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跟人品到底有無關係呢?這個問題似乎自古有之,但答案卻是不甚相同。有因人廢書的,也有因人捧書的,總之就是「一念雲泥」各有各的看法。比如遠一點的「宋四家」中的才蔡京(襄),以及之後的元人趙子昂,包括近代的康生、鄭孝胥等人。但無論對書法家的品行作何評價,毫無疑問的是他們的書法作品本身是非常優秀的。
比如課代表今天要分享的乃是晚清民國時期鄭孝胥的書法,在彼時就頗享盛譽,但遺憾的是後來他出任偽滿洲的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這也使得其聲譽一落千丈、終為人們所不齒。清代以來碑學大興,甚至「尊碑抑帖」,而鄭孝胥算是正兒八經的「碑帖互補」的代表性書家。其早年受「館閣體」影響很深,後來又取法何紹基、翁同龢、錢灃等,進而上追唐宋,取法於顏真卿和蘇東坡,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徵。後來又極力貶斥「館閣體」,力求楷、隸相參,學北碑以壯骨氣,他在書法藝術的追求上是極具開拓視野的。所以,對於其書法與為人,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
民國詩人鄭孝胥書法欣賞
鄭孝胥(1860-1938),福建閩侯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近代書法家、詩人,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
鄭孝胥早年學顏真卿和蘇軾,後學魏碑,並參以張裕釗之法,形成一種清蒼勁樸茂、凝練的風格。他很注意筆畫間的輕重對比,他的捺筆也很有趣,成一彎曲筆,酷似冰球運動員手中的冰球棒,凡此種種,都成了他書法中的特色,沙孟海對鄭孝胥的評價較高,他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詩,於衝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評價很高。
文丨書畫課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朋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次「點讚、評論、收藏、轉發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繼續創作的重要動力!我們將繼續創作、分享更多優質內容,不負「集金石書畫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首發,圖文消息謝絕未經授權的複製、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