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厚
2010-2015年間,湖北誠信拍賣有限公司幾次拍到金丹的書法作品,篆書對聯、行草條幅都有,幾千、一萬左右一幅。落款「大冶守樸老人金煉九」、「大冶弟金丹」吸引了同為大冶人的我。
2011年底,我讀到當年長江出版社出版的《翰墨丹青鑄漢魂-武漢已故書畫家》一書,其中P23有金丹專題介紹。
金丹(1875-1952),字煉九,號守樸老人,黃石大冶人。幼承庭訓,廣讀詩文,又苦學書畫。20歲即能教私塾。辛亥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軍餉庫庫長,湖北造幣廠廠長,廣東北伐軍攻佔武昌城,金丹辭職並定居漢上。其間與漢上名流交遊,研究書法、繪畫。
先生書法深得兩周金文、漢隸及唐代歐陽詢、褚遂良、柳公權及明末董其昌等的書法神形,中年後慕鄭板橋之人品並劃大氣力學習其「六分半書」,深得其精髓。
先生為近、現代名震三楚的書法大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武漢地區許多會館、商號匾額多出自其手。
我曾諮詢過黃石書壇幾位老前輩,他們對金丹情況也不太清楚。2012年5月,我陪同廣州親戚遊覽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見公園內小商品店裡有《黃石人物》這本書,書中有餘炳賢同志的文章《書法家金丹》,知道了金丹是大冶茗山金榮村人。
為探尋金丹更多的訊息,我與幾位同道前往茗山鄉,得到當地派出所、村委會幹部的熱情接待和支持,見到了金丹73歲堂侄曾孫金懷玉、村民金勁松等,認真查看並記錄《金氏宗譜》(榮莊下門)和走訪村民。
金丹,譜名邦文,字煉九,亦字華廷,別號守樸老人。清光緒元年(1875)九月初八日出生於湖北大冶茗山金榮村。10歲喪父,12歲喪母,由族堂祖父金書三收養。11歲入蒙館啟蒙, 21歲到金牛虯川巡司署內教書兼習書畫,考取補弟子員,成為清優附生。
辛亥革命首義時,應湯化龍召,任軍政府收掌科主任,九月接任軍餉庫庫長,十一月由軍務部長孫武調任兵站總監處秘書長。民國元年,兵站取消,任襄鄖兩府礦務調查委員會兼南漳縣銅礦佐辦。十月,因考取第四名,送湖北史治館學習兩年。1914年正月,夏壽康民政長委任金丹為湖北造幣廠主事。1915年九月,四川重慶銅元局吳局長調任金丹至該局任鑄造科科長。1923年,任湖北官礦局諮議。
1923年,被選為大冶旅省同鄉會會長。任內提議修建大冶同鄉會會館,募捐經費,興辦大冶公益事業,不辭勞怨。1926年革命軍克復武昌後,再三辭退同鄉會長職,省寓養病。1927年寄居漢口,課讀寫字,以娛晚年。各省索書者日造門下,應接不暇。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武漢,金丹有兩箱書畫手跡,被日軍搜走運往日本。日本投降後曾有人來漢尋訪金丹。
1952年家鄉土改時,金丹與兒媳發生爭執離家,想回老家大冶茗山。媳云:你回鄉即劃為官僚地主。聞媳言,回鄉不成,返家不願,遂買新草鞋穿上,到武昌南湖邊徘徊,後身躺岸上,臉部俯伏於水中,斷氣自盡,終年78歲。葬於武漢,子孫後裔多在武漢。
金丹父親金鵬輝,譜名金聞詩,字能言,號鎮南行一,生於道光庚寅年(1830)七月十五日。清末從軍,追隨曾國藩、左宗棠徵戰南北,同治欽賜雙眼花翎協鎮都督府豪勇巴圖魯提督軍門,誥授武顯將軍,晉封建威將軍。擔任相當於現在軍隊師或團級幹部職務。譜載:公於清光緒五年(1880),因戰受傷甚多,請假回省。八月,奉鄂督調往麻城、羅田、黃安等縣要隘緝私,督兵一營分扎各處。甲申(1884),自知大數將終,予告返梓,見邦文等幼不更事,自備衣衾棺槨,並自輓聯。聯云:
從戎廿年有三,為吳楚深思百計;
生身五旬零六,撫秦越基戰千場。
並將壽終年月日時書於座右,及期快到,臥床三日不食不語,應時暝目而逝,歿於光緒乙酉年(1885)三月十七日。
金丹父子不同離世的奇特經歷,令人心生嘆惜。金丹兩箱書畫被日軍掠走,想必現今還存在於日本各地的收藏市場?金丹出生於從軍之家,少為孤兒,主要活動於武漢,於上世紀50年代初就離世了。雖然享譽武漢三鎮,但由於當時的交通、信息閉塞,家鄉人不了解或不知情是有這種可能性。
筆者收藏了金丹一幅金文書法條幅,也多次看見過拍賣會預展中他作品的真跡,在茗山鄉有幸欣賞了金懷玉收藏的70多年前金丹寫給他父親金德仁書法作品真跡多幅。可惜,金懷玉藏品由於保管條件差、保管不善,大部分作品破損嚴重、水漬汙染嚴重、蟲咬嚴重。我以為金丹書法傳統功力深厚,下過苦功。他的書法線條厚實、行筆流暢;字的結體平穩、規範;作品章法中規中矩。對鐘鼎文、漢隸、楷書、行書、板橋體「六分半書」等都有涉獵。尤以受《毛公鼎》、《散氏盤》、歐陽 詢、趙孟頫、鄭板橋書法影響最深,他的金文(篆書)書法第一,「板橋體」第二,行楷書第三。受當時「館閣體」的影響、時代的侷促,以及他個人受教育、學識、成長等條件影響,金丹書法創新稍顯不足。
金丹的嵌字格聯文給我映像深刻,就象我老家大冶這個全國詩詞之鄉的許多鄉賢一樣,聯語看似隨意,卻朗朗上口,意境深遠。如書奉「剛侯」先生:剛者襟懷無俗態,侯生學識有特徵;書奉「松山」先生:松柏長春不老,山水到處有緣;書奉「止安」先生:志道身仁知其所止,遊心養性靜而後安。
大冶是個富庶之地,人傑地靈。茗山鄉在大冶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清代名臣餘國柱,今天的中央委員彭清華、中央候補委員劉石泉,還有很多參加高考而走出茗山的莘莘學子等就是代表,他們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讀書出身而走出茗山闖天下。過去只知道茗山出官員、出讀書人,現在又多了一位「書法家」。這充分說明茗山鄉自古以來民風純樸、執傲、不服輸,崇尚讀書為仕、求學謀大事的風氣。
要感謝大冶的餘炳賢同志,他細緻的工作使後學們解決了金丹資料缺失的問題。人世就這麼無常和有常,金丹先生已故去64年,由於他書法作品存世,而他人生的經歷和形象也逐步讓人了解和豐富起來,真所謂「仕宦匆匆只十年,文章草草皆千古」矣。
附金丹書法作品圖錄5幅:
1、金懷玉(左)展示金丹作品
2、篆書對聯 松柏長春不老,山水到處有緣。
3、「板橋體」條幅
4、行楷中堂
5、臨「孔宙碑」隸書條幅
2016.7.11於清心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