主要紐帶,是供奉著錢氏嶺南始祖錢酥的錢氏宗祠。 ■修繕 原址重建後 每年舉辦祭祖活動 重建於清光緒32年(1906年)的錢氏宗祠,早已年久失修。1964年,錢氏宗祠橫梁折斷,瓦面全面塌下,後暫且修復。
  • 破土動工儀式上,楊傑組長講宗祠建成後......
    就在這吉日良辰,楊傑組長率領各片區代表二十多人,披著陽光,腳踩晨露,來到宗祠建設地,舉行破土動工儀式。【擴散】楊氏人 靖西宗祠重修捐款再動員【公布】靖西市楊氏重建宗祠與修繕鵝泉念安老祖宗墳墓領導小組【祝賀】剛剛,靖西楊氏宗祠新址順利破土動工【關注】楊氏宗祠明天上午正試動土你身邊任何新鮮事、奇葩事、困難事、突發事,都可以直接回復,告訴小編哦!
  • 南昌郊區的小村莊內商店竟開在彭城世家宗祠內,老闆還是大善人
    這竟然是彭城世家劉家宗祠!劉姓家族以劉邦為榮,所以全國劉姓基本因劉邦故裡彭城的緣故,均稱為彭城世家!南昌市新建區的望城鎮就有這樣一個劉邦後人組建的小村落—劉家村!而在劉家村就有一處很有年代感的宗祠,入門處醒目的「彭城世家」彰顯著它昔日的輝煌!而在這個宗祠內部卻有著另一番天地。
  • 末代榜眼朱汝珍與白米埔「朱氏宗祠」的故事
    說起末代榜眼的故事,不得不說他與白米埔「朱氏宗祠」關係。清新縣(現清新區)三坑白米埔的朱氏宗親在「榜眼公」朱汝珍衣錦還鄉之時,上縣城邀請他回白米埔祭祖,朱汝珍欣然應允,並親筆撰寫「朱氏大宗祠」牌匾和旗杆夾,轟動一時。後來有好事者以白米埔朱氏亂認宗親為由,寫了一副對聯大肆譏諷,對聯寫著「田螺唔同石螺種,蟛蜞唔同蟹祖宗」。說的是朱汝珍與白米埔朱氏是否同出一脈?可在當時議論紛紛。
  • 薦讀I一位岑溪梁氏宗親的感人文章----《阿爸 阿爸》
    阿爸一生冥想之夢,終於實現了阿爸的故事在我的兩個雙胞胎兒子智富智貴面前,我會經常跟他們講敘我與阿爸的往事,他倆會說道:爸爸講爺爺的故事也像放電影、電視啊!2003年成立東莞佳龍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設計總監;任深圳市室內設計師協會理事;粵港澳梁氏文化協會會長助理兼執行秘書長;南方都市報,東莞日報,文化周末報,《南飛燕》雜誌,東莞電視臺等媒體曾作專題報導。阿爸的故事,其實發生在每一個平凡人的身上正如龍應臺說的那樣: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 梁氏字輩搜集
    山東茌平梁氏:全家增福祿,和澤敬獻儀。安徽蕭縣梁氏:永世傳懷寶,克昌繼續長,廣德端興啟,金鼎照玉祥。江蘇宿遷梁氏:漢文保堂,正建榮昌,賢公啟化。湖南漣源梁氏:太炎宗德福,仕志忠能友,文才立大昌,登朝崇鼎治,學裕經綸鉅,承先積善長,熙和綿厚澤,佑啟兆嘉祥。
  • 梁氏發展的歷史源頭
    我們梁氏宗親,無論在宋代的《百家姓》上,還是在當前的報刊上常見的 5662個姓氏中,都居在20~22位之間的位置。國內各省區,海外主要各國家、各地區,無不遍布我們梁氏宗親的創業勞績,連遠在國土幅員不太大的韓國,都有我們梁氏宗族16萬親人的可喜創業。當在趙宋朝代出現了第一本《百家姓》的時候,便說「梁姓分布甚廣」,可知歷史的開頭,梁氏便是氏族多源的赫赫之大姓。
  • 羅定三達祖廟(梁氏大宗祠)
    羅定三達祖廟(梁氏大宗祠)羅定三達祖廟位於廣東省羅定市素龍街潭井村,是羅定梁氏大宗祠整體建築的組成部分。梁氏大宗祠居中,右為三達祖廟,左為敬業學堂。其中三達祖廟門前楹聯是:「三才挺秀;達德創新」。三達祖廟:是梁氏祖先安放、供奉及祭祀神明之處所。相傳,當年梁氏祖先在逃難途中,當經過水路時,發現一人形漂浮物件從水中跟隨而來,多次揮之卻又回,始終不離。當時,梁氏祖先心生敬畏,認為此神奇之物必定是神明的化身,有其在身邊保護方可逢兇化吉。於是,對此聖物許下了誓言。
  • 最美宗祠,南康明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南康和諧城明氏宗祠流光溢彩南康百家姓和諧城明氏宗祠(明氏宗祠)>(明氏宗祠內景)各地明氏宗親齊心協力共同建設明氏宗祠明氏宗祠樂捐榜(隆木明氏宗親樂捐榜)還有這些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做出了貢獻
  • 永盛Wing Shing
    永盛 Wing Shing CBO首頁 | 作者: | 來源:  2015-01-02  訪問量:152
  • ...中國成立70周年專題報導《根脈》(一):宗祠弘「古辛」 勁梅香如故
    第一集,我們就從匯聚血脈親情、寄託鄉愁歸思的宗祠說起。對中國人來說,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宗祠是家族的聖殿。數千年來,一代代中國人在這裡緬懷先人,四海遊子到這裡謁祖尋根。飲水思源,認祖歸宗,宗祠已然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徵,見證著根脈的延續,親情的接力。
  • 薪火相傳 德澤千秋——記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AAA級旅遊景區。大宗祠四面環山疊翠,黃潭河蜿蜒而過,風景十分秀麗。宗祠大門口地面的陰陽太極八卦圖,異常顯眼,房屋結構具有周易學的風水景觀建築特點;鳥瞰宗祠宛若一張巨型蜘蛛網中的」蜘蛛「,建築結構風水命其名為「蜘蛛結網形」;牌坊式的門樓頂端石刻「恩榮」兩字,是建祠時李姓子民奏章皇上,賜給恩準的李家榮耀。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包銀」建築,是客家建築藝術的精品,吸引不少外姓遊客前來參觀和拜謁。
  • 王氏宗祠千古對聯
    王姓宗祠門楣題辭太原垂徽三槐世第清節流芳四傑傳芳王姓宗祠四言通用對聯三槐世澤兩晉家聲——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於庭院植槐樹三株,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時稱「三槐王氏」。
  • 最美宗祠,南康袁氏!
    南康袁氏淵源古色古香的袁氏宗祠坐落於南山腳下宗祠內充盈著袁氏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袁氏宗祠(袁氏宗祠)(袁氏宗祠內景)袁氏宗祠是各地袁氏宗祠慷慨解囊共同建成更是小南一起看看為宗祠貢獻的宗親袁氏宗祠樂捐榜(袁氏宗親樂捐榜)還有這些宗親為宗祠的建設出了不少力一起來認識吧!
  • 梁氏的覆滅,及東漢帝國的一個奇怪現象
    到了漢桓帝時,第一個皇后梁氏,是梁冀的另一個妹妹梁女瑩,在桓帝劉志還是蠡吾侯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親事。不久,梁太后擁立劉志為桓帝,梁女瑩也順理成章成為皇后,梁女瑩也沒有兒子。桓帝第二任皇后鄧猛女無子,第三任皇后竇妙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