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男權盛行,男人可以娶好幾個老婆。雖然妻妾成群,但按照古代嫡出子女比庶出子女尊貴的慣例,為了子女的地位,一般也不會輕易把大老婆攆走。但大明的皇后可不好當,動不動就被皇帝老公炒了魷魚。
明朝第一位被廢的皇后:全因皇帝太痴情!
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原配:胡皇后
朱瞻基
亂入「孫美人」,俘獲皇帝心
這位小美人兒姓孫,是宣宗的姥姥從老家帶進宮的。進宮的時候,小孫姑娘才十來歲,被張太后養在身邊。《明史》裡說她「幼有美色」,從小就美麗動人。
等到宣宗繼承皇位,立馬封小孫姑娘當了貴妃。秉承著「愛她,就給她最好的」宗旨,將主意打到了原配皇后身上。
奈何貴妃心機重,主動「辭職」為社稷
《明史》記載,孫貴妃「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意思就是,孫貴妃偷偷把別的宮人生的龍種據為己有,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
宣宗廢除胡皇后的決心更堅定了。宣德三年春天,宣宗「令後上表辭位」。胡皇后只好乖乖聽話,上表請求退位,認為自己沒有兒子,要以國家社稷為重。
孫貴妃倒還假情假意推辭了一番,可宣宗任憑朝臣們勸諫,也擋不住他對孫貴妃的痴情,高興地批准原配妻子的「辭職信」,還賜給胡皇后一個冠冕堂皇的封號:敬慈仙師。
承蒙太后憐惜,皇帝自愧年少輕狂
張太后管不了兒子,但經常召見胡皇后,讓她住在自己宮中,甚至在內廷朝見宴會這些正式場合,也帶著胡皇后,還讓她的位次在新立的孫皇后之上。
宣宗後來也覺得廢后這件事做得不對,曾後悔感嘆「此朕年少也」,意思是,都怪我當時年輕呀!
皇帝不靠譜,廢后如兒戲
因為吃醋引發的悲劇……
第一任皇后(原配):陳皇后
陳皇后知書達禮,貌美賢淑,與明世宗感情相當不錯。
陳皇后
據《明史》記載,一天,帝後二人正閒坐聊天,有姓張、姓方的兩位宮女進來奉茶。世宗盯著張姓宮女的美手看入了神。陳皇后十分生氣,扔下茶杯站了起來。
這一下可惹惱了明世宗,他衝著陳皇后大發雷霆。陳皇后因為世宗發怒而傷心害怕,流產而死。
明世宗
諸多稗官野史記敘這段帝後爭執時,卻言說世宗對皇后拳打腳踢,才導致的皇后流產,驚悸而死。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有一點倒是一致——只因為世宗對美手多看了一眼,陳皇后一屍兩命香消玉殞……
拿婚姻當兒戲?原配崩逝,速立宮女為後
第二任皇后:張皇后
世宗仍餘怒未消,追諡陳皇后為「悼靈皇后」,還全然不按皇后喪葬禮制,將陳皇后草草下葬。更過分的是,陳皇后崩逝的第二個月,世宗就冊立那位長著一雙美手的宮女為皇后。
可張後也沒能保住後位。嘉靖十三年(1534年),世宗以「不敬不遜屢者」為由,下詔廢后,命令張皇后遷居別宮。嘉靖十五(1536)年,張皇后鬱鬱而終。
見死不救明世宗,可憐護駕方皇后
第三任皇后:方皇后
「張後廢,遂立為後」。有了兩位前任的前車之鑑,方皇后對世宗極盡柔順奉承。
世宗信道教,追求長生。天天讓宮女天不亮就採花瓣、樹葉上的露珠。宮女們累的苦不堪言。有幾個膽子比較大的宮女,以楊金英帶頭,就開始策劃謀殺世宗。
凌晨時分,楊金英等宮女趁機溜進寢殿,把一根繩子套在世宗脖子上,想要勒死他。可手一滑,偏偏打成了死結,勒不住世宗的龍頸。
謀害世宗的宮女聯盟裡,又出了個豬隊友張金蓮,她一溜煙跑皇后宮裡告密去了。
方皇后趕來得那叫一個快,把宮女聯盟抓了起來,第一時間救治已「病悸不能言」的世宗。世宗臥病期間,方皇后雷厲風行,把曹端妃和參與謀反的宮女們一併凌遲處死。
按說方皇后幹了件好事。可明世宗想到如花似玉的曹端妃被皇后剮成了肉片,越想越氣,對皇后恨得咬牙切齒。
明末清初史學家查伊璜的《罪惟錄》裡記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方皇后住的坤寧宮突然失火。世宗知道了,第一時間下了命令,嚴禁宮人施救。
最後,方皇后因燒傷嚴重,幾天後就薨逝了。
「佛系」皇后:爭寵與我無關,保命要緊!
明憲宗廢了吳皇后之後,把王氏立為皇后。《明史》用四個字概括出了這位皇后的生活態度:「處之淡如」。
明憲宗
《勝朝彤史拾遺記》裡記載,有一次,憲宗病了,王皇后多次去探病,於是憲宗發了一句感嘆:我真是怠慢了皇后啊!
王皇后
結果寵妃們不高興了。等到王皇后再去探病的時候,宸妃邵氏公然站在門外,對皇后說:「上不耐生人,勿數至」。她一句話沒說,靜悄悄地離開了。
根據《罪惟錄》裡的記述,王皇后「不十幸,無所妒忌」。也就是王皇后這一輩子,和老公明憲宗同床的次數還沒超過十次,從來沒有妒忌過別的嬪妃。
明朝幾位皇后的遭遇,真是讓人唏噓感慨。還真應了唐朝女詩人李冶的一句詩,「至親至疏夫妻」!其實這婚姻就講究個互相尊重,老公心疼老婆,老婆體諒老公,這小日子,就比皇帝皇后過得還幸福美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