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最成功的大間諜」,這樣的名頭加在郭汝瑰的身上,果然是名副其實。
郭汝瑰運籌帷幄之中,讓共軍決勝千裡之外,這是美國一家報紙在評價郭汝瑰時的用語,可見郭汝瑰的情報對我軍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
而遠在臺灣的蔣介石,在得知他十分看重的郭汝瑰居然是長期臥底身邊的共諜,甚至還率軍起義時,氣得直罵:「娘希匹……」
這個讓蔣介石大罵的郭汝瑰,是何方神聖?
郭汝瑰,1907年出生於四川省銅梁縣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求學期間就思想進步。黃埔軍校5期畢業,192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軍校畢業以後,為了革命工作需要,郭汝瑰先是在其堂兄郭汝棟的部隊裡擔任職務。1930年,因故不得不去日本士官學校留學,郭汝瑰自此失去組織關係。
918事變發生後,經過一番鬥爭,郭汝瑰和一批進步學生順利退學,回國共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進入陸軍大學第十期學習。郭汝瑰入學不久,蔣介石即取代陸軍大學原校長楊傑,自任校長。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的雙重身份,讓郭汝瑰搖身一變,成了「天子門生」,這為他後來長期臥底蔣介石身邊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淞滬會戰血拼日軍,郭汝瑰嶄露頭角
西安事變後,受陳誠賞識,郭汝瑰任18軍14師參謀長,同時在廬山軍官集訓團接受蔣介石的訓話,與蔣介石的關係又進了一步。
淞滬會戰爆發後,郭汝瑰隨14師參加戰鬥。戰鬥中,由於該師42旅旅長怯戰,師長霍揆彰陸軍中將於是讓郭汝瑰與其調換職務,郭汝瑰代理42旅長直接帶部隊在第一線作戰。
淞滬會戰非常慘烈,國軍損失很大。由於壓力太大,42旅84團戰鬥意志受到不利影響,如不及時穩住,後果將非常嚴重。在此危急關頭,郭汝瑰親臨84團坐鎮指揮。
經過7天7夜與日軍的拼殺,8000多人的42旅就傷亡了近6000人,但陣地依然在自己手中。
此戰不僅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也讓書生出身的郭汝瑰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成為軍校畢業生的驕傲。淞滬會戰後,郭汝瑰成為54軍參謀長。
武漢會戰出奇謀,保全國軍有生力量,地位直線攀升
隨著日軍向武漢進逼,武漢會戰迫在眉睫,但如何打這場戰役,實際上自蔣介石以下根本沒有好辦法。在開軍事會議的時候,面對德國軍事顧問拿出的作戰方案,郭汝瑰一下子就發現了其中的致命缺陷。
武漢三鎮水多,地理環境和南京有相似之處,而德國人的這個防守武漢的方案,居然和已經被證明是嚴重失敗的保衛南京方案如出一轍,那就是不顧一切地背水一戰!
面對強大的日軍,一旦被日軍攻破,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一個,全體守軍只能下水逃生,武漢將成為第二個南京!
感受到重大危機的郭汝瑰,以自己超凡的戰略洞察力,提出了跳出武漢,外圍作戰,保全有生力量的作戰方案並得到了肯定與實施。
武漢會戰的結果,證明了郭汝瑰戰略預判與作戰方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極大地保住了國軍的戰鬥力。
郭汝瑰迅速成為第20集團軍參謀長兼暫五師師長。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郭汝瑰率部以弱勝強,受到薛嶽的嘉獎。
經過長沙會戰,戰果突出的郭汝瑰更受青睞,一路做到了蔣介石任團長的中央訓練團副大隊長,從此打入了國民黨軍政高層。
在鄂西會戰中,是郭汝瑰在日軍的一系列動向中察覺到了日軍的真實意圖,避免了國軍主力部隊被日軍吃掉的險局。
抗戰勝利之際,郭汝瑰的職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成為掌管全國各軍師編制、裝備的軍務署署長,進入了國民黨軍隊的核心地帶。
遇故人牽線董必武,進中樞為我黨送情報
在國民黨高層時間久了,其內部的腐敗情況讓郭汝瑰觸目驚心。軍隊吃空餉、貪汙腐敗等等黑暗現象讓郭汝瑰對國民黨非常失望。加上和蔣介石接觸多了,對其看法也有了變化,這讓郭汝瑰很失望,也感到迷茫。
恰在此時,郭汝瑰遇到了一位在黃埔軍校時的故交,並順此聯繫上了我黨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郭汝瑰也因此開始為我党進行秘密情報工作。
內戰開始後,郭汝瑰擔任國防部第三廳也就是作戰廳的中將廳長,郭汝瑰也成為陳誠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作戰廳的廳長這個位置相當重要,不但要參加機密作戰會議,蔣介石決定的軍事行動計劃和下面送達的作戰方案,事先都要經過郭汝瑰的手。
通過郭汝瑰,相當於把蔣介石的一舉一動都掌握在了我黨手中。
傳情報,張靈甫斃命孟良崮,黃維被俘雙堆集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的孟良崮戰役,就是郭汝瑰及時把全部裝備美械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參戰的信息送了出去,解放軍也因此調整了作戰部署,一舉殲滅了王牌74師,師長張靈甫也在戰鬥中被我軍擊斃,一舉扭轉了形勢嚴峻的華東戰局。
1948年淮海戰役期間,郭汝瑰利用蔣介石、顧祝同對自己的信任,在軍事部署上提出了有利於解放軍的方案,導致黃維第12兵團在雙堆集被全殲,除了副司令胡璉等少數軍官逃跑外,其他自司令黃維以下全部被生擒俘虜。
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部也被全殲,杜聿明本人被俘。
生疑心杜聿明懷疑,巧周旋郭汝瑰安然
根據杜聿明的回憶,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已經對郭汝瑰有了深深地懷疑,懷疑他的共產黨的間諜,當苦於沒有證據才沒有說出來。
實際上,在郭汝瑰被推薦當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前夕,杜聿明就懷疑上郭汝瑰了,他還因此特別向參謀總長顧祝同提出不能讓郭汝瑰擔任這樣的重要職務。
為了謹慎其間,蔣經國親自去了郭汝瑰的家偵查了一番。看到郭汝瑰家的寒酸樣,和當時的國民黨軍政大員家裡比起來,和貧民窟差不多。
但對郭汝瑰持懷疑態度的杜聿明卻感覺怪怪的,這樣過得清貧日子的高級官員,肯定和共產黨有聯繫。
事情傳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可不這麼認為。蔣介石認為,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們倡導的新生活運動不就是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嗎?你們還懷疑什麼?
就這樣,郭汝瑰躲過了一劫,順利接任作戰廳廳長一職。
不過話說回來,警惕性這麼高的杜聿明,不做反諜報工作是不是可惜了?
實際上,對於郭汝瑰的身份之謎,一直是杜聿明的心病。1981年杜聿明病重,他抓著前去探望他的郭汝瑰的手說,你以前是共產黨嗎?郭汝瑰回答則很機智:我們是屬於政見不同。郭汝瑰的話,就是不知道杜聿明明白了沒有。
避嫌疑外放四川,組軍隊通電起義
三大戰役失敗後,國民黨政權已經是日落西山之勢。為了避免遭到進一步的懷疑,郭汝瑰主動申請辭去了作戰廳的職務,被蔣介石批准重新組建72軍開赴四川,為蔣介石以後立足四川做準備。
經過一番用心的籌備與運作,郭汝瑰的第72軍逐漸成為四川主力部隊之一。
在解放軍進軍大西南時,郭汝瑰利用蔣介石任命其擔任第22兵團司令之際,在宜賓通電全國,宣布起義,他率領的72軍1.3萬餘人也接受改編成為解放軍。
蔣介石得知郭汝瑰起義的消息後,當初沒有信杜聿明的話,那是腸子都悔青了。
90高齡車禍魂歸,昔日戰友寄一紙空白信
解放後,由於一系列特殊原因,郭汝瑰一直沒有能夠入黨,直到1980年,他終於獲得上級「準許郭汝瑰入黨」的批准通知。
郭汝瑰先後擔任川南行署交通廳廳長和全國政協委員,並在南京軍事學院任教。
可惜的是,郭汝瑰老將軍在重慶過完90大壽後,女兒郭相慰要回南京了,郭汝瑰老先生堅持要送女兒去機場,路上發生車禍,郭汝瑰老先生不幸逝世。這一天是1997年10月23日。
郭汝瑰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傳到臺灣,昔日的戰友各給他的兒子郭相操寄了一張白紙以示懷念: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血火時代,有許許多多活躍在隱蔽戰線的仁人志士,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放棄了優渥的待遇,冒著生命危險,甘願為我黨提供情報而從不計較個人的成敗得失,他們也是我們最愛的人!
郭汝瑰老先生,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