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市場的大洗牌,也讓GP與LP之間的關係面臨新的考驗。
例如圍繞DPI,GP和LP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因為在退出的問題上吃過虧,當下的LP對DPI指標極其重視,以至於GP常常迫於LP的壓力,不得不提前退出他們認為還有增長潛力的公司。這一問題在註冊制的背景下更加嚴重了。
在GP同質化的情況下,LP們對「PPT募資」的方式也難以認可。LP們希望能從GP那裡聽到更多獨特的思考和認知,而不是已經被重複了無數遍的所謂投資邏輯。
另一個趨勢是,LP普遍越來越強化直投,或者傾向於co-GP的模式。一些有產業資源或地方資源的LP認為,自己在基金中的貢獻和作用遠遠超過出資比例所體現出來的部分,因此要求GP分享更多話語權和利益。但GP對這樣的要求感到難以滿足,認為某些LP過於「自負」。
所有這些困擾著整個行業、常常充滿爭議性的問題,都在由投中網打造的最新一期「投中十問」系列LP/GP 閉門研討會上得到討論。
「投中十問」致力於提供一個LP與GP互相之間可以坦誠、直率、高效的溝通的平臺,打破LP和GP之間的信息屏障,促進行業發展。每期「投中十問」會分別邀請十餘位優秀的GP和LP高管,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進行面對面的深度交流。嘉賓們可以針對當前的行業痛點暢所欲言,將自己的訴求傳達給對面的LP或GP。「投中十問」目前已連續舉辦多期,每一期現場都氣氛熱烈。
最新一期投中十問嘉賓名單如下。
LP嘉賓:
張 挺 中巖投資管理合伙人
劉昊飛 盛景母基金創始合伙人
王吉鵬 元禾辰坤合伙人
王 榮 越秀產業基金合伙人
侯黎明 天府文投總經理
蘇紅偉 北京新航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煥瑞 熠美投資合伙人
何 麗 北京大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雷鳴宇 兩江資本高級副總裁
渠 泉 江北新區科投集團副總經理
羅仁學 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GP嘉賓:
繆 律 蘇州高新創業投資集團融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
李小毅 天圖資本管理合伙人
何南星 仙瞳資本合伙人
李 黎 嘉程資本創始合伙人
宮 澄 初心資本運營合伙人
汪滿祥 中電基金總經理
杜娟娟 浩藍行遠合伙人
羅 飛 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
任 溶 騰飛資本創始合伙人
李世默 成為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以下是由投中網節選的現場嘉賓精彩發言:
有產業能力的GP最受捧 不到5%的GP能讓LP眼前一亮
在會上,到場的LP嘉賓們分享了對什麼是好GP的看法。
很多GP在募資中喜歡「照本宣科」,缺乏與LP的交流與互動。多位LP表達了對這種募資方式的排斥。在GP同質化的大環境下,LP們更喜歡聽到GP能分享對投資和產業的獨到理解。
還有多位LP表示,希望GP能更充分的理解LP的訴求,尤其是政府資金在產業引導上的訴求。
一個到場LP的共識性觀點是,與過去以財務型投資為主不同,現在LP越來越看中GP的產業能力,要麼在股東層面背靠產業資源,要麼團隊在某一行業內耕耘足夠深,能掌握話語權。有LP指出,GP對產業的認識深度應該達到「運營級」。
中巖投資管理合伙人張挺:五六年是DPI的一個檻
"琅琊母基金一直比較關注管理人在管基金的真實IRR。有些企業已經沒實際業務,應該在基金估值的時候把標的公司的帳面價值清零,這是盡調過程中比較注重的。我們也會看GP能不能投出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投出生態,而不止是只賺一次錢。
這幾年LP比較注重DPI,對GP來說六年左右能否把本金還給LP是一個檻,怎麼做好DPI的規劃和安排也是GP的重要能力。
還有一點,琅琊母基金也會看GP能不能堅持投資的初心和目標,投資邏輯有沒有獨特性和持續性?這幾年投資風向經常變化,能堅持初心的一般管理人在行業裡會扎得比較深。"
盛景母基金創始合伙人劉昊飛:對產業理解要達到運營級
"最近我們看到的一些有產業背景的GP,確實做的比較有特色。我們發現,有產業背景的GP,相比於獨立的、財務型的機構,對未來出現的新事物敏感度更高,而且避免踩坑的能力更強。它們對產業的探討能夠到運營級的深度,並不是每個GP都能有這樣的理解。如果你對產業的認識能有運營級的深度,我認為會是很大的優勢。"
元禾辰坤合伙人王吉鵬:只有不到5%的GP能讓人眼前一亮
"在見第一面的時候,可能只有不到5%的GP會讓人所謂的「眼前一亮」。跟這樣的GP聊完之後,你就覺得這是你想要的GP。
這樣的GP有一個特點,就他解決了最近一直困擾我的某個問題。比如對行業投資趨勢的某個問題,我見過很多GP之後一直找不到一個很好的答案。但他今天給了我一個答案,未必就是對的答案,但是至少在他的邏輯體系裡是自恰的,能夠解決我的問題,能讓我感覺今天聊了兩個小時收穫是很大的,我就會覺得他是一個很特別的GP。市場上85%的GP,你聊完以後不會覺得有很大收穫,就是所謂的同質化的問題。"
越秀產業基金合伙人王榮:GP應清楚了解LP需要什麼
"第一點,在跟LP募資的時候,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到你的LP到底需要什麼。
第二點,我們在選GP的時候特別關注是否有產業背景。可能在過去1.0時代更多看有沒有財務型投資或機會型投資,現在GP的同質化越來越明顯,我們未來選擇GP會更加看重團隊、股東以及合作方的產業背景。
第三點,我們在跟很多GP合作的時候,我們會看重資源導入的優勢。客觀講,因為我們有母基金,也有直投,這麼多年做下來,我們覺得母基金是一個非常好的資源導入品種,在這個維度我們會跟很多券商直投機構等一些企業合作。
第四點,我們一直在做GP的持續LP,我們不會選太多的GP,可能在每個行業選不到十家持續投,把每個GP研究透。
第五點,我們很看重GP的組織能力。一家GP在前期主要靠各種合伙人,發展一定階段,我們會更看重機構的組織能力。"
天府文投總經理侯黎明:成功募資是及格線
"因為我們政府引導基金的要求不算特別市場化,我們也不提那麼高的要求,首先第一點基金得募起來。因為凡是找政府引導基金的,往往募資比較麻煩的。大家都知道政府的錢有點麻煩,管理嚴、反投多、規矩多,找政府募資的時候往往是社會資金募集不夠。我們最擔心的是最後基金募不起來。就像考試一樣,首先你得上了及格線才涉及到後面分數高低的問題。"
北京新航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紅偉:希望GP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口碑
"我們當然希望合作夥伴特別優秀,這個優秀不是說大,而是一定要專,在行業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引領能力。
再一個團隊人員要穩定,尤其是核心人員一定是穩定的。隔三差五出現辭職,人員大量的流動,我們會認為這個出資不可靠。如果我們跟這個團隊以前有合作,這在我們心裡是一個加分項。
另外,因為投資圈說實話比較小,我們希望GP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口碑,別我們跟其他的GP聊了之後發現,別人都說這個GP不行,這會讓我們心裡很擔憂。很坦誠的說,我們是一個新LP,可能還沒有這麼長的時間深入了解。"
熠美投資合伙人胡煥瑞:把自己的特長表達出來,總有LP會投你
"到底什麼樣的GP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從百分比來說可能比較低,我們每年看的GP從幾百到大幾百家,真正能看上眼的基本是在1%-3%左右,一般大數不超過5%,從選擇GP的層面來講,我們會看幾個特點。
第一,對行業的認識有深度和洞察力,所謂的專業性。可能在矽谷那邊GP更單純些,因為國外的機構LP群體比較成熟,也比較標準化,可能一家GP並不是所有的LP都喜歡,但只要把自己的特長充分表達出來,總有一批人會投你。
第二,在國內來說,除了專業性要求外,我們要多看一塊,就是在整個生態圈裡的資源及產業賦能的能力。但凡投資階段往後一點點,好的項目確實不缺錢,GP 要能投進去,除了錢還要有些其它的東西,能夠真正幫到企業,和企業共同成長。"
北京大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麗:GP不應只要給錢就要
"第一,我們始終相信什麼人能幹成什麼事,我們首先看的肯定是團隊,可能見兩次一個人就能判斷出絕大部分東西。政府的一些訴求跟其他的LP不太一樣,有些GP很好溝通,知道你想要什麼,我們也很關注。
第二,我們比較關注GP清晰的投資邏輯,例如具體要投什麼行業方向,投什麼階段,包括投一個項目的時候他從什麼維度進行思考,不是有點跟風式的投。
第三,因為我們畢竟是政府投資平臺,目前大部分是財政或國資出資,我們比較關注GP所投的領域跟我們整個區域產業的匹配度。
第四,我們也比較關注基金其他LP的大概構成。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不是很欣賞只要給錢就拿的GP。"
兩江資本高級副總裁雷鳴宇:募資不能只有PPT 頭部GP也需要深度接觸
"我們接觸的GP很多,我自己在2018、2019年大概每年跟五十家以上GP談,各種類型都有,有國家級的、央企的、券商系的,最多的是市場化的民營GP。
要高度重視風險防範。我們早期也有一些經驗教訓,個別基金去做LP退出比較困難,所以我們選擇GP的時候會比較小心,對頭部GP、制度好信用好的GP要放心一些,對新成立的GP要謹慎一些。總的來講願意跟一流機構合作,產業資源也相對較多。
除了風險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設立一隻子基金在程序上很麻煩。從邏輯上講,做LP比做直投簡單多了,但實際上每隻基金都由很多LP組成,每個LP都有不同的訴求,新設基金裡面像政府引導基金可能還不止一家,每家都提出各自的要求。一隻基金要談成很不容易,能夠一年內談成的很少。
有些GP就拿一個PPT來,直接問我能出多少錢,對這種GP我們確實很頭疼。合作更多是看雙方的互相了解和相互契合,就算是很有名的頭部GP,沒深入接觸過之前也不知道是否契合。我們需要從高層到他的投資經理,了解GP整體的風格、過往案例、資源整合能力等,這需要一個過程。"
江北新區科投集團副總經理渠泉:創新性設計國資主導的產業基金
"要讓GP團隊既滿足政府的訴求,同時也滿足其他市場化LP的需求,這可能是個矛盾。我們也做了一些事情嘗試解決這個矛盾。
我們有政府或國資為主導的基金,這個基金不需要進行社會化的募資,管理團隊不會把市場化LP追求回報作為最大的訴求,它就是為我們園區產業服務的,圍繞我們在一個產業鏈的布局,幫助我們選擇企業,選擇優秀團隊、高端人才落戶我們江北新區。"
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仁學:偏好國資背景GP 希望採用雙GP模式
"第一個,我們希望子基金GP最好有國資背景,這樣比較一拍即合,大家語言也好、溝通也好都比較順暢。
第二個,希望GP在行業頭部,過往業績相對比較好。另外有一些區域、行業的資源優勢,包括人脈等。還有就是跟成都的產業匹配度比較高,在成都或四川、西部地區等曾經有過合作。
另外,我們最希望、最期待的,是我們不純粹做LP,能夠採取雙GP的形式。為什麼我們作為國資一定主張這個?成創投成立已經20年了,本身有一支比較優秀的直投團隊。在子基金中,我們可以提供本地資源。"
要DPI還是要收益?GP呼籲LP多一些理解
在GP方面,各位合伙人談到了LP直投化、DPI、政府資本與社會資本的利益平衡等各大痛點問題。
在交流中,GP們比較集中的訴求是,希望LP能重新審視DPI的問題。過去由於退出難,LP非常注重DPI指標,這給GP的投資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多位到場GP嘉賓表示,有些LP在投資一兩年後就開始催促退出,很多項目還有很大升值潛力,但為了DPI數據好看而不得不提前賣掉。
尤其是在註冊制改革之後,很多企業在發展的較早階段就實現了上市,如果上市就減持,就會錯過企業上市後的黃金髮展階段。如果延遲減持,需要得到LP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天圖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小毅:希望LP給GP多一些理解
"在投資管理中,我們希望LP給GP多一些理解。在投資中,肯定一個基金有好項目,也有不好的項目,要給GP足夠的時間。一定要相信,要過五年左右基金的業績才能顯現出來。
因為行業、階段不一樣,有些基金有可能業績立馬就出來了,但也有的時間比較長。總的來說,要看最後的投資組合結果是怎樣的,才能下判斷。
有些LP中途可能比較急,因為他們也有業績考核。如果中途打亂GP的投資節奏和投資方法,特別是說某個項目不能投了,因為已經死了很多類似的項目等等,有可能導致GP迎合LP要求去投資,而不是以它擅長的方式,這樣就把整個節奏帶慢。"
仙瞳資本合伙人何南星:雙GP會增加募資難度
"剛才提到期限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基金期限大多是七八年時間,還算OK,這確實是國內普遍現狀。我們有碰到LP提出三年或更短的時間退出,基於對生物醫藥整個產業投資周期的理解,我們覺得這是比較難的。
另外,關於雙GP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有時候募資碰到的問題,雙GP的做法確實會增加募資的難度。"
嘉程資本創始合伙人李黎:長期收益和短期DPI之間有矛盾
"長期收益和短期DPI之間相對來說有一些衝突,作為早期投資基金,我們的很多項目發展都挺好的,但目前不得不做一些退出,因為市場上的LP們更看重DPI了。但是短期DPI和長期的收益就是很難平衡,GP在時間點的把握上往往也是非常矛盾的。
實際上,好的項目隨時都有退出的可能性,反而不好的項目需要賣掉,想方設法把錢收回來。我們對投資收益比較有信心,但是IRR和DPI天然就有矛盾,作為早期基金,要對好的項目長期有耐心,長期跟隨項目的話,DPI就會比較慢,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困惑,但是總體上來說,核心還是要投出好項目,因為越好的項目,流動性就越好。"
初心資本運營合伙人宮澄:GP應當有清晰的定位,堅持長板很重要
"每一個GP有都有應當有自己清晰的定位,要堅持自己的長板很重要。我認為LP加大直投力度、要求跟投權,這對GP來講也是一個提示我們需要不斷自省的時機,LP選擇我們,我們和核心競爭力到底是哪些。
以初心資本來說,做早期投資的核心門檻和壁壘是獨特且可持續的項目源,這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我們通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代號為「匠心計劃」的動態項目與人才資料庫,人才庫錄入了幾百位優質的潛在創業者,打造業內獨樹一幟的主動型投資風格。在項目源上,初心資本通過行業內關鍵節點的覆蓋以及「匠心計劃」,能夠更早、更精準地接觸到有意向投資的潛在創業者,我們共同探討創業方向,成為創業者的第一個機構投資人。
這是一個辛苦、見效慢的過程,沒有長期的打算,沒有忍受寂寞的耐心,是很難做成功的。"
中電基金總經理汪滿祥:做投資需要耐心很多產業做起來很辛苦
"雖然LP的訴求各有不同,但是有一點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是大家都希望賺錢,國有平臺說看重反投,但依然希望可以賺錢,這一點是共性。
確實現在做投資需要耐心,但這個耐心倒不是剛才說的時間上,而是大家對回報要有個耐心,有時候市場漫天傳的回報不一定是資金真正能夠實現的回報。
再講一個籠統的話,現在的硬科技行業,可能接下來會死掉一大片。現在大家覺得硬科技很好將來一定有回報,科創板也讓大家有一個美好的預期。實際上很多產業做起來是很辛苦的,我覺得預期是不太成立的,可能會讓我們的LP失望。這反過來對LP也有壓力,我們要理解產業本質的同時,在同質上也要理解一些規律。"
浩藍行遠合伙人杜娟娟:LP不可能像GP一樣看企業
"GP和LP做直投有什麼區別?母基金和子基金從框架上來說,工作環節都是募投管退,但LP需要花更多時間做行研選賽道,然後才是選擇GP,很難做到集中精力在某個產業裡深耕具體項目。
拿浩藍行遠來說,我們日積月累的看項目,構建了一個軍工行業的產業地圖和資料庫,哪些地域有什麼樣的企業發展到哪個階段,基本做到70%-80%的項目覆蓋率,並持續跟蹤。同時一個企業至少70%的客戶和供應商也要覆蓋,能夠獨立開展背景調查,甚至很多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就是我們的已投企業,我們投了一些樞紐型項目。這是整個團隊經年累月形成的能力和壁壘,我們相信LP也有能力這麼做,但可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投入,這是所謂的行業分工。"
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羅飛:註冊制之後 DPI和收益面臨再平衡
"以前投完一家公司之後,上市可能需要三到四年。註冊制出來之後,可能一兩年就能上市。我們認為上市之後很多真正優秀的公司的才真正走上發展的快車道,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時間點來退出?這裡GP跟LP會有一個博弈或者是衝突。
從流動性的角度看,我們理解LP希望落袋為安,但從盈利性來看,有的公司上市10年,市值的增加不是10倍而是30倍、50倍,回報極其可觀。
作為GP來講,這可能是我們和LP要共同面對的,要更理智地平衡DPI和公司上市之後的市值增長。"
騰飛資本創始合伙人任溶:回報LP共度難關
"我們騰飛資本重點投資信息技術和材料技術,以及軍工信息化、城市大腦等場景應用,有天使、VC、PE各階段的基金,基地在海澱區。我們GP的責任是管好資金,不管多少、大小,回報LP。我們一個項目,我們投進去的時候成本8塊錢,今年退出的時候均價54塊。有的LP說他們今年應對疫情缺錢了,希望我們能支持,其實我們知道這個項目後面還有升值潛力,但本著回報LP共度難關以及「二級市場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想法退出了。能較快的給LP分配收益,讓他們見到回頭的錢,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其實這是我們GP該做的,也是我們能力的一個體現。
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按我的理解,還不是完全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很多企業經營機制也沒有理順。面向未來一段時間,很多一時之秀的機構,如果幹不好也會在未來幾年開始不行了。我們騰飛資本是個混合所有制的機構,還在服務科技創業創新的路上,我們能做的事就是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行業理解力,管理好我們對創業賽道和選手的預期,管理好我們自己對資產組合的預期,服務好我們LP的預期,努力做一個垂直細分賽道的「捕鯨手」。"
成為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李世默:成就偉大公司離不開政策、資源引導
"國家資本尋求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無可厚非的,市場資本尋求財富增長也很自然。我們GP能不能使得這兩個目標互補,1+1大於2,而不是相互減分?這是GP扮演的角色。
從我們這些年投資的經驗看,我覺得潛力很大的。回顧一下看,從2005、2006年投的製造業到現在的高科技產業,我們取得成功的很多公司,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地方政府巨大的推動力下成功的。前十名最牛的公司中,至少一半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推動是成不了的。沒有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資源導向,是成不了大事的。在下一輪增長期,我們怎麼可以利用這個引導力量,一方面給市場資本創造價值,在幫助私人資本獲得財富增長的同時,幫助國家資本達到發展的戰略目標,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探索的。"
蘇州高新創業投資集團融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繆律:國有機構為什麼做直投
"我們基金是隸屬於蘇州高新創投集團的直投基金,正式運行是2019年初的時候,不到兩年的時間投掉了將近5億,因為我們每單投的不是特別多,一般在三五千萬,最多一單是8000萬,動作還是蠻快的。從團隊正式成立到現在有兩個IPO,明年預計有四到五個。
我們國有投資機構為什麼重新加強做直投?一方面當然是政府和國資從政治站位出發的安排部署,另外還有現實的考慮。一個原因是,高新區要大力發展醫療器械為主的大健康產業,需要有市場化的投資機構來支持。另外,高新區近幾年很多科創板擬上市項目和重點產業招商項目,政府在土地、財政補貼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力度的支持,由此獲得的投資額度不能留給完全市場化的基金,否則有國有資產流失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