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禮的意義變遷:從表達禮敬到自示卑賤

2021-02-23 思想史略

跪拜:從表達禮敬到自示卑賤

吳鉤



這幾年,傳統文化大有復興的勢頭,這股熱潮之下,自然是魚龍相混、泥沙俱下,比如有的學校、書院在開學儀式上恢復傳統的跪拜禮,由此也引發了爭議。有人說下跪是奴性的象徵,也有人說跪拜是尊師重教的體現。我的意見呢,既不像激烈的反對者那樣認為跪禮是奴性發作,也不主張恢復跪拜禮。對傳統的跪拜禮,我們需要心平氣和地做一番「意義還原」。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跪禮的涵義在唐宋之際發生了重大的嬗變——因為椅子的普及。唐宋之前,中國是沒有椅子的,只有一種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貴族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鋪一張蓆子,屈膝跪坐於上面,跟今日日本、韓國人還保留下來的傳統坐法差不多。我們現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開始普及開來的。唐代時雖然已出現椅子,但應用不廣,只限於貴族與士大夫家庭。

高型坐具的出現,改寫了中國傳統的禮儀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時代,中國人通行跪拜禮,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正規的坐姿就是雙膝跪席,跪禮不過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與頭部的動作,如作揖、稽首、頓首,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而對方也須還禮答謝。這個時候的跪拜禮並沒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達禮敬與尊重。

秦漢以降,君臣之間方有尊卑之別,體現在禮儀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謝。到椅子出現之後,中國人席地而坐的習慣發生改變,跪拜的動作更是帶上了強烈的尊卑色彩——從椅子上滾到地上跪拜對方,顯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師親」,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禮,迎別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遜、叉手之禮。南宋覆滅後,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蒙元丞相博羅召見,文天祥只是「長揖」,通事(翻譯)命他「跪」,文天祥說:「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禮畢,可贅跪乎?」文天祥只揖不跪,因為高椅時代的跪已有屈辱、卑賤之意,揖才表示禮節。

宋朝臣對君,當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禮的時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極莊重的場合與儀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舉行的大朝會、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禮,自然是極盡繁文縟節。至於君臣日常見面禮儀,當是揖拜之禮。

從元朝開始,帶屈辱、卑賤性質的跪禮才推行開,「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後世從之」,元朝臣下進奏,一律下跪。明朝繼承這一陋習,「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同僚相見,則「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禮,有事則跪白」。

清廷更是變本加厲,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眾臣也必須跪著聽訓。清代筆記《瞑庵雜識》載,大學士曹振鏞「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多磕頭、少說話」成了清朝官場的六字秘訣。

至此,跪禮原來所包含的向對方表達禮敬與尊重之意已經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賤之意則日益凸顯出來。難怪清末的譚嗣同要猛烈抨擊清王朝「繁拜跪之儀以挫其氣節,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書之禁以緘其口說,而文字之禍烈矣」。

從宋至清,跪禮的變遷,不過是時代精神蛻變的投影而已。如果比較宋代與清代的精神風貌,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誡皇帝:「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要求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至於廷爭面折之事,更是不勝枚舉。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經全無宋人風骨,竟以獲得在聖上之前自稱「奴才」的待遇為榮。一名清初的士子還觀察到,「邇來士大夫日賤,官長日尊,於是曲意承奉,備極卑汙,甚至生子遣女,厚禮獻媚,立碑造祠,僕僕跪拜,此輩風氣愈盛,視為當然,彼此效尤,恬不為怪」。

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說了。宋代的平民見官,儘管也講尊卑有序,但大體上還可以維持尊嚴,見多識廣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長,常抓著官府的短處不放,跟官長爭長短,也不給官長好面色看,急了就寫檢舉信,或者到京師的直訴法院——登聞鼓院控告。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見官得先跪拜叩頭,我還在《清代巴縣檔案彙編》上看到,老百姓向衙門呈交訴狀稟詞,都以「蟻」或「蟻民」自稱,官府稱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蟻」。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現得如此卑賤,只怕是前所未見的。

在跪拜已含有強烈的尊卑涵義之後,人們從下跪的動作自然而然地就會聯繫到「屈辱」、「卑賤」。這時候再來提倡恢復跪禮,肯定是不適時宜的。古人說,「禮者,時為大。」禮儀的應用,還是以順應時宜為第一要義。基於此,我不支持對跪拜禮的恢復。

推薦公眾號:淺讀

微信號:iqiandu

推薦理由:或許美化靈魂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貴的,不用求助他人的捷徑。 靜下心來,用閱讀收穫一個有厚度的生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 長按二維碼快速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泰國的合十禮和跪拜禮你知道多少?
    泰國合十禮合十禮分為3大類,即:跪拜式、下蹲式和站立式。跪拜式合十禮常用於平民拜見皇室、僧侶或皇室拜見僧侶,下蹲式合十禮為女性拜見長輩、老師或上級,站立式合十禮常用於同輩或同級間的行禮。在泰國,站立式合十禮最為常見。
  • 跪地磕頭:歷史上特定時期被篡改的古代跪拜禮
    中國傳統裡,跪拜禮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當然這是一個在當今已經逐漸被遺棄的儀式。前不久的新聞報導中,高考之前,一所學校的高三學生被班主任帶領跪拜聖人孔子,引發了大家對傳統的跪拜禮的思考,暫且不論這位老師的初衷,採取這種形式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斟酌的事。
  • 細看泰國王室跪拜禮,貴妃婀娜多姿,王后嚴肅高冷,大臣們橫七豎八癱...
    細看泰國王室跪拜禮,貴妃婀娜多姿,王后嚴肅高冷,大臣們橫七豎八癱睡在地 泰國是一個君主制國家,王室是享有實權擁有軍隊地位非常高的。為了彰顯王室的尊貴身份,一般人見到王室成員都要行跪拜禮。而王室成員見到泰王也是要行跪拜禮的,以表示對君主的敬重。
  • 古代實行跪拜的意義是:增添了尊卑的顏色,用來區分人的身份地位
    下跪禮在中國能夠說是封建文明的代表,儘管說在辛亥反動後,下跪禮逐步被拔除,但在本日的某些場所,下跪禮仍是會派上用處的,比方腐敗冬至時上墳、年邁的父老發放壓歲錢等非凡場所,下跪禮也是必弗成少的一種典禮。往常,行下跪禮已不是一種等級差異的禮儀,而只是作為長輩對前輩的一種恭敬罷了。那麼,中國現代的跪拜禮是在座位上才有的嗎?回覆是不會。
  • 下跪就下跪,為何泰式跪拜禮要趴在地上?泰國王室:跪就是了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一奇怪的泰式跪拜禮呢?原來這和泰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政治歷史淵源有關。泰國自古奉行佛教,可謂是東南亞的一大佛國。國內寺廟林立,佛教思想充實了許多泰國人的心與魂。在佛教傳統文化中,跪拜禮是一種常見的佛教徒跪拜佛陀及佛學大師的禮節,它表示對佛學大賢的最高尊敬。
  • 30歲大侄子結婚,給16歲叔叔行「跪拜禮」,掏紅包時笑翻親朋好友
    30歲大侄子結婚,給16歲叔叔行跪拜禮結婚是一件讓人感到開心幸福的事情,而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舉行婚禮的流程中,一般這對新人要向家裡的長輩行跪拜禮,這是我國的傳統。長輩在接受了跪拜後,也會紛紛給新人送去祝福,並把自己準備的紅包遞到新人手上。而近日,卻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 磕頭≠孝道,「跪拜」禮並非值的傳承的傳統
    跪拜禮作為禮儀最早由周代貴族的正坐禮儀演變而來。魏晉之前還沒有板凳等坐具,甚至人們日常穿著也是「開襠褲」。為了雅觀,貴族通常跪坐席上,拜首或彎腰實際上是一種自然的禮節。《周禮·春官·大祝》有了九拜大禮的具體記載,「此九拜不專為祭祀, 而以祭祀結之者, 祭祀事重, 故舉以言之。」所以跪拜禮最初也只應用於祭祀等莊重場合,後來才慢慢演化為周代貴族的日常禮儀。
  • 世界都在往前發展,為何泰國國王拉瑪九世,卻恢復匍匐跪拜禮
    (蒲美蓬國王舊照)然而,蒲美蓬國王也做了一件事情,遭到了人們的廣泛議論,那就是恢復了匍匐跪拜禮。那麼,蒲美蓬國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民眾參見國王時,都需要匍匐在地,並虔誠地行跪拜大禮。1873年,拉瑪五世正式舉行加冕典禮,隨後才20歲的拉瑪五世開始執掌政權。拉瑪五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他對西方政治體系和軍事等都很感興趣。他繼位後,革新政治、發展經濟,同時還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
  • 拉瑪九世在位時期,泰國為何恢復了匍匐跪拜禮?
    說起泰國的「匍匐跪拜禮」,還是先從我國古代的「跪拜禮」說起吧。在我國古代,沒有凳子、椅子,也沒有桌子,只有很矮的「幾」,人們是席地而坐的。不難看出,對本來就跪坐的人來說,跪拜禮是一種十分方便的禮節。而且,行禮者和受禮者原本都跪坐在一起的,向對方行跪拜禮彼此的高低區別不大。但是,劉邦統一天下,為了找到當皇帝的感覺,讓叔孫通去制訂一套禮儀。
  • 古代禮儀推演的前世今生,試以作揖,跪拜禮為例證闡釋解讀
    這種禮儀習慣最初與尊卑高低並無直接的關聯,只是封建禮教下一種墨守成規的禮俗,其原因在於:魏晉之前,古代先人並未對椅子產生應有的概念,所以在參加朝會或者舉行宴會之際,都會採取跪坐姿勢來進行禮俗的表達,甚至在面對位高權重者,傳遞尊敬之意時,也只不過會用身體微微前傾,伏案叩首這樣的動作來體現。
  • ...上海的變遷故事》——曾經的國禮「小飛樂」、「三灣一弄」的故事
    【四史學習】《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曾經的國禮「小飛樂」、「三灣一弄」的故事 2020-06-28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婚禮上,28歲新人給16歲小叔行跪拜禮,給紅包的場面笑翻眾人
    在婚禮上,28歲的新人給16歲小叔行跪拜禮 在傳統觀念裡,一般結婚的新人都要向家裡的長輩行跪拜禮,然後長輩才會給新人們紅包給予祝福。
  • 合十的意義
    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合十對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甚至當我們感到緊張、焦慮或心浮氣躁時,合十可以讓我們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這個把雙手合長放在胸前的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對平穩情緒很有效。
  • 跪拜教育:現代忠孝情義的跪拜之禮新解讀,不要丟了好的傳承
    近日,安徽一個小學放出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個老師在教學生行跪拜之禮,然後引發了網友的各種爭議,很多聲音裡都表達了不可取,原因是跪拜教育讓人感到不適,沒有實際意義,真是如此嗎?近年來,古風流行,所以古代的很多禮節又在周圍流行開了。古代禮儀中有一項主要的禮節就是跪拜。
  • 古代拜師禮不是只學生給老師行禮,而是全家都要向老師行禮
    現在很多自媒體或者影視劇描寫古代拜師,往往是描寫學生怎麼給老師拜師,但是有一個細節缺失,當然可能是編劇或者自媒體不知道,就是古代拜師禮,不僅僅是學生需要給老師拜師,這個學生的全家老小,也就是上至祖父,下至傭人,一起都要給老師下跪拜師的。
  • 《儒林外史》:袞袞士人中,一個「卑賤」戲子的高貴人生
    他叫鮑文卿,是這部儒林長卷中一個卑賤的戲子。向知縣打開書信一看,才知道自己差一點就丟官卸職,幸虧這位卑賤的戲子仗義執言。他連忙請鮑文卿進來,要大禮感謝。不想這鮑文卿自認身份低賤,對向知縣畢恭畢敬,百般忐忑,連坐都不敢坐。向知縣沒辦法,便讓親戚來陪他,他還是不敢。最後讓管家來陪他,他才歡喜自在起來——他認為管家和自己的身份相當。
  • 一文讀懂ESPY頒獎禮 這是體壇奧斯卡的變遷史
    ESPY頒獎典禮被譽為「體壇奧斯卡」,成立於1993年,是當今世界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體育頒獎禮之一。過去的20多年裡,ESPY頒獎禮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史?此後,ESPY頒獎禮先後落戶拉斯維加斯以及加州的好萊塢。到了2006年,ESPY宣布頒獎禮將從2008年起搬至洛杉磯的微軟劇院,位於ESPN的西海岸總部,毗鄰湖人主場斯臺普斯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