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破綜藝與遊戲的次元壁

2021-02-22 冷眼看電視

2018年,Netflix推出的《黑鏡:潘達斯奈基》讓互動影視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互動這個模式,讓觀眾擁有了第一視角,享受成為「主人公」的同時,對劇情的走向也有了一定的「掌控權」。

近期,騰訊視頻推出了一檔虛實互動綜藝《我+》,將真人秀、互動遊戲和影視劇多種形式融合一起。節目讓觀眾成為「明星助理」,以這個身份參與進黃明昊與侯明昊的工作生活中。而觀眾也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偶像,與對方展開專屬劇情。

《我+》創新性地把互動模式置入綜藝中,利用真人角色扮演打破了遊戲中的次元壁,使用戶的參與感大大提升。但在採取這種新模式時,互動綜藝最需要考量的點是什麼?觀眾願意玩或看下去的動力又是什麼?這或許需要節目在劇情內容與人設上有進一步的思考。

主觀視角+真人角色扮演

 

《我+》讓觀眾以明星助理的身份圍繞在黃明昊和侯明昊身邊,通過不同的選擇推動劇情的下一步發展。比如和明星一起討論短視頻的制定,還要陪他們參與影視雜誌拍攝。

《我+》的多支劇情線和操作界面,讓這款節目呈現出遊戲的視覺感。每天解鎖新故事章節,不同的劇情支線伴有不同的結局,收集更多的視頻卡和照片卡還能參與全新的故事,而在這條故事線中彭昱暢也會以「朋友」身份出現。

可以說這是一檔「真人角色扮演」的遊戲,精準了粉絲人群,滿足了這部分觀眾的需求。兩位明星嘉賓真人演出,也讓劇情和角色的真實性上了一個臺階。

 

在節目中,明星會根據觀眾的選擇和操作,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劇情要求黃明昊在跳舞時,觀眾需要為其打節拍。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節拍遊戲,主要目的是拉近角色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因為即使有觀眾沒有跟上節拍,黃明昊也會隨之給出安慰。

雖然這種效果在遊戲中十分常見,但由於真人的參與讓互動感更為真實,有了嘉賓偶像濾鏡的加持也能給粉絲帶來不同以往的新鮮體驗。

 

同時主觀視角也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節目中,觀眾將以「毛毛」的視角與兩位明星產生互動。

而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對角色有絕對的操控權,可以自由地選擇每個環節時角色應有的反應。這也讓觀眾自然而然成為節目流程的推進者,他們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心儀的那條劇情線。

 

不僅可以根據觀眾自己性格決定角色行為,還能通過每個選擇獲取和藝人的親密值。這樣的玩法有效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性,也加深了體驗感。

其實韓國的《我獨自戀愛中》也採用過類似的拍攝模式,利用主觀視角打造和明星嘉賓戀愛的氛圍。節目同樣邀請明星角色扮演,在情景劇中置入選擇題,明星會事先對答案做一個心動打分,並作出劇情回應。因為同樣也是第一人稱的觀感,所以讓屏幕前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

但這檔節目呈現的畫面和思路更加綜藝化。在得知接下來的劇情前,由演播室的四位嘉賓和玩家對選擇方向進行猜想和討論,並且玩家選擇的答案都會以計分的形式出現。如果是明星最滿意的答案則得分高,最終在玩家中選出好感度最高/低的對象。

演播廳的切入和玩家的探討,實際打破了沉浸式體驗這個亮點。觀眾在進入劇情後,又會立馬回到現實世界中。而計分的模式,實則也是把選擇權交到了明星和玩家手裡,觀眾的自主權利並不大,也不會覺得劇情是由自己掌控。

而《我+》最大的亮點就是綜藝與遊戲互動的結合,觀眾的參與度更高,打破了視頻內容與遊戲的壁壘。

 

不過在劇情設置方面,《我+》依然略顯平淡。因為內容定位偏向乙女遊戲類,所以給人感覺故事線和玩法都很熟悉。而真人秀中帶有二次元味道的表演和臺詞,又會有一些不自然與尷尬。

作為一部以職場角度切入的真人秀節目,主觀角色「毛毛」的設定太過小白。好幾處環節中,人物角色的選擇並不合理。

 

即使「毛毛」這個角色是觀眾自主操控,但在每個環節角色所匹配的臺詞選項可以更多元化,展現出更立體的人設供大家選擇,這樣也能面向更多的受眾。

節目找到了新穎有趣的形式,但是劇情內容卻稍顯薄弱。也就是說,作為粉絲或許會因為明星的出演產生興趣留下來。但作為普通觀眾和玩家,這檔互動綜藝的新鮮感很快就會消失。

 

如果節目結合了多種形式,那麼受眾的身份也會是多重的,內容的考究應該更為仔細,才能實現進一步擴大受眾圈層。

交互體驗,形式大於內容

近幾年,互動娛樂內容收到追捧,互動設置出現在各類視頻中。無論是短視頻還是影視劇,都希望用這種新型模式提升觀眾的體驗感。

 

b站上各式各樣的互動小視頻,題材涉及也很廣泛。從懸疑、飯制明星互動再到塔羅佔卜,靠用戶生產的內容,往往腦洞很大也有意思。但因為拍攝資源和製作經驗的限制,觀眾對這類視頻的要求並不會特別高,滿足短暫的快樂和新鮮感就好。

可是在影視綜藝作品中,互動玩法能不能繼續給觀眾帶來這種滿足感,就需要再次考量了。因為觀眾對影視綜藝的期待值會更高,希望在看過玩過之後還能有所回味,而不是滿足短暫的需求。

 

比如《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出現,雖然在互動玩法上打開了影視劇的新大門。但是這部交互時間長達312分鐘的電影,劇情平淡無奇,甚至許多情節都顯得過於老套,故事單薄到無法撐起互動這個形式,也會讓觀眾感覺無聊。

再看愛奇藝曾推出《他的微笑》,也是一部主打互動的影視劇。這個故事依然在說藝人助理和五位偶像明星之間戀愛。亮點也只有互動這個形式,讓觀眾把自己代入到女主的身份中進行選擇。但粗糙的剪輯和無趣的劇情,讓這部劇像是一昧追求形式忽略了內容。

而在真人秀節目中置入互動,其目的也是希望讓觀眾置身某種情境中,親身體驗參與其中的樂趣。

 

像Netflix與野外生存專家貝爾共同推出的《你的荒野求生》,這檔綜藝節目首次使用了互動形式,讓觀眾可以選擇貝爾在野外探險時使用的工具和選擇路徑。節目做到讓觀眾足不出戶就展開野外探險,將互動和求生體驗結合在一起,大大地激起了觀眾的好奇心。

而貝爾的真人出演,也讓節目的可看性和刺激感大大提升。觀眾下意識會緊張,擔心自己的選擇會不會影響貝爾的野外冒險。但野外探險題材就算不強加互動,節目內容也是充滿未知和危險的。

 

選擇題的出現反而讓荒野求生的真實體驗被打上問號。節目需要根據不同的選擇進行重複拍攝,所以貝爾根據選擇做出的反饋就像是事先被安排好的。

相比之下,《明星大偵探之頭號嫌疑人》就在綜藝互動上做得較好。這檔互動微劇由《明星大偵探》衍生而來,讓觀眾成為線上偵探,和明星一起探尋線索。

 

對比野外冒險題材,懸疑推理本身就有情景設定,觀眾並不會對節目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就像是線上劇本殺,通過搜集線索,更容易讓自己代入「偵探」這個角色。

只要這類節目的推理環節可以做到環環相扣,結尾有較大的反差,觀眾就會享受這個推理遊戲,參與感也會大大提升。

其實互動形式已經非常有創意和新穎,可目前問題是它如何能與綜藝有更好地融合。如果說互動的目的就是讓觀眾可以專心置身劇情中,那一定得有精彩的故事和遊戲通關的滿足感。單純追求故事線複雜,但是每個故事連續性不夠,環節的交點不精彩,對於觀眾來說也只是在簡單操控。

互動讓觀眾進入到這個虛擬世界裡,他們的選擇自然成了推動節目環節的動機。如果節目世界觀本身存在不足,或某一條故事支線的推動力不夠,那麼觀眾作為參與者也更容易察覺。

 

或許在未來,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VR大範圍普及。互動模式會成為未來的大趨向,但形式的新穎和升級,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內容有更高的要求。題材和故事的選取更應與這個形式相匹配,交互效果才會更好。

不過《我+》的出現不僅打破了線性敘事的模式,也給綜藝行業提供了新思路。互動形式下的綜藝設計更為複雜,通常需要一個縝密的流程圖為參考。所以在拍攝上也更有難度,一處場景中嘉賓會因為不同選項要重複拍攝。

 

而節目也讓我們看到遊戲與綜藝視頻的邊界正走向融合,虛擬與現實的強互動成為留住觀眾的必要手段之一。我們也期待交互形式能給未來綜藝節目提供更多新內容。

文/黑豆

相關焦點

  • 【趣解讀】李宇春《普通DISCO》走紅 二次元的「次元壁」打破?
    遊戲廠商欲打破「次元壁」目的何在?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下什麼叫「次元壁」,我們在知乎上找到了一個這樣問題:什麼是「次元牆」?次元牆的成因是什麼?因此,打破「次元壁」成了手遊廠商關注的問題之一,並且隨著2016年的發展,手遊廠商不斷的對二次元市場進行「敲擊」,二次元市場將逐漸的擴大發展,這也正是遊戲廠商所想要的局面。
  • 打破次元壁:琴酒出演日本綜藝節目「松子所不知道的世界」
    打破次元壁:琴酒出演日本綜藝節目「松子所不知道的世界」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6-06-27 14:53:11
  • 《我叫白小飛》憑什麼打破「次元壁」變身舞臺劇?
    《我叫白小飛》在國漫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它應該是新生代國漫中的明星產品,和此前承載國漫情懷,但商業化屢屢失敗的《雪椰》等作品不同的是,《我叫白小飛》誕生的過程就充滿騰訊互娛在泛娛樂戰略下的探索精神——《我叫白小飛》作品在動畫、遊戲、文學等方面都有聯動開發,經過一系列的孵化成長,已經成為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IP,積累了一大批的死忠粉絲。
  • 打破次元壁:跟隨京阿尼的畫筆,到日本來一次旅行
    打破次元壁:跟隨京阿尼的畫筆,到日本來一次旅行文/多雲轉晴京都動畫株式會社是一家1981年成立的公司,簡稱京阿尼。至今從事動畫製作產業近40年,從外包公司到製作自己的原創作品,京阿尼不斷地在成長。今天就讓我們跟著京阿尼的畫筆,來一次打破次元壁的旅行。『輕音少女!&京都金閣寺』《輕音少女!》講述了輕音部女孩們的故事。這部京阿尼的動畫,以日本京都為城市背景。不僅以本地的小學、車站、河流、商區和店鋪等眾多實景為參照。在主角們三年級休學旅行時,還出現了京都知名的歷史文化建築,金閣寺、今宮神社和北野滿天宮等,畫面中的建築刻畫的非常細膩。
  • 互動綜藝的遊戲化創新應堅守價值初心
    從2019年上線的互動微劇《明星大偵探之頭號嫌疑人》、互動廣告《把樂帶回家》,再到2020年上線的《龍嶺迷窟》《我加》《親愛的上線了》《娜娜的一天》等,「互動+影視」成了不少平臺和內容製作公司探索的焦點。創作者試圖通過技術、內容和模式的創新,突破原有商業模式的慣性圈層,借力「遊戲性」觸發影視行業新的化學反應。
  • 把方言音樂玩出花 ,《十三億分貝》打破了哪些「次元壁」?
    橫跨二三季度的暑期娛樂市場歷來火爆十足,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各類綜藝節目也在2016年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從整體收視趨勢來看,傳統電視平臺的收視均有所下滑,反倒是從前年開始興起的網絡綜藝呈現出異軍突起之勢。
  • 《天龍八部手遊》年度盛典開啟,打破次元壁再造「大理味」武俠樂園
    (原標題:《天龍八部手遊》年度盛典開啟,打破次元壁再造「大理味」武俠樂園)
  • 繼綜藝節目之後,夢幻女團證明遊戲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造星基地」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統計,2020年全球遊戲產業的創收已經超過了影視和體育兩大產業的總和,並較之去年上漲了20%。遊戲領域所擁有的巨大流量有目共睹,相當多的遊戲公司也在尋求著跨次元突破,其中部分嘗試將遊戲本身巨大流量發揮到極致的同時,也給玩家們帶來了更加多元的遊戲體驗。
  • 蘇州交響樂團新樂季發布打破「次元壁」
    蘇交音樂總監、著名指揮陳燮陽(左)和新時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龍在使用VR眼鏡觀看線上VR發布會5G+VR+虛擬形象,蘇交新樂季發布打破「次元壁」本場發布會由咪咕超人氣虛擬偶像犀醬主持,新時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龍,咪咕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嵩以及蘇州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的虛擬形象出席了活動
  • 《觸不可及》:跨越次元壁的人性溫情
    在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域,都是存在階級性的,即便是在美國也有黑人白人之別,窮人與富人之分,壞人與好人之差,然而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這種階級次元壁又是會被打破的,這種特定條件就是讓一切歸零,回到人之初,才有性本善……電影《觸不可及》便講述了這樣一個打破階級次元壁的故事,它讓一位富人與窮人的世界從觸不可及,到相互依偎。
  • 鑑證科|《侍神令》:打破「次元壁」
    影片改編自網易現象級手遊《陰陽師》,因打破了遊戲和電影之間的「次元壁」,從籌備之初便備受關注。此番《侍神令》定檔春節,無疑為已頗為熱鬧的該檔期又增添了可選性。當陳坤被問到首次出演由遊戲改編的電影是何種感受時,他表示:「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是沒有『壁』的,當我知道可以通過像電影這樣的載體來呈現遊戲中東方志怪的世界時,我特別興奮,希望可以震撼更多沒有玩過遊戲的朋友,讓他們一起來關注這部影片。」
  • 上線 | 國漫第一IP《靈契》 衝破次元壁與你相遇
    「比翼新電影計劃」 以打破「次元壁」為核心關鍵詞,意在完成從二次元向影視作品轉換,用年輕創作力量打造「二次元」人氣IP;推動了漫畫受眾向電影受眾的轉變,不斷突破次元壁壘,實現IP產業化聯動。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結合動漫場景精心打造布景,高度還原演員造型及服化,立志做到打破次元壁,將二次元元素延伸到三次元,給人以強烈地心理衝擊,跳脫出漫改毀原著的邏輯。
  • 復盤被誇瘋的B站跨年晚會:既要打破次元壁,更要堅守次元壁
    我相信每個刷屏營銷背後都有系統性戰略布局,更別說這一夜上漲50億的了。下面我想從這場刷屏晚會入手來聊聊B站的整體營銷戰略。 一,克制的品牌宣傳 我系統的整理了他們近一年的雙微和全年的營銷節奏後,感受就三個字:自己玩。
  • 威神V、聲入人心男團、SNH48同臺打破「次元壁」 登《天天向上》展開活力大比拼
    當威神V、SNH48、聲入人心男團三個很受歡迎的中國新生代組合同臺,打破「次元壁」的匯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天天向上》在這個夏天邀請到他們共同為觀眾演繹一場青春運動會。
  • 次元壁正在被打破!「教科書式」漫改科幻劇《端腦》,做出了這些突破性示範
    在影視化的過程中,《端腦》一下挑戰了「次元壁」與「科幻」兩大國產劇難題,卻難得被苛刻的網友稱為「教科書式」國產漫改作品。既為「教科書」,自然是綜合各維度都有令網友信服的可取之處,那究竟是哪些方面呢?當2017年有妖氣的漫畫《鎮魂街》《開封奇談》接連被班上視頻網站的時候,國產漫畫改編影視作品逐漸進入網絡觀眾的視野。
  • 王珮瑜:打破京劇「次元壁」
    在另一檔網絡熱播綜藝節目中,王珮瑜身著一襲紅扣黑底長衫,身形清瘦,在傳統劇目《斷密澗》的背景音樂中迤迤然上場,自報家門:「我是來自上海的京劇演員王珮瑜。」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王珮瑜的節目和視頻成了他們和國粹的第一次深度接觸。
  • 打破次元壁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遊戲還是影視劇?
    數字時代的「後旅遊體驗」從表面上看,阿爾罕布拉宮遊戲似乎是未來大眾旅遊的發展方向,讓用戶兼具遊客及玩家雙重身份,既能達成旅遊的目的,又能通過互動領略當地「真實」的歷史文化。但實際上,它只是數字時代的「後遊客體驗」而已。遊客/玩家是否真的能通過這款遊戲的背景設定深入了解那段歷史文化?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 次元壁是什麼?抱歉我不知道!ACG中打破第四面牆的角色盤點
    死侍 漫威說到「打破第四面牆」,相信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這位典型的反英雄。說到這位超級僱傭兵,最典型的特色就是話癆嘴賤與打破第四面牆。在漫畫中,他熱衷於與旁白聊天,或是乾脆轉向畫面與讀者對話,吐槽編劇、吐槽自己的演員聲優之類的更是非常常見,甚至還出現過屠殺漫威宇宙並殺向編輯部的劇情……
  • 夢中之夢:從推理遊戲的奇葩《新彈丸論破V3》說起
    》,這也是我玩通的第三部《彈丸論破》系列作品。當時,我就百感交集。不過,為了避免劇透、能夠讓更多玩家享受原汁原味的樂趣,我並未發表評論。現在,時間過去了很久,劇透不再敏感。我正在籌備製作的一部電影,恰好與《新彈丸論破V3》的「夢中之夢」設定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現在確實是寫出我的感想的時刻了。嚴肅警告:下文將構成對《新彈丸論破V3》遊戲的嚴重劇透。如果你還沒玩過,但是希望去玩,請勿觀看本文。真希望早日玩到下一部《彈丸論破》呀。
  • 《了不起的挑戰》:央視綜藝打破二次元牆
    「我居然在B站看央視」!在社交媒體上,《了不起的挑戰》正在引發一波自發「安利」的熱潮。節目不僅被「真愛粉」刷上微博熱搜,B站(Bilibili彈幕視頻站)播放量更達到122.7萬,彈幕超過8.0萬。網民紛紛表示:這次央視終於打破二次元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