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李氏大宗祠——李氏文化

2021-02-19 李氏宗親官網

李氏宗親官網微信帳號a3036307072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李,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李氏宗親官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李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李氏宗親交流。 天地一李、李氏一家親、李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李氏文化,傳播李氏正能量,打造李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李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李氏宗親官網公眾平臺,李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微碼識別關注

2013年5月,李氏大宗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入選第四批國家A級旅遊景區名單,晉升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李氏大宗祠坐落於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結構嚴謹,完整無缺,立體感強,氣勢磅礴,其建築特色堪稱一絕。其造型結構為前方後圓,融客家方樓與圓樓為一體;前低後高,融宮殿建築和客家農舍式建築為一體;集土牆與青磚砌體為一身,用青磚作為總祠外圍的保護牆,具有防風化、風雨、歲月侵蝕的科學性,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銀包」建築。

主要景點

李氏大宗祠籌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李火德後裔、福建省永定縣舉人李夢蘭倡議興建,清道光十九年建成。祠堂佔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內設有大廳3間、客廳26間、住房104間。祠堂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周圍是青磚砌牆,成「回」字形,正面設有五孔大門,正中大門是用灰青條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門樓。另外四孔大門,東西兩邊各兩孔,內廂為圓大門,外廂為耳大門,左右兩廂對稱,一字形排開,甚為壯觀。大門樓牌坊上豎著一塊長方形石板,刻有皇封「恩榮」(系清道光皇帝所賜)二字,其下橫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個大字,大門兩旁石柱外側刻有對聯「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祠堂中廳兩邊的牆壁上寫有宋朝宰相文天祥遺墨「忠孝廉節」四個大字作為家訓,教育子孫後代為人忠孝仁義,字體剛勁有力,均暢宏澤。前坪寬展,坪外有一口池塘。 

建築特色

「李氏大宗祠」結構嚴謹,完整無缺,立體感強,氣勢磅礴,其建築特色堪稱一絕。其造型結構為前方後圓,融客家方樓與圓樓為一體;前低後高,融宮殿建築和客家農舍式建築為一體;集土牆與青磚砌體為一身,用青磚作為總祠外圍的保護牆,具有防風化、風雨、歲月侵蝕的科學性,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銀包」建築;前、中、後三廳屬柱梁式框架建築,僅用十一對巨型石柱就把整個大廳裝飾得富麗堂皇,為現代框架建築留下了寶貴的歷史依據;具有房間多佔地少的空間科學意識和周易學的風水景觀建築特點,在這千畝平川的田野中間,形同建造在一張大網上的「蜘蛛」,遠山近水,山環水抱,具有名祠古剎的景觀。 

後裔分布

從李火德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後輩有千萬之眾。古時明清二朝有丞相、將軍,現代有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等等。 

交通信息

龍巖—上杭班車,半小時一班,路程1.5小時,遊客可先抵上杭後再去李氏大宗祠。中午乘上杭—永定班車,一小時一班。在不到豐埝鎮前的"官田坊"下,9元,參觀"李氏大宗祠",需步行20分鐘,摩的三元。

凡是李氏的宗親們,將這篇文章傳揚出去,

遠播李氏文化,弘揚李氏精神,

攜起手來,團結一致,共創李氏輝煌!

讚賞碼

小編整理不易,

支持李家,敬請打賞!多少隨心!

感謝您的讚賞!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進行打賞

謝謝李氏宗親的鼓勵和支持    

(您的捐助將全部用於李家平臺建設和總譜出版資金)

相關焦點

  • 最牛最霸氣最氣派的李氏宗祠,沒有之一!絕對!天下第一祠!為我李氏驕傲、稱頌!
    客家第一宗祠—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四、火德後裔傳寶島   認祖歸宗到官田航拍-上杭李氏大宗祠」的小旗回到祖地上杭李氏大宗祠尋根謁祖,「木本水源,敦親睦族」。上杭李氏大宗祠的逐步修繕護河欄杆和李廣偉宗親捐贈新添銅鑄金色大鼎,表明了李氏火德後裔在宗祠重建和修複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眾多心血。
  • 全國最美李氏宗祠大集合,盡顯李家氣派!李家人必看!
    中華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和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發起修建的,位於老子故裡景區的太清宮東側,總體布局包括門前區、祖祠區、祖源區,供奉中國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歷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將、名人。廣東省佛山市李氏宗祠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均安鎮鶴峰上村,是清鹹豐年間探花李文田家族的祠堂。
  • 薪火相傳 德澤千秋——記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AAA級旅遊景區。大宗祠四面環山疊翠,黃潭河蜿蜒而過,風景十分秀麗。宗祠大門口地面的陰陽太極八卦圖,異常顯眼,房屋結構具有周易學的風水景觀建築特點;鳥瞰宗祠宛若一張巨型蜘蛛網中的」蜘蛛「,建築結構風水命其名為「蜘蛛結網形」;牌坊式的門樓頂端石刻「恩榮」兩字,是建祠時李姓子民奏章皇上,賜給恩準的李家榮耀。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包銀」建築,是客家建築藝術的精品,吸引不少外姓遊客前來參觀和拜謁。
  • 常德李氏——李氏文化
    常德上大村李氏     始祖憲,唐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官江西觀察使,遂留居江西。二十一傳至應高、應成兄弟於元末由江西吉水縣谷村圳上遷湖南武陵縣前河上大村。清光緒間三修族譜。常德石門橋竹子嶺李氏     始祖順晁公,明永樂2年(1404)因經商自江西南昌來湖南長沙,卜居常德。裔孫清初徙居此地。原派:國經廷顯文宗如大紹有。
  • 【李氏宗祠】為什麼它被稱為「天下第一祠」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詩仙李白、功夫巨星李小龍等,僅李氏稱帝稱王者就多達60餘人。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李姓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客家第一大姓。坐落於福建上杭稔田鎮的「李氏大宗祠」,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 博白東平火甲村李氏宗祠祖堂高升,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氣勢浩蕩!只因雙喜臨門……
    東平李氏科甲宗祠秘書長李甲安主持會議博白縣李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威發言博白縣李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東平分會會長,國伯祠管理員會主任李昌發言東平李氏科甲宗祠氣勢恢宏,美輪美奐。今東平平地村護國寺有李大元帥念四公塑像。    科甲李氏宗祠,始建於明清之間,是家族慎終追遠、敬宗睦族,傳承祖訓、家風,教導子孫之場所。
  • 李氏家譜文化——李氏文化
    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正因為家譜文化的記錄,才形成了今天中華文化百舸爭流的繁華。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李氏家族文化記錄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的遠祖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五帝」時皋陶的氏族聯盟時代。傳至理徵時,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幼子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今河南苦縣)。其後利貞畏於紂王追捕不敢姓理,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為「李」氏。
  • 廣東懷集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春訪廣東懷集 驚喜發現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到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考察。該宗祠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2020年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踏青來到廣東肇慶懷集,在兩廣交界的地方冷坑又驚喜地發現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陪同我們考察的朋友說,冷坑鎮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氏 。
  • 【李氏天下】李氏始祖公祭氣派非凡,震驚全球華人!姓李的必轉!
    華山李氏大宗祠就坐落在這裡。宗祠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一座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築,對於研究粵西客家民居生活、建築藝術提供了寶貴實物。古祠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頂,灰雕屋脊,穿鬥式,梁架結構,佔地面積達2900多平方米,保留了明清建築風格。李氏大宗祠歷經明、清兩代及民國期間多次修葺,是李氏子弟進修的家塾學堂。
  • 大水井古建築群——見證李氏家族的興衰故事
    大水井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末清初,其建築規模宏大,整個建築雕梁畫柱,工藝精巧,玲瓏剔透,令人嘆為觀止。整個建築群由李氏莊園、李蓋五宅院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組成,集西方建築與土家建築特色於一體,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權、政權、軍權於一體的「土圍子」。
  • 九和鎮李氏宗親火德公松林分祠拜祖視頻
    】,服務廣大李氏宗親,發布李氏文化、李氏歷史、李氏企業、李氏聯誼、李氏慈善、李氏尋根問祖等信息。商丘市 - 宗親文化研討會信陽市 - 固始縣李昊榮登省理科狀元【廣東】梅州市 - 廣西宗親梅州懇親大會,武狀元故居,河源市 - 紫金龍窩鎮黃洞村宗祠重修視頻河源市 - 火德公後裔遷入紫金縣分布概況河源市 - 龍窩鎮黃洞村祭祀13世祖良儒公
  • 武陵李氏|鄉愁地標—祖居地李家灣將添人文景觀...
    樅陽武陵李氏李家灣建祠委員會暨武陵李氏歷史文化中心揭牌儀式視頻(一)沒有傳承就沒有根,沒有祖宗就忘了一切。因為大家期待已久的樅陽武陵李氏李家灣建祠委員會暨武陵李氏歷史文化中心於今天正式揭牌,這標誌著武陵李氏將會結束無宗祠的日子,進入空前大團結時代。
  • 【航拍】上杭火德公李氏大祖宗祠,天下第一祠
    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從李火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到此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
  • 李氏字輩(1-500)——李氏文化
    221、 湖北江陵:嗣(友)必文學宗,先(乃)大(為)克家子;成德思元公(勳),懷芳步國土,詒謀啟盛傳,永以紹宏(前)緒(美)。222、 唐樓李氏:嗣大先國泰,祚啟復朝清;傳代登元志,芳名兆世春。223、 湘潭李氏:嗣逢景大,世錫文明,祖澤源遠,萬代昌榮,修齊有道,輔國清平,佑啟孔厚,克振家聲。
  • 李氏人員必看:閩西上杭李氏大宗祠,為身邊李姓朋友接力,千萬別在我這裡斷了
    李氏大宗祠,即火德公祠(也稱惇敘堂),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16年。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近年來海外李氏子孫到此尋根謁祖者絡繹不絕。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佔地5600平方米。這座結構嚴謹、氣勢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體現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築藝術,在八閩極為罕見。
  • 全國部分李氏字輩匯總——李氏文化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李;請點擊上面「李氏李姓一家親」關注,擁抱中華李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李氏文化。1、 連雲港李:愛國家宜,世 德 懷 忠 ,作 善 興 宗。150、 吉林李氏:長萬慶繁祥,永振福德昌,春雲起俊英。151、 某地李氏:長、維、曰、英、尚。152、 貴州李氏:長文興庭,志有發光。 153、 某地李氏:長、五、明、得。154、 安徽李氏:長、希、法、憲、昭、嘉。155、 湖北廣水:長學有自,從本 ?仁。156、 江蘇徐州:長、元、廣、大。157、 某地李氏:長、永、新、文、月。
  • 李氏火德翁傳——李氏文化
    點上面「李氏李姓一家親」加入李氏大家庭。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李;請點擊上面「李氏李姓一家親」關注,擁抱中華李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李氏文化。火德翁,姓李。其先,汀之寧化人。翁綽綽然為李氏始祖。予掌教有年,頗知邑世家之故。竊念翁所以修諸躬、施諸人,鹹可以追配古人之風,迨其老而天報之以嗣,而昌其後也。宜夫!    餘教上杭,與其十世孫嗣英交既八稔。先嗣英隱居梅洞,相距一日程,不克數會,嘗為題其《杭川風雅》簡首。癸未兵寇擾攘,攜家居餘旁,可旦夕相語。
  • 李氏字輩【粵、桂】——李氏文化
    5.   167、 南海李氏:昌超邦安,定國太平。6.   233、 廣東花都:崇禮貽謀遠,棠開日永昌;嘉笙釗偉學,庭訓昭詩香。7.   251、 廣東河源:成、才、建、拔、大。8.   266、 廣東李氏:成、開、子、德、啟。9.   273、 廣東湛江:承時啟,太永裕,振家乓。
  • 福建省李氏字輩匯總——李氏文化
    點擊加入李氏大家庭無論您在哪裡
  • 東莞市資訊|去東莞塘尾古村落,被遊人忽略的一處重地,李氏宗祠
    去東莞塘尾古村落,被遊人忽略的一處重地,李氏宗祠東莞古村落中,位於石排鎮的塘尾古村落眼前所看到的這座古祠堂——李氏宗祠,卻容易被遊人所忽略。李氏宗祠,所處塘尾古村西北角,風水方位屬八卦的首卦幹位,代表著家族的興盛強健,該宗祠始建於明成化年間,距今500多年,清代、民國,均有重修,佔地760平方米,五開間,三進合院式布局。跨進大門,一抬頭,就被這祠堂內威嚴的氣勢所震住,一種由然的敬畏而生。宗祠內展示著大量塘尾古村前世今生的史跡、文物、文化陳列,儼然一座小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