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陳氏宗譜》出版後記:
2018年底首部《懷集陳氏宗譜》已順利出版了,卷宗全面闡述懷集陳氏宗族源流世系、優秀文化,加深宗族情誼,增強宗族凝聚力,以啟迪後人有著深遠意義。它的面世,在地方文庫中贏得一席之地,推動本地區文明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為構築中華氏族文化添磚加瓦,也是爭取入編全國聯統修譜的一件大事。編纂《懷集陳氏宗譜》是一項耗力、耗材、耗時的艱巨工程, 加上吾邑陳氏布廣,村散人多,源遠流長,宗支複雜,世系不清, 輩份不明,史料不存的情況下,使編纂工作帶來一定難度,而今能順利付梓,是全縣陳氏宗親齊心協力的結果。謀事在人,成事在銀。《懷集陳氏宗譜》的編纂工作能預期完成。首先在於謀,我們能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和切實可行的章程制度。2012年仲春開始,成立了「懷集陳氏宗親聯誼籌委會」、「懷集陳氏宗譜編纂委員會」和「懷集縣育才助學會」等機構,並制訂《組織章程》、《財務管理制度》等,在全縣19個鎮(鄉)成立了理事組織機構,使調研、撰稿、拍攝、匯集、編纂等工作得到有序進行,並得到廣大宗親的鼎力支持,特別在經費上的支持。自發出倡議書後,全縣陳氏宗親熱情高漲,慷慨解囊,踴躍集資捐款,捐款500元以上的達900餘人,5000元以上捐款的達40多人,全縣累計集資近百萬元,既為編篡《懷集陳氏宗譜》籌足經費,又為「懷集縣育才助學會」提供了經費。自2012年秋開始,每年為考上本科學子頒發獎牌和獎金,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勇於拼搏,爭取成為國家傑出人才。再次,縣鎮(鄉)理事成員為編纂宗譜工作發揚無私奉獻精神,他們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縣組織理事部分成員,為懷集陳氏尋根溯源,問親謁祖,不懼年邁路遙,歷盡艱辛到湘贛豫冀桂等地調研。鎮(鄉 )理事成員為搜集第一手材料和集資捐款奔忙於城、鄉、村、戶之間。懷城鎮興賢居委會無償提供辦公場所,使前期編纂工作開展並使中後期編纂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此,對為本宗譜給予關心支持、出謀獻策、獻資獻力的宗親和社會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文化陶情操,知識能立身。文化建設是富國強民的基本國策之 一。尊重文化知識,提升族人素質,繼續捐資壯大「育才助學基金」,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懷集陳氏宗譜》是吾邑有史以來首部宗譜,由於水平有限, 史料不足等種種原因,舛誤之處在所難免,謁誠希望廣大宗親多提寶貴意見,敬請指正和諒解。
《懷集陳氏宗譜》出版寄語:
致編書人(順口溜)
閱完宗譜思宗親,
崇高敬禮編書人。
精心設計文風正,
圖文並茂篇章緊。
陳氏歷史與發展,
追溯查詢記事真。
德高望重陳汝棠,
宗譜編輯主持人。
組織陳氏聯誼會,
凝聚陳氏眾宗親。
懷集陳氏好領導,
盡心盡責當顧問。
為寫宗譜信心足,
自費淮陽謁祖根。
編書六年意志堅,
不顧疾病蠻纏身。
帶頭捐款重善舉,
解囊四萬五千銀。
打下根基建祠堂,
言傳身教仁義信。
副編精英陳華良,
抗鬥病魔振精神。
不負宗親眾重託,
心系陳氏家族人。
廢寢忘食漫長月,
六年砥礪為宗親。
細查支系諸祖脈,
騎車走訪各鄉鎮。
深入廳堂對宗支,
千支萬派細核淮。
宗譜編成千家樂,
十萬宗親喜歡欣。
潁川文化傳千古,
飛黃騰達萬載春。
宗親團結揚祖德,
珍藏宗譜勉家人。
陳紹勲:供稿
陳 彥 :修改
2019年8月14日
往期精彩回放:
家族文化的傳承意義!【宗祠文化】建設祠堂的意義!廣東懷集潁川陳家文化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