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斯卡納地區有很多精華的小城,中世紀風格的小城大都建造在高高的石灰巖山丘上。從田野裡可以遠遠地望見它們城堡式的模樣。
我們選擇被稱為「文藝復興明珠」的蒙特普爾恰諾住宿一晚,是因為它是方圓一百公裡內最小的中世紀古城,它可能藏著最古老的模樣。
路過皮恩扎小城,車是不能進去的。修道院的嬤嬤在跟旅行者們解釋停車的規則,我是第一次見到嬤嬤。
羅馬教皇庇護二世15世紀主持重建這裡時將它視為「理想城市」,城鎮古樸而優雅。這個小鎮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整城市規劃的城市」。他是教皇、學者、歷史學家、詩人,居然還寫過庸俗的長篇小說,還有數名私生子,猛不猛?
小城大都是建於十五世紀的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的瑰寶。活潑的孩童們從小巷衝出來,給古老的小城帶來歡笑。
一場暴雨襲來,建築物覆上了一層溫暖溼潤的色彩。我們沒有過多停留,來到蒙特普爾恰諾。
我們下午時分的來到寂靜的小城,城內居民的小車才可以開進來的。由於訂好了城內的民宿,我們的自駕車也可以開進來,民宿老闆向警局出具證明,我們便享受當地人一樣的待遇了!
漫步小城,這座中世紀小城保存完好,房屋大都修繕的古樸如初,尤其在偏僻的小巷內風貌就更加明顯:窗臺、木門…… 石灰石巖的鑽石在小城的建築中採用很多,紅黃色的巖石滿街。
這裡出產義大利品質最好的葡萄酒(好像名字叫做貴族葡萄酒)。葡萄酒商店很多,大都自家生產,商店的地下室就是酒窖,葡萄酒就堆放在樸素的石灰巖洞中,散發著絲絲涼意。
蒙特普爾恰那諾的街道只有並行的三條,高差不小,連接它們的就是陡峭的斜道,配以弧形的拱門通道。
小城街道兩側大都是二三層的小樓,緊緊相連。木質小窗外面是深綠色的百葉窗,明黃色的牆體上插滿旗幟,奇怪的是幾條街道旗幟顏色不一樣。
這些小城建造著大大小小的教堂,教堂都配有鐘樓,經常能聽見鐘聲傳來,可能報時的功能多一些吧。
羅曼式的建築拱門,石頭建築點綴著花草,很是雅致。古老斑駁的建築與周圍環境融為了一體。
夕陽斜照,走出城門去,眺望遠處,一派迷人的田園風光,夕陽透過濃厚的雲層灑下金黃的餘暉,幾束耶穌光照在起伏的田野。夕陽落下,阡陌晨昏樂歸田園!
夜宿蒙特普爾恰諾城內的民宿,一座據說700多年歷史的老房。老房外部滄桑,內部做了現代化的修膳,古樸而實用,很舒適。厚重的牆體讓我們睡得很踏實!
早起,登上小城中心市政宮高聳的塔樓,可以俯瞰小鎮和周圍山谷的景色。
登塔樓,狹窄逼仄的通道踩著石階而上,通道邊立著這麼一座齒輪驅動機構,對!就是塔樓鐘錶的驅動機構,我忽然想起了敲鐘人卡西莫多。
登上塔樓,底下就是蒙特普爾恰諾廣場。密集排列的古老民居屋頂,顏色高度統一,斑斑紅陶瓦構成賞心悅目的圖案。
倚欄遠眺,高處俯瞰美麗的託斯卡納田園,葡萄園、丘陵、小路、陽光白雲,我又得文藝了:託斯卡納,你真美麗!
從塔樓下來,二樓好像是小城的檔案室,可以隨意看看(好像也是為了方便居民調閱吧),我也裝模作樣地看了看。
孩子們總是歡樂地,從厚重的城門嬉戲而過。但是我似乎在小城內沒有找見學校,她們在哪裡讀書呢?
古老的老爺車--菲亞特,小巧玲瓏的斜停於巷口一隅,坡道側位停車,這技術不錯,尤其司機還是個老爺爺!
小城的街道大部分時間是寂靜無人的,安靜得仿佛時光停滯,除了義大利本土的旅行者,很少有我們這樣的亞洲面孔深入到此的。
在這顆「文藝復興明珠」中,我們觸摸到了中世紀的模樣,遇到了最古老寧靜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