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弦之歌】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的多個演繹版本

2021-02-17 Kitty蘇小婷

❤素材源自網絡:)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背景

原曲創作於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間。十九世紀德國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將這段主題改編為鋼琴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由於主奏小提琴必須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沒有表情與速度記號,編曲者則指定「甚慢,極有表情」。類似低音弦的撥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長而莊重的旋律(片段1)。全曲後半段出現的新旋律產生了更豐富的變化,最後在靜似祈禱般的氣氛中結束。

在巴赫的《樂隊組曲第三號》誕生百餘年後,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對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作了改編,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樂器上以小提琴獨奏為主,輔以大健琴伴奏,同時又將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由此命名為《G弦上的詠嘆調》。

此曲一經上演便廣受大眾歡迎,成為流傳廣泛的不朽經典。然而追根溯源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原是巴赫的傑作。百餘年來,這首《G弦上的詠嘆調》以其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豐滿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愛好者們鍾愛的曲目。有意思的是,聽過《G弦上的詠嘆調》的聽眾遠要比知道《巴赫樂隊組曲第三號》的人多;而在如今大多數的唱片封面上,《G弦上的詠嘆調》的作者欄上並沒有「August Wilhelmj」,而肯定是「J.S.BACH」。

傳說在宮廷舞會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斷裂了。當大家準備看巴赫出糗的時候,巴赫,僅僅只用了一根G弦,就即興演奏了一首《詠嘆調》,該曲子就是今天所說的《G弦上的詠嘆調》(《G弦之歌》)。此樂曲在巴赫死後100年後才大為流行。

1830年,當孟德爾頌在鋼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給歌德聽時,歌德說:「開頭是這樣的華麗莊嚴,使人可以想像到一大群顯要人物沿著長長的樓梯魚貫而下。」歌德不愧是與魔鬼交換了靈魂的人,這音樂具有的「迤邐」和「沉著的華麗」使任何人都不能漠視它的存在。

也許歌德最清楚:「G弦上的詠嘆調就如永恆的和諧自身的對話,就如同上帝創造世界之前,思想在心中的流動。就好像沒有了耳、更沒有了眼、沒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們,因為我的內心這有一股律動,源源而出。」

【the Swingle Singers】


【大提琴與芭蕾】

【David Garrett】


【穆特】


【莎拉.張】

【鄭京和】

【米莎昆特】


【人聲四聲部】


【鮑比·麥克菲林】


【弗裡德裡希·古爾達】


【聖馬丁室內樂團】


【Andre Rieu 安德魯裡歐】


【吉他】


【小號】


【50音八音盒】

相關焦點

  • 長谷川陽子 大提琴 G弦上的詠嘆調 Aria sul G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 四種演繹:巴赫G弦之歌
    (Air on the G String),又稱G弦之歌,出自德國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管弦樂組曲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中的第二樂章 Air:充滿詩意的旋律美。
  • 巴赫: G弦之歌 | Air on the G String
    《G弦上的詠嘆調(Air on the G String)》,又名為《G弦之歌》,出自《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主題,由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改編而成。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 巴赫、威廉密採《G弦上的詠嘆調》大提琴曲 1922
    巴赫、威廉密採《G弦上的詠嘆調》《G弦上的詠嘆調》是根據德國作曲家巴赫《樂隊組曲第三號
  • 巴赫的傳說故事,G弦上的詠嘆調
    一、在一次宮廷演出,巴赫的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其餘的弦都斷了。 二、演出開始,巴赫坐下來準備演奏,發現琴的四根弦只剩下G弦還是好的。 三、他很鎮定地開始了演奏,用僅有的G弦,即興演奏了一首優美動聽詠嘆調。
  • D站聽歌: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你的評分是?
    歌名:《G弦上的詠嘆調》譜曲:巴赫發行時間:1727年到1736年之間所屬專輯:《第三號管弦樂組曲》音樂風格:古典《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 G弦上的詠嘆調 觸動歲月長河最美的心弦
  • 《G弦上的詠嘆調》:觸動歲月長河最美的心弦
  • G弦上的詠嘆調 | 觸動歲月長河最柔美的聲音
    ,你要用這珍貴的禮物,讓大千世界清芬新爽。組曲結構跟魏瑪宮廷時期(1708-1717)的《英國組曲》與科藤時期(1717-1723)的《法國組曲》那樣,也是由序曲與各種宮廷舞曲組成,顯示了當時流行於歐洲的法國式莊重、典雅的舞曲樂風。全曲共包括五首曲子:序曲、詠嘆調、加沃特舞曲、布列舞曲與基格舞曲。
  • G弦上的詠嘆調,觸動最美的心弦
    點擊播放 GIF 0.1M從大衛·芬奇的《七宗罪》到深作欣二的《大逃殺》,從電視劇《珠光寶氣》到動畫《名偵探柯南》……《G弦上的詠嘆調》在一次宮廷舞會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斷裂了。當大家準備看好戲的時候,巴赫不慌不忙,僅用一根G弦,就即興演奏了一曲「詠嘆調」,不可思議地創造了今天的《G弦上的詠嘆調》。
  • 音緣際會.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富於詩意和神聖感
    巴赫的《第三管弦樂組曲,D大調》作於1722 年,組曲由四個 樂章組成,其中第二樂章就是《詠嘆調》。這個曲調舒緩的樂章,後來由德國小提琴家威廉改編成小提琴曲,將其轉為C大調 並降8度,演奏時只在小提琴最低的一根弦(G弦)上演奏,G弦是小提琴最難拉的 弦,音質柔和,接近中提琴的音色。
  • 關於G弦上的詠嘆調,你知道多少
    1.2004 - 央視電視劇《G弦上的詠嘆調》(陳奕迅主演)/2.電影背景音樂:大衛.芬奇導演的的著名影片《七宗罪》,深作欣二導演的著名影片《大逃殺1》都把《G弦上的詠嘆調》作為背景音樂,成就了一段動人的場景。3.電視劇插曲:2008年TVB香港無線臺慶劇《珠光寶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插曲之一。
  • 用丁字褲演奏巴赫G弦上的詠嘆… 一組視頻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安德魯·黃就將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他用「維多利亞的秘密」女士內褲演奏了巴赫的名曲「G弦上的詠嘆」,用演繹者的話來說:這是用真正的G弦(英文G string也有丁字褲的意思)演奏的G弦:Bach's "Air on the G String" - played with actual g-strings…
  • 小提琴G弦演奏【帕格尼尼《摩西幻想曲》】,猶如G弦上獨舞的精靈.
    小提琴G弦演奏【帕格尼尼《摩西主題幻想曲》       《摩西主題幻想曲》是帕格尼尼根據羅西尼的歌劇《摩西在埃及》裡面的詠嘆調
  • 咖啡界中的G弦之歌,渾厚&豐滿——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巴哈咖啡豆
    臨時創作出一首《G弦之歌》。百餘年來,這首《G弦之歌》以其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豐滿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愛好者們鍾愛的曲目。接下來大家一邊欣賞這首《G弦之歌》,一邊來了解一支名為巴哈的咖啡豆。在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咖啡豆推出的時候,前街咖啡在杯測以及衝煮一支名為「巴哈Bach」咖啡豆中,其風味的厚實,豐富以及直率,使得大家眼前一亮。
  • 梔子花與G弦上的詠嘆調
    聽說他都當上科長了,可是還沒有結婚呢。」媽媽還沒說完,月如就忍俊不禁,哈哈笑起來。「笑什麼?有什麼好笑的?」媽媽有點莫名其妙。「沒什麼,媽,沒什麼,只是想起來小時候的一些開心事。」月如忍笑道。嘴上說沒什麼,月如的心裡還在那裡忍不住的笑呢。
  • David Garrett用1718年斯特拉迪瓦裡在A弦上演奏《G弦上的詠嘆調》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 歷史上的今天:《G 弦上的魔王》(05-29)
    平庸的校園生活以及多個臉譜化嚴重的女主角組成了遊戲的全部,玩家要做的就是狂點滑鼠,適當的時候做幾個無所謂的選擇題,然後前往多個結局之一。如果你還沒有被劇情滿足的話,那就試試其他路線,然後收集一下全 CG……這樣的作品其實不佔少數,所以很多人在嘗試過 Galgame 後會產生一種牴觸情緒。我想這就是為什麼《G 弦上的魔王》被很多人認為是「入坑佳作」的原因。
  • ...哥德堡變奏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g弦上的詠嘆|黎明|鋼琴家|巴赫...
    一個維也納的清晨,巷子一邊,男女主角和著音樂緩緩起舞,此時響起的是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第25首。故事雖無疾而終,卻讓「愛」的界限愈加模糊……這種微妙又純粹的情感,或許真的只有巴赫能表現吧!02七宗罪G弦上的詠嘆電影中發生的七宗謀殺案,分別和《聖經》中的「七宗罪」一一對應。當兩位警察為了破案線索而在圖書館裡查資料,暗黃的燈光,一排排書架,蒙著灰塵的厚重書本,《G弦上的詠嘆》緩緩響起。
  • 《g小調賦格曲》無伴奏合唱版,為巴赫爸爸慶生!
    今天是巴赫335歲的生日,為大家推薦一首來自俄羅斯「Mlada」青年合唱團演繹的巴赫《g小調賦格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