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建築師與藝術家的月球生活,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2021-01-11 LAC景觀網
八位建築師與藝術家的月球生活,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親愛的月亮」項目見證了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等人與Maezawa一起,共同實現「那些從未實現過的夢想,那些從未歌唱過的歌謠,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 Luke Hayes

SpaceX的創始者Elon Musk宣布,日本億萬富翁Yusaku Maezawa將成為月球的第一位自費旅行者,而這位零售大亨也宣布,此次旅行將會與6至8位藝術家共同進行,這個消息引起了一時轟動。

「親愛的月亮」項目見證了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等人與Maezawa一起,共同實現「那些從未實現過的夢想,那些從未歌唱過的歌謠,暢想從未見識過的未來」。

為了呼應這一項目,美國的《紐約時報》對全球知名建築師與藝術家進行了採訪,他們也暢想了未來的月球生活。採訪的完整版可以瀏覽《紐約時報》的文章,而下文則是對這篇文章內容簡明扼要的描述。

這些構想代表了建築界對於其他星球居住地的濃厚興趣。近期,NASA通過了AI SpaceFactory對於火星3D列印小屋的構思,同時福斯特建築事務所也在英國Goodwood節上發表了對於其他星球生命的見解。

© Luke Hayes

丹尼爾•裡伯斯金,建築師,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的建議是將月球改造為藝術項目,這是一個球體,我想要把它改造為方形,我們認為最好的策略是將其塗成黑色,這樣便不會反射陽光,然後結合曲線,在月球表面畫上4個球形帽。我喜歡這種把月球當做藝術的思維方式。

© NASA

艾未未,藝術家,柏林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月球無生命,因此在這裡生存不太可能,這就如同一面鏡子,它會讓人們更加珍惜地球上的存活機會。因此,月球讓我了解到,人類對於宇宙來說太過渺小,在這裡我能夠感受許多地球上感受不到的不同視角。

Kara Walker,藝術家,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構思了月球殖民地,多年來人們對這個話題談論不休。因此我認為,地球上受到歧視的成年人可以來到月球生活。他們可以在25萬英裡的地方欣賞浩瀚宇宙,這個單純的世界也許更加適合他們。

Laurie Anderson,音樂家與藝術家,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去年,我在Kennedy中心慶祝John F. Kennedy的100周年慶典,我思考了他的許多關於太空項目的文章,他說了這樣一句非常動人的話:「我期待無懼優雅美麗的美國。」這句話我始終記在心上,雖然這與現在的一些事實有所背離。

© Flickr user manybits

Hito Steyerl,藝術家與作家,柏林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希望能夠和其他7位藝術家一起,在太空建立空間棲息地。在地球上,有許多地方不適宜生活,例如戰亂地區、極度貧困地區、環境惡劣地區,但我們希望能夠有一些長滿植物的場所,而我與其他藝術家能夠共同設計這些場所,這裡也將成為可以再利用的生活場所。

© Flickr user mrulster

Eric Fischl,畫家與雕塑家,紐約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曾經認為來到太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如果讓我構思,我會希望人們能夠脫下太空服,在無重力的空間裡翱翔,這讓標記領地都變成徒勞。

Thomas Ruff,攝影師,杜塞道夫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對我而言,太空最有趣的是我們在地球所看不到的那一面,第一批太空人在太空翱翔是一件讓人緊張又興奮的事情,因為直到在地球能看到的這一面重新出現之前,我們與太空人都無法取得聯繫。因此我想拍攝這張照片來表達對月球的另一面在人們眼中再次出現的期待。

© Flickr user acwozhere

Tacita Dean,藝術家與電影製片人,洛杉磯

信息來自《紐約時報》:我喜歡收集石頭,因此如果我來到月球上,其原始的表面會激發我的創作靈感,即月球上那些沉睡著的巖石。我想要製作一部關於月球生活的電影,並且主要關注表達其細節,我並不會過多地進行預設,但是我會儘量去學習。


© NASA

新聞來源:紐約時報

由專築網李韌,邢子編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10-62747757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推出全新大型展覽「2219:暢想未來」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
    本次展覽是一次沉浸體驗式的虛擬未來世界之旅,由20多位來自新加坡及全球的藝術家、建築師、電影製片人、作家以及劇團共同展現。同時,本次展覽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2219:暢想未來」 展覽將從2019年11月23日持續到2020年4月5日。
  • 假如月球從未出現過,地球會是什麼樣子?結果沒人願意相信
    15:35:24 來源: 齊魯農鄉 舉報   筆者:扶蘇  自古以來,人類對月球的好奇就從未停止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我要月亮》是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年度插畫作者、教育類圖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代表歐洲初次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共同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專業背書面向幼兒的文學作品,素材的親近性非常重要。
  • 暢想未來!五年後的生活是怎樣?
    【暢想未來!五年後的生活是怎樣?】2025年的中國會是什麼樣?那時候,你的一天將會怎樣度過?帶我的五年規劃分享你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五年後再回來看看今天的夢想實現了多少~ @金龍啊啊啊 @欲伯明罕 @cccwh丶 @Mr劉小眼 @請問是顏可愛嗎w @還是在努力啊 @沒有什麼比賺錢更快樂 @貓原光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建築師的20歲》,弗蘭克·蓋裡?怪誕建築師and藝術家的完美結合
    導讀:對於建築新生而言,《建築師的20歲》是一本非常合適的入門級讀物。並沒用以專業且枯燥的口吻去介紹建築設計這個行業,而是以著名建築師們的訪談錄,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於大家溝通這個行業。你將從大師的身上,找到你現在的影子,迷茫的學生甚至會找到自己的方向。
  • 能源——人類對未來的終極暢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近期大熱的電影《八佰》帶領我們回到了淞滬抗戰的最後一役,而電影中「八百壯士」所守護的倉庫,也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這個當時作為指揮所的倉庫,臨近煤氣廠,而煤氣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經應用到人們的經濟生活當中。電影就是這樣,既可以記錄人們的生活,將其永存;亦可以寄託人們的幻想,待其實現。
  • 中國探測器去了「人類從未去過的地方」
    榮獲該獎項的三位中國科學家分別為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  三位科學家因為嫦娥四號任務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獎項。
  • 首位月球旅客:放棄大學去唱搖滾 有錢後瘋買藝術品
    儘管日本和藝術界之外,前澤友作相比於很多風雲人物並不為人所知,但他和一群藝術家一起飛往月球的計劃肯定會讓他更加出名。這位自稱藝術愛好者的日本企業家打算邀請畫家、音樂家、舞蹈家、攝影師、電影導演、時裝設計師和建築師進行為期一周的月球之旅,在此期間,他們將受到太空旅行的啟發並創作藝術作品。
  • 「科技未來十年之問」第二彈!20位領軍品牌暢想未來,京東11.11玩大了
    「未來電腦還會有實體屏幕存在嗎?」「未來耳機會徹底擺脫硬體限制嗎?」「未來我們的視網膜會具有顯示器功能嗎?」身為科技愛好者的你,是不是也曾經對這些問題產生過疑問?最近幾天,網絡上突然興起了一股酷炫的「未來科技風」,引發了網友的各種猜測。
  • 五十年前,這群建築狂人就已預見未來|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世博會...
    除了各種新奇的體驗,設計師對於未來的思考和探索,才是更有價值的部分。  日本大阪將於2025年第二次舉辦世博會,將主題設定為「構建未來社會,想像明日生活」;而回想1970年大阪世博會提出的「全人類的進步與和諧」,不禁讓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暢想未來·騰飛世界|麥咭科教邵陽暢想校6周年慶典圓滿結束!
    2020年12月26日,金鷹卡通麥咭科教邵陽暢想教育6周年慶典在邵陽寶慶山莊貴賓樓隆重舉行,各領導嘉賓、暢想教職員工及麥咭學生家長歡聚一堂,共慶暢想教育『暢想未來·騰飛世界』的榮耀時刻! 謝董事長致辭 謝總總結了麥咭科教暢想校六年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果,也對未來發展作出了展望,他表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來世界的締造者,我們將不斷總結過去,開拓未來。
  • 暢想未來之路 文化科技同行
    原標題:暢想未來之路 文化科技同行   11月15日上午,由廣西圖書館、廣西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和共青團廣西區委學校部聯合舉辦的第十屆廣西大學生科普
  • 10年前,你對生活的暢想實現了嗎?
    最近在豆瓣看到一個話題:#10年前你對生活的暢想實現了嗎?這個問題的前提是,10年前,你想像過10年後的生活嗎?後來發生了什麼?十年後,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對生活不會再抱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發現了自己的平庸、長相普通、不夠進取。雖然發現了自己很多很多的缺點,但是也更完整的認識了自己,所以現在知道了自己未來十年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可能會丁克,可能不會掙到太多錢😂),不再那麼容易受別人影響,心態也更平坦了。總之,這十年不白過。
  • 建築師馮凡:小小世界
    在建築設計院工作的那幾年,馮凡合作過各種各樣的甲方,其中一位老大哥誠懇地對他說:我還是頭一次遇到在CAD圖紙裡留自己電話的建築師,你前途無量。但馮凡覺得這沒有什麼,只是對工作負責任的一種方式。這種習慣也延續到後來,2017年他開始參與翻譯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新聞資料,冷門得主是三位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建築師,而此前關於他們的中文信息幾乎為零,沒有任何參考資料—
  • 極致暢想 煥新未來 威馬宣布蕭敬騰為品牌頭號代言人
    同是「出道即巔峰」的開掛王者,威馬和蕭敬騰將以實力重新定義自我,以極致暢想煥新未來,全速駛入「智趣時代」。出道以來,帶著不變的初心,蕭敬騰始終保持對演藝事業的專注和熱忱,自超級星光大道一戰成名後,年僅21歲的蕭敬騰憑藉首張專輯登上雙榜冠軍。一年多,便以超強實力迅速在人氣認證的重要地標——臺北小巨蛋成功舉辦個人演唱會。
  • LINE PARK三周年,4位藝術家開啟「多重聲份」音樂計劃
    線形公園成立三周年之際,創始人楊鈞邀請 Etn 鄔逸冬、 ayrtbh 王長存、Gooooose 韓涵和 33EMYBW 等 4 位聲音藝術家和音樂製作人為這是一個由室內建築師 Etn 鄔逸冬牽頭和策劃,聯合電子音樂人、聲音藝術家組成的「跨界音樂小組」,通過「多重聲份」音樂計劃建立一個理想世界。各自不同身份疊加的 4 位藝術家,形成一個獨特深邃的視角——通過樂符線條的連接,將音符節奏與 LINE PARK 空間自然相融。
  • 集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於一身的天才:評卡拉特拉瓦
    隨著成功的設計了2004年雅典奧林匹克中心和榮膺第61屆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的名字越來越受到世界建築界的矚目。這位集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於一身的西班牙天才設計師,在自己二十幾年的設計實踐中將多種學科的知識融入到建築與工程設計當中,不斷地探索著建築的未知領域為我們的世界創造出了一座又一座蘊涵著運動詩意的建築傑作。
  • 私奔到月球!日本馬雲海選女友,超2萬女性報名,6大條件曝光
    一二三牽著手,四五六抬起頭,七八九我們私奔到月球……五月天有首歌叫《私奔到月球》,看起來像是神話故事,不過最近有人開始要真的去做了。出生於1975年的前澤友作,去年的個人淨資產就有36億美元,在日本年輕富豪榜上排名第3位。而他的人生信條就是:"你應該買你喜歡的東西"。比如,他曾花1.105億美元買下美國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一幅畫,創下該畫家畫作售價的新紀錄,富豪大手筆的理由是"從這幅畫得到極大的喜悅"。
  • 月球上有微生物嗎?月球缺少2種生命必須的化學元素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跟地球相伴了幾十億年,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月球上有神仙居住的宮殿,然而當50多年前美國太空人真正登上月球時才發現,月球是名副其實的「廣寒宮」——除了「廣」袤無垠的荒涼土地,就是「寒」如冰窖的極端天氣。如果神仙要住在月球上,除非他們不吃、不喝、不呼吸。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第一、為了研究 因為月球上面沒有空氣, 落在月球上面的各種射線粒子, 以及隕石都能長時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