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越獄題材的影視作品你能想到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越獄》
還是《逃離普利托利亞》?
但本期要介紹的是電影《巴比龍》
(2017年上映)
影片翻拍自1973年的同名經典越獄電影
(圖為巴1973年版《巴比龍》)
電影《巴比龍》(2017)
《巴比龍》主要講述男主角亨利被人陷害,不斷設法逃脫監獄的故事。聽起來與其他的越獄故事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但《巴比龍》最特別的是——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電影《巴比龍》根據亨利·查理爾的自傳改編而成,自傳出版後,成了暢銷書,單在法國就賣出了150萬冊,在全球被翻譯成21種語言出版。
故事發生在1931年紙醉金迷的巴黎
職業扒手亨利因為胸前紋有蝴蝶,人們稱他為「巴比龍」。(巴比龍Papillon,在法語裡是蝴蝶的意思,亨利將蝴蝶紋在了自己的胸前,象徵自由。)
一天他像往日一樣奉老大之命去偷竊珠寶
回去稟報途中偷了一些鑽石送給他的女友
不料在給女友拿出鑽石的時候被老大的眼線看到。
與女友一夜春宵之後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敲擊賓館的房門
門一打開,竟然是警察局的人,他因謀殺一名皮條客而被捕入獄
從踏進監獄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永遠無法出去
沒有誰敢去招惹巴黎的黑老大
更何況是老大的手下
他沒有被暗殺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當時的法國,認為犯人應該是被毀掉的人,沒有被原諒的餘地。
適逢殖民擴張時期,這些犯人就被流放去了法屬矽業那。
為殖民統治提供免費勞動力,成為當局的財產,再也沒有回法國的機會。
不久,被判終身監禁的他
就被押送流放至大海環繞的法屬蓋亞那的監獄服刑。
在去蓋亞那監獄的船上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安寧,
被押送的人都不是善茬,每個人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黑暗故事。
船隻上時刻都在進行著金錢交易
從登上船的那一刻開始,金錢意味著一切
有錢等於可以享受不被獄警鞭打,不會被同行的惡人欺負
還意味著可以相對安穩的睡上一覺...
在船上巴比龍亨利認識了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路易斯·德加(Louis Dega),
德加因替權貴偽造文件而入獄,是偽造專家,同時也是百萬富翁。
登島之後規則就由監獄長來制定:
第一次越獄,單獨關禁閉2年,禁止說話。
第二次越獄,單獨關禁閉5年,禁止說話。
再接下來就是送往魔鬼島的無期。
在獄警看來,沒有人能夠從島上逃走
一旦發現獄警都懶得去抓,直接射殺既省了與犯人肢體上接觸的風險
同時還能為島上減少物資的消耗。
首先這座島上監獄外周圍全是叢林
複雜的地形讓逃跑的人根本找不到出去的路,
再加上叢林裡全都是毒蛇、毒蜘蛛、吸血蝙蝠、
有時它們甚至拜訪監獄來尋覓食物。
叢林和有毒的動物為這座監獄提供了自然的屏障幾乎沒有人能夠出去,此外這座監獄四面環海,海裡全是鯊魚和其他一些肉食魚類
在孤身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跳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在監獄裡囚犯們沒有任何人權,甚至上廁所還只能在眾目睽睽之下。
晚上睡在60人的牢房內,而且還要被拷上腳鐐。
男主亨利想要利用德加的錢來讓自己在監獄混的好一點,以至於以後能夠抓住機會逃離這惡魔之地。
他做德加的保鏢,德加做他的提款機。
至於他們怎麼帶錢,能帶多少,在於他們的下體能塞進多大的東西。
如果沒有亨利的保護,德加很可能就在監獄被毆打或者而被強姦致死,事實就是這樣。
在島上一段時間不後,亨利和德加互相幫助,彼此開始結交了不錯的友情
這一次為了保護德加,亨利毆打了看守
後來獄警派他和德加去搬送犯事的囚犯屍體,趁在監獄外他抓住機會逃跑,
德加卻被獄警擊倒,但他顧不得這麼多了,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機會,
此時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字:跑
這是他第一次越獄
白天成功逃跑之後
晚上他看到島上除了監獄以外竟然還有人
但這是獄警安排的人,這一次他沒有越獄成功。
這次逃跑等待著他的,是兩年的禁閉。
禁閉室裡每天的食物不過是清水加幾片蔬菜和豆子,但為了活下去,亨利每天把骯髒的水湯喝的精光。
「以後你的每一頓飯都會有一顆椰子」
有一天德加賄賂獄警給亨利送去了食物,結果被發現,亨利拒絕透露德加的名字因此被處罰食物減半,剝奪一切光照。
這讓人想起之前有的一個實驗,把一個人放在一個房間裡一個月什麼也不幹
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書籍沒有任何的娛樂,待夠一個月會獎勵一百萬美金,很多人都說自己可以,但事實證明,這極度困難。
同樣,在禁閉室這狹小的房間也只能滿足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但這並沒有阻礙亨利想要越獄的決心,他對自由的極度渴望是這些參加實驗的人以及監獄其他人所無法想像的。
兩年就這樣過去
從禁閉室出來後在明地裡他假裝變得很服從
取得了獄警的信任
在獄警看來
亨利似乎已經認命
但事實並非如此
暗地裡他找到德加,繼續暗中策劃越獄。
再次出來之後他和德加再次策劃逃跑
他偷來藥水,迷倒獄警,從近10米的高牆上跳下,
這是他第二次越獄。
這一次讓他們逃跑到了委內瑞拉邊界,他遇到了一個Guajira的印第安部落
在這裡巴比龍亨利結交了許多朋友,彼此建立起了信任
在這裡生活了一陣之後,對正常人來說已足夠安逸,
德加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生活的很好
但亨利知道,
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要逃離,他心中的信念從來沒有變過
不料,他被島上的修女出賣。
在逃跑之際又被警察抓回去
這次,哥倫比亞人直接把他送到了位於Baraquilla的最高級別監獄。
先前被送往這裡的犯人,死的死,瘋的瘋,沒有人能待到兩年就在黑屋裡暴斃。
而這一次,亨利面臨的是五年監禁。
這一次,是比之前更加難以忍受的痛苦,但亨利一直沒有放棄
每天在虛無中度過,唯有自由的信念在心裡
這種信念支撐著亨利,堅持了整整五年...
五年就這樣過去...
在他五年監禁終於結束之後,頭髮花白,鏡頭一瞬的背後是整整五年的煎熬,
巴比龍亨利在出禁閉室時,監獄長親自都來看他,
連監獄長都不敢相信,什麼樣的人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整整五年。
監獄長在亨利出來時問了一句話:「你活著是為了什麼?」
這是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幾次越獄之後,他被送往更荒蕪的島嶼——惡魔島
在這裡他再次碰到了德加
自由的火焰在他心中從來沒有熄滅過,反而愈燃愈烈,對自由的嚮往在心裡比以往任何時時刻更加強烈,他叫上德加,準備再次逃離這地方
面對之前失敗之後每一次肉體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打擊,德加漸漸失去了逃出去的鬥志
而亨利卻不放過每一次機會,他們來到了惡魔島的懸崖邊,這裡無人看守,因為跳下去非死即殘,就算僥倖活著,也很難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逃離。
巴比龍亨利發現了海洋潮汐的規律和大陸的方向一致
確定再嘗試逃離,德加暗暗放棄了
但是還是陪伴好友一起製作漂流筏
並把自己的心意和畫作留給了亨利
亨利帶著德加的期望
毅然的從幾十米高的懸崖跳了下去...
這一天
太陽很耀眼
金色的磷光灑在的海面上
海水泛起一層一層的漣漪
這是他第三次越獄。
.
.
.
本片幾次刻畫巴比龍亨利毅然決然的越獄
如此義無反顧
電影裡監獄的很多人已經完全適應了而監獄生活,
沒有了當初逃離的想法,
面對惡劣的環境,不講道理的獄警,
以及各種惹是生非的人
很多人已經學會了逆來順受。
而現實永遠比戲劇要更精彩。
在亨利的自傳中,他一共越獄了8次。
巴比龍亨利逃出之後
1945年,他定居委內瑞拉,並和麗塔Rita結婚
在首都他們開了一家叫做Grand Cafe的餐館。
亨利和妻子麗塔Rita在餐館
1947年,三個島嶼上的監獄被永久關閉。
1969年,亨利·查理葉重回蓋亞那監獄。
在一間滿是指甲抓痕的房間內,還能清楚的看到地上他刻下的名字——巴比龍Papillon。
1970年,亨利的謀殺指控獲得特赦。
影片結尾,亨利回到法國,找出版商出版他的回憶錄,影片最後定格在了一隻蝴蝶上。
(真實的巴比龍)
「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馬克·吐溫
相比《肖申克的救贖》,
《巴比龍》更有一種真實性
《肖申克的救贖》更有一種故事性
兩者的側重略有所不同
在肖申克裡安迪對自由有著同樣的嚮往
這種嚮往更多在於內心,不流露出來
而巴比龍卻是表現十分強烈的對自由的嚮往
每個人的一生追求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覺得自己在舒適區就很好
完全不尋求任何改變
就算有想法,也只存留在心裡
面對未知產生巨大的恐懼
亦或者適應了目前的生活
不再勇於去嘗試
最終自我放棄
就像片中的德加
而有些人心中總有一種信念
這種信念一直在推動著自己
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
無論結局如何,都要抓住每一次尋求改變的機會
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取經驗
在下一次機會到來之前做好準備
在機會到來之時緊緊抓住機會絕不放棄
就像片中的巴比龍亨利
每一次越獄都義無反顧
就算在探索過程中撞得頭破血流
就算一次一次被抓回來
就算是關上近十年的禁閉
但又如何?
亨利心中有一個無比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
在這極度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他有無比強大的信念讓他一次又一次的越獄
他對自由的極度渴望
讓他覺得在自由面前死亡簡直不值一提。
▼
▼
▼
所以你活著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