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的20歲》,弗蘭克·蓋裡?怪誕建築師and藝術家的完美結合

2021-01-11 建築學小渣

導讀:對於建築新生而言,《建築師的20歲》是一本非常合適的入門級讀物。並沒用以專業且枯燥的口吻去介紹建築設計這個行業,而是以著名建築師們的訪談錄,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於大家溝通這個行業。你將從大師的身上,找到你現在的影子,迷茫的學生甚至會找到自己的方向。

文/建築學小渣

怪誕?藝術家or建築師

本次的主角是弗蘭克·蓋裡,其最大的設計特點是其作品具有不規則的曲線與雕塑般的造型。建造出來的建築作品總是能帶給人們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從外觀來看給人的感覺就如同是藝術品;而在功能的角度來看其作品卻是一個建築物。所以這個怪誕的人物定位總是會被人們爭論,究竟是屬於藝術家or建築師呢?

與建築結下良緣

人們的在下某個決定之前,必然有一段漫長的伏筆。

弗蘭克·蓋裡並不是天生就對建築產生興趣而成為建築師的,和大多數人一樣,在追尋夢的路上一波又三折。

蓋裡一個人擁有三個人的知識與閱歷。第一段是高中的在校期間,對建築並沒有太多興趣,反而認為其是乏味且枯燥的。在此期間對化學工程產生了興趣,在上學期間,選修課選擇了藝術類型的陶藝課。隨著時間的推進,對於藝術產生了更大的興趣,繪畫、雕塑與古典音樂等都成為了蓋裡的最愛。

第二段是從南加州畢業後,便去了哈佛大學學習城鄉規劃。在這個階段,蓋裡由於看到了學校展示建築大師勒·柯布西埃的繪畫,便從此愛上了這個人物,所以便開始對建築產生了興趣便開始學習。最終結束哈佛的學習生涯後便直接到了建築事務所積累經驗。這個階段掌握了如何與相關部門、諮詢師以及其他所有工程師合作溝通。

追求自由!想喚起觀眾的真實情感

在歐洲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便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早期的風格是常見的直線風格,但是在自己研究了大師們的作品後,便開始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便開始萌發出了想要追求自由的心情。蓋裡迫使自己放棄了自己本來的思維方式,開始嘗試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和方法去設計建築。

蓋裡認為能否從一幢建築中感覺到一些東西非常重要,比如能夠喚起觀眾的真實情感。

建築界的怪人,得到了藝術家們的支持

任何人的事業起步很難是一帆風順,蓋裡也是。當年起步時特別需要幫助,但是同類型的建築師們卻認為「蓋裡」是個怪人,特別滑稽,所以多數支持都來自於藝術家們。

與藝術家的接觸經歷是蓋裡最大的寶藏,不同領域的接觸就像在讀一本書,始終保持著另一種感知力的接觸,對於自己而言,也更像是有了從不同形體觀察形體與空間的神秘力量。

蓋裡的抽象草圖

蓋裡被很多人吐槽是在垃圾堆裡找靈感,是因為他的多數創作源於偶然。當靈光一閃的時候,總是能夠用手繪草圖第一時間將當時的建築思維捕捉到畫紙上。所以身為建築學生的我們,有一個能將自己靈光一閃記錄下來的能力十分重要。

可以選擇相關的書籍來提高自己的對應技能。另一個角度,建築生們對於手繪與表達本身就有著較高的要求,不求擁有藝術生們細膩的繪畫實力,但是必須擁有表達能力。

通過草圖上的曲線來表達自己的建築思維,才使得建造出的建築充滿了自信的流動,在不一樣的線條與造型下表現出了建築的邏輯與藝術品的絢爛。

「如果,非要說什麼是對我建築實踐的最大貢獻,我會說是眼與手之間協作的成就。這就意味著我變得非常擅長於建造我想像的一個畫面或一種形式。」——弗蘭克·蓋裡

這個怪誕師弗蘭克·蓋裡,果然是建築師and藝術家的完美結合。

相關焦點

  • 誰是弗蘭克·蓋裡?
    弗蘭克·蓋裡讓美國大眾記住了自己的形象,無意,或者有意。這位已85歲的美國建築師曾這樣怒懟提問記者。在面對上一位記者的「愚蠢」提問——「如何回應對你的作品都是『花哨建築』的評價」時,這位建築師一言不發,豎起中指。
  • 建築師設計酒瓶,看蓋裡如何解構軒尼詩
    但建築師設計酒瓶,這並不多見,好在,有些建築師會或多或少的介入與酒有關的設計,比如跟酒莊一體化服務供應商藍裕文化一樣,在酒莊設計沉浮多年的蓋裡,就為一家遊客百萬級別的酒莊做過設計,他的一頭亂髮,充滿了解構主義的紊亂,卻也透著無限的新奇充滿了吸引力。正是因為在葡萄酒屆和建築設計行當內有巨大的名氣,軒尼詩和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獲得者蓋裡找到了共鳴,他們合作打造了軒尼詩的新酒瓶。
  • 只有建築師才能讀懂的故事:巴夯老爺爺的小漫畫丨AC法國建築師專輯
    他用看似輕鬆的筆觸,講述了發生在建築師每日生活中的故事。漫畫中的兩位主人公,建築師和他的客戶,合作、鬥爭與妥協,共同點燃夢想又共同經歷無奈的幻滅。正如Claude Parent為本期法國專輯撰寫的《夢》中詩句:「沒有二者的結合,就沒有建築。來之不易的姻緣使建築變得格外地脆弱。」這是只有建築師才能讀懂的故事,惺惺相惜又心有戚戚。
  • 我們已經有一個弗蘭克·蓋裡了
    □書評人 趙松  《紐約客》雜誌的建築評論家保羅·戈德堡(Paul Goldberg)曾經說,弗蘭克·蓋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築師」。可是耐人尋味的是,戈德堡為什麼不說蓋裡是「最偉大的建築師」或之一呢?  作為一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來講,弗蘭克·蓋裡的出身和經歷多少顯得有點雜,說起來既不是很精英,也不是很藝術。他出身於一個加拿大普通猶太家庭,直到二十一歲才成為美國人,此後他當過兵,早早地結婚生子,拖家帶口地讀了哈佛,然後艱難地創業,很長時間默默無聞。
  • 史上最優秀的10位建築師,你認識幾個?
    2、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賴特是威斯康星州人,是20世紀建築的革命者,他在美國中西部的成長經歷對他的感性認識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受美國平原上低矮建築的啟發,賴特創造了草原屋風格。他最著名的建築是「落水別墅」,它以堆疊的長方形陽臺為特色,看起來像漂浮在瀑布上的房子。
  • 蓋裡建築事務所少了一個建築師,但世界多了一個「演員」!
    皮特非常喜歡美國著名建築師Frank Loyld Wright那會兒我第一次發現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他成名後甚至有媒體爆料稱,畢業前的皮特已經是弗蘭克·蓋裡事務所的成員之一。
  • 她不是建築師,但她成就了建築師
    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特(Paolo Baratta)和本次雙年展的主策展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這樣評價:「菲麗絲·蘭伯特以委託人和管理者而非建築師的身份為建築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若非她的參與,20世紀最傑出的建築之一: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將不可能被建成。如果說是建築師成就了建築,那麼菲麗絲·蘭伯特則成就了建築師們。」
  • 揉紙團建迪士尼音樂廳,是全球最「爛」建築師?直到他拿出作品!
    【1】全球最「爛」建築師是誰?曾一度被罵全球最「爛」的建築設計師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卻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得主。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當85歲的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被記者問及如何看待自己的「花哨建築」時,他做出了這樣一個回應(向記者豎起「中指」)。
  • 集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於一身的天才:評卡拉特拉瓦
    隨著成功的設計了2004年雅典奧林匹克中心和榮膺第61屆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的名字越來越受到世界建築界的矚目。這位集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於一身的西班牙天才設計師,在自己二十幾年的設計實踐中將多種學科的知識融入到建築與工程設計當中,不斷地探索著建築的未知領域為我們的世界創造出了一座又一座蘊涵著運動詩意的建築傑作。
  • 《橋梁建築師:行屍走肉》發布玩法預告 本月20日發售
    《橋梁建築師:行屍走肉》發布玩法預告 本月20日發售 時間:2020-11-11 06:56:12 來源:youtube
  • 那些建築師都收藏了的電影和紀錄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RAC設計課堂(ID:racstudio)▲ 《大都會》電影海報這部電影拍攝於1927年。上世紀20年代正是德國新思潮的全盛時期。導演Friz Lang曾在維也納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且其父親是一名建築師。
  • 被演藝事業耽誤的男建築師皮工:帥了50多年,一直有個建築夢!
    皮特非常喜歡美國著名建築師Frank Loyld Wright那會兒我第一次發現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他成名後甚至有媒體爆料稱,畢業前的皮特已經是弗蘭克·蓋裡事務所的成員之一。
  • 《橋梁建築師:行屍走肉》發布玩法預告 將於本月20號發售
    《橋梁建築師:行屍走肉》將於11月20日正式發售,近日,該遊戲發布了玩法預告片,對於遊戲如何將行屍走肉融入《橋梁建築師》玩法,和特色進行了介紹。
  • 建築師蓋裡和他的10座代表性建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酷最狂的建築師蓋裡在90歲生日時呼喊的一句「我愛工作」,在這個2020年接近尾聲、冬天已然來臨,大家都疲憊不堪的時刻,希望能起到一點雞血的作用,因為蓋裡的作品總能讓人興奮。
  • 弗蘭克·蓋裡——靠「揉紙團」來設計建築的「另類壞老頭」
    那集動畫片播出後,弗蘭克·蓋裡與他的「揉紙團設計法」名聲大噪,而成名的代價就是,從此以後,看過動畫片的人全都覺得他就是那樣的建築師: 「設計作品像地上的爛紙團」 「狂野的、不理性的,過分隨意
  • 八位建築師與藝術家的月球生活,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八位建築師與藝術家的月球生活,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親愛的月亮」項目見證了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等人與Maezawa一起,共同實現「那些從未實現過的夢想,那些從未歌唱過的歌謠,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 為你揭開卡地亞基金會與建築師們長達35年的緣分!
    建築師們的作品,超越了「建造」本身,超越了對於物質、材料和形制的簡單選擇。展覽「建築機器」現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茹伊昂若薩(Jouy-en-Josas,伊夫林省), 1992年. 圖片©D.R.而建築師,更是一位通過作品去觀看世界的藝術家。
  • 從蠶絲到燃料:建築師的探索之路
    展覽的主題:「材料生態」概括了奧克斯曼過去幾年中最重要的成就——將工程、藝術、科學和技術結合在一起。這也是近年來全球知名建築師都在探索的全新的材料與建造方式。 跨界建築師 在建築師這一身份之外,內裡·奧克斯曼同時還是設計師、合成生物學家、視覺藝術家,以及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教授。
  • 建築師馮凡:小小世界
    入行之前,也許每位建築師心中都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想像——越過大師的肩膀,看到更遠的地方。踏進建築的大門,馮凡才發現,將圖紙變為現實,中間還隔著千山萬水的遙遠,具體來說,是無數個難以安眠的夜晚。他下意識抬起左手,凌晨3:40,幾點鐘對他來說似乎沒有意義了,回家收拾洗漱一下,就可以去機場等那趟早班機了,又是當天往返的出差,過去的20小時內剛經歷過一次,但因為醒著的時間太長
  • 【建築之外-音樂無限】跨界展向【中國建築師好聲音】致敬!
    日-2016年3月20日地點:上海江場三路191號風語築大樓六樓建築之外同時我們首度和義大利著名設計師品牌ALESSI中國代表貝蕾露娜公司等機構合作推出「建築之外-音樂無限」賀歲特展,推出格雷夫斯、弗蘭克·蓋裡、阿爾多·羅西、菲利普·斯塔克、讓·努維爾、彼得·卒姆託、扎哈·哈迪德、妹島和世等國際著名建築師為生活而設計的大師之作,以回應建築和音樂,生活和跨界的主線,為「中國建築師好聲音」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