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懷集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2020-12-27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春訪廣東懷集 驚喜發現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

----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到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考察。該宗祠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2020年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踏青來到廣東肇慶懷集,在兩廣交界的地方冷坑又驚喜地發現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陪同我們考察的朋友說,冷坑鎮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氏 。

我們走進圩鎮上的李氏大宗祠,驚嘆山區竟有如此富麗堂皇的宗祠建築,這是李氏經濟實力的展現,有錢才可如此奢華。

祠堂屋頂鋪蓋琉璃瓦,鍋耳封火山牆。臺階前各立一尊威武的石獅子,兩廡廊階前均雕刻精美的石雕欄板,石樑上青龍盤旋。廳堂高大,屏風雕飾精美,吉祥圖案,讓人目不暇接。

祠堂內神臺上老祖宗牌位居中安放,兩側廂房掛有光宗耀祖的匾額。

懷集李氏宗族從何而來?

據《珠堂李氏族譜》記載,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從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貞開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淵、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順宗李誦、憲宗李純、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曄、哀帝李拀,分別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懷集冷坑開基始祖李什八則是第九十世祖(懷集冷坑開基始祖)。

再詳細一點,冷坑開基始祖李什八出生在南京與蘇州之間的筋竹巷,乃元朝末年名將,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李什八多次與明軍作殊死戰鬥,轉戰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1372年敗退至懷集冷坑,偶遇一姓郭放鴨村民,危急中他在橋底先拴好馬,然後卸甲換裝,化裝成當地放鴨村民得以避過追兵,後遂在此解甲歸田,立戶開籍,繁衍後代。

懷集冷坑李氏大宗祠祠堂牆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明明白白告訴世人:「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李氏後裔為自己是皇家血脈而自豪

據介紹,公元2008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許(戊子 甲子 壬辰 庚子),重建後的李氏宗祠依然按老坐向子山午向兼癸丁。左水倒右,水往東方流。

「做人先立德,百善孝為先」,那一夜讓李氏後裔興奮無比,從四面八方聚此,歡聲笑語,內外燈火通明,煙花豔麗。為醒獅舞動而敲響的鑼鼓聲、燃放的炮竹聲及喜笛聲響徹雲霄。

來自八千多戶的子孫後裔,懷著緬懷及感恩之心,挑著供品,參加了恭迎昭穆祖靈升座榮龕的入火儀式。

身為皇家血脈的李氏祖先遺物---兩把官傘

據介紹,明帝賜兩頂官傘至今保存500年,這是冷坑李氏一族的「傳家寶」。

李氏後裔視如生命珍藏之,躲過浩劫。保管的方法很特別,木箱底中墊放有鞭炮。因為鞭炮含有硫黃,可以驅蟲防潮。

相關焦點

  • 官田李氏大宗祠——李氏文化
    李氏大宗祠坐落於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結構嚴謹,完整無缺,立體感強,氣勢磅礴,其建築特色堪稱一絕。主要景點李氏大宗祠籌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李火德後裔、福建省永定縣舉人李夢蘭倡議興建,清道光十九年建成。祠堂佔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內設有大廳3間、客廳26間、住房104間。
  • 【李氏宗祠】為什麼它被稱為「天下第一祠」
    坐落於福建上杭稔田鎮的「李氏大宗祠」,籌建於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功成於道光19年的「李氏大宗祠」歷時四年,耗資2萬銀元,至今已歷經170餘年的風雨。據載,李火德乃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子李元祥的後裔。據福建、廣東李氏族譜載:李氏後裔於宋代由贛南遷往汀州、寧化、永定、武平、始興、連平、平遠、大埔、興寧、蕉嶺、南雄等地。
  • 最牛最霸氣最氣派的李氏宗祠,沒有之一!絕對!天下第一祠!為我李氏驕傲、稱頌!
    客家第一宗祠—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加上李火德後裔中名人輩出,在歷史上,有明朝丞相李明善、忠臣李魯、孝子李嗣英,清代名相李光地、欽點武狀元李威光、定國將軍李國琛,現代名人有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等均出自李火德之後,正如李氏大宗祠門聯所說「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真是恰如其分,下面就李火德後裔發展提出探討。
  • 薪火相傳 德澤千秋——記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AAA級旅遊景區。大宗祠四面環山疊翠,黃潭河蜿蜒而過,風景十分秀麗。宗祠大門口地面的陰陽太極八卦圖,異常顯眼,房屋結構具有周易學的風水景觀建築特點;鳥瞰宗祠宛若一張巨型蜘蛛網中的」蜘蛛「,建築結構風水命其名為「蜘蛛結網形」;牌坊式的門樓頂端石刻「恩榮」兩字,是建祠時李姓子民奏章皇上,賜給恩準的李家榮耀。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包銀」建築,是客家建築藝術的精品,吸引不少外姓遊客前來參觀和拜謁。
  • 後續:懷集668鄉道將冷坑連麥直線接通…已全線硬底!
    (各位老鄉,了解知曉懷集更多本土發展及文化信息敬請關注【粵H懷集生活圈】,更多原創圖文信息帶給大家,謝謝!)
  • 全國最美李氏宗祠大集合,盡顯李家氣派!李家人必看!
    中華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和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發起修建的,位於老子故裡景區的太清宮東側,總體布局包括門前區、祖祠區、祖源區,供奉中國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歷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將、名人。廣東省佛山市李氏宗祠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均安鎮鶴峰上村,是清鹹豐年間探花李文田家族的祠堂。
  • 九和鎮李氏宗親火德公松林分祠拜祖視頻
    商丘市 - 宗親文化研討會信陽市 - 固始縣李昊榮登省理科狀元【廣東】梅州市 - 廣西宗親梅州懇親大會,武狀元故居,河源市 - 紫金龍窩鎮黃洞村宗祠重修視頻河源市 - 火德公後裔遷入紫金縣分布概況河源市 - 龍窩鎮黃洞村祭祀13世祖良儒公
  • 博白東平火甲村李氏宗祠祖堂高升,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氣勢浩蕩!只因雙喜臨門……
    升座儀式上,李氏後裔們懷揣著東平李氏科甲宗祠秘書長李甲安主持會議東平李氏科甲宗祠氣勢恢宏,美輪美奐。今東平平地村護國寺有李大元帥念四公塑像。    科甲李氏宗祠,始建於明清之間,是家族慎終追遠、敬宗睦族,傳承祖訓、家風,教導子孫之場所。
  • 歷史上的豪門望族—趙郡李氏家族
    >】邵陽市 - 二甲李氏六修族譜【廣東】梅州市 - 廣西宗親梅州懇親,武狀元故居,明德堂慶典,五華祭祖,河源市 - 河源市宗親各縣分布,紫金李氏由來,火德公後裔紫金分布,龍窩黃洞宗祠重修,黃洞祭祀,黃洞村開基祖良儒公世系,官田敏公祠慶典,紫金大同外嫁女回娘家,
  • 2017航拍祭祖李氏火德公墓,莊嚴隆重,不失李家作風!為李而來,為李自豪!
    數千、萬計的李氏同根們為了同一信仰和心願聚集在一起:祭祀祖宗、追念先人、弘揚宗族文化!位於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的李氏大宗祠歷來被被譽為「天下第一宗祠」。春分祭祖竟然成了海內外萬千火德裔孫團聚一起的重要時刻,且看2017年上杭電視臺報導盛況。
  • 【航拍】上杭火德公李氏大祖宗祠,天下第一祠
    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從李火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到此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
  • 【李氏天下】李氏始祖公祭氣派非凡,震驚全球華人!姓李的必轉!
    自此,李氏在這裡繁衍生息40代,歷經800春秋,至目前人口達80萬之眾,人們稱其後裔為三柏李氏。李穆則為之三柏李之開基祖。廣東化州長岐鎮旺嶺村聚居著一個唐朝王族李晟後裔的古老村落。華山李氏大宗祠就坐落在這裡。宗祠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一座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築,對於研究粵西客家民居生活、建築藝術提供了寶貴實物。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 隴西李氏必知的九大常識,請李收藏!
    商丘市 - 宗親文化研討會信陽市 - 固始縣李昊榮登省理科狀元【湖南】邵陽市 - 二甲李氏六修族譜【廣東】梅州市 - 廣西宗親梅州懇親,武狀元故居,明德堂慶典,河源市 - 河源市宗親各縣分布,紫金李氏由來,火德公後裔紫金分布,龍窩黃洞宗祠重修,黃洞祭祀,黃洞村開基祖良儒公世系,官田敏公祠慶典,紫金大同外嫁女回娘家,紫金大田祖墳重光,九和宗親松林分祠拜祖,東源縣船塘鎮屋頭坑宗祠慶典,湛江市 - 粵西三柏祭祀大典,李日榮豪華四合院惠州市 - 大亞灣新裕堂,惠東白花鎮謨嶺祖祠汕尾市 - 甲西石獅村興登堂清遠市 - 青蓮鎮踏對洞祠堂
  • 扶農助農點亮希望,懷集藍鍾農產品展銷受歡迎
    肇慶市懷集縣農村電商文化交流會暨聯展活動近日在藍鍾鎮舉辦。 活動以「扶農助農,點亮希望,把愛帶回家」為主題,來自懷集部分鄉鎮和佛山、中山、廣西賀州等地近20家企業、種養農場攜農產品、電商產品參加現場展銷,產品琳琅滿目,吸引了眾多村民、遊客試吃試飲,爭相購買,現場熱鬧非凡。
  • 各地李氏淵源大揭秘,李家人快來看看你來自哪裡!
    江蘇無錫李氏其開基先祖為太保公,光緒十一年(1885)李怡延等修《夫椒李氏家乘》記載,江蘇無錫之李氏家族,其先祖自秦漢而下,以至於唐,有遷河南固始縣的,有遷福建邵武的。至宋朝,邵武房系中出了名臣李綱,他的後裔太保公,僑居梁溪(今江蘇無錫縣)之李墅,因而以太保公為梁溪李氏的開基始祖。
  • 李氏人員必看:閩西上杭李氏大宗祠,為身邊李姓朋友接力,千萬別在我這裡斷了
    李氏大宗祠,即火德公祠(也稱惇敘堂),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16年。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從李火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到此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這座結構嚴謹、氣勢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體現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築藝術,在八閩極為罕見。
  • 【簡氏頭條】漳州南靖簡氏大宗祠:臺灣簡氏宗親的心靈家園
    臺中「溯源堂」大宗祠從南靖遷去臺灣的簡氏後裔,有十分強烈的宗親觀念,他們在居住地普遍仿照祖籍地長教各房親的宗祠形式和名稱來建造宗祠。在臺中南屯區豐樂裡,有個規模很大的「溯源堂」大宗祠,以及這個大宗祠所屬的「簡會益祭祀公業」。另外,還有南投的惠宗祠、大林的追來堂、草屯的思孝堂和教山祠、板橋的謙讓堂、宜蘭五結鄉的贊緒堂、雙溪的追遠堂等。這些宗祠均奉祀簡德潤及其派下列祖列宗,每年春秋兩次祭祀,香火綿綿不絕。簡氏大宗祠曾多次重修。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軍由江西入閩,簡氏大宗祠等十餘座土樓及祠堂廟宇被燒毀。
  • 《懷集陳氏宗譜》出版後記-寄語!
    2018年底首部《懷集陳氏宗譜》已順利出版了,卷宗全面闡述懷集陳氏宗族源流世系、優秀文化,加深宗族情誼,增強宗族凝聚力,以啟迪後人有著深遠意義。2012年仲春開始,成立了「懷集陳氏宗親聯誼籌委會」、「懷集陳氏宗譜編纂委員會」和「懷集縣育才助學會」等機構,並制訂《組織章程》、《財務管理制度》等,在全縣19個鎮(鄉)成立了理事組織機構,使調研、撰稿、拍攝、匯集、編纂等工作得到有序進行,並得到廣大宗親的鼎力支持,特別在經費上的支持。
  • 熱烈祝賀梧州夏郢舊圩蘇氏宗祠落成典禮圓滿成功!
    在這陽光明媚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之際,我們匯集到廣西梧州夏郢舊圩參加蘇氏宗祠落成典禮,我感到非常激動。蘇品傑會長為宗祠的落成出謀劃策,即出大錢又出大力,厥功甚偉值得稱讚。我謹代表雲南三十萬蘇氏宗親對宗祠的落成表示真摯的祝福,並希望梧州蘇氏宗親緊密團結在以蘇品傑會長為首的宗親會周圍,團結奮進,振興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