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編輯部
這是Claude Parent手繪的漫畫小書。他用看似輕鬆的筆觸,講述了發生在建築師每日生活中的故事。漫畫中的兩位主人公,建築師和他的客戶,合作、鬥爭與妥協,共同點燃夢想又共同經歷無奈的幻滅。正如Claude Parent為本期法國專輯撰寫的《夢》中詩句:「沒有二者的結合,就沒有建築。來之不易的姻緣使建築變得格外地脆弱。」這是只有建築師才能讀懂的故事,惺惺相惜又心有戚戚。
\(^o^)/~2014法國建築師特輯特別為大家做出了這本漫畫小冊子——
©值班AC君攝於AC編輯部
漫畫內頁
克羅德·巴夯為專刊所寫的詩:夢
人說我是個建築師。
既然這麼說,就算是吧,就該是吧 。
受命於人,我成了建築師。
但何為建築師呢?其實,起初也就是一位很普通的人,他沒想要什麼,或幹什麼。
他只想做一件事,也是最根本、最要命、最迫切的事,那就是做夢。
由此,建築師起初只是個夢想家,成天做夢。夢一生成,他就會拿來與一個或幾個不會做夢的人分享。不做夢的人是他的朋友,也可能是位很強勢的人。強人不僅要住到夢裡,還要對外展示夢境 。
這樣,他就讓那個被稱作建築師的人把那夢蓋起來,以便讓所有不知道什麼是夢的人都能夠身臨其境。
於是,夢就圓了。
然而,第一個背棄夢想的人正是那個建築師。因為為了執行國王、皇帝、國家、總統或上蒼的旨意,他就必須給夢賦予形態,為夢尋求用途,讓夢與現實交集,編導出一場得以持續上演的戲。
人類文明由此而生成,延展,乃至消亡。
但開始時,只有那麼一個孤獨的人,無視眼前遼闊世界的人,悄然做著一個無的放矢又微不足道的夢。
事物往往會步入誤區。在埃及,就有法老稱某建築師為神,並引起眾人對夢境固化的嫉恨。
所有文明體系中都會出現這種偏差。智者會說:夢境固化既必要,也危險,因為它會阻撓其它夢想的生成。
儘管如此,在人類社會中,建築師仍在想將其夢兌現的人們的伴陪下,繼續做夢。
時移境遷,兩者始終不渝地在塑造、存在、消亡,繼而重生。
可建築師原本並沒任何奢望,僅在做夢。
而他,註定要與向他索夢並發誓讓夢想成真的人走到一起。
前者瘋狂,後者神奇。沒有二者的結合,就沒有建築。來之不易的姻緣使建築變得格外地脆弱。
這個世界多虧有了這兩個瘋子,否則就不會如此絢麗多彩。
話說回來,建築師起初也無非只是做了一場漫無目的的夢。
我真心希望世界各地的同行們能夠遇見願意幫他們圓夢的人,使他們的短夢得以延續。
克羅德·巴夯 (2014年3月30日)
中文翻譯:齊欣/ 英文翻譯:克洛伊·巴夯,萊恩·巴登
克羅德·巴夯草圖
克洛德·巴夯克羅德·巴夯的作品充滿力量且態度鮮明,不過多地尋求形態上的英雄主義而著力於批判性地進行空間實驗。核心的理念是將體量置於運動中。因此產生了「功能斜面」,這是與保羅·維希留共同提出和發展的理論。他的同伴都是像沃爾夫·德·普瑞克斯,弗蘭克·蓋裡或湯姆·梅恩這樣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人物,許多年輕建築師都將他視為精神領袖。他代表了自由和對抗。位於訥韋爾的聖貝爾納黛特班雷教堂,粗製混凝土體量突破了碉堡的外在意向升華為和平的象徵,體現了巴夯的激進主義。桑斯商場,混凝土條塊斜插入地面,這是克羅德·巴夯所創造的最大的斜線,在消費主義時代為定義商業建築提供了新的建築語彙。
同樣,他在法國電力集團啟動的實驗項目中重新定義了核電站的美學。在住宅領域,克羅德·巴夯設計了眾多住宅項目,其中包括位於昂蒂布海角、如蜘蛛般懸掛在懸崖上的布魯克度假屋,預示了巴黎國際大學城伊朗樓及相似的建築形式的誕生,兩個懸空的體量及外掛樓梯極具辨識性。在凡爾賽,德魯士住宅(當時的甲方仍然居住其中)以傾斜的立方體的雕塑形象展現在大眾眼前。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w4002-7568117927.19.K0v6Gd&id=40023547645
值班AC君:杏仁
微信號:archicreation
搜索公眾號:AC建築創作
新浪微博:@AC建築創作
雜誌官網:www.archicreation.com.cn
淘寶網店:shop111392659.taobao.com
豆瓣小站:
宇宙中心建築工坊 site.douban.com/233566/
AC FM:www.lizhi.fm/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