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創去年表現可圈可點,但卻傳出段行建異動的訊息。所謂無風不起浪,郭臺銘到底在打什麼算盤?他和段行建之間已形同陌路了嗎?
2014年11月下旬,群創與大股東鴻海共同宣布,將斥資800億到900億元建置一條六代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產線,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自到高雄市路竹區站臺。郭臺銘話說得漂亮,該產線將可提供當地約3000多個工作機會,但是群創董事長段行建內心應該擔憂的卻是:「公司營運好不容易擺脫之前虧損的窘境,現在卻要大舉投入不擅長的領域,技術跟資金要從哪來?」
結果,就在宣布路竹重大投資的一個月後,市場就立刻傳出郭臺銘要換掉段行建董事長的職位,雖然鴻海、群創雙雙嚴正否認,但段行建無論是在今年股東會提前改選遭撤換,或是做到明年任期結束,終究都恐離開群創。
其實,段行建帶領的群創,趁著一四年面板產業復甦,繳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照理說,郭臺銘實在沒道理要換掉段行建,但個中關鍵,就在於面板產業將面臨急遽的變化,而這條連影子都還看不到的LTPS產線,最後成為雙方衝突的導火線,也讓群創背後的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轉型的考驗 面板廠的難題
研究機構WitsView顯示器事業處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表示,一四年是近幾年以來,面板產業最旺的一年,包括電視出貨量年增率達5.4%,突破之前僅有2到3%的低檔期,同時平均出貨面積也從40.1寸拉高到42寸;筆記本電腦也因為廠商推出低價產品及平板計算機需求走弱而回升;顯示器也受惠於桌面計算機換機潮而成長,平均出貨尺寸也從19寸擴大到23寸。
展望一五年,邱宇彬不諱言,一四年主要是因為供給並沒有新產能開出,而需求則有換機潮推升成長;但是今年供給端已經不向去年那麼平穩,包括中國廠商京東方、中電熊貓跟華星光電都將各有一條新的八點五代線要投產,另外,在需求部分,電視出貨量因為去年的高基期,一五年成長幅度將趨緩,筆記本電腦也因為低價效應減緩,預估需求僅與去年持平,顯示器成長動能也偏弱。
近期傳出鴻海與群創在高層人事的紛爭,業界人士也表示,正好說明了今年面板景氣將從去年的高峰期,進入一個不確定期,意味著面板廠商已將面臨轉型的關鍵局面。
法人分析,電視面板仍將是主要去化產能的重要領域,不過,主要的品牌廠就是韓國的三星、LG,以及中國的六大廠商,康佳、海爾、創維、TCL、長虹、海信等廠商。其中三星跟LG雖然有自己的面板廠,但都還需要跟友達、群創等面板廠拿貨,可是相較於友達與三星的關係密切,群創或許因為鴻海的關係,始終未能與三星建立更緊密的合作。
不過,群創卻透過不同於其他面板廠的切割策略,群創全力搶攻中國品牌客戶,站穩了主要供應地位,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但中國政府積極扶植自己的面板產業,目標要拉高面板的自給率,或許短期之內,中國面板廠的產能及良率都還需要時間發展,但這對群創來說,已經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憂
郭臺銘拉攏蘋果 寄望群創
產業人士分析,相較於大股東鴻海跟蘋果的緊密關係,群創跟蘋果幾乎沒有任何的往來,「群創曾短暫供應iPad 2面板,但僅僅是一小批而已」。對於鴻海來說,蘋果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型手機iPhone、平板計算機iPad、筆記本電腦MacBook等所需的零組件,如印刷電路板、連接器、機殼等,鴻海集團的子公司都是相關的主要供貨商。
不過唯獨面板,這個佔零組件成本比重最高的產品,由於蘋果iPhone採用的是LTPS面板,主要供貨商包括日本JDI、夏普與韓國LGD,鴻海卻沒有吃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跟韓國的廠商分食,郭臺銘當然不能就這樣拱手讓人,因此鴻海才會計劃在中國四川成都成立LTPS廠天億。不過就目前看來,天億並沒有達成鴻海所設定的目標,因此鴻海自然就把希望寄託到群創身上。
郭臺銘與段行建的個性迥異,郭臺銘身為集團總裁,為了激勵士氣,往往會把目標訂得很高,但段是專業經理人,對於要講出口的話總是考慮再三,因此在日前的LTPS投資記者會上,郭與段之間幾無交談,全場只看到郭臺銘暢談新廠的目標,至於段行建對於建廠細節則是語多保留。
產業人士分析,這幾年雖然鴻海力求轉型,希望逐步轉到由商貿帶動技術代工,但是蘋果依然是鴻海最大且最重要的客戶,不管鴻海是否轉型成功,都不能也不會放棄蘋果這個大客戶,而且還要想辦法拉近彼此關係。因此,鴻海如何能夠提供更多的零組件產品,協助客戶減少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成本及問題,就能更加穩固雙方關係。
郭臺銘的態度已經很清楚,要透過「一站購足」的策略來綁住蘋果,面板這個關鍵零組件絕對不能缺席,而且群創又是鴻海集團成員,如果群創產品能夠達成蘋果的要求,蘋果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來源:蘋果日報
關注我們:
您可以:點擊文章標題下的藍色文字:WitsView,加關注即可。
您也可以:點擊文章右側選項鍵,點擊查看官方帳號,加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