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第二大腦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三點幫助你

2020-12-25 子安同學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

在過往的思維觀念中,我們很仰賴大腦來處理所有事情,如果你理解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你會發現大腦幾乎無時無刻在處理你所有的事情,要思考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哪些表情不該出現,同時大腦還要處理手、腳的行動,把該記住的東西要記錄下來。只是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的大腦發揮更大的生產力,你覺得這件事對你的幫助有多大?

很多人都是用單一的大腦思維去工作,可是有少數人已經鍛鍊出了第二大腦的思維來工作,如果你過去從來沒有用過第二大腦的觀念,今天我就來帶你一起培養這個思維。第二大腦概念很好懂,你要儘可能把不需要大腦處理的事情都外包出去,好比在手機出現前,記住家人的電話都很厲害的,可是現在已經不再需要背電話號碼了,存在手機裡一件撥出去就行了。這個就是第二大腦的概念。

可事實上多數人是因為有手機的關係才運用到第二大腦的思維,真正要在工作中發揮第二大腦的功效,你必須主動去發展注意力。接下來我會分成三個觀念。

第一,不要再用大腦記東西。

雖然求學期間我們經常要記東西,但其實人的大腦並不擅長記憶。前天晚餐你吃的什麼,你可以都無法馬上回答出來,那我再問你,你的父母親叫什麼名字,想必多數人一定都答得出來。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分短期跟長期記憶,只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大腦才會把它們放入長期記憶。像我們今天吃的東西就不重要,當然很快就忘了,父母的名字就很重要,而且從小就需要記住它,它早就存在我們的長期記憶裡了。

但問題在於要將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是件很耗大腦能量的事,必須反覆反覆地出現,一再提醒大腦才可以,要放入長期記憶區裡。比如上班的時候突然被老闆交代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沒有記下這件事,導致工作漫不經心,然後要花很多時間去回想,一來一往就浪費了時間,所以培養第二大腦的思維就是別用大腦記憶。

比如我自己的寫作的靈感偶爾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冒出來,起初我認為我應該會記得,但並沒有,而且有時候還會因為想著那個靈感的睡不著,後來我的習慣就是,如果靈感真的很棒,我就會趕緊起床去拿手機記下來,或者是說在睡覺的地方放一本小冊子隨時記錄,記完之後我就當作沒這回事,安心去睡覺。同樣如果白天有什麼要記得的事情,我也會直接拿手機來記錄,因為我要讓大腦恢復到可以隨時處理應變眼前事情的狀態,把基於這種耗費能量的事情交給工具。

第二,不要再用大腦搜東西。

用電腦資料整理檔案很正常的,把資料分類,有需要就再開一個資料夾,就可以像樹狀圖一樣去尋找資料,你會用關鍵字的方法找資料嗎?搜尋電腦裡的資料也是,你可以用關鍵字找到答案,因為有了這樣的搜尋功能,我的電腦就變成了我的第二大腦,在手機上也同樣。

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好像只是方便快速搜尋資料對不對?但其實它蘊藏一個高效生產力的思維,儘可能地減少切換大腦注意力的時間。當人的大腦專注力被打斷時,要花很多倍的時間才可以重新回到原本的專注狀態,也就是說當你的大腦好不容易進入高鐵速度在處理工作時,一個打斷你就要從頭開始。

你想想,如果一天被打斷10多次,你的生產力怎麼可能跟一直專注的人相比,所以用關鍵字搜尋資料的思維,就是在培養第二大腦的思維方式,而且這個不只是運用在筆電裡面的資料跟檔案而已,記錄自己的學習筆記,如何把工作回歸整理出來,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系統,都是在強化你的第二大腦。

第三,不再要求大腦發揮專注力。

我認為最好的專注度就是不需要專注力,什麼意思?如果你可以在工作的時候很自然的全心全意投入在眼前唯一的工作,你的生產效率基本上就是最高的時候,比如心流的狀態,意思就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可以全心全力的投入,感覺時間一下就過去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正是因為你的大腦在當下秩序的需要。你的大腦比你還渴望專注,你就需要不被打擾的工作環境,比如說營造專屬的工作環境,或者是說在工作前有一套儀式帶你進入到工作狀態,但主要的還是自動化。

在你用電腦寫作的時候,突然夯機了,然後來不及存檔內容就消失了,所以我在用word的時候就反射性按一下儲存鍵。但現在的軟體都有自動儲存功能,這能減少被打斷的次數。採用第二大腦的思維開始往自動化的方法去發展。比如如果是重要的資料,我還會存在雲端資料夾裡,我就不用再擔心資料不見了。另外我的電腦也隨時在備份主頁裡面的資料到外部的硬碟,而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處理眼前的工作上,更容易讓我進入心流的狀態。

以上這三個就是很好懂的,很好培養第二大腦思維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但你習慣這三個後就可以延伸到不同的領域,可以很顯著的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但我不會說這是絕對完美的方法,我覺得最需要克服的地方應該是需要多花一些錢,但我希望你不要因此氣餒,萬事起頭難,重點不是在多難,你要開始建立你的第二大腦思維。最後感謝收看,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你上班遲到了,錯過了一個關鍵的會議,現在你的老闆對你十分生氣。所以你在午餐時直接走過沙拉區,直奔那些特別油膩的食物。你控制不住自己——在我們倍感壓力時,大腦會鼓勵我們尋找「慰藉食物」。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或許並不是那個藏在你顱骨裡的大腦,而是你的「另一個大腦」。
  • 如何讓工作效率更高,只需讓自己的大腦「走神兒」
    《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一書顛覆了我們對於專注的定義,作者斯裡尼·皮利認為過度專注並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不斷消耗大腦的能量,讓我們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只專注於當下,而忽視未來的機會。
  • 怎樣鍛鍊大腦,讓自己的思維敏捷、頭腦靈活?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敏捷的思維、靈活的頭腦,可現實卻經常是反應慢,思維遲鈍。有哪些方法讓我們的大腦思維敏捷,反應快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具體的聊一聊。
  • 腦子壞掉的男孩如何逆襲成為大腦教練?這些方法你也需要知道!
    《無限可能》從三個方面來指導我們開啟自己無限可能的模式:思維模式、內在動力、方式方法。思維模式(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包括我們是誰、世界如何運轉、我們有能力做什麼、我們應該得到什麼和我們可以做到什麼等內容,是我們所持的根深蒂固的信念、態度和假設。
  • 喚醒我們的大腦極限,打造更聰明的大腦
    就如同他自己說的:「我不是神童,也沒有超能力。」後天的記憶訓練,才是他一路開掛的加速器,伴隨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很多人會說,我只是普通人,不需要成為什麼「大師」「神人」,但是,喚醒我們的大腦能力,開發大腦的無限功能,會提高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乃至幫我們實現更好的生活狀態。
  • 大腦開發黃金期你知道嗎?把握這3個重點,培養你娃成為「神童」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些小神童,都有這樣的疑問: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聰明?其實,所謂的天才也並非天生,當然有些是有點遺傳基因的影響,但是饒舜涵的媽媽就把孩子的情況如實說出,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開發全腦,雖然說,孩子在數學天賦上還是很有優勢,但是讓饒舜涵成為別人眼中的小神童,還是在於後天的培養才是重點。
  • 《最強大腦》12歲的他打敗世界第一,媽媽:關鍵在於這2點的培養
    「天才」、「神童」,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家長孩子獲得這樣的稱號,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生活中,只有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是「天才」、「神童」,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不盡人意。自從前段時間將《最強大腦》這檔節目追完之後,小愛媽才發現,原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原來這麼大。
  • 當責|高效執行者都在培養行動力思維
    只需四個步驟,你就能打破懶惰,給自己培養出行動力思維。如果你對目標,並沒有養成行動力的思維,那麼任何需要你付出時間和努力的目標,不管你之前如何暗下決心,你終究都會恢復到懶惰的習慣當中。那什麼是「行動力思維」?
  • 最強大腦解密第二季(13):魔方速擰高手是這樣練成的
    比如用計時器給自己實時反饋激勵,分段練習檢測哪個步驟更需要提高,幾種魔方交叉練習提高思維轉換並且讓練習不那麼枯燥,甚至可以自己創造一些魔方的玩法來加深對魔方的理解。 對於很多人尤其成年人來說,多年養成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中總有一些希望能改掉的部分,而習慣這東西是根深蒂固很難打破的,這也是很多人糾結的地方,甚至出現「拖延症」這類的問題。
  • 從大腦進化史來談語言學習:如何讓你的大腦進化成英語腦?
    人類通過大腦進化完成了一項大多數物種都沒能完成的任務,在不同的生存條件下,那些從大腦開始的一切——語言文字、文化、飲食風格、愛好、性格,也進化成了不同的形態。進化並不分基因、家世,它只跟需求有關,你需要什麼,你就進化為什麼。
  • 認識你自己,從認識大腦開始!
    「認識你自己!」這是兩千多年前希臘古城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刻著的一句名言。兩千多年來,人類在探索外在物質世界上,已經有了不少收穫,甚至有點兒忘乎所以了,以致於忽略了對內在的探索。人類要認識自己,要從「身、心、腦」三個方面進行。當然,表層的認識,已經有不少了,大腦有些什麼功能、內心狀態怎樣調整、身體健康怎樣獲得,我們對這些都有了很多的了解。
  • 大腦如何告訴你「我是誰」
    實驗證明:大腦前額葉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神經基礎1秒後,小圓點再次出現,如果還在相同的位置,猴子就要繼續壓按操作按鈕2秒鐘。而如果小圓在相反位置,那麼猴子需要立即釋放操作按鈕。如果猴子做對了這個遊戲,它就可以得到糖水作為獎勵。 另一個遊戲類似,但是在屏幕上多了一個大圓形,而小圓點會出現在大圓形的某個位置。在重複動作時,如果小圓點出現在相同位置,猴子要繼續按壓操作按鈕2秒鐘,反之則要立即放開按鈕。
  • 大腦擁有著無限可能,等著你去發掘
    在學習的過程中,它發現學校其實都在教育我們學什麼,卻從未告訴我們怎麼學,這也是它開始研究大腦如何運動的契機。後來的20多年時間,他在不斷的學習、研究、實踐中,開發了大腦學習方法,並得到了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等著名高校、醫學機構的認可。還有埃隆.馬斯克、德約科維奇、斯坦.李等各界著名人士都使用了他的方法,也都受益匪淺。
  • 吉姆.奎克:每年幫助20萬人開發大腦的教練
    ,你會擁有更多的能量,身體變得更強壯,思維變得更敏捷。-----米歇爾.歐巴馬吃什麼極其重要,對你的大腦灰質來說更是如此。奎克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採訪過神經學家、綜合營養學家麗莎.莫斯科尼博士,她為我們解釋了人們的大腦對飲食的需求不同於其他器官,「要發揮最佳功能,人類大腦需要45種不同於其他器官的營養物質。雖然這些營養物質大部分由大腦自己製造,但是剩餘的則需由飲食提供。」
  • 通過足球訓練鍛鍊青少年的大腦,磨練「直覺」!
    第二項測試內容相似,但學生們不知道自己的測試成績,因此沒有成就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大 學生的大腦中與記憶和運算相關的區域在兩項實驗中的活動狀態相同,而「紋狀體」只在前一項實驗中活躍。此前也有研究表明,人受到稱讚或表揚時,和獲得金錢獎勵一樣,「紋狀體」會變得活躍。如何通過足球訓練來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呢?
  • 我們在找路時,大腦在幹什麼?
    活動筆記•文化生活筆記邀您閱讀前,先思考:我們在找路時,大腦在幹什麼?為什麼老年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一、線路思維與地圖思維我們先從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開始討論:我們怎樣去找到某個具體的地址和位置?路上會有一些地標,看到地標你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沒走錯,你繼續往前走,它有非常具體的指令。它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要你最終到達某個地點。大家會注意到,這樣的指令,對於一個具體目標來說很有用,是專門為解決這個目的而做的。但如果換一個目標,要去別的地方,那就麻煩了。這些指令簡單易理解,但只要終點和起點換了就沒法用了,這個叫路線的方法。
  • 既殺時間又益智,推薦我家讀過的這些繪本,「大腦開發與專注力培養...
    畫冊設計了「你找到了嗎?」欄目,通過讓孩子在圖中找出重要人物和物品的方式,幫助孩子理清故事脈絡,激發思維能力。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作者:【日】索尼國際教育公司 著適合年齡:5-13歲《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日本腦科學專家茂木健一郎力薦,是日本索尼國際教育為日本5~13歲兒童精心編制的邏輯思維遊戲書。
  • 孩子大腦不夠靈活?科學家洪蘭:這幾個方法,輕鬆激活大腦
    她經常在網上發表一些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育兒文章,深受家長喜愛。大腦是人體的「最高統帥」。大腦的控制著人類的語言、行為、感覺、判斷和思維。嬰兒出生後大腦會迅速發育。到一歲時,大腦重量約為成人腦重量的66%,可達到970克。3歲時,約為80%,可達到1100克。
  • 從腦科學看孩子閱讀:改變大腦結構和思維,「對話式閱讀」是關鍵
    可惜的是很多家長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才算是好的閱讀方法,等到知道的時候,孩子卻已經長大,養成了對閱讀的惰性厭倦。等到長大以後就改不掉了。因此對孩子閱讀方式的注意,應該從孩子早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閱讀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第二人生超級大腦答案是什麼 超級大腦全問題答案分享
    第二人生是一款人生模擬遊戲,遊戲中有很多玩法,其中的超級大腦你知道怎麼玩嗎?超級大腦是一個答題的玩法,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了第二人生遊戲中超級大腦所有問題的答案,下面我們一起來找找你所需要的那一個問題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