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年代》梁桐將軍的歷史原型:最成功最神奇的「臥底」郭汝瑰

2021-01-11 東北行營

1941年9月2日,陸軍大學教官郭汝瑰被陳誠薦任為第九戰區暫編第5師少將師長,這是一支挺能打的湘軍部隊,在隨即爆發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表現非常英勇,然而郭師長在作戰中才驚奇地發現,這個在軍政部花名冊上應該擁有7000多人的步兵師,實際兵員卻只有3000餘,還不如日軍的一個步兵聯隊人馬多,終知蔣軍在抗日戰場上屢敗屢戰,並不完全是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差距,也慶幸自己走對了路。

黃埔五期畢業的郭汝瑰,實際上早在1928年便已經秘密入黨,後被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進修,1931年回國後再入陸軍大學第十期深造,這就是「黃馬褂、綠袍子」通通具備了的嫡系天子門生,加之其兄郭汝棟很早就是川軍的中將軍長,因此在軍中背景頗為深厚。1943年鄂西會戰期間,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判斷不準日寇第11軍的作戰企圖,召自己比較欣賞的「國防研究院」(軍委會直轄)四名委員參贊軍機,唯有郭汝瑰發表了不同意見。

其他三個高參都認為日酋橫山勇的目標是常德,為取城奪糧,而郭汝瑰堅決認為日軍是要誘殲第六戰區主力,是機動作戰,眾人根據戰場形勢推演,皆疑。而半信半疑的陳誠終於沒有上了橫山勇的圈套,保持戰區主力做機動配置而非死守,次日凌晨,日軍第13師團突然掉頭北渡長江,直撲公安地區的87軍等部,尋殲意圖顯露無遺,陳誠拍案大叫:「這個郭矮子,真有兩刷子!」遂有鄂西會戰的最後勝利,郭汝瑰從此聲名鵲起。

在陳誠的一路提拔下,已經成為「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的郭汝瑰步步高升,1944年赴英考察,1945年成為軍政部軍務署長(主管所有部隊的編制和裝備),同時兼國防研究院副院長(原陳誠兼)。抗日戰爭勝利後,軍委會改制為「國防部」,參謀總長陳誠再委郭汝瑰為第五廳廳長(主軍務)、第三廳廳長(主作戰),期間還一度出任顧祝同陸軍總司令部的中將參謀長。

由於作戰廳長直接參與最高層的作戰指揮,並經常要向蔣、陳提供資料和方案、定期到老蔣官邸匯報戰況聽取指令,有時還要隨蔣、陳誠到各戰區視察,因此郭汝瑰一躍成為蔣軍軍事中樞的核心人物,一時紅的發紫。而誰也不知道,郭汝瑰1945年就已經恢復了組織關係,成為位置最關鍵、情報最機密的高級「臥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做出了卓越貢獻。

至於說到郭汝瑰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那就不勝枚舉了,1947年5月,老蔣在官邸批准了「魯南會戰」的兵力部署,郭汝瑰當時在場,關於湯恩伯、歐震和王敬久三個兵團的作戰序列和攻擊目標,以及整編第74師擔任前鋒的情報,當夜就被郭汝瑰秘密傳送了出去。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說明粟裕在5月10日收到的絕密情報,遂改變決心從殲擊桂軍改為圍殲整74師,而情報來源這裡便是謎底,孟良崮一戰,五大主力之首全軍覆滅。1948年10月,在何應欽主持召開的軍事會議上,蔣軍擬定了「徐蚌會戰」的作戰要旨和部署方案,甚至連徐州剿總所屬的各兵團司令部還沒有收到會議紀要,郭汝瑰已經通過地下渠道送到了西柏坡和華東野戰軍首長的案頭。

戰役打響之前,黃百韜第七兵團已經接到了向徐州收縮的命令,而正是在郭汝瑰的運作下,劉峙命令黃百韜必須帶上川軍第44軍一起撤退。黃百韜這一等就是48小時,終於讓華野先頭部隊搶佔先機,斷了第七兵團的去路,最終將其包圍全殲,也拉開了淮海戰役的大幕。

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對郭汝瑰始終有所懷疑,他本意是將華東戰區的蔣軍集中使用進行機動作戰,即便要守也應該以蚌埠為支撐點,然而在郭汝瑰的巧妙影響下,老蔣最終堅持固守徐州。杜聿明對此氣急敗壞又無可奈何,在成為功德林的戰犯之後,他曾經在《淮海戰役始末》一文中寫道:

「這裡,我心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的當,並認為蔣和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局面。我想責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報告這一方案,覺得爭也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蔣的寵信。」

三大戰役勝利後,郭汝瑰為防止老蔣推卸責任以及引起不必要的懷疑,決定主動引咎辭職離開軍隊指揮中樞,並且在顧祝同的保舉下就任第72軍中將軍長,於是離開南京前往四川始招兵買馬整編部隊。期間郭汝瑰在部隊內部剪除了暗藏的務和反動分子,提前做好了所部官兵的思想工作,當二野大軍入川之際,於1949年12月11日在宜賓地區通電起義,勝利歸隊,堪稱最成功最傳奇的臥底生涯!

諜戰劇《風雲年代》就是以郭汝瑰將軍的事跡為原型的,因為其祖籍四川銅梁(今重慶屬),遂在劇中以「梁桐」的名字代指,留英經歷、跟陳誠的關係、作戰指揮中的隱秘地下工作,無不一一與歷史契合。

相關焦點

  • 諜戰劇《風雲年代》人物原型為銅梁名將 安居是外景
    商報記者 張宇重慶商報訊 由肖丹、方天民編劇,劉雪松執導,張鐸主演的歷史諜戰劇《風雲年代》,將於7月2日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以重慶銅梁籍著名將軍郭汝瑰為原型,講述了中共地下黨員「梁銅」,打入國民黨反動派內部,成功完成使命的諜戰故事。
  • 央視諜戰大戲《風雲年代》明日開播 銅梁籍名將為原型 安居是最大外景地
    由肖丹、方天民編劇,劉雪松執導,張鐸主演的歷史諜戰劇《風雲年代》,將於7月2日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以重慶銅梁籍著名將軍郭汝瑰為原型,講述了中共地下黨員「梁銅」,深入國民黨內部,成功完成共產黨賦予的使命的諜戰故事。
  • 臥底、戰爭、失憶、軍閥,風雲年代融合多種元素,開創諜戰大格局
    說起諜戰劇,很少人談起《風雲年代》。
  • 【電視劇《風雲年代》讀後感】
    用了一周時間,剛剛看完四十集電視連續劇《風雲年代》。對於抗戰「神」劇與諜戰「奇」劇,我是很少涉獵的。由於這部電視劇的原型人物是郭汝瑰,所以,我很認真的把全劇看完了。郭汝瑰,中共情報史上鼎鼎大名的高級特工。
  • 臥底將軍、紅色間諜郭汝瑰,1949年通電起義,最終結局如何
    他是紅色間諜,臥底將軍,更是起義將領,他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在解放戰爭中,郭汝瑰向我黨傳遞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偉大的將軍。郭汝瑰於1907年生於四川,他的爺爺是舉人,他的父親郭朗溪也非常有才華,按照他優異的成績取得舉人的殊榮是很可能的事情,但是在清末廢除了科舉考試,郭朗溪與舉人夢擦肩而過。
  • 最成功的大間諜郭汝瑰:臥底蔣介石身邊為我黨送情報,遇車禍離世
    「古今中外最成功的大間諜」,這樣的名頭加在郭汝瑰的身上,果然是名副其實。郭汝瑰運籌帷幄之中,讓共軍決勝千裡之外,這是美國一家報紙在評價郭汝瑰時的用語,可見郭汝瑰的情報對我軍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
  • 不該被忽略的優秀諜戰劇,歷史原型改編,值得認真觀賞
    這部劇就是由劉雪松執導的《風雲年代劇中主角梁銅是有歷史原型的,他的歷史原型應是郭汝瑰(1907—1997),人稱郭小鬼,土木系13太保之一,堂兄為川軍軍閥郭汝棟&34;的名字,應該來源於郭汝瑰的家鄉重慶銅梁。
  • 「紅色間諜」郭汝瑰晚年:送別女兒的路上,因車禍搶救無效而逝世
    為何郭汝瑰將軍為何投身於我黨呢?我覺得與以下幾個方面不無關係:一是,郭汝瑰將軍從小就有深的愛國情懷和遠大志向。郭汝瑰將軍並沒有照家人給他規劃的科舉取功名,而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當時中國貧窮落後的局面,郭汝瑰將軍十分喜歡議論時政,抨擊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行為。
  • 為什麼杜聿明會懷疑郭汝瑰的身份?
    就在這時,中共地下工作者任廉儒傳達了董必武的指示,要郭汝瑰「設法調張克俠任徐州城防司令」。於是,郭汝瑰以蔣介石「在徐州以穩定第一」的旨意作為「尚方寶劍」,向顧祝同舉薦了張克俠擔任徐州城防司令。1948年11月10日,張克俠、何基灃等率部起義成功,使徐州的東北大門洞開,讓解放軍得以直搗徐州。國民黨起義的部隊基本都是由中共地下黨策劃的,張克俠、何基灃的起義也是。
  • 《風雲年代》解答中國現代歷史邏輯演進規律
    《風雲年代》海報    《風雲年代》是一部在真實的國際歷史大背景上,演繹中國前途命運對決的軍事諜戰力作,本劇解答了中國現代歷史邏輯演進的規律,實現對歷史命運、必然性的全新闡釋,片中塑造的深入國民黨高層的潛伏者梁銅成為諜戰劇情的新形象
  • 杜聿明到死都懷疑一人:晚年追問此兵團司令,你到底是不是臥底?
    1948年11月,杜聿明操控著華東地區戰局,開始對此人有所懷疑,覺得他是解放軍安插在國民黨內部的臥底。 在收容所裡,因為無法得知外面的情況,他還是對郭汝瑰心存芥蒂,覺得他就是一個臥底。當時郭汝瑰的身份是起義司令,臥底的身份並沒有透露。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心裡仍想著問出郭汝瑰是不是臥底:你告訴我,你當時是不是打入國民黨高層的臥底?因為身份特殊,工作特殊,郭汝瑰不能明確說出自己的身份,始終沒有承認。
  • 郭汝瑰給我的一封信
    我先後採訪過幾十位我軍的將領,同時也採訪了十餘位國民黨將軍,其中就包括郭汝瑰,當時他已經69歲,而我才28歲,是晚輩的晚輩,但他對我非常熱情,談了差不多三天三夜。談到郭汝瑰,很多年輕人恐怕不知道,他雖只是個中將,但地位不一般,淮海戰役時他是國防部主管作戰的第三廳廳長,是蔣介石身邊的人。
  • 臥底將軍、紅色間諜,49年通電起義,最終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位將軍,他作為臥底將軍、紅色間諜,為我黨我軍提供了大量的敵人情報,1949年他通電起義,可以說是現實版的餘則成。他是誰?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求學時期1927年4月14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消息還未傳開到武漢,郭汝槐被叫至吳玉章辦公室,接受3套阻止事態擴大建議,然而郭汝槐沒有成功,之後他到處發表演講,宣傳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斥責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為,郭汝槐很快成為涪陵城裡有名的紅色人物。
  • 《風雲年代》:顛覆傳統諜戰格局
    相信正在追看八套電視劇《風雲年代》的小夥伴都發現了,這部劇與一般諜戰劇那可是大有不同,不僅著眼於國際背景與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更著眼於一個個大事件
  • 被低估的諜戰劇《風雲年代》,值得反覆刷劇,有什麼獨特魅力?
    整個故事裡著一定真實性綜合人物設定,還有亦真亦假的歷史真實場景,情節精彩,值得認真欣賞。《風雲年代》講的是英雄的故事,但難能可貴的是,該劇採用了去精英化的手法,並沒有將梁銅(張鐸飾演)塑造成為「神」一般的人物。梁銅步步為營,向權力的頂端靠近,體現了自身過硬的職業素養和思維能力,這樣高智商的懸疑推理元素,很容易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中得到認可。
  • 被低估的諜戰劇《風雲年代》,值得反覆刷劇,有什麼獨特魅力?
    整個故事裡著一定真實性綜合人物設定,還有亦真亦假的歷史真實場景,情節精彩,值得認真欣賞。梁銅在國軍戰略司的沉浮,正是諜戰這一行為的本質體現,主角個人的成長,是無數同志們用生命換來的,隨著梁銅競選司長成功,實際指揮作戰部署,不同陣營的對立也愈演愈烈
  • 《風雲年代》:燃情歲月的宏大與細膩
    ­  《風雲年代》是中國第一次用諜戰劇的形式反映和表現 1945 年 2 月雅爾達會議至 1949 年解放戰爭結束的宏大歷史。在中國軍事、諜戰類型劇已經趨向成熟背景下,前有《潛伏》高峰,後有《北平無戰事》逆襲,《風雲年代》的成功突破已成為觀眾和業界聚焦的話題。
  • 傳奇將軍郭汝瑰:90歲不幸車禍逝世,臺灣卻為他寄來了「無字書」
    「無字書」的故事與「無字碑」並不相似,其實用「無字信」來稱呼更為妥當,因為這個「無字書」不是由他的主人自己寫的,而是主人的朋友送的,並且這位傳奇人物跟他的朋友還是對手,這讓「無字書」的內在含義仿佛又更深刻了,想要理解「無字書」的含義,還得從它的主人,郭汝瑰將軍說起。
  • 塑多維人設,傳綿綿情懷,《澳門風雲年代》樹立諜戰劇新標杆
    首先,《澳門風雲年代》摒棄了「架空歷史」,回歸現實,是一部結合了歷史文獻,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年代劇,力求做到以史為據。在電視劇籌備之初,幕後團隊參考了大量的文獻,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和素材收集。在刻畫主角方面,工作人員親自拜訪了人物原型後人,獲取獨家資料後進行劇本創作,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切身體會往昔燃情歲月,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 《風雲年代》7月2日重磅登陸央八!徐百卉霸屏模式開啟!
    與一般諜戰樣板劇不同,《風雲年代》是諜戰懸疑題材中,敵我陣勢最為複雜,潛伏者級別最高,身份偽裝最「神不知鬼不覺」的劇集,重點講述了抗戰勝利前夕、國共內戰期間,共產黨的間諜戰略布局。「兇殘」暗戰驚心動魄臥底愛情「虐心」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