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
那些老愛放屁的人,
和從不放屁的人相比,
哪種人更健康呢?
你屬於哪種人呢?
「屁」其實就是我們身體代謝排出的廢氣。
放屁基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因素,一種就是病理因素。其實有不少人放屁增多都是由生理因素導致的。
比如有些人生活習慣不好,喜歡在進食的時候說話,這就會在不知不覺間使得很多氣體進入到胃腸道,而這些氣體最終都是要排出體外的,所以這一習慣也是能夠引起放屁次數增多。
也有一些人放屁增多的原因,是吃了一些容易產氣體的食物,比如肉類、紅薯、豆製品、奶製品等,這些食物也會造成放屁次數增多。
但放屁增多也會有病理因素,在醫學上,適量放屁是身體健康的體現。但如果你長期都有感覺自己屁總是不斷的話,也要警惕身體健康。
例如胃腸道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慢性腸炎、出現便秘腹瀉等,也都會讓放屁增多,連續放屁。
但對於不怎麼放屁的人來說,或者長時間不放屁的人,那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了。比如新生兒要是不放屁的話,就要檢查是否為無肛症或者是肛門發育不全。
而成年人要是經常沒有屁放,且腹部感覺發脹如鼓,那就說明腹部脹氣,就要考慮是否是肛門或者直腸出現了毛病,如炎症、腫瘤、便秘、痔瘡等,必要時可能還得在肛門插管排氣。
像患有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的人也會無屁可放,這是因為屁被腸子堵住了。
如果在無屁可放的時候,並伴有劇烈的腸絞痛者,就一定要緊急就醫,需要作為急診進行搶救處理。此外,胃穿孔、闌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發硬,觸之劇痛,也會造成無屁可放。
而生活中,有些人為了避免尷尬,在公眾場合喜歡憋屁,但很多人都發現,憋完屁之後,這個屁就突然沒有了,哪這個屁去哪了?其實老話說的好,有屁不放,傷害五臟。是完全正確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你憋住的屁,會隨著你的呼吸從嘴巴鼻子排出。那些憋著沒放出來的屁,不會自己默默消失,而是會重新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參與全身循環,再經過肝臟的過濾後,到達肺部,再隨著呼吸被吐出去。
所以經常憋屁,是容易導致腹脹、消化不良的。而且屁中的有害氣體再次經過血液身體的淨化吸收,對身體也沒什麼好處,所以最好有屁就放了。
其實正常人可以每天放屁10多次,這個基本都是生理現象,只要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是完全不用在意的。當然了也有一些疾病能夠導致放屁次數增多的,所以如果長時間每天放屁增多,不放心的話,也最好去檢查一下。
正常人每天都會放屁,如果一個人從來不放屁,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最起碼說明這個人腸道是不通暢的,可能合併了腸梗阻、腸扭轉、腸麻痺。也要及時就醫。所以老愛放屁和從不放屁相比,前者更健康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是醫學是比較謹慎的科學,如果是好幾天都放屁很多或者無屁可放,最好還是完善一下自身的檢查,才能判斷是否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