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蘆陽鄭氏宗祠

2021-01-10 人文之友

福建省霞浦縣水門畲族鄉蘆陽村鄭氏宗祠,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重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保存較好。

蘆陽鄭氏宗祠建築面積約100多平方米,整座建築坐東朝西,面望霞浦第二高峰玉山峰,北靠風景秀麗的蘆峰。建築規模不大,但卻比較規整而精緻,整體布局單層兩進一天井。主體結構為硬式磚木結構,大門的左側是面向天井的大戲臺,戲臺頭頂正中心設有穿鬥層疊式藻井,藻井鬥搭出簷處,皆重掛雀群,雕刻有各種飛禽走獸,象徵吉祥福貴的浮雕圖案。而天井是用古老而傳統的三合土鋪設。沿著天井的北面有一排九級臺階可登上宗祠的正廳,宗祠的正廳面積大而顯得寬敞明亮,正廳的前面立有四根高大粗壯的杉木柱子,旁邊附有兩根月梁,正脊高大,為抬梁式結構。在正廳的先祖牌位之上懸掛著一條彩色繡花布條,中間繡著「滎陽傅芳」四個金字,使整個正廳突顯富麗華貴。

在宗祠的門口長著一棵約有千年樹齡的檜樹,樹枝盤旋虯曲,猶如青龍出谷,欲衝雲霄。霞浦籍易學宗師黃壽祺教授,於民國二十年遊蘆陽村時,見到該檜樹時,即興寫下一首讚美詩:

樹蓋幹曲媲神工,未許人間一樹同。

只恐夜來風雨至,霎時變化作雲龍。

詩人形象地描寫了古檜樹的神態。書法家、福建省文聯副主席蘭子先生曾到蘆陽鄭氏宗祠時,揮筆寫下「千年古檜」四個草書字,村民們已將該字勒石立碑於檜樹旁,供遊客欣賞。

在宗祠的右側便是鄭家大厝,建築風格獨特。據傳蘆陽鄭氏族譜記載,鄭氏先祖在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從三沙隴頭花園裡油麻園遷居而來的,鄭氏的先祖因重視教育,在明清時期先後培養出三個秀才和一個舉人。

而鄭家大厝布局比較規整,建築結構採用屋梁月楣架構,鬥拱簷處皆雕刻垂掛鯉魚和獅子,工藝精美,惟妙惟肖。整座建築以大門進入門廳,門廳兩旁兩廂房,中間天井,後落為大廳,大廳左右也建有兩廂房,大廳用三合土鋪成,大廳高大且寬敞,採用抬梁式結構,所有廳壁皆用葦杆塗灰為壁,起到防潮防火的作用。其中,大廳鬥拱出簷處,用杉木雕刻的獅子,口吞彩珠,而且還能自如轉動,真是用工精細,讓遊人大飽眼福,像這種建築在東南沿海一帶少有。

如今蘆陽村村民擬申報文物保護單位,並進一步修繕,以供遊客參觀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霞浦柏洋墓下黃氏宗祠舉行晉祖慶典活動
    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城鎮化生活,宗親於2001年喬遷至霞浦松港街道東關龍泉新村安居樂業。為承前啟後敬祖敦宗,經族內熱心人士多次實地勘察後商定,決定選址在墓下村左向坡地,重興建黃氏宗祠(八十年代建小祠己毀),宗祠坐落於矗立於環山青松翠竹之間,坐西向東,主座為230平方米,老區紀念館42平方米,為木構重簷歇山頂,總造價80萬元,依次為圍埕,眾廳、神龕等。
  • 鄭氏「世界第一」,真牛!頂起!
    ▲領導幹部參觀學習鄭氏規範07歷史上被皇帝御駕親訪的只有鄭氏宗祠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歷史上,豪華廟堂,宗祠遍地開花,皇室貴族宗祠更是為世人所敬仰,但是,只有鄭姓宗祠被皇帝御駕親訪,就是浦江「江南第一家」的鄭氏大宗祠,這是鄭氏獨一份的榮譽。
  • 嘉堂鄭姓忠孝廉節 複本堂前世代源流——走進永加村鄭氏宗祠
    宗祠裡存有「百齡五代」牌匾一塊,落款時間是「大清嘉慶五年」。據老輩人講,那時一個太婆活了100歲,五代同堂,故懸此匾。宗祠裡的牛腿雕刻精美,圖案清晰,二樓有一根巨大的整木橫梁,刻有龍頭魚身圖案,寓有「鯉魚跳龍門」之意。置身宗祠內,第一感覺就是柱子多。粗略一數,上廳有32根,中廳24根,上天井4根,兩側廂房有數十根,下天井被改造後拆除了柱子,如此算起來,祠堂的柱子有近百根。
  • 每天一杯蘆陽根泡水,讓B肝遠離你
    蘆陽根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元素。蘆陽根生長在我國甘肅、青海、西藏高寒地區,根部膨大,含豐富澱粉,市稱「蘆陽根」或「人參果」。近代研究發現:蘆陽根含有較多的胺基酸、甾醇類、5-鳥苷酸、穀氨酸鈉、礦物質、維生素等,以及對人體有益的蛋白多糖。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蘆陽根多糖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有利於肝損傷的修復,還能抑制肝細胞的脂肪沉澱,促進肝細胞再生。
  • 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鎮祿前村、溪南鎮南柄村鄭氏
    公元1069年,以鄭章公為首,聯絡在閩兄弟、叔侄在桃源梅裡洋合建一座鄭氏大宗祠「滎陽堂」,桃源大宗祠是不分世系的鄭氏大宗祠,因此,尊遠祖鄭衝公為遠世祖,祿前、南柄鄭氏以滎陽為郡望,桃源鄭氏大宗祠每年八月初一祭典,每逢十年大祭,祿前、南柄鄭氏都派代表參加,祿前、南柄的開基祖小十公,系定居桃源鄭章公之9代孫。 三、 祿前、南柄兩村開基祖和始祖。
  • 鄭氏的起源
    當時公之子韜;韜公之子仲 (江都太守);仲公之長子房,漢中大夫,次子遠遷沛;房公之子季,官至趙王相;季公之長子奇,官至河南太守,仰慕祖德,眷戀祖地,舉族遷回,死後歸葬祖塋——廣武原;奇公之長子積(華縣令)遷至河南新野,為南陽鄭氏始祖。以後失譜,歷經數代,至裔孫珥公,於明初遷至,居大裡村(今王村鎮西大村),為現居鄭氏人數最多的一支。修「大裡村鄭氏宗祠」,其子孫又播遷周圍縣、鄉、村。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 鄭氏子孫必知的「鄭姓常識」
    鄭氏始封祖姬友,宣王時受封於鄭(在今陝西省華縣),即桓公。鄭國的姬姓、鄭氏和莊重的鄭字族徽,是深重的文化積澱,姬姓標誌著古老的族源,鄭氏和族徽象徵著莊重。鄭國的姬姓、鄭氏和莊重的鄭字,是深重的文化積澱,姬姓標誌著古老的族源,鄭氏象徵著莊重。這種姓、氏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深入到了鄭文化核心部分,體現到文化的各個方面,姬姓標誌著古老的族源,鄭氏受封於鄭。周代鄭國尚正色赤、黑兩色。 【鄭氏族歌】——《水手》。選用鄭智化的經典催人上進的歌曲《水手》。
  • 【鄭歷2827/1/3】滎麟俊彥;陽虎傑孫.A:【浙裡回音壁】:探尋鄭人足跡 見證家族滄桑——鄭氏年譜(浙江2020分卷)
    ◆10月25日重陽節,金華市婺城區筱溪村續修《筱溪滎陽鄭氏宗譜》祭譜大典儀式在鄭氏宗祠隆重舉行,浙江鄭氏聯誼會、金華鄭氏聯誼會、蘭溪鄭氏宗親會(籌)和當地鄭氏官員及鄭氏村民千餘人參加了祭譜慶典活動。筱溪村鄭氏家廟因臨溪而築,屢遭水患,清嘉慶年間移址重建,更名敦倫堂,即鄭氏宗祠之始名。筱溪鄭氏宗祠座北朝南,以門樓正廳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平面呈矩形,橫五開間,縱深三進,內設兩個天井明堂,五門均朝南出入,為「前廳後堂,兩側兩廊」建築風格。全貌氣勢軒昂,威嚴肅穆,堪稱婺西宗祠建築之翹楚。
  • 「直播霞浦 雲享生活」霞浦網紅直播大賽正式啟動
    「直播霞浦·雲享生活」網紅直播大賽正式啟動啦!!!
  • 《霞浦摩尼教研究》出版
    楊富學先生新著《霞浦摩尼教研究》(簡稱楊著)回顧了海內外學者十多年以來霞浦文書研究的歷程,概述了摩尼教在閩浙的傳播和發展,介紹了自己及其團隊在霞浦、屏南、福州、泉州等地踏勘明教遺蹟的實踐,校勘了五件霞浦文書和一件屏南文書,對這些文書及更多的有關文獻進行了研究,成績斐然。
  • 我在霞浦的東壁看日落
    東壁村是霞浦三沙鎮一個面朝大海的小漁村,距離霞浦縣城約28公裡,距離小皓村6公裡,路邊有一個新蓋的基督教堂,從教堂邊上的小路走進去,就到達海邊的懸崖。這裡面臨大海,視野開闊,是霞浦諸多景點中拍攝海上日落的最佳去處。
  • 全國鄭氏字輩(二)
    湖北廣水鄭氏字輩:(現有光字輩)源以國之天開光明,慶家富貴永世長存,湖北保康鄭氏字輩:永遠世澤長湖北黃岡麻城鄭氏字輩:德厚裕家齊,賢才宏發譽(現有才字輩)湖北黃石陽新鄭氏字輩天開永遠見,幸福樂安康宜城市鄭集鎮石孫村鄭崗鄭氏字輩:(上下對應,全和正是一派):全德興成昌  正明家傳子大冶鄭氏鄭氏字輩:衍世遐昌正自傳安和聖德祖先賢(現有安字輩)湖北英山鄭氏十修宗譜鄭氏字輩:
  • 途經浦江,詳解鄭氏九座牌坊,感悟什麼叫「一門尚義,九世同居」
    九座牌坊暗含鄭氏義門九世同居之意,分別寫著「江南第一家」、「孝義門」、「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鳳」、「取義成仁」、「禮部尚書」、「九世同居」,每個牌坊都有自己的故事,向我們展示著鄭氏九世同居的深遠文化內涵與歷史信息。
  • 摸清宗祠家底助力鄉村振興——新會區宗祠調研情況報告
    為了做好普查成果轉化工作,我辦對新會轄區內自然村落中普遍存在的古代宗祠進行系統分析和思考,以發揮宗祠在新時代的歷史文化作用,助力各鎮村的鄉村振興,促進新會的經濟發展。  一、宗祠基本情況  (一)宗祠源流  宗祠,俗稱祠堂,是古代祭祀祖宗的場所,一般建在宗族聚居地,由宗族共同致祭。
  • 最美宗祠,南康明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南康和諧城明氏宗祠流光溢彩南康百家姓和諧城明氏宗祠(明氏宗祠)>(明氏宗祠內景)各地明氏宗親齊心協力共同建設明氏宗祠明氏宗祠樂捐榜(隆木明氏宗親樂捐榜)還有這些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做出了貢獻
  • 網劇《記憶典當行》在霞浦順利開機
    8月2日上午,由垚藝(廈門)影業有限公司、福建省霞浦陳氏兄弟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三十集精品網劇《記憶典當行》開機儀式在霞浦高羅沙灘成功舉行。
  • 霞浦松港沙頭昭賢寺
    該寺緊鄰同三高速公路的霞浦互通口旁,與霞浦縣遊泳館(福建省第十六屆運會指定遊泳場館)僅一牆之隔。它是霞浦縣福寧公園主要景點之一。昭賢寺所處的地理位置,目前是霞浦境內最優越區位的寺院之一。該寺始建何年,現已無史料記載難以考證。據寺志記載,於1966年間由福鼎市悟園大師到此結廬為棲身之地,而後擇址建寺。因寺右邊有叢白蕉樹,故稱為「蕉靈寺」,俗稱「招賢寺」。
  • 王氏宗祠千古對聯
    王姓宗祠門楣題辭太原垂徽三槐世第清節流芳四傑傳芳王姓宗祠四言通用對聯三槐世澤兩晉家聲——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於庭院植槐樹三株,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時稱「三槐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