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自治縣創新探索把班子帶強、把村民帶富、把產業帶優,增加村級幹部收入、增加集體經濟積累、增強群眾致富能力「三帶三增」工作模式,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加大「一村一基地」領創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我一個人富不算富,我要帶領全村的老百姓都富起來。」羊街鎮雙河村村委會主任王國兵說。作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他以22畝石榴苗入股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帶領全村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幾年前,羊街鎮群溝村村民陳俊松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他以33畝辣椒入股群溝村黨支部領辦的村集體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指導、病蟲管理和銷售幫扶。如今,陳俊松不但有了穩定收入,實現脫貧出列,還帶動了村裡其他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
實行致富帶頭人攜產業入股。威寧以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為主路徑,營造了「支部作引領,黨員帶好頭」的良好氛圍,鼓勵致富帶頭人攜產業入股,帶領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走上增收脫貧路。
積極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著力解決貧困戶無資金、無技術等現實問題是關鍵。
鼓勵種植大戶帶動扶持「窮鄉鄰」。草海鎮呂家河村「兩委」積極發動致富帶頭人,幫助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發展蔬菜種植業,確保貧困戶有穩定收益,並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覆蓋了全村33戶貧困戶118人。
田海贏就是該村的蔬菜種植大戶之一,他今年種植蔬菜13畝,總收入就有13萬餘元。在村「兩委」的勸說下,他積極發揮了種植大戶的「傳幫帶」作用,手把手帶領缺技能、想發展的困難群眾學技術,積極參與到蔬菜種植中來。
按照「三帶三增」工作模式,威寧自治縣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用好用活政策福利,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有效激活貧困群眾的致富能力。
雪山鎮雪山社區村民管仕貴曾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得益於政策扶持,他購買了兩頭能繁母牛,第一年就掙到了發展養殖業的「第一桶金」。嘗到甜頭後的管仕貴,第二年先後到農村信用社申請5萬元「特惠貸」,到威寧富民銀行貸款8萬元建起了養殖場,擴大「西門塔爾牛」的養殖規模。目前,管仕貴的養殖場已經存欄肉牛15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
據了解,威寧自治縣四年來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7億餘元,補助群眾購買當年能產犢的能繁母牛,以「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方式,覆蓋全縣3.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3.9萬人。共購買能繁母牛56215頭,帶動戶均增收7500元,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達標。
以「三帶三增」育好「領頭雁」,帶富一方人。威寧自治縣注重把村黨組織帶頭人和有致富能力的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優秀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培養成村「兩委」班子,鼓勵致富能手回村任職。截至目前,全縣儲備了技能人才16343人、農村實用人才48807人,為實施鄉村振興留下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合作社工人正在採摘石榴
【來源:威寧每日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