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之下,薔薇密布:中世紀貴婦孤芳自賞,為何卻成為騎士擁躉?

2020-12-24 納蘭晉川

引言

騎士,這個詞背後代表著忠誠、勇敢、無畏,代表著鮮衣怒馬的英姿和柔情款款的風度。這是一個獨特的階層,在幾乎所有描寫中古時代的文學作品裡都有出現。他們武藝高強、風度翩翩,手中的劍只為君主與榮耀而戰。他們對待平民謙和有禮,對待女士紳士體貼,是當時的風流人物。

但事實上,11世紀以前的騎士形象並非如此。中世紀早期的騎士仗著武力強大,把欺騙、搶劫、殺人都當作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有的騎士甚至還將殺人作為自己的功勳。但11世紀以後,騎士們的行為逐漸發生改變,在所有改變騎士行為的因素中,愛情,是一個奇妙的原因。

自由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騎士愛情觀念的形成

騎士在西歐中世紀的歷史舞臺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驍勇善戰、勇猛果決,正如唐吉坷德所說:「他們奉行的法律是自己手裡的劍,他們依仗的權力是渾身的勇氣,他們服從的命令是自己的意志」,可見,騎士這個群體不願意受人束縛,嚮往自由、熱情的生活。自由意味著很多,但通常來說,一個擁有強大武力又不受管控的人,常常可以與不穩定因素畫上等號。

但在11世紀之後,騎士這個不穩定因素卻漸漸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當時在法國南部地區,騎士愛情觀念產生,最初是以新型的「普羅旺斯抒情詩」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這些詩歌在法國廣為傳唱,並傳播到了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騎士的愛情觀念也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西歐的所有人

在這種愛情觀念中,蘊含著對騎士自身行為的激勵。美麗而高貴的女子們被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上,作為騎士們追逐的對象,而騎士自己則處於較為低下的地位,只有通過行善舉、做善事,踐行騎士道德,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不斷完善自身,才能夠接近這些崇高的女子,並可以不同程度的擁有她們的美好。

騎士愛情觀念中的女子通常都是些貴婦人,因為在中世紀的西歐,衡量一個人地位是否崇高要看所轄領地的多寡和家族聲望的顯赫與否,而一般能擁有高貴地位的女子大都很早就結了婚,因此在騎士的愛情觀中,憧憬的對象都是些身份高貴的「貴婦人」。

騎士們對於愛情的憧憬落到貴婦人身上,因此對她們推崇至極,認為她們是美好與神奇的化身,甚至用文字將她們容貌的美麗和品德的高尚形容到無可復加的程度。曾有人寫過這樣的詩歌:

「超出我的想像,令我震顫,上帝賜予她如此美麗的容顏,上帝對人類的慷慨都賦予了她,讓她成為點亮整個世界的火焰。她完美無瑕,通過她你可以知道什麼是盡善盡美在天底下。

這樣的詩歌在現在看來肉麻無比,但在當時的西歐卻被認為是騎士們真情實感的流露,令人感動。騎士們心中的貴婦人,不僅美麗善良,還具有令人心醉、虛幻莫測、可望而不可即的魅力,此外還帶有仿佛聖母瑪利亞一樣慈悲而光明的神性。有了這樣幾乎狂熱的愛情觀念,騎士們自然開始希望得到女神的青睞,因為這既可以滿足他們的欲望,又能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愛情之火燃燒,騎士們為追尋愛情積極尋求改變

既然對貴婦人的愛是最理想的追求,能得到貴婦人的愛又非常不容易,那麼遵循貴婦人的意願行事成了騎士們為實現愛情目的的必經途徑。因此,騎士們在很多方面的行為都發生了改變,從按照自己的意願為所欲為,變成了迎合貴婦人的需求。

貴婦人們喜歡勇敢之人,騎士們便變得比之前更加勇敢,甚至到了魯莽的地步。曾經,騎士勇敢行為的主要激勵來自於日耳曼傳統、基督教、封建職責、對異教徒的憤恨、社會教育和輿論等,而現在,「愛情使騎士勇敢」在愛情的驅使下,騎士們做出各種勇敢行為。有的騎士為了炫耀情人送給自己的信物而更加勇猛地戰鬥,比如威廉·馬明爵士就會在戰鬥中戴上情人贈與他的黃金頭盔。還有的騎士甚至願意為情貴婦人的要求獻出生命,一位守衛道格拉斯城堡的騎士戰死沙場後,被人發現身上有一張貴婦人寫給他的紙條,寫著要想獲得她的愛,這位騎士必須堅守道格拉斯城堡一年

騎士們的道德行為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以燒殺搶掠為榮,開始注重自身的道德。騎士準則中明確規定:「為了你最愛的人,你應保持品行端正」。而在《愛的藝術》這本書中,作者借貴婦人之口訴說出中世紀騎士們的道德標杆:能贏得愛情的騎士,至少不能貪婪,而且應該十分慷慨;如果遇到飢餓的窮人應該送食物給他們,同時不能表現得盛氣凌人謙卑是騎士的重要美德,不應有輕視別人的言論,也不能嘲笑任何人,特別是可憐的人;絕不能製造和傳播謠言,還要盡力將謠言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騎士不應該輕率地做出許諾,因為空頭許諾無異於欺騙;騎士不應該汙言穢語,更不能做讓人聲名狼藉的事情;騎士不應該用羞辱或諷刺的語言攻擊神職人員和修士,因為他們從事的事業是為了上帝。這些準則對於騎士們擺脫粗暴殘忍的無道德行為起了積極作用。

騎士的禮儀舉止方面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行為舉止和禮儀一直是一個人內心道德的外在體現,騎士們在道德上有所改善,更需要用高雅的行為來表現自己。在中世紀,一個騎士要想贏得貴婦人的好感和社會榮譽,禮貌的舉止、華麗的裝飾以及熟練的社交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為了引起貴婦人的注意,騎士群體中關於禮節、儀式、外表裝飾等都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精細。騎士的浪漫情懷要求一名騎士必須效忠於自己所愛的女子,並在為所愛之人獻身的過程中尋求榮譽、贏得愛情。因此,一些騎士將情人的信物裝飾在頭盔和鎧甲上,或是把情人的衣服作為出戰的旗幟,以顯示對情人的忠貞

騎士們對於女性的認識也在愛情觀念的影響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中世紀早期時,女性在騎士們眼中無足輕重,甚至還沒有自己的戰馬和獵犬來得重要。但現在,對婦女的尊敬、保護和救助被專門寫進騎士的行為準則中。作為騎士楷模的漢諾特郡的威廉和約翰兩兄弟就曾經幫助過當時的王后伊莎貝拉,幫助王后討伐英國,即使這件事十分危險,但約翰表示:「每一位騎士必須竭盡全力幫助婦女和處於危難之中的姑娘」。之後,討伐之戰爆發,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被迫退位

外在魅力四射,內在鍾靈毓秀,貴婦人成騎士追求對象

那麼,究竟是受到怎樣觀念的影響,騎士群體才會將貴婦人作為愛情的憧憬對象呢?騎士的愛情觀念發源於法國南部,法國當時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繁榮的經濟形勢給騎士愛情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那時的騎士一般依附於某個領主,以保護領主人身安全和領地完整的方式來換取經濟來源和生活資助,平時守衛著宮廷和城堡,也因此經常會接觸到領主的家人。在領地沒有戰事的時候,領主與家人們通常會宴飲取樂,騎士們在守衛的時候就能親眼目睹他們的奢靡生活

上流社會的生活很容易激發騎士們的嚮往,而對女性的追求則是他們的天性。中世紀的貴族女子從小接受基督教和貴族世俗教育,從教會學校中接受倫理道德教育,同時學習文化知識、禮儀舉止、人際交往等各種技能,身份高貴、舉止優雅,在現在完全是成功女性的典範。然而在中世紀的西歐,即使教會規定婦女結婚年齡不得小於12歲,很多家長為了實際利益,在女兒七八歲的時候就會將她們嫁出去。因此,當騎士們成長到了懂得愛情的年紀,他們平時所能接觸到並可以進行感情交流的女子大都已經名花有主

此外,貴婦人們擁有治理領地的一部分權力,騎士們的賞金禮品、升遷重用等往往與女主人的喜好聯繫在一起,這樣一來,貴婦不僅在外貌上成熟美麗,在身份上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她們成為騎士們仰慕的對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結語

愛情對個人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對於一個社會群體產生產生巨大影響,並讓他們在各個方面的行為發生改變,縱觀古今中外,似乎只有本文中這一次。

騎士的愛情觀念是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環境下的產物,騎士們對貴婦人的憧憬和狂熱不僅是封建社會中主從關係的影射,被當做聖母化身的貴婦人也象徵著騎士對於上帝庇佑的嚮往和追求。

參考文獻:

《歷史中的騎士》

《歐洲史》

《法國文學史》

《中世紀的衰落》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愛情中,騎士與貴婦之間,柏拉圖式的無性之愛
    中世紀騎士,是受過正式軍事訓練的騎兵,在各個城池之間,跟隨領主出徵服役。不了解的史詩的人,對於騎士的印象,可能是從西歐大量的中世紀電影、電視劇中而來,影視中的騎士形象是穿著鎧甲、手持刀劍,保護著心愛的人,這就是中世紀純潔的」騎士之愛。「可是真實的騎士之愛,是這樣的嗎?中世紀和平時期,騎士的軍事職能減弱,開始依附於宮廷生活,講究禮儀、風度。
  • 中世紀歐洲之騎士
    比如11世紀諾曼第公爵徵服英國成為威廉一世,慷慨賜予追隨他的騎士們土地、封為爵士,他們就以服兵役代替納稅作為對國王的報答。在這個以戰爭為目的而設計的系統中,入圍首先要有一匹馬,還有重達幾十公斤的盔甲、盾牌、長劍等裝備,身邊跟著侍從,最低配置價值幾十頭牲畜,將一般無產階級的平民排除在外,參戰之前會在軍事學校接受人馬合一及打鬥技巧的訓練,得到領主/教皇冊封成為一名真正的騎士,此後躋身貴族統治者行列。
  •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修道院貴族婦女參與修道活動,最早的記載見於公元4世紀,當時羅馬貴族寡婦瑪賽拉在阿文蒂諾山上建立了第一所修道院,她成為第一個戴上修女面紗的羅馬貴婦。直到中世紀結束,歐洲社會出現了大量貴婦入院修行的現象。歐洲中世紀貴族婦女出世修行是宗教氛圍和世俗利益交織的結果,是由特定的歐洲中世紀文化環境所導致。貴婦們放棄奢華的生活,戴上修女面紗,對當時的人們而言,是合理平常的事情。所以通過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與眾多貴婦湧入修道院所要解決的自身問題,就能清楚貴婦修道的動機。
  • 生於矛盾中的騎士階層:為何騎士文學中的美學能夠流傳至今
    十字軍東徵更是令騎士勇敢無畏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中世紀的人們身處黑暗之中,他們渴望改變自身,但常常感到無能為力。而憑藉著自己的勇敢完成階層提升的騎士自然成為了人們渴求的對象。他們期望可以像騎士那樣勇敢,更期望通過自己的勇敢搏鬥獲得生活的自由。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談起西歐的中世紀,除了教會的腐敗、黑死病、社會生活的滯後以及戰爭等"黑暗中世紀"的特色,我們還很難忽略像封建領主、莊園以及騎士制度。中世紀西歐的騎士以其獨特的身份地位、戰鬥方式以及騎士精神而聞名於世,並且衍生了眾多騎士文學的作品。近來剛剛火熱發售的《騎馬與砍殺2:霸主》正是貫徹騎士精神的優秀作品之一,它能夠為我們帶來沉浸入中世紀的生活環境中的體驗。
  • 再回首,荊棘密布?姜育恆:我心依舊!
    「再回首,雲遮斷歸途;再回首,荊棘密布......」聽到這個開頭許多網友或許已經猜出來了,這就是姜育恆的《再回首》。可能許多年輕一點的網友聽過這首歌,但對於姜育恆可能已經有些模糊了。就像《再回首》這首歌曲唱的那樣:「再回首,荊棘密布」,姜育恆:「我心依舊!」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收復失地運動,意指基督教國家從穆斯林手中以戰爭手段收復半島的運動,這場運動使騎士成為第一線的角色,騎士不僅成為半島上的基督徒的光輝典範,對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所有居民來說亦是如此。騎士的形象也被基督教國王所接受,即使「戰士」這個次要的功能不應該給國王所代表的「正義」和「繁榮」的功能帶去麻煩。
  • 中世紀騎士的雷霆—騎槍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是高富帥、俠義、忠誠、勇猛和婦女之友的代名詞,更擁有了無數的榮譽與傳說。隨著西方文化的強勢,對騎士文化的衷愛與崇拜也開始擴散到全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徵服者威廉手下的諾曼騎士是次子居多。這是因為當時封建體制的關係,西歐貴族的次子們出路往往有限。如果不能幸運地娶個貴族的女兒或者寡婦獲取繼承權,那就只能成為僱傭騎士去找仗打,或者加入教會當一輩子教士,總之當時次子們的出路並不多。而當僱傭騎士和教士結合在一起,那就成為了促成了一件影響世界的巨大事件——十字軍東徵。
  •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在戰場上,見習騎士的旗幟在後面會剪開叉,形如燕尾,以示與正式騎士的區別。如果見習騎士積累戰功到一定程度,可以向上級申請成為正式騎士,這時傳令官會將其旗幟上的燕尾剪去。成為正式騎士後,要嚴格遵守騎士的各種制度教條,這是一名騎士維護自己榮譽的最基本方式。騎士制度除了各個騎士團裡自己制定的一些規則外,所有騎士團都要求自己的成員公正,謙遜,慷慨,生活簡樸刻苦,絕對忠誠,寬容等等,如同史詩中的英雄一般,用自己的胳膊去為民眾效勞,以教會的名義行俠仗義,保護去東方的朝聖者。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中世紀騎士?這條路,需要14年時間
    歐洲中世紀最光榮的職業就是騎士他們穿著厚重的全身板甲帶著覆面頭盔騎著高大的披甲戰馬手裡拿著長長的騎槍以及背後背著又長又鋒利的雙手巨劍無論到哪都會被人們稱讚,被美女簇擁但是一個普通人又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士呢?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中世紀歐洲貴婦的「面子工程」有多「毒」?
    宮廷貴婦這種病態的審美,不僅僅在我國古代出現,歐洲中世紀的女性對於美的痴迷程度更是瘋狂至極,難以想像的,甚至無數的女性都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生命,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當時女性所用的化妝品,堪稱是中世紀時期的女性殺手。
  • 騎士崛起——歐洲中世紀(9)
    五一假期,拉拉把電影《指環王》三部曲拿出來複習,裡面有大量騎士衝鋒作戰場面,拉拉突然講了一句:「我現在對這些戰爭場面能理解得更深了」。我恍然大悟,原來以為「沒用的東西」不經意間就用上了,而且幫助還很大,這就是Liberal art吧!!!同時,本篇也是應缺課的露西家小朋友的要求整理的。上次講到了中世紀騎士的裝備有了升級,從鎖子甲變成板甲,因此對付板甲的武器也相應升級了。
  • 【佳作】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戀歌:歐洲中世紀的愛情文學
    文/Sade說到中世紀,最常被想到幾個元素不外乎「騎士、公主、龍、魔法」等充滿浪漫幻想色彩的名詞。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中世紀騎士的烏龜殼真的很難打穿 劍和騎槍 中世紀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劍。基於劍的運用,中世紀的戰士開發出了複雜的技巧。這把劍"給了較為羸弱的人希望,寄希望於嫻熟的技巧可以戰勝蠻力。" 劍的受歡迎程度還有其他原因。中世紀金屬加工技術的限制意味著劍最初是昂貴的,賦予了使用劍的騎士一種社會地位。另外由於劍的大小長度十分適合隨身攜帶,因此可以在任何時候用作武器。
  • 中世紀騎士的一套裝備,有多麼複雜和昂貴?
    首先要明確一點,騎士離平民階層一直是很遙遠的。早期的騎士基本上是由貴族組成,就算是到了14世紀之後,為了擴充兵員大量分封騎士,充足和訓練和昂貴的裝備依然是讓平民望而卻步的。    騎士需要有足夠的訓練,一般來說,他們從小就要接受最基礎的格鬥和馬術訓練。不僅如此,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騎士禮儀、詩歌、朗誦、繪畫等才藝。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如果想成為一名騎士,他們從小就會被送到領主身邊,作為侍童,幹一切的雜活。
  • 中世紀宮廷愛情是上流社會的「專屬」,為何會在市民階層中流傳?
    現在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因為教會所需要的只是那些理想化的與現實中差距甚遠的騎士形象,根本用不到所謂的宮廷愛情文化。但是,事實上,騎士精神能夠對中世紀的社會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最重要的就是因為騎士精神同宮廷愛情文化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