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德想法專輯--轉行創業的建築師:蘇麒 「Modelo」模袋網創始人

2021-02-20 gooood谷德設計網

gooood的朋友李煦走訪眾多優秀轉行創業的前建築師,為大家帶來他們的想法。這期是蘇麒--「Modelo」模袋網創始人 。

前言

作者及採訪人:李煦(圈內人,男建築師。北京、美國學建築,丹麥、香港去工作。愛攝影、好魔方,喜結圈內外人士。聯繫郵箱:lixu.architect@gmail.com)

不知大家有沒有類似的感受,建築師的圈子特別小!一方面說的是這個圈子小到通過三兩個人就可以找到彼此的共同朋友;另一方面,建築師的小夥伴兒往往也是建築師,見面聊天三句話不離本行。建築師是否被這個圈子限住了?建築師能不能跳出這個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其實「出圈」的建築師倒是大有人在:陳奕迅、吳彥祖、盧庚戌等,早已跳進了娛樂圈。但是下面的系列訪談,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六位我身邊的80後「出圈」建築師,看看他們的轉行創業之路。當」轉行「遇到」創業「則更顯得不同尋常,相信會帶給大家一些思考和感悟。

被採訪者簡介

蘇麒,男,「Modelo」模袋網創始人

2002年進入天津大學建築系,獲建築學學士學位。2008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建築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南加州大學與法國建築師Francois Roche一起從事教學工作。2011年赴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攻讀設計科技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後在波士頓創立Modelo模袋網,致力於網絡端設計協作與分享。

李煦: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建築歷程吧。

蘇麒:2007年從天津大學本科畢業後,我拿到美國俄亥俄州的邁阿密大學全額獎學金攻讀研究生,但上了半年之後感覺不太好就轉去了南加州大學(USC),並在那拿到建築學碩士學位。畢業之後,我在馬達斯班事務所和AmphibianArc事務所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跟Fransa Roche,一個法國的建築師也是我之前的老師,一起在南加州大學教了一年的設計課。2011年申請到哈佛大學設計學院(GSD)Master of Design Study-Technology專業攻讀設計科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是Computation和Digital Fabrication。當時去也是為了能夠更多更全面地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在GSD這段經歷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李煦:畢業之後為什麼選擇創業?而且是做網站?

蘇麒:一方面,我在學校的時候就是對computation比較關注,也做了很多相關的裝置設計和應用,我在GSD的畢業作品是一個設計師的三維虛擬社區。在搭建這個社區的時候我逐步發現了設計行業並沒有在現在這樣的網際網路時代下充分利用到網咯的優勢,於是便選擇了創業建立MODELO。

另一方面,以前的建築師工作經歷,讓我覺得這個行業的壓力很大。跟其它行業的人交流,聽起來大部分還是很健康的。「健康」的意思就是說付出和回報是比較平衡的。但我覺得對於很多建築從業者,整個行業的環境和待遇不是特別讓人開心,與最初進入這個行業時的想像不太一樣,因此我就選擇了與建築師相關的其他一些事情。我覺得就轉行來說,我的路線應該還是比較自然而然的吧,畢竟在學校時就順著興趣有針對性地多去學習了相關的知識。

李煦:那介紹一下現在網站的情況吧。

蘇麒:我們的網站叫做Modelo,中文名字是」模袋「,它是一個針對設計師的多維線上協作交互平臺。對於設計師來說最直接的一個功能就是在設計團隊內部溝通或是跟外界甲方、加工製造方匯報交流時,可以通過我們的網站把設計成果進行三維的實時互動,批註,反饋,而無需安裝任何軟體和插件,直接在手機、pad、筆記本、PC機上展示。

另一方面,在協作的基礎上另一個比較重要部分是展示。對於現在所有網站來說都是二維或者視頻的展示。而我們所提供的是三維的展示媒介,你可以把你的三維作品放到我們的網站上進行互動。它未來還有很多的可延展性的,它可能是虛擬實境的一個接口。比如建築師在做的室內或者室外空間,他需要建立一個虛擬實境的空間來體驗和展示。Google也在搭建類似的虛擬實境的社區,因為在目前傳統的二維社交模式基礎上,未來肯定會以更豐富的三維交互方式出現。這很可能改變建築師的生態環境。因為建築師的基本技能就是創作空間。傳統上虛擬的空間最終被建造出來才可以被感知,而在不久的將來你所做的虛擬空間都能夠被別人認知,甚至被消費,成為虛擬實境的內容。所以Modelo的誕生就是為整個設計圈子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把大家的內容匯集進來,形成這樣一個設計的生態圈再進一步反饋給每個使用者。

還有一點,對於設計師來說,與三維列印和三維掃描的結合,都是之後整個這個生態圈裡面能夠提供的對接點。對此我們相信它有很多潛力和可能性。

讓你的產品動起來



廣闊空間由你暢所欲言


如影隨形的展示平臺


三維模型嵌入


輕鬆漫遊


李煦:建築學背景對你現在所做的事情有什麼樣的影響?

蘇麒:我覺得從技能角度上說,建築背景對我做事情的影響不太多。更多的影響是在思考上面,建築師還是比較喜歡用更廣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我的合伙人除了建築師,有工業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拿工業設計師來說,他們更多的是一個問題解決者。但建築師不同,他會更多地從社會層面甚至心理層面上思考問題,畢竟建築師在創造空間的時候,對心理層面上的思考還是非常多的。所以我覺得對於建築師來說,我們很習慣於這種全面地去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對我思維層面上是有很大積極的影響的。而且我們的網站並沒有跟設計行業完全脫離,我的建築背景跟我現在做的東西還是很契合的,畢竟Modelo還是為設計師服務。

李煦:跟其他受訪者相比,你是目前唯一一個在美國創業的,在國外創業是怎麼考慮的?有沒有什麼感受?

蘇麒:我在美國創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設計資源上,畢竟歐美的設計資源還是比較好的,這邊的設計師也更多,多樣性、包容性也比較好,對我們的網站接受會比較快。當然中國有很大的市場,尤其是設計的下遊資源,比如加工生產這方面。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將這種優勢轉化進我們目前的設計生態環境中去,對設計師和建築師有一個更好的反饋和合作。第二個方面是網絡整體的大環境。畢竟目前國內的網絡環境還是有諸多限制。我們網站在最開始畢竟還是需要一點門檻,所以我們需要到一個設計師和設計資源最多並且相對開放的的環境去落戶。公司在波士頓成立,未來我們也會考慮矽谷或者紐約。

李煦:你在創業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

蘇麒:以前跟Fransa Roche教課的時候,他告訴我他不喜歡「Problem」這個詞,你可以理解成「問題」或者「困難」,但他更喜歡把它當成一個Opportunity,就是「機會」,所以我覺得對於我來說在創業的過程中,困難更多的是對我自己的一個機會。

在這個基礎上再說困難。對於創業、辦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我畢竟還是一個外行人,所以不了解的東西非常多,但這也恰恰是可以去學習的機會。如果解決好當然很好;解決不好,至少留下了經驗。所以我覺得什麼特別大的困難,都是自己可以嘗試去解決的。這個過程很意思。

李煦:公司從成立到現在,取得哪些令你滿意的成果?

蘇麒:我們的網站9月中旬才上線,現在還處於測試階段。很多用戶,尤其是歐洲的用戶,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反饋,比如很多設計師看到之後立刻就會說這個網站正是他需要的,他馬上就理解你想做什麼、你的前景是什麼、為什麼需要這麼做。這讓我覺得我們的網站做對了,這個在現階段讓我非常開心。

用戶的積累也讓我很開心。尤其在歐美地區,我們積累了很多非常前衛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這跟我們當初的設想是一樣的。隨著網站的不斷發展和接口的開發,將會有更多的設計師加入進來參與網站的建設。

李煦:你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是如何規劃的?

蘇麒:網站目前還是收集反饋的階段,很多的接口正在逐步實施中,對於整個行業真正的推廣還是在下一步。網站還是以設計師為核心,逐漸地向外拓展的。

網站的整體目標是要發展成一個平臺性質的生態鏈,比如結合三維掃描,把用戶的作品隨時通過手機端上傳到我們的網站進行虛擬實境的分享和互動,進而與線下三維列印進行對接。這個生態鏈上遊通過傳統建模方法或者未來的三維掃描生產三維作品,中遊中間通過虛擬實境的方式去瀏覽,下遊把它線下生產出來。這個過程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生產加工的資源優勢將這個生態鏈完善。

李煦:你是怎麼看待建築師轉行這個現象?

蘇麒:我覺得建築師轉行的還是挺多的,但是我沒有跟其他人聊過為什麼要轉行,我自己還是挺自然地就轉了。建築師轉行來至少在思考層面上還是挺成熟的,當然每個人所掌握的的技能都不太一樣。如果宏觀地去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轉行挺好的,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多元性。

李煦:對想創業的人說一些建議吧。

蘇麒:我覺得創業很有意思。最近幾年和未來的一段時間,更多的創業會出現。對於設計這個行業來說,創業文化與我最初的設計訴求是比較像的,因為你都是在不停地創造新事物,這種全程參與性和創造後的滿足感是非常吸引我的。這點對於設計師來說有非常大的誘惑力。

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能夠切身感受到更多設計和創新的價值。我覺得如果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它使更多可能性存在於整個行業裡,而大家的相互反饋會讓整個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和成熟。

採訪後記

蘇麒選擇直接在美國創業,而他的轉身又顯得如此自然。從在美國學習時對自身實力的打磨,到畢業設計的初步探索,再到最終的創業,可謂「水到渠成」。M O D E L O 對未來設計行業「生態圈」的改進和完善相信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圈內與圈外人。(更多信息請關注Modelo官網:www.modelo.io官方微信號:modelo)

相關焦點

  • 知名影音平臺 Vimeo 創始人,與自然建築師河狸合作的開發計劃
    當時的他除了是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的教授外,更是知名影音平臺Vimeo的共同創始人。而從小加入童子軍的札克,不只是一般的童子軍,更是鷹級童子軍(美國童子軍的最高級別)。已經成功創設Vimeo的札客,閒下來的時光,最喜歡的活動是騎著車四處遊走,尋找自己想要購買的土地,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烏託邦。
  • 作品專輯:廖偉立建築師 | 2018/03(總第178期)
    「作品專輯」欄目是新建築運營多年的品牌欄目,定位於對有較為成熟的價值體系並有優秀設計實踐的中青年建築師及建築事務所的深度報導,此前曾報導過國內外知名建築師或建築事務所
  • 華爾街英語創始人為創業青年分享創業經驗與感悟
    華爾街英語創始人為創業青年分享創業經驗與感悟 2020-12-01 12:06:59   來源:財經頻道
  • 【創業說】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對於創業咖啡,我的看法
    比如熟悉的6.cn和開心網都是在他們初期幾個人的時候就成為了我的客戶,而我在chinacache的銷售業績也因為我的很多客戶快速成長,讓我從0銷售成為了業績最好的銷售。離開chinacache的時候,業績已經做到了一年4000多萬銷售額,也在這個過程中目睹了很多企業的生生死死,起起落落。
  • 有轉行想法的護士朋友,你是否認真考慮過?
    護士工作是比較辛苦的,但亦是很有意義的,由於個人或家庭的原因,有些護士存在轉行的想法,明明想辭職,內心卻還在苦苦糾結。轉行可以改變現狀,有一條新的出路,但亦是存在風險的,轉行之前這幾個問題你是否認真考慮過?一、你喜歡這份工作嗎?
  • 虎博科技創始人陳燁獲2020年度創業新星
    近日,獵雲網公布2020年度創業新星TOP
  • 只有建築師才能讀懂的故事:巴夯老爺爺的小漫畫丨AC法國建築師專輯
    他用看似輕鬆的筆觸,講述了發生在建築師每日生活中的故事。漫畫中的兩位主人公,建築師和他的客戶,合作、鬥爭與妥協,共同點燃夢想又共同經歷無奈的幻滅。正如Claude Parent為本期法國專輯撰寫的《夢》中詩句:「沒有二者的結合,就沒有建築。來之不易的姻緣使建築變得格外地脆弱。」這是只有建築師才能讀懂的故事,惺惺相惜又心有戚戚。
  • 獨角獸企業聯合創始人宅家創作專輯歌唱成都:即使走了,也會一直惦記
    去年,已離開成都多年的劉川鬱,在疫情宅家期間,與北京、上海、新疆等多地的音樂人攜手,完成了一張EP專輯的創作。最近,這張專輯正式發行了,取名《我在成都》,以表達他們對成都的喜愛。專輯《我在成都》封面主題六首歌,每一首都在歌唱成都趕在春節之前,專輯《我在成都》由星外星唱片完成製作,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平臺上線,曲風以民謠為主。劉川鬱向紅星新聞記者講述了其中的創作思路。
  • 17運動網創始人劉佳:軍校學員兵的體育創業路
    作者/趙方舟 編輯/ 馮寅傑(本文原載於《創業人》雜誌 原標題《切入體育,垂直電商平臺化——訪17運動網聯合創始人劉佳》)劉佳,一個在創業圈內並不十分熟悉的名字;17運動網,一個陌生的電商網。如果你在2010年之前搜索:17運動,或者www.17sports.net,只有簡單的雛形和寥寥數語的介紹。
  •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的創業故事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創辦了泡泡瑪特,並用10年時間將其打造成中國潮玩文化的代表。企業上市後,王寧一夜之間身價超400億人民幣。那麼,他又有著怎樣的創業故事呢?這也培養了他對商業信息的敏感度,並立志長大後就會選擇做生意,就應該創業。高中畢業後的暑假,王寧就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王寧的足球踢得不錯,趁著上大學前的假期,在家創辦了一個足球暑期班。雖然沒有訓練場地,沒有教學經驗,也沒有辦公室,但是王寧有辦法解決。
  • 見了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有點不同的感悟
    在當當網兩位創始人反目成仇上熱搜互撕之前,經常在當當網上買書的我都不知道李國慶是誰。
  • 盧庚戌轉行做導演 水木年華成員不知何時再合作
    其實這並不是盧庚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轉行做電影導演,之前只是一直在籌備,而這條微博的發布預示著盧庚戌已經向自己的導演之路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從大學畢業的建築師到水木年華的著名歌者,盧庚戌的人生之路已經完成過一個華麗的轉身。現如今又要做電影導演,盧庚戌的這次蛻變值得人們期待。  >>關於表達  做音樂也是一種表達。
  • 曾江:建築師轉行做演員,因性子直被謝賢打,飾演最經典的黃藥師
    老戲骨曾江01建築師轉行做演員戲中的曾江回到香港後,他做了三年的建築師。由於自己性格原因,不願意將就下去,就放棄了這一高薪職業。
  • 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的艱辛創業路
    喜茶創始人聶雲宸,是通過何種方式實現這一切的呢? 喜茶全方位品牌營銷戰略諮詢機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將為你揭開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的創業路 回到2010年,當時的聶雲宸只有19歲,
  • 笑林兄弟轉行做老細竟然撞曬大板?創業小白必看!
    笑林兄弟轉行做老細竟然撞曬大板?創業小白必看! 陳堅雄化身創業小白 擺攤賣牛雜 「白紙一張」謹遵老婆教導 一個字—
  • 加拿大省長出席敦煌網女性創業研討會 數字貿易喚醒「她力量」
    2017年11月24日,中國北京——敦煌網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關於女性創業研討會在北京四季酒店成功舉辦。聚焦數字貿易與女性創業,該研討會由敦煌網主辦,以「數位化賦能女性創業」為主題,安大略省省長即加拿大第一位女省長凱斯琳·韋恩、敦煌網創始人兼CEO王樹彤、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耶魯北京中國董事總經理李恩祐、InnerCircles 創始人EmRoblin等各界女性創業精英以及木蘭匯等女性組織代表、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時代下如何喚醒女性創業元力,尋找女性創業路徑,助力全球女性實現個人價值與夢想
  • Fresh創始人跨界做酒店,僅有11間房,讓你體驗建築師、作家的生活
    最近,法國著名護膚品牌Fresh的創始人Lev Glazman、Alina Roytberg夫婦在美國紐約州的Hudson市打造了一家精品酒店The Maker。另一合伙人是酒店行業資深人士Damien Janowicz。酒店雖然僅有11間房,卻擁有建築師、作家、園丁等9種不同的房型,充分還原每個職業的工作場景,住進去仿佛來了場職業cosplay。
  • 那個轉行做甜點師的女建築師後來怎麼樣了?
    甜點師千千萬萬建築師不計其數建築甜點師獨此一位本著對各位有夢想的甜點師,建築師還有千千萬萬的各位Stephen覺得有必要跟大家介紹一下她最近的近況當然是從她的作品開始啦每一個蛋糕她都會設計出獨特的配方根據蛋糕的造型來匹配所以不會甜點的建築師不是好網紅不對,現在Dina已經逐漸撕掉網紅的標籤
  • 徐曼毓:在創業中與女性同修共成長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強洪「女性創業,特別是女大學生創業,應該具備現代花木蘭精神,要勇敢擔當,選擇熱愛的事業,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業。」日前,在「2017全國(武漢)女性創新創業項目大賽」上,湖北木蘭薈創始人徐曼毓作為論壇嘉賓發言。
  • 7 個奇怪想法創業實錄:貓咪錶情包、狗太陽鏡等
    編者按:我們總能從媒體上看到企業家努力創業的新聞,但他們能夠成功,往往也是站在了時代選擇的那條路上——他們足夠幸運,而且他們的創業念頭看上去都那麼宏大。不過,擁有奇奇怪怪的創業想法也是能夠創業成功的,本文作者Winifred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