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騎士的雷霆—騎槍

2021-02-16 冷兵器研究所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是高富帥、俠義、忠誠、勇猛和婦女之友的代名詞,更擁有了無數的榮譽與傳說。隨著西方文化的強勢,對騎士文化的衷愛與崇拜也開始擴散到全世界。不過在藝術作品中,騎士的標誌性武器是劍,其中比較有名的如亞瑟王的石中劍,騎士羅蘭的聖劍杜蘭德爾。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騎士們主要的武器是他們的騎士槍(lance)。

 

 

 ▲中世紀加洛林王國騎士

通常認為,諾曼騎士是最早大規模應用騎槍和夾槍衝鋒的存在。諾曼人的騎槍通常是純白蠟木製作,有時候也會用楊木或者雪松,通常長約3米多,然後用釘子把槍頭固定在槍柄上。固定的方式很重要,因為如果固定得特別緊密和結實的話,騎槍的使用壽命也會更長,因為每次衝擊都會使木頭的纖維更加的緻密。


▲騎槍的槍頭結構和構造部件


諾曼人的夾槍衝鋒戰術,可以讓騎槍在馬上更加穩定的瞄準,並由於被夾住的關係,騎槍的威力也更加強大。在11世紀末到12世紀,這種戰術在歐洲得到了普及。相對應的,當時由於沒有發明後世那種能抵住手臂、提供借力的槍環,騎士們為了能在馬上握緊騎士槍,並準確瞄準往往要進行非常長時間的訓練。「一個十二歲還呆在學校,沒有學會騎馬的男孩只能去當牧師」,是當時的常識,可見一個合格的騎手培訓之辛苦。訓練的時候,歐洲騎士們會用羅馬人流傳下來的軍事操典,在訓練中使用比實戰重上一倍的木質武器。而為了夾住騎槍,不讓它從手上滑脫,騎士的腋下被擦傷更是家常便飯。


▲使用騎槍進行訓練的聖殿騎士,可以看到他們折斷的騎槍和後面的備用騎槍。大約公元1230年左右。

在戰鬥中,有兩種戰馬可供騎士選擇,這兩種馬各有所長。一種是溫血馬,速度快而且耐力上佳,意味著衝鋒更猛更持久;一種是冷血馬,雖然耐力欠佳而且速度也較為慢,但是勝在體格龐大,接觸的時候撞擊力更為強大。

馬匹往往被訓練到和主人步調一致,並能進行有節奏的慢跑,來讓主人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使得騎槍可以更好地瞄準對手。影視作品中,往往為了視覺和藝術效果而讓戰馬一直保持全速衝刺,但是事實上那是錯誤的,戰馬往往只有在最後的時刻才會全力衝鋒以節約馬力。


▲握著騎槍打獵的騎士

 

如此的苦練,自然能得到豐富的回報。1066年,諾曼騎士的騎槍在徵服英格蘭的黑斯廷斯之戰中大放異彩。當時面對著在山上列陣的英格蘭步兵,諾曼人方面的陣列由弓箭手打頭陣,步兵緊隨其後,而諾曼騎士們在最後壓陣。這種戰術搭配明顯是想先憑藉弓箭手削弱敵人,然後通過步兵的強力突擊打出缺口對手,最後騎士們在向著對手陣型的缺口處發動騎槍衝鋒,打垮敵人後再追擊逃兵收割戰果。


▲諾曼騎士的夾槍衝鋒

但是英格蘭人的勇猛超過了諾曼人的預料,他們豎起盾牆阻擋了諾曼人的漫天箭雨,諾曼人的步兵突擊纏鬥了許久,也依舊無法突破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陣線,連諾曼騎士的騎槍衝鋒都收效甚微。於是諾曼首領「徵服者威廉」下令諾曼騎士佯裝撤退,吸引英格蘭人追擊,然後再依靠諾曼騎士的機動力,分割保衛並殲滅追擊下來的英格蘭步兵。纏鬥一直進行到了晚上,諾曼騎士最終成功的依仗著高超的軍事素養突破了被詐敗戰術削弱英格蘭人陣列。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當場戰死。

▲記錄下黑斯廷斯之戰的《貝葉掛毯》(局部),諾曼騎士攻擊英格蘭步兵的場景

此戰奠定了英格蘭未來數百年的格局。「諾曼徵服」一直到今天還被史學家津津樂道,其中諾曼騎士和他們的騎槍堪稱頭功。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徵服者威廉手下的諾曼騎士是次子居多。這是因為當時封建體制的關係,西歐貴族的次子們出路往往有限。如果不能幸運地娶個貴族的女兒或者寡婦獲取繼承權,那就只能成為僱傭騎士去找仗打,或者加入教會當一輩子教士,總之當時次子們的出路並不多。而當僱傭騎士和教士結合在一起,那就成為了促成了一件影響世界的巨大事件——十字軍東徵。

可以說數次十字軍東徵的勝利,以及十字軍國家的形成,都仰仗著騎士的騎槍衝鋒。拜佔庭公主安娜·科穆寧就稱,第一次十字軍中的諾曼騎士能夠在巴比倫城的城牆上刺出一個洞來。


▲14世紀早期騎士形象,注意其騎槍尾部的配重球

1177年,為了收復被基督徒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薩拉丁率領大軍攻打耶路撒冷王國。由於沒有遇到耶路撒冷王國的軍隊主力,薩拉丁的部隊為了補充補給開始劫掠。在一片混亂之中,法蘭克騎士和聖殿騎士們突然出現在了北方,他們人數很少但是極為精銳。結果薩拉丁的部隊完全沒有準備,很多將領甚至都來不及到位,戰鬥便開始了。其中聖殿騎士的表現堪稱中世紀騎士的典範,一個目擊者是如此描述當時的戰場的。

▲中世紀騎士比武場景繪畫,可以看到被擊落到馬下的騎士和被折斷的騎槍。出自《馬內塞古抄本》,時間大約為1310年到1340年

「修會的宗師歐多·德·聖阿芒,猶如猶大馬加比在世。他率領84名修會騎士。他們在投入戰鬥前手畫十字激勵士氣,互相鼓勵發動步伐一致的衝鋒,不偏不倚直取對方中軍。在認清由薩拉丁親自指揮的騎兵部隊位置後,他們便無畏的衝進前去,轉瞬便衝破防線,不間斷地擊倒敵人、驚散馬匹、砍斷肢體、打碎頭顱。薩拉丁眼看著自己的手下不是作鳥獸散,便是變成了槍下亡魂。他不禁深受觸動,充滿欽佩的注視著這些敵人。最後他為了保命不得不脫下自己的鎖子甲,騎上一匹駱駝狼狽地逃離了戰場。」


▲夾槍衝鋒的聖殿騎士

此戰之後,薩拉丁不得不率領殘部回返,在途經沙漠的時候又遭到了沙漠遊牧民的襲擊,回到國內威望大損。僅僅憑藉這一次騎槍衝鋒,此後在耶路撒冷王國在國王鮑德溫四世在位期間,在敵人環繞的情況下,仍可算高枕無憂。

▲ 中世紀騎士形象

除了在戰場上浴血拼殺,騎士們還有一種相對和平的方式來贏得榮譽與財富。這就是在騎士比武大會的時候獲得優勝。在1066年,一個叫做若夫魯瓦·德·皮雷樂的法國騎士率先創立了騎士比武規則。騎士比武分為好多種戰鬥方式,其中最引人入勝,也最為人所知,也是在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就是馬上騎槍比武(tilting)。在這種比武中,兩名騎士要拿著騎槍對衝,直到把對方打下馬背。如果能直接用騎槍擊中對方騎士的身體、對方盾牌的中心凸起,或者對方胯下的坐騎,也可以獲得分數。

▲ 1525年爆發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之間的帕維亞之戰,可以看到,雙方騎士均以騎槍為主要作戰武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在世界範圍上,騎兵進行夾槍衝鋒是一種常用戰術。比如在敦煌莫高窟的332號窟南壁西部,就有一幅著名的《八王爭舍利》壁畫,展現的就是初唐時期,東方騎兵夾槍進行衝鋒的場景。

▲ 《八王爭舍利圖》局部

不過一開始,這種騎士比武也往往造成慘重的傷亡。於是為了減少傷亡,在中世紀晚期,騎士們開始使用特製的比武騎槍和特別加重的競技甲來進行比武。前者主要由輕便和易於折斷的木料製作,以免對騎士造成真正的傷害。然而仍時有傷亡事件出現,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法國國王亨利二世之死。1559年4月,他在為女兒的結婚慶典而舉行的比武中,被對手的斷矛戳中眼睛,十天後痛苦地死去。不過,在這位國王悲慘死去的時候,屬於騎士和騎槍的時代也即將過去了…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暗夜惠玉原創,文章編輯-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THE END

我方為金臺新媒體聯盟核心成員

關於我們:微信號 LBQYJS

更新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時段

投稿郵箱:302511404@qq.com 

編輯QQ : 302511404 

相關焦點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騎著高大的戰馬,手裡平端著一根騎槍,身著厚厚板甲,面對千萬敵人毫不畏懼,在一聲可怕的戰吼中,猶如雷霆的馬蹄轟鳴聲響起,熱刀切黃油般把敵人的陣形一劈為二,這就是人們對騎士的傳統印象。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中世紀騎士?這條路,需要14年時間
    歐洲中世紀最光榮的職業就是騎士他們穿著厚重的全身板甲帶著覆面頭盔騎著高大的披甲戰馬手裡拿著長長的騎槍以及背後背著又長又鋒利的雙手巨劍無論到哪都會被人們稱讚,被美女簇擁但是一個普通人又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士呢?
  • 來自中世紀騎士的「繼承者」,二戰德國士兵「狗牌」身份大揭秘!
    關於德國軍隊憲兵的胸牌再往歷史上追溯就要到被稱為「黑暗時期」的中世紀了,那時歐洲之間經常爆發戰爭,而騎士階層作為戰爭階級在每次戰爭中可以說是第一個獲利也是第一個戰死。為了保護生命,避免在騎戰中直接被對方的騎槍捅沒了,於是便發明了胸牌保護自己的胸脯。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談起西歐的中世紀,除了教會的腐敗、黑死病、社會生活的滯後以及戰爭等"黑暗中世紀"的特色,我們還很難忽略像封建領主、莊園以及騎士制度。中世紀西歐的騎士以其獨特的身份地位、戰鬥方式以及騎士精神而聞名於世,並且衍生了眾多騎士文學的作品。近來剛剛火熱發售的《騎馬與砍殺2:霸主》正是貫徹騎士精神的優秀作品之一,它能夠為我們帶來沉浸入中世紀的生活環境中的體驗。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騎士故事:中世紀9位最偉大的騎士
    穿著閃亮盔甲的騎士和陷入困境的少女是中世紀最經久不衰的陳詞濫調。通過他的力量,他的奉獻和他不朽的愛,騎士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拯救他的女士,贏得她的心,並鞏固了他作為偉大騎士的聲譽。這就是幻想的東西。但是,既然幻想和歷史很少是並行不悖的,我們應該問問歷史上什麼構成了偉大的騎士?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我們現在腦海中浮現的中世紀騎士的形象通常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這正是騎士制度本身想要傳達的形象,而且它通過中間的遊吟詩人讓這種形象強行進入人們的腦海中。從一貫具有啟發性的詞彙的角度來看,「chevalier」一詞到中世紀才遲遲出現,其原生詞為「miles」,在古典拉丁語中意指「士兵」,在中世紀早期則指「自由士兵」。很明顯,騎士來源於馬匹,所以騎士首先是一位至少擁有一匹馬而且能夠在馬上戰鬥的人。
  • 中世紀歐洲之騎士
    中世紀的歐洲存在著一種叫「騎士」的職業軍人,他們是否如浪漫色彩的文學與藝術所描述(如《仙后》),有高大上的行為準則,擁有一顆正直與善良之心,為上帝和真愛拋頭顱灑熱血,行走於江湖,打妖怪救美女守護聖杯的俠義勇士呢?
  • 有錢就任性在歐洲中世紀也一樣好使
    諾曼人的武器裝備也和維京人表親截然不同,一個是短劍、長斧、木盾、標槍風格,一個則是長劍、騎槍風格;諾曼戰士還人手一件鎖子甲,在防護能力上遠遠強於維京人親戚。兩個族群的畫風截然不同,再加上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羅洛和拉格納·洛德布洛克後裔已經變成了陌路人。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在戰場上,見習騎士的旗幟在後面會剪開叉,形如燕尾,以示與正式騎士的區別。如果見習騎士積累戰功到一定程度,可以向上級申請成為正式騎士,這時傳令官會將其旗幟上的燕尾剪去。在後來中世紀的歐洲文學裡,騎士總是正義的象徵,代表著善良與邪惡鬥爭而終取得了勝利,所謂的騎士文學風靡一時。就算到了塞萬提斯的筆下,堂吉訶德仍然有著單純執著的可愛之處。少年時的法國啟蒙運動領導者伏爾泰,因當時某貴族對他的一句人格諷刺,而與貴族決鬥,被關進了巴士底監獄。俄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名字錯了,是誰有點忘記)因決鬥時被人偷襲而喪了命。可見騎士精神對後世的影響。
  • 歐洲貴族為啥那麼少:騎士比武的死法有千百種,總有一款適合您的仇人
    老說飛機大炮有時候也挺無聊的,所以本期呢,就為大家講講在歐洲一個充滿激情嗨皮,又滿是歷史情懷的運動,沒錯這就是——騎士比武。說到騎士比武,想必很多讀者老爺首先會想到的是美劇《權利遊戲》裡,兩邊騎馬拿著騎槍,「咚」的一下子撞一起的比武。
  • 【佳作】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騎士崛起——歐洲中世紀(9)
    五一假期,拉拉把電影《指環王》三部曲拿出來複習,裡面有大量騎士衝鋒作戰場面,拉拉突然講了一句:「我現在對這些戰爭場面能理解得更深了」。我恍然大悟,原來以為「沒用的東西」不經意間就用上了,而且幫助還很大,這就是Liberal art吧!!!同時,本篇也是應缺課的露西家小朋友的要求整理的。上次講到了中世紀騎士的裝備有了升級,從鎖子甲變成板甲,因此對付板甲的武器也相應升級了。
  • 中世紀狂歡的視覺盛宴——卡爾騰堡騎士比賽
    慕尼黑西部35公裡處的卡爾騰堡宮(Schloss Kaltenberg)周圍,有超過1000名藝術家參與,其中不乏許多騎士演員、魔術師、音樂家以及雜技演員等等,歡聲笑語融化在這一片具有中世紀風格的歡樂海洋中。
  • 中世紀砍殺《騎士精神2》新預告 確認登陸PS5/XSX
    中世紀砍殺《騎士精神2》新預告 確認登陸PS5/XSXloading 中世紀多人砍殺遊戲
  • 中世紀愛情中,騎士與貴婦之間,柏拉圖式的無性之愛
    中世紀騎士,是受過正式軍事訓練的騎兵,在各個城池之間,跟隨領主出徵服役。騎士是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是當時社會一個獨立的、特殊的階層,屬於貴族中最底層的身份,後來,隨著社會制度的演變,戰爭逐漸減少,騎士的職能發生轉變,逐漸演變成領主家的榮耀,由於騎士的晉封,以及騎士對於領主的忠誠,逐漸形成高尚的騎士精神。
  • 中世紀騎士的一套裝備,有多麼複雜和昂貴?
    首先要明確一點,騎士離平民階層一直是很遙遠的。如果表現的足夠好,就可以跟隨騎士,成為一名扈從,也就是「貼身侍衛」,可以學習騎士的基本技能了。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他很有可能會跟隨騎士出徵,成為一名「預備騎士」。此後,就是積累戰功,努力獲得騎士的晉封。    但是,就算是有些人戰功卓著,也會因為承擔不起騎士的高昂費用,一輩子當侍從。
  • 荊棘之下,薔薇密布:中世紀貴婦孤芳自賞,為何卻成為騎士擁躉?
    但事實上,11世紀以前的騎士形象並非如此。中世紀早期的騎士仗著武力強大,把欺騙、搶劫、殺人都當作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有的騎士甚至還將殺人作為自己的功勳。但11世紀以後,騎士們的行為逐漸發生改變,在所有改變騎士行為的因素中,愛情,是一個奇妙的原因。
  • 騎士們都Ladyfirst嗎?你所不知的中世紀真相
    通常談到中世紀的騎士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出的形象:身著盔甲手拿劍盾,裝備滿分,還要再加上一匹很帥的白馬,再搭配上忠誠勇武、誠實可靠的人設,仿佛每次登場都會自帶BGM:「榮譽在我心裡,我就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