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越獄電影《巴比龍》堪比肖申克的救贖,此次翻拍致敬還是圈錢
自由就如同黑暗中一縷光線。
光總是給人希望,讓被困的靈魂蠢蠢欲動。於是,有了接踵而來的碰壁。
有的人頭破血流,有的人蜷縮回了黑暗的角落。
但是,總有個別人,會以飛蛾撲火般的執著,鍥而不捨,屢敗屢戰。
——這種人,要麼成為瘋子,要麼成為傳奇。巴比龍就是是後者。
很多人在看完了《越獄》之後,就喜歡上了越獄題材的片子,包括很早以前的《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故事劇情,還是蒂姆羅賓斯的演技,都大放異彩。但是《巴比龍》,一定會讓你有一種很強烈的相見恨晚的感覺。
新版《巴比龍》的編劇正是是《囚徒》的編劇亞倫·古茲柯沃斯基,與老版一樣,改編自''巴比龍''亨利·沙裡埃的自傳,新版的巴比龍將由查理·漢納姆與拉米·馬雷克主演。將在2019年7月26日於中國內陸上映。
這個故事改編自一名囚犯的真人真事,是他本人在晚年投稿並說明是自傳,經編輯後成為暢銷書,並改編成這部偉大的電影。他認為自己是被構陷入獄,多次逃獄並遭到挫敗,最終成功從最有名的惡魔島逃脫。
影片僅僅在說自由嗎?很明顯不是。
與其說影片在表達對自由的信念,倒不如說影片展現了最理想的男性人格——勇敢、重情義、堅韌、不屈服、努力爭取幸福。和《越獄》《肖申克》的城府型男主相比,巴比龍顯然比較直爽、天真、沒什麼心機。
但影片並不認為這是缺點,相反,影片有意用巴比龍的真誠直爽,來揭露人類社會的虛偽、無情無義。很多時候,只有接觸社會多了,才能知道人心的險惡、自私和無情。背叛、陷害、利用,在生活中是那麼常見。一個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實在要遇到太多的不公、壓制和無端的挑釁。但巴比龍這樣的形象,會給我們的心靈注入力量。
有時,我們常常埋怨幸福不能光臨。我們畏懼失敗的風險,畏懼旁人的目光,被挫折和恥辱摧折了信心。於是,我們開始隨波逐流,開始人云亦云,開始自嘲自棄.但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就是需要一包椰子殼而已。縱然遍體鱗傷,縱然失敗慘痛,也應該勇敢的背對它們,帶著椰子殼向光明、希望、尊嚴和自由前進。
巴比龍已經在海中前進,而我們呢,還要虛度人生到幾時?
其實毫無疑問,四五十年前的發行的老版《巴比龍》電影,是一部令人驚嘆的生存冒險和對自由嚮往的越獄電影,退一萬步來講,即使按照今天的標準,原版電影的表現也是非常厲害的,對於一部如此經典的電影,我們不免要問為什麼還要重拍這樣的電影呢?
致敬?圈錢?還是有信心能超越?
你怎麼看呢?7月26日,巴比龍的首映,你會去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