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搖曳著季節的、故鄉的、生命的、心靈的背景

2021-02-17 雲村小築

 臘月裡,寒風烈,天馬山巔,一片蘆葦迎風凌亂,就像火燒赤壁七倒八歪的船桅。那片凌亂,折射隨心所欲的天意,也來自造化內心的狂熱。我分明看到了季節的背景。

 說怪不怪,環境逼迫人也造就人,植物當同此理。就蘆葦來說,外表示人的是蕭瑟冷意,誰能想到其內裡卻是熾熱的呢,熱得按捺不住躍動的心,熱得熟黃了臉!由此可見,唯內心狂熱,才能抵禦冬季酷烈的嚴寒。

 這令我想起三千年前的詩經,想起關中秦嶺凜冽的風、扎進霜雪季節的蒹葭(即蘆葦),以及在「秦風」中繁衍生息的先民;想起那個在季節背景裡,溯洄苦苦尋覓伊人的青年。在文明曙光初展的歲月,愛的脈動是艱辛生活的上佳調味;伊人清婉迷離,可望而不可即,那位熱戀青年心中,一定如遍野蔓長的蘆葦,蒸騰著追尋的熊熊之火。

 蘆葦凌風飛舞的季節,天馬山下,綬溪瘦成了懶洋洋模樣,北洋平原裸露出地母本色,幾縷炊煙在蕭瑟的村落上升起,更顯蒼涼和寂寞,全然不似春夏活潑生氣模樣,這是臘月裡故鄉的背景,也是閩中地域的背景。村邊溪汀多蘆葦,由於近水樓臺土壤潤澤,那些蘆葦顯得壯實些,少了蒼黃添了清冷。時近年關,田野上老牛和牧童捂冬去了,溪邊古陂旁的搗衣娘也都歸隱,少了一派生活氣息和生動風景。

 故鄉大地是深厚的,也是「詩經」的。因而,國風裡的蒹葭也在故鄉背景裡長了幾千年。伴著蘆葦生長的,是有別「秦風」的「莆風」。吹老興化歷史的「莆風」裡,有「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詩書」的文化傳承,有舞龍燈般蜿蜒行進的上千尊進士編隊,有咿咿呀呀逗得老太祖笑歪了嘴的莆仙戲,還有駕著木帆船馨香廣播滄海的媽祖傳說.

 倚「天馬」北望,是小城西部屏障鳳凰山,掩藏著「鳳凰湼槃」的不少故事,卻藏不住山腰的一片墓塋。故鄉傳統風習,冬至節是祭奠日,我步履蹣跚去那裡掃墓,為至親長輩送去幾碟美食,化些零花錢。看到墓場旁荒坡上蘆葦瘋長,有的被夕陽鍍了金,有的被紙菸迷了臉,橫七豎八隨風晃蕩。我不禁想到,原來懷念也是活的,不但會忽左忽右地跳搖擺舞,也會「颯颯颯」地唱西風歌,顯露出一派生命的背景。

 祖先們曾在這片大地生存,他們篳路藍縷以啟蒲灘,胼手胝足堅忍跋涉,修堤築陂拓荒闢田,歷經貧困的磨礪、苦旱的渴望、災季的掙扎,為溫飽也為憧憬,為家園也為子孫。終於,他們歇息在這片灑下無數血汗的土地裡,魂魄仍在遊移,從來不曾離去。他們骨殖的頑強養分,養成蘆葦的森然氣骨,化為蘆葦的韌性勁力,蘆葦的鐵桿鋼葉和枯而不死的花,都是他們不屈的精魂呈現,是他們生命的背景。

 牧雲草廬裡,一溜掛著四幅「鴻雁藏蘆」圖,蘆葦是那些悠遊天涯雁鳥的標配。每逢深秋初冬,雁鳥就要結陣南飛,橫越千山萬水去尋找溫暖的家。它們迷戀蘆叢,也許是途中歇息休整,積蓄重新奮飛之力;也許是頑勇信念暗合,與此堅韌植物作心領神會溝通。以鴻雁的視野,凌風飛舞的蘆葦,活脫脫搖曳著它們心靈的背景。

 光陰變身蘆葦,冥思化為蒹葭。從季節背景到故鄉背景,從生命背景到心靈背景,世間萬般情愫都由蘆葦演示。難怪王國維說:「《蒹葭》最得風人深致。」冬令蘆葦天然帶有一種蒼茫意象,也自然契合一些文人寂寥的心象。蒼茫意象是天地造化於特定季節的表達,寂寥心象則是人類對人生際遇,對老去歲月的感慨了!

註:配圖除第一張外,其餘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柔美,叫秋天的蘆葦!浦東的這波美圖,藏不住了
    每年這個季節,蘆葦便會大面積開花。隨風飄蕩的蘆花有著一種輕柔的美,整片蘆葦縈繞在一片浪漫的純白當中,成為你照片的最佳背景。世博這些公園裡,蘆葦正在迎風搖曳,快和記者一起來看這些美景吧!後灘公園公園內有平整的綠色草地,藍天映照的湖水,湖邊的蘆葦叢和沿湖的木棧道既漂亮又整潔,風景正美好。
  • 通過信封看歷史:上海老行當之賣蘆葦
    曾幾何時,春季剛剛破土而出的蘆芽還是短短的,呈淡綠色的模樣,到了農曆五月初,成片的蘆葦隨風搖曳,人們喜歡用葦葉包粽子,以緬懷屈子。到了秋季蘆葦的顏色開始變黃,蘆葦的生命也即將凋謝,但此時的蘆葦並非是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類用蘆葦加工成葦箔,成為人們遮風避雨的屋頂的主要建材。成熟的蘆葦也是一種裝飾品,折上幾支蘆葦,插在花瓶中,能為雅室添彩。
  • 秋日限定蘆葦蕩,魔都當季拍照地
    說到上海拍蘆葦,小紅書上幾乎都是前灘打卡照!前灘休閒公園是以「生態前沿」為主題的休閒活動與都市綠色生活空間,園內的植被各具特色,擁有數十種不同品種、不同季節、不同顏色的喬灌木等。大片蘆葦在冬日陽光下,浪漫靈動,記得從11號門進入噢
  • 他們用蘆葦打造了一場原野婚禮,你敢想像嗎?
    ,將蘆葦搬進室內婚禮,搭以最高級的裸色系,不張揚高調,卻熱烈自由。蘆葦枝條的形狀隨意在靜止的空間也可以感受到風中搖曳的樣子似夢似幻、蒲扇等自然元素打造原野舒適的感覺合影區大體架構以簡潔的方式呈現,融入通透的元素,來表達兩人對彼此之間坦誠相待,在花藝細節 上加入蘆葦的元素,來呼應原野的主題。
  • 京都,具有獨特濃鬱的日本風情,日本人心靈的故鄉
    京都,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具有獨特濃鬱的日本風情,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稱為「真正的日本」。
  • 王玉玲︱風中蘆葦
    在生機勃勃的自然界裡,那些神秘的生命力量,不由得令人驚嘆。最先,蘆葦的種子在空中飄蕩著,為自己尋找著合適的生長環境。在有水源的低洼處,它把家安在這裡,然後生兒育女,繁衍著自己的族群。      在巴潤呼魯斯臺,這片蘆葦拔著高向天空的高度生長,長到了兩米多高,它們停下來,和天空的遙遙呼應。兩米多高的蘆葦,在風中搖擺,看起來很纖弱,在強勁的風中卻沒有折斷。
  • 故鄉,是生命裡一首流淚的詩
    回望遠方的故鄉,每次都會熱淚盈眶。那是我的出處啊,怎敢輕易相忘。在異鄉,每當深夜就會以流閃不息的思念,懷想起親人、朋友、就會在寂寞中思念故土。懷念故鄉,懷念兒時的歡樂,如手捧一抹清冽的月光,洗滌凡塵舊夢,在咀嚼著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之後,多了一份蒼涼過後的嫵媚。
  • 冬陽蘆葦|數九寒天,傲然挺立
    時序數九寒天,蘆葦依然植株挺立,纓穗舒展而昂揚,尤其令我感動。顯然,它們早就焦枯衰老了,沒有了植株和葉片的濃鬱綠色,沒有了纓穗在秋天晨暉好夕陽下的舒展璀璨,但它們依然保持著生命的挺立和張揚的姿態,尊嚴猶在,精神不倒。西斜的太陽,早已沒有了夏日的光輝燦爛,而是玉盤一樣溫潤平和。
  • 蘆葦與芒草
    韋雲岑 在微信群裡看到有朋友發了張圖出來,問那是什麼植物,有人說是蘆葦,有人說是芒草,有人說是茅草,我一看覺得也是芒草。大家更是對這兩種植物開始了討論,說起各自故鄉對它們的叫法及其作用。我也想起來童年對這兩種植物的一些印象。
  • 畢飛宇 | 文學的故鄉,生命的密碼
    這話說對了,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便是努力尋找隱藏在作家身上的這組生命密碼。這組生命的密碼將故鄉的生命文學化,又使得他的文學生命深植於那片厚重的土地。畢飛宇的故鄉,是土地與水和在一起的故鄉。畢飛宇的小說,是沉重與靈動融在一爐的文字美學。
  • 畢飛宇|文學的故鄉,生命的密碼
    片中有採訪畢飛宇兒時的一個發小,說,畢飛宇很有意思,他會在他的小說裡不經意地把他生命的密碼給透露出來。這話說對了,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便是努力尋找隱藏在作家身上的這組生命密碼。這組生命的密碼將故鄉的生命文學化,又使得他的文學生命深植於那片厚重的土地。畢飛宇的故鄉,是土地與水和在一起的故鄉。
  • 季節落寞,轉眼間就尋不到你的秋波
    就做那窗前搖曳的桐葉,任憑空階滴雨,一夜又一夜,相思綴成歌。——前言一直不相信季節會如此落寞,轉眼間就尋不到你的秋波。想像一個人在暖陽下,是否可以挽留住曾經美好的歲月。雁鳥匆忙追不上雲朵,背井離鄉不是無釐頭的推脫,我一直都在思念椿樹園的老房子,那戀家的喜鵲是否按時回窩?
  • 「原創詩歌」唯有故鄉,才能容下自由和熱愛
    唯有故鄉我熟悉你,粗糲的春天,乾涸的冬天。帶著綠意的夏天,悽冷的秋天。我的故土,在我生命的開始和盡頭,我並沒有別的路可走,即使我選擇一萬種人生,我也唯有一條回你大地深處的路,沒有天堂,沒有地獄,獨處在山坡上,看季節的紋理,看那些水波細細的魚尾紋。
  • 秋天的蘆葦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小遊帶你去看看棲身於水之上,岸之畔的蘆葦花開淡雅素潔,花絮清如柔雲爛漫地蕩漾在莫愁湖畔夕陽下的蘆葦花微風拂過,似美人般悠然起舞為整個秋天增添一份神韻與氣質清如柔雲淡雅素潔瀟灑不羈不擇環境,隨遇而安莫愁湖邊,荷池前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看見蘆花的身影它們擁有自由的靈魂隨微風吹拂而搖曳卻任狂風肆虐也不彎折落落大方
  • 秋天的蘆葦,抓住這幾個拍攝技巧,畫面美得如畫
    蘆葦是一種生長在潮溼環境中,有些會在水中或者在水邊,到了秋冬季節,她頂端長漸尖成絲形,白茫茫一片,也是非常的美麗的。因此,秋冬季節,蘆葦也是很多喜歡攝影的人愛拍的重要打卡點。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如何拍好蘆葦?
  • 為《拔根蘆柴花》正名:「蘆柴花花」並非「蘆葦的花」
    《拔根蘆柴花》舞臺設計的疏漏:金黃的稻子與蘆葦花看霍尊演唱《拔根蘆柴花》。年輕帥氣的霍尊,嗓音似天籟,將這首江都民歌裡的郎情妾意演繹得舒緩流淌,蕩人心魄。伴舞女孩,俏皮甜美,頭上裝飾著蘆花。背景大屏幕上,一會兒是蘆花一片,一會兒是金黃的稻子一片。這一波視覺衝擊是為了配合歌詞:「叫啊我這麼裡來,我啊就來了,拔根的蘆柴花花。清香那個玫瑰玉蘭花兒開。
  • 山水相映、蘆葦蕩漾——冬瞰泰安汶河溼地公園
    冬季的泰安汶河溼地公園,水流草美,各種樹木、蘆葦、花葉被季節浸染得美不勝收。據了解,汶河溼地還是水生植物的故鄉,水生動物的樂園。溼地內動植物資源多樣,共有水生植物200多種,水生動物近200種,給溼地公園增添了活力與生機。同時,汶河溼地內景觀資源也豐富多彩,大汶河水面寬闊,河水常年湍流不息,猶如蜿蜒前行的長龍,亦如曲折流淌的玉帶,波光粼粼,景色秀麗,是溼地公園重要的景觀資源。
  • 重慶銅梁:原鄉公園水清清 一灣蘆葦寄鄉愁
    岸邊萋萋蘆葦隨風搖弋。中國網12月11日訊 初冬時節,走進重慶銅梁原鄉中央公園淮遠河畔,眼之所見,薄霧蒙蒙中,沿河臨水的一叢叢蘆葦隨風搖曳,灰白色的穗子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它們以最美麗的身姿構成蒹葭冬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蘆葦一生臨著水面生長。秋風起舞的時節,蘆花漸至盛開,蓬蓬花絮綴上蘆葦的頂端,給蕭索的冬日帶來一抹亮色。
  • 《文學的故鄉》 紀錄片20日晚開播 張同道講述隨阿來追尋生命之光
    在他眼中,阿來是天地間一旅人,是用生命與自然對話,「他用腿去丈量、去閱讀,草原、山川、河流……」因此,阿來篇與眾不同。「我們幾乎所有的訪談都在現場進行。」讓文學回到現場,於是就有了在阿來篇的開頭,可以看到恢弘壯闊的草原大場景,在地平線騰起第一道金光之時,阿來用他獨特的低沉嗓音念出了「現在,詩人帝王一般 巫師一般穿過草原/草原,雷霍開放中央/陽光的流蘇飄拂/頭戴太陽的紫金冠/風是眾多的嬪妃,有/流水的腰肢,小丘的胸脯……」張同道直言,採訪阿來的過程中,背景裡有豐盛的風聲、清脆的鳥鳴、空山的回音。
  •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故鄉是你心靈最後的歸宿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鄉愁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變老是無法擺脫的宿命,年輕的時候仗劍走天涯,嚮往外面的世界,嚮往詩與遠方,抱負滿身,相信一定可以有一番作為。這一階段,只有在受到挫折,才會想起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可是有一天,當鬢染秋霜,漸漸老了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葉落歸根的強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