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 德澤千秋——記李氏大宗祠

2021-02-26 創藝天藍

點擊上行藍字關注創藝天藍 

李氏大宗祠,名字來說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每年正月都能夠聽到本地李姓親友,前往該地拜謁。然而只知道有這麼回事兒,僅此而已。因機緣巧合,無意間走進了李氏大宗祠,收穫了意外驚喜。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AAA級旅遊景區。大宗祠四面環山疊翠,黃潭河蜿蜒而過,風景十分秀麗。規模宏大,系三進四直的磚木結構建築,有三個大廳和26間大小客廳,住房有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宗祠大門口地面的陰陽太極八卦圖,異常顯眼,房屋結構具有周易學的風水景觀建築特點;鳥瞰宗祠宛若一張巨型蜘蛛網中的」蜘蛛「,建築結構風水命其名為「蜘蛛結網形」;牌坊式的門樓頂端石刻「恩榮」兩字,是建祠時李姓子民奏章皇上,賜給恩準的李家榮耀。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包銀」建築,是客家建築藝術的精品,吸引不少外姓遊客前來參觀和拜謁。宗祠遠近聞名,得到四面八方李氏宗親的出資出力維護和修繕,以及當地政府的重視而保護完好。因此該地也被稱為「客家祖地」,既是李姓宗親尋根謁祖之地,又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區。宗祠1836年建成,迄今有180年的歷史。

宗祠是專門為祭祀閩粵李氏客家開基祖李火德而建。關於李火德的品德美談,是每一個到此的人,都津津樂道的事兒。其中最為人們稱頌的是關於火德公婚配美談。相傳火德公年逾六十三歲尚未得子,一天早上路過世交陳家,不小心碰到了路邊的籬笆,引其犬吠,陳家大小姐透過窗戶望見他說:「我以為是誰?是崗頭絕代佬。」火德公聽後,心懷暗怒回到家裡悶悶不樂,茶飯不思。妻子伍氏見狀,便問其故。他說:「我一生積善,為何老天爺偏虧待我呀?」於是將早上遇到的事情,如實告知妻子。伍氏聽了,思考片刻,轉怒為喜。和悅地安慰丈夫:「天意呀!我聽說仁者必有後,你久積陰德,老天爺哪能讓你絕?我願意娶側室,來傳你的後代。」於是求神問卜都求得吉兆,不日即託媒至陳家求婚。陳母心想李火德六十三了,我女方十九,何以相配,則出難題說:「要娶我女兒,需排滿七桌銀兩,九桌緞錦,作為聘禮,如果無法籌措,則另聘名門閨秀。」媒人聽到聘禮奇高,無言以答,只好回去稟報。伍氏起初有點疑慮,隨後滿口應承,擇日託媒定親,到時派人將銀兩、緞錦挑至陳家,令家人將銀子和緞錦分而大圓桌擺設,一邊大紅漆桌上擺滿銀子,並把銀子將桌腳橛起,另一邊圓桌中央放一壇老酒,周圍排滿緞錦後,請陳夫人過目收下。陳夫人看後則說:「妙倒是妙,'七桌'變成'漆桌','九桌'變成'酒桌'。好事辦得好,漆酒化七九,巧對顯才情。「滿口應承婚事,擇吉日完婚。陳氏九年生三男二女,以後子孫繁衍,瓜瓞綿長,直至遍播海內外,真正應驗了「仁者壽,善者昌」。

難能可貴的是,他原配未育,沒有自己的後代,長期忠貞地守著原配夫人伍氏,過著兩人世界的寂寥生活。三妻四妾風行的年代,又面臨無後的悲境,他的選擇彰顯了他的品格。他是有品德的人,也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有孝義忠信之行,非其義不苟取,樂善好施,因此他在當地獲得了很高的威望。如今後世子孫人才輩出,定然受到了火德公品德的經久傳承。

一直以來外姓拜謁者眾多,想必是被火德公的品德和人格所吸引,李氏家族的昌盛,也肯定是火德公厚德的」長線遺傳「。通過圖片、文字及訪問,深入地了解了向來不曾知曉的火德公,走出李氏大宗祠,與火德公和整個李氏家族息息相關的三個女人,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女人對一個家族的影響是深遠而不可估量的,家族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好女人的經營與關鍵時刻的智慧和大義。沒有伍氏的寬宏大量與無私,沒有陳氏的包容與不嫌棄,沒有陳母的慧眼識才,就沒有美好的幸福姻緣,也沒有李氏如今的昌盛。火德公再出色優秀,也要通過女人來彰顯。

跟隨拜祖隊伍拜謁了火德公、伍氏、陳氏的陵墓,伍氏雖然沒有為李家留下子孫,但是拜謁者比誰都虔誠,後世子孫是對大義和母愛的最高規格的膜拜。伍氏的墳冢位於火德公的左邊山腰,比夫君之墓更大氣更豪華,足見後世子孫對其的敬仰。關於火德公的墓葬之地也充滿神奇的色彩,殯葬之日,鄉鄰感恩戴德,紛紛前來弔唁緬懷,按客家風俗舉行儀式,送葬隊伍極為隆重。送葬之時風和日麗,不料僅出門幾百米,頃刻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夾著驟雨,執事先生吩咐就地停放靈柩回家避雨。數十分鐘後,雨過天晴,眾人重整儀仗,回到停棺處一看靈柩不見,只見一汪湖水。風水先生大聲說道:「此乃青龍開口,天葬之地,不可多得。」可謂「螃蟹」遊湖,子孫必須外遷,必定發達。還聽說火德公的墓碑每年都會下陷,每下陷一個字,李家都會出現一位偉大的人才。

此行恰逢李氏後裔企業家捐贈的一座巨型香爐寶鼎開光儀式,見證了隆重豪華的熱鬧場景,據悉李氏後裔眾多熱心捐贈人士慷慨解囊,進行大宗祠的維修和保護,以及配套接待宗親設施的建設。後世宗親的熱心行為,亦是對先祖厚德的敬仰與傳承。

相關焦點

  • 光宗耀祖,薪火相傳 !粵桂公館李氏宗祠重建升座典禮,李家人頂起!
    來自粵桂各地嫡孫和各界人士約1600多人見證了宗祠的輝煌壯觀,領略李氏家族歷史悠遠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蘊。宗祠聖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吸天地精華,納八方祥瑞,設計雄偉壯觀,做工精雕細琢凝聚了尊祖敬宗的䖍誠情懷,反映了血脈相承的執著信念,體現了繁衍生息的跳動脈博,凝結著真摯深厚的鄉情親情,上承一德,展宗門之雄姿,展先祖歷史風釆,下傳詒谷,現李氏之雄厚,給後代啟迪智慧。
  • 官田李氏大宗祠——李氏文化
    李氏大宗祠坐落於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結構嚴謹,完整無缺,立體感強,氣勢磅礴,其建築特色堪稱一絕。主要景點李氏大宗祠籌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李火德後裔、福建省永定縣舉人李夢蘭倡議興建,清道光十九年建成。祠堂佔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內設有大廳3間、客廳26間、住房104間。
  • 【李氏宗祠】為什麼它被稱為「天下第一祠」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詩仙李白、功夫巨星李小龍等,僅李氏稱帝稱王者就多達60餘人。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李姓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客家第一大姓。坐落於福建上杭稔田鎮的「李氏大宗祠」,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 全國最美李氏宗祠大集合,盡顯李家氣派!李家人必看!
    中華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和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發起修建的,位於老子故裡景區的太清宮東側,總體布局包括門前區、祖祠區、祖源區,供奉中國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歷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將、名人。廣東省佛山市李氏宗祠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均安鎮鶴峰上村,是清鹹豐年間探花李文田家族的祠堂。
  • 最牛最霸氣最氣派的李氏宗祠,沒有之一!絕對!天下第一祠!為我李氏驕傲、稱頌!
    客家第一宗祠—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其最好的見證,那就是在李火德逝世六百多年後,其遠地子孫為紀念他,紛紛慷慨解囊,耗資數萬,在祖地福建上杭稔田為祖先建造一座規模宏大、富麗堂煌的李氏大宗祠。」的小旗回到祖地上杭李氏大宗祠尋根謁祖,「木本水源,敦親睦族」。
  • 天涯明月刀手遊薪火相傳怎麼做?薪火相傳任務完成攻略[多圖]
    天涯明月刀手遊版本更新之後帶來了很多新玩法,其中就有薪火相傳,想要完成薪火相傳任務需要怎麼做?接下來,小編會在下方的攻略中,為大家帶來最新的薪火相傳任務攻略,幫助大家了解薪火相傳的玩法。>薪火相傳看的是好友親密度,親密度的話刷刷禮物就上去了。
  • 廣東懷集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春訪廣東懷集 驚喜發現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到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考察。該宗祠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2020年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踏青來到廣東肇慶懷集,在兩廣交界的地方冷坑又驚喜地發現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陪同我們考察的朋友說,冷坑鎮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氏 。
  • 博白東平火甲村李氏宗祠祖堂高升,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氣勢浩蕩!只因雙喜臨門……
    2019年11月14日(農曆十月十八),博白縣東平李氏科甲宗祠東平李氏科甲宗祠秘書長李甲安主持會議東平李氏科甲宗祠氣勢恢宏,美輪美奐。今東平平地村護國寺有李大元帥念四公塑像。    科甲李氏宗祠,始建於明清之間,是家族慎終追遠、敬宗睦族,傳承祖訓、家風,教導子孫之場所。
  • 【航拍】上杭火德公李氏大祖宗祠,天下第一祠
    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從李火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到此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
  • 傅謹: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
  • ...薪火相傳——記全國名中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張靜生
    妙手仁心 讓中醫藥事業薪火相傳——記全國名中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張靜生 作者:王敏娜 2019-07-10 02:31  來源:遼寧日報
  • 李氏家譜文化——李氏文化
    「李」,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李氏李姓家族總群」,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李氏大家庭。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李氏家族文化記錄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的遠祖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五帝」時皋陶的氏族聯盟時代。傳至理徵時,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幼子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今河南苦縣)。其後利貞畏於紂王追捕不敢姓理,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為「李」氏。由此我們知道利貞是李氏得姓始祖。唐代在甘肅省隴西縣南安鄉一心村廟兒巷建有李家龍宮。後來李姓後裔在此祭祀先祖。
  • 李氏人員必看:閩西上杭李氏大宗祠,為身邊李姓朋友接力,千萬別在我這裡斷了
    李氏大宗祠,即火德公祠(也稱惇敘堂),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16年。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到此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這座結構嚴謹、氣勢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體現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築藝術,在八閩極為罕見。
  • 葉問師傅陳華順的故鄉,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
    譚煥標的女婿和孫子均是永春拳傳承人,村裡打造東馬寧小學永春拳文化培訓基地,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 尚武崇德,修身養性,團結互助,是永春拳的文化精髓。永春拳第四代傳人譚煥標說:「我13歲開始學永春,60幾年未斷過練習,記得師傅教我,做人最重要的是正直。」
  • 臺灣張廖簡張氏宗親總會到饒平風度堂張氏大宗祠懇親拜祖!
    臺灣張廖簡張氏宗親總會回饒平風度堂張氏大宗祠懇親拜祖!臺灣宗親團以總會理事長張政雄,秘書長簡明峰秘書長帶隊一行共42人祭祖團,受到了張氏大宗祠理事長張名壯,廖氏會長廖放強等宗長宗親的熱烈歡迎。
  • 佛山IN35 薪火相傳
    總教練:勞碧瑩Meko教練:IN22崔紅茵 , IN27廖成坤 無論您是介紹人,Buddy或教練,邀請你5月7日(星期日),晚上7點半回來IN35的薪火相傳,見證不一樣的他們
  • 【人文賓川】 古院滄桑,古樹依然,這裡的「花海」盛開在六月 ——李氏宗祠火把花
    機緣巧合,今年端午節期間參加賓居鎮組織的詩會,在李家大院李氏宗祠古老的院落中,有幸看到了兩株古老的火把花樹。回想起來,我是第二次到李氏宗祠。第一次是十多年前的秋冬季節,幾個朋友漫無目的逛遊賓居古鎮,有人提議去看看「李師長」家的老房子,據說房子上的瓦都拼成「福」字,十分罕見。走進李師長家四合院,房屋顯得十分破敗,殘磚斷瓦,雜草叢生,宗祠和戲臺搖搖欲墜。
  • 寧夏: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舉辦
    中國網11月17日訊 11月17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在銀川舉辦。 本屆「薪火相傳」活動主題為「匠心扶貧 與愛同行——尋找匠心傳承 助力扶貧傑出貢獻者」,旨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文化遺產領域內,通過傳統手工藝振興鄉村經濟,或具匠人之心紮根某一領域而造福一方的傑出個人和團隊。
  •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2020-09-11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的鄉村》薪盡火燃,薪火相傳
    這就是俗話說的「薪火相傳」吧!在中國人的傳統之中,有著一種很執拗的「利他」精神,所以也只有中國的文人,才會能說得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