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罕見巨大心臟在華西醫院成功安置心臟起搏器

2021-01-20 四川在線

昨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病房,市民張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足足走了39級樓梯,這讓張女士和丈夫無比興奮。常人輕輕鬆鬆能走完的39級樓梯,為何能讓他們如此開心?

原來,23年心臟病史的張女士心臟巨大,心胸比(胸片上心臟和胸廓橫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5%,出現嚴重的心跳暫停。近日,華西醫院心內科器械植入亞專業組的方元教授為其成功安置了起搏器,極大地緩解了其不良症狀。此前,在國際國內的醫學文獻中,還未有過心胸比高達95%還能成功安置起搏器的案例。

心胸比高達95% 幾乎佔滿整個胸腔

張女士今年56歲,23年前確診為風溼性心臟病,這在西南地區屬於常見的心臟病類型,首次接受了心臟二尖瓣置換手術10年後,在華西醫院心內科接受第二次手術,進行心臟瓣膜修補。

今年8月28日,因嚴重的反覆頭暈而住院的張女士再次由急診轉至華西醫院心內科,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張女士的心跳極慢,出現停跳現象,最長的一次停跳長達6秒。

原來,兩次手術後,張女士需要長期服藥防治血栓和心跳過快。「不吃藥的話,她的心跳高達110次/分鐘。」主治醫生方元教授介紹說,正常人24小時監測到的平均每分鐘心跳應該是55次到60次,按照張女士的心跳速度,即使是正常人心臟也會受不了。

張女士對藥物敏感,服藥會導致心跳過慢、停跳,該如何辦?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其安裝永久起搏器,這是一項應用廣泛的治療方案。但是對於張女士這一特殊病例,又是一個高難度問題。

因23年心臟病史,張女士的心臟明顯長大,心胸比高達驚人的95%,從胸片顯示來看,心臟幾乎已經佔滿了整個胸腔,僅剩右側有一點縫隙,是正常人心臟的4—5倍。

用時70分鐘 成功安置起搏器

如此巨大的心胸比,讓手術難度大大增加。

「首先是起搏器電極線無法準確定位到心室,即使順利定位,變薄的心臟壁上也難以固定住電極線。」方元教授解釋說,起搏器安置手術是微創介入手術,整個安置過程不開胸,僅在X光透視條件下,將電極線依次通過鎖骨下方靜脈、上腔靜脈、心臟右心房、三尖瓣送達右心室,固定在心臟壁上。但因為張女士的巨大心臟,心臟壁極薄,電極不容易固定,即使固定也容易脫落,導致起搏器無法正常工作或產生功能障礙。

9月6日,有著豐富經驗的方元教授主刀,為張女士成功安置了心臟起搏器,用時70分鐘。「正常情況下,做這個手術就是40分鐘到50分鐘。」方元說。

術後,張女士恢復情況較好。18日,張女士興奮地在樓梯間爬了26級樓梯,昨日,又成功地走了39級,並且沒有太多的疲憊感。

「我們完成了多例國際或國內首創的起搏器或者ICD(埋藏式自動復律除顫器)植入。」方元教授說,例如經肝靜脈途徑安置起搏器和ICD、為95歲高齡的患者安置雙心室起病再同步化治療起搏器,充分證明了華西心內科器械植入亞專業組的專業水準屬於國際先進水平。

成都商報記者 於遵素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完成全國首例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9日訊(記者 胡旭陽)日前,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全國首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央廣網成都12月19日消息(記者韓民權)記者19日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國內兒童首例!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
  • 國內兒童首例!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使用周期17至19年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
  • 全國首例!86歲高齡心動過緩患者造影劑過敏,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全國首例!患者心動過緩造影劑過敏 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全國首例!成功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甲狀腺癌從頸部一直長到心臟!華西醫院完成「世界級難度」手術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甲狀腺外科與多個科室合作,歷經華西醫院史上罕見的五次門診多學科會診,以甲狀腺外科主任李志輝教授團隊、肺癌中心周清華教授團隊、麻醉科劉斌教授、胸外科ICU團隊及手術室護理團隊等多學科協作努力,拼下了一場「世界級高難度」的手術,為一位24歲的年輕患者重啟
  • 心臟大血管外科成功實施罕見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合併多瓣膜病變手術
    目前對於巨大冠狀動脈瘤的定義仍然不夠明確,如直徑為2cm-5cm等均有文獻定義為巨大冠狀動脈瘤,也有文獻將冠狀動脈瘤直徑超過正常直徑4倍以上定義為巨大冠狀動脈瘤。文獻中報導關於巨大冠狀動脈瘤的患病率為0.02%至0.2%,而直徑≥5 cm的巨大冠狀動脈瘤患病率甚至低於0.02%[1-2]。對於本例患者直徑達到15 cm 巨大冠狀動脈瘤,並且是雙側巨大冠狀動脈瘤的病例極為罕見。
  • 國內首例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出院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周家夷)1月5日,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第一例正式上市的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患者宋先生42歲,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
  • 國際領先的華西的心臟外科TAVI團隊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成功為一名87歲高齡的美籍華人運用TAVI技術治療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目前已經順利康復出院。
  • 華西醫院黃德嘉:心臟性猝死的1.5級預防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36歲清華IT男加班猝死馬桶上的新聞被廣泛傳播。人們在為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扼腕嘆息之餘,心臟性猝死再次被人們所關注。近年來,不少名人、精英,在風華正茂之時猝然離世,究其死因,均為心臟性猝死。
  • 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成功植入
    12月10日,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與起搏團隊成功完成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植入。目前國內該類起搏器植入尚不到30臺。接受手術的是一位64歲患者王女士(化名),四年前開始出現心悸、氣促症狀,運動後更易發作。
  • 臺灣亞東醫院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臺北縣亞區醫院今天表示,該醫院完成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目前接受手術後擁有三顆心臟的黃姓病人恢復情況良好,可望於近日轉回普通病房隔離室。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患有心臟衰竭的黃姓病人,亞東醫院於一月十八日為他進行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發現移植的心臟功能不良,再度接受第二顆捐心,由於兩顆捐贈的心臟各有功能,醫院方面決定將不同的心臟與病人原有的心臟相連接,於是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取得成功,使黃姓病人成為首例擁有三顆心的人。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陳玉成教授團隊:基於心臟電影成像評價心肌應變與輕鏈型澱粉樣變的心臟受累嚴重程度與預後之間關係
    該研究為前瞻性觀察性研究,連續納入85名輕鏈型澱粉樣變患者(平均年齡59歲[範圍34-83歲])於2011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華西醫院進行心臟磁共振檢查。納入標準為:1)腎小球濾過率大於30 mL/min;2)無安置起搏器。排除標準為:既往接受化療和圖像質量差。最後78例患者納入分析。在我們的正常人CMR資料庫中納入50名年齡和性別分布相似的健康志願者作為正常對照組。
  • 新聞聯播:瑞金醫院心內科成功完成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手術
    相關內容0秒—0:46秒 10月1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上海瑞金醫院心內科,一場手術正在進行。畫面中就是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到達指定位置後,它將帶動94歲陳先生的心臟一起跳動。2018年11月,第一屆進博會上,這款心臟起搏器第一次在中國亮相,如今在國內已經完成了五百多場手術。」
  • 國際首例!56歲女性心臟「王冠」長巨大腫瘤 華西專家手術摘除...
    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動脈,環繞心臟一周恰似「王冠」,也是心臟搏動供血的「生命線」,分為左右兩支。可是,如果左右兩支冠狀動脈,都長著巨大的腫瘤,如同「老牛拉重車」,心臟該如何正常工作?12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張爾永教授與肖正華副教授近日共同為一名56歲女性實施了「Bentall(主動脈根部替換術)+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切除+冠脈搭橋術+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患者已順利出院。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相似手術病例報導。
  •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全面升級「心」服務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日前,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著力打造的心臟血管中心,以人民健康為本,為患者帶來全新的就醫體驗,深受廣大群眾好評。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  優化流程 就醫體驗大升級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由心血管內科、心臟血管外科、心臟超聲和心電中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