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與G弦上的詠嘆調

2020-12-22 月瞳文屋

月如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來相親。

大學畢業後她在大城市生活了幾年,每個月工資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每天5點起床梳洗化妝,坐兩個小時的地鐵去上班,晚上再回來。這樣沒有盡頭的生活她過了三年 。有一天她做了個夢,夢裡年老的自己,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還是要和別人擠地鐵。

她這輩子最害怕的就是擠地鐵。

於是在媽媽幾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哀求下,她終於下定決心回家。告別了喧囂繁華的大城市,回到她從小長大的小鎮。

沒想到一回來,媽媽就張羅著要給她相親。她對媽媽抱怨:「媽,你女兒還不至於沒人要吧?」媽媽說:「那怎麼會呢,這不是先預備著嘛。」過幾天媽媽又嘮叨,什麼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你的那個同學誰誰誰孩子都好幾歲了,月如也只假裝聽不見。

這一天剛回來,媽媽就說:「月如,還記得你小學的那個同學胡志成嗎?聽說他都當上科長了,可是還沒有結婚呢。」媽媽還沒說完,月如就忍俊不禁,哈哈笑起來。

「笑什麼?有什麼好笑的?」媽媽有點莫名其妙。

「沒什麼,媽,沒什麼,只是想起來小時候的一些開心事。」月如忍笑道。

嘴上說沒什麼,月如的心裡還在那裡忍不住的笑呢。

原來是這麼回事。

小學三年級時候有一次長跑比賽。胡志成,他這個孩子有個毛病,一著急就想尿尿,那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跑得特別慢,都快落到最後一名了,我們的體育老師急得不得了,就在他旁邊陪他跑,邊跑邊催,誰知道催著催著胡志成一下子停下哭起來了,邊哭他的褲子就溼了。一開始同學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才反映過來,他尿褲子了!我們班的同學認為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從此大家再也不理他。那以後別的班的同學都稱呼我們為「尿褲子班」,直到小學畢業,全班同學都抬不起頭來。

就他,也能當科長?真是笑死人了!月如無論如何都不相信。

過了幾天,媽媽又對月如說:「月如呀,就是你的那個小學同學胡科長,我已經託人約好了,這個周末,也就是明天晚上,要不然去見一見吧?」。月如不忍心幾次三番拒絕媽媽的好意,另外也很好奇,「尿褲子」同學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就答應了明晚的見面。

很快到了第二天,月如隨意收拾了一下,穿了一條休閒舒適的長裙去了約好吃飯的西餐廳。餐廳裡環境非常雅致,一個個半封閉的小隔間,垂下來顏色昏黃的吊燈,每個小隔間裡牆壁上都掛著一張世界名畫,每張桌上插著一瓶紫薇花。胡志成已經到了,月如先遠遠打量了他一會,看起來他現在的樣子倒也不賴,長得也是一表人才的,和小時候也不太像。

「你好!胡志成,還記得我嗎?」月如不想和他廢話。索性開門見山。

他先是愣了一下,過了一會才想起月如的名字。連忙招呼道:「原來是老同學,快,快來,請坐。」

月如跟他對面坐下,仔細端詳了幾眼,你還別說 ,現在他看上去還挺順眼的,隨口打趣道:「你這小子,看來混得還不錯呀?」

「哪裡,哪裡,小單位,混口飯吃。」

他還挺謙虛。

接下來他們聊起了幾個老同學的近況,還聊了一會現在的小學校園的變化。越聊越感覺沒話找話。彼此心內都明白了,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一切都是沒可能。

月如簡單吃了兩口,很快就道了再見。月如禮貌拒絕了他客氣的相送,而他也沒有堅持。一個人打車回家。

剛走進大門,遠遠地聽到誰家小孩子在彈鋼琴,是巴赫的名曲《G弦上的詠嘆調》,原本非常流暢好聽的曲子,讓他彈得斷斷續續,磕磕絆絆。但是小區門口花園兩邊的梔子花都開了,很大一片,潔白乾淨,香氣四溢。這純潔美麗,清香醉人的梔子花,配著這時斷時續,乾巴巴的詠嘆調,可不就像我們的青春一樣,如此的不完美,充滿遺憾,又讓人慨嘆不已嗎?

相關焦點

  • G弦上的詠嘆調,觸動最美的心弦
    點擊播放 GIF 0.1M從大衛·芬奇的《七宗罪》到深作欣二的《大逃殺》,從電視劇《珠光寶氣》到動畫《名偵探柯南》……《G弦上的詠嘆調》在一次宮廷舞會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斷裂了。當大家準備看好戲的時候,巴赫不慌不忙,僅用一根G弦,就即興演奏了一曲「詠嘆調」,不可思議地創造了今天的《G弦上的詠嘆調》。
  • 關於G弦上的詠嘆調,你知道多少
    1.2004 - 央視電視劇《G弦上的詠嘆調》(陳奕迅主演)/2.電影背景音樂:大衛.芬奇導演的的著名影片《七宗罪》,深作欣二導演的著名影片《大逃殺1》都把《G弦上的詠嘆調》作為背景音樂,成就了一段動人的場景。3.電視劇插曲:2008年TVB香港無線臺慶劇《珠光寶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插曲之一。
  • 【G弦之歌】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的多個演繹版本
  • 巴赫、威廉密採《G弦上的詠嘆調》大提琴曲 1922
    巴赫、威廉密採《G弦上的詠嘆調》《G弦上的詠嘆調》是根據德國作曲家巴赫《樂隊組曲第三號
  • 長谷川陽子 大提琴 G弦上的詠嘆調 Aria sul G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 巴赫的傳說故事,G弦上的詠嘆調
    一、在一次宮廷演出,巴赫的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其餘的弦都斷了。 二、演出開始,巴赫坐下來準備演奏,發現琴的四根弦只剩下G弦還是好的。 三、他很鎮定地開始了演奏,用僅有的G弦,即興演奏了一首優美動聽詠嘆調。
  • G弦上的詠嘆調 觸動歲月長河最美的心弦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BWV1068》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第三號管弦樂組曲》中第二部分的「詠嘆調」,100多年後,由19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將這段主題改編為大鍵琴或鋼琴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由主奏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全部旋律,並將原標題「詠嘆調」改名為《G弦上的詠嘆調》,改編後幾成絕響的心靈歌唱為此大放異彩,穿越漫長的時空塵封,透過厚重歷史風雲而奇蹟般煥發出新的光芒
  • 《G弦上的詠嘆調》:觸動歲月長河最美的心弦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BWV1068》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第三號管弦樂組曲》中第二部分的「詠嘆調」,100多年後,由19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將這段主題改編為大鍵琴或鋼琴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由主奏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全部旋律,並將原標題「詠嘆調」改名為《G弦上的詠嘆調》,改編後幾成絕響的心靈歌唱為此大放異彩,穿越漫長的時空塵封,透過厚重歷史風雲而奇蹟般煥發出新的光芒
  • D站聽歌: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你的評分是?
    歌名:《G弦上的詠嘆調》譜曲:巴赫發行時間:1727年到1736年之間所屬專輯:《第三號管弦樂組曲》音樂風格:古典《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 G弦上的詠嘆調 | 觸動歲月長河最柔美的聲音
    《第三號管弦樂組曲》中第二部分的「詠嘆調」,100多年後,由19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將這段主題改編為大鍵琴或鋼琴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由主奏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全部旋律,並將原標題「詠嘆調」改名為《G弦上的詠嘆調》,改編後幾成絕響的心靈歌唱為此大放異彩,穿越漫長的時空塵封,透過厚重歷史風雲而奇蹟般煥發出新的光芒
  • 音緣際會.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富於詩意和神聖感
    巴赫的《第三管弦樂組曲,D大調》作於1722 年,組曲由四個 樂章組成,其中第二樂章就是《詠嘆調》。這個曲調舒緩的樂章,後來由德國小提琴家威廉改編成小提琴曲,將其轉為C大調 並降8度,演奏時只在小提琴最低的一根弦(G弦)上演奏,G弦是小提琴最難拉的 弦,音質柔和,接近中提琴的音色。
  • David Garrett用1718年斯特拉迪瓦裡在A弦上演奏《G弦上的詠嘆調》
    在巴赫的《樂隊組曲第三號》誕生百餘年後,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對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作了改編,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樂器上以小提琴獨奏為主,輔以大鍵琴伴奏,同時又將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由此命名為《G弦上的詠嘆調》。 此曲一經上演便廣受大眾歡迎,成為流傳廣泛的不朽經典。然而追根溯源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原是巴赫的傑作。
  • 小提琴G弦演奏【帕格尼尼《摩西幻想曲》】,猶如G弦上獨舞的精靈.
    小提琴G弦演奏【帕格尼尼《摩西主題幻想曲》       《摩西主題幻想曲》是帕格尼尼根據羅西尼的歌劇《摩西在埃及》裡面的詠嘆調
  • 四種演繹:巴赫G弦之歌
    歡迎轉發朋友圈,需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後臺Free Angel 🕊整理  ❤點擊👆藍字關注   G弦上的詠嘆調
  • 巴赫: G弦之歌 | Air on the G String
    靜靜地聆聽這首樂曲,在心底勾勒出一幅日出或日落的畫面,當天地浸染在暖色中,世間萬物在那一刻都靜止了,站在山頂,閉上雙眼、屏住呼吸,微風襲來伴隨著樂曲,節奏忽快忽慢,好像在訴說某種故事,整個身心都仿佛被上蒼擁入懷中
  • 歷史上的今天:《G 弦上的魔王》(05-29)
    2008:《G 弦上的魔王》Galgame 有時無法被一般玩家所接受,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劇本不夠吸引人。
  • 用丁字褲演奏巴赫G弦上的詠嘆… 一組視頻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安德魯·黃就將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他用「維多利亞的秘密」女士內褲演奏了巴赫的名曲「G弦上的詠嘆」,用演繹者的話來說:這是用真正的G弦(英文G string也有丁字褲的意思)演奏的G弦:Bach's "Air on the G String" - played with actual g-strings…
  • 【特別推薦】烏克蘭小提琴家安娜塔西亞《G弦上的詠嘆調》
    《G弦上的詠嘆調》從第一段落起初開始,旋律莊重悠長,起伏平緩,如行雲流水,並幾經反覆。大、中、小提琴共同營造了一種悲天憫人的神曲一般的意境和氛圍。到第二段落,原來的意境並沒有被破壞,反而在情緒上有所發展,旋律起伏較大,高潮與平緩交替出現,像空氣中不停流轉的風,又像海上起伏的浪,但遠比那美麗動人。在全曲的最後,旋律歸於平緩靜謐,仿佛在祈禱,在祝福。
  • 梔子花開,如此可愛——梔子花盆景
    「梔子花開呀開,梔子花開呀開,像淡淡的青春,純純的愛」,梔子花永遠都是青春的代表,刻上了專屬於那個年代的印記。
  • 咖啡界中的G弦之歌,渾厚&豐滿——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巴哈咖啡豆
    臨時創作出一首《G弦之歌》。百餘年來,這首《G弦之歌》以其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豐滿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愛好者們鍾愛的曲目。接下來大家一邊欣賞這首《G弦之歌》,一邊來了解一支名為巴哈的咖啡豆。在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咖啡豆推出的時候,前街咖啡在杯測以及衝煮一支名為「巴哈Bach」咖啡豆中,其風味的厚實,豐富以及直率,使得大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