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到死都懷疑一人:晚年追問此兵團司令,你到底是不是臥底?

2020-12-23 騰訊網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孟子·萬章下》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不管是指揮能力還是軍事素質在國民黨陣營中是拔尖的。從解放戰爭後期指揮遼瀋和淮海戰役來看,他深得老蔣重視。1948年11月,杜聿明操控著華東地區戰局,開始對此人有所懷疑,覺得他是解放軍安插在國民黨內部的臥底。

此人是郭汝瑰,時任國防部作戰廳。其實杜聿明之前就已經看他不順眼,覺得他沒有指揮過部隊作戰,僅僅靠著理論就一直升職不合理。說白一點,其實杜聿明覺得他和自己平級心裡嫉妒。

在一些會議上,他們兩個也是經常會各執一詞,一直就沒有站在同一戰線的時候。郭汝瑰還好,但是杜聿明一直心裡憋著一股勁。

後來,杜聿明對郭汝瑰的懷疑加一步加深。有一次,杜聿明有急事到了郭汝瑰的住所,在他的住所中,他發現了一絲絲異常的氣息,郭汝瑰身居要職,有著中將的軍銜,家中卻無比清苦,在杜聿明的心裡,因為他一直和解放軍打交道,他覺得這是解放軍的作派,根本不像是國民黨高層將領生活的地方。

越想越覺得郭汝瑰可疑,越想越覺得郭汝瑰是特工。因為有了這樣的發現,後來在淮海戰役前期準備工作會上,兩人再起衝突,當時的場面一度無法平息,雙方各執一詞,誰都不讓著誰。後來,杜聿明考慮到郭汝瑰升職快,可能和老蔣有關係,於是也沒有繼續糾纏下去。

其實杜聿明分析得一點都沒錯,郭汝瑰確實是解放軍安排在國民黨南京國防部的情報人員。1948年,淮海戰役期間,他搜集和了解了國軍非常多的情報,並通過特殊方式轉交到了我軍手中,讓我軍在交戰前就取得了優勢,佔據了上風,最終導致國軍80萬人的部隊慘敗,死掉50萬人左右。

次年,時任23兵團司令官的郭汝瑰,直接帶著兵團宣布起義,直接衝擊了國軍的防線。

淮海戰役杜聿明被俘,之後一直關押在戰犯收容所。在收容所裡,因為無法得知外面的情況,他還是對郭汝瑰心存芥蒂,覺得他就是一個臥底。當時郭汝瑰的身份是起義司令,臥底的身份並沒有透露。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心裡仍想著問出郭汝瑰是不是臥底:你告訴我,你當時是不是打入國民黨高層的臥底?因為身份特殊,工作特殊,郭汝瑰不能明確說出自己的身份,始終沒有承認。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尋歷史真相、明史知興替、與君話史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為八,還有一竅是啥?

1984年湖北農婦去世,清理遺物發現一張「破紙」,揭開其真實身份

《鐵達尼號》火爆全球,露絲的原型海倫,她的後半生是怎麼過的

《孟子·萬章下》、百度百科等

題/杜聿明到死都懷疑一人:晚年追問此兵團司令,你到底是不是臥底?文/尋歷史真相-Winner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杜聿明會懷疑郭汝瑰的身份?
    晚年享受副兵團司令級待遇,不幸遭遇車禍逝世。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郭是潛伏很深而且在國軍內部身居要位的高層,就是這位紅色人物幫助淮海戰役取得了勝利,葬送了國軍80萬精銳,也使得國軍五大主力徹底被消耗,最終失去中國大陸。所謂一戰定天下,就是淮海戰役這一戰最終決定國民黨退出中國大陸。具體我們來看看這位紅色人物在淮海戰役中與杜聿明的較量。
  • 杜聿明病重,偷偷問郭汝瑰:跟我說實話,你到底是不是間諜
    結果事後龍雲生氣,老蔣覺得得罪不起龍雲,又讓杜聿明背了鍋,撤銷其昆明防守總司令及第五集團軍總司令的職位,轉調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這塊跟蘇聯接壤,老蔣本意是讓他去要回東北這塊地盤,沒想到蘇聯早早撤了軍,現在接管東北的是民主聯軍。杜聿明跟老蔣表示,這用武力去解決東北是不得行的,但老蔣不管,一邊礙於壓力開始和談,一邊下令抓緊進攻。
  • 因為殺了我黨領導人,這個國軍兵團司令不肯起義,晚年追悔莫及
    沈醉是這樣對他說的:「你也不能光一味責怪人家傅作義,畢竟,腦袋長在你的肩膀上,你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傅作義叫你不起義你就不起義,難道傅作義叫你去吃屎你也去吃屎?莫非你吃了屎就怪傅作義?」聽了沈醉的話,陳長捷冷靜下來了。當然,最能讓他迅速感到心理平衡的還是沈醉接下來說的話。
  • 最成功的大間諜郭汝瑰:臥底蔣介石身邊為我黨送情報,遇車禍離世
    作戰廳的廳長這個位置相當重要,不但要參加機密作戰會議,蔣介石決定的軍事行動計劃和下面送達的作戰方案,事先都要經過郭汝瑰的手。通過郭汝瑰,相當於把蔣介石的一舉一動都掌握在了我黨手中。1948年淮海戰役期間,郭汝瑰利用蔣介石、顧祝同對自己的信任,在軍事部署上提出了有利於解放軍的方案,導致黃維第12兵團在雙堆集被全殲,除了副司令胡璉等少數軍官逃跑外,其他自司令黃維以下全部被生擒俘虜。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部也被全殲,杜聿明本人被俘。
  • 淮海戰役背後:若按杜聿明的計謀,勝負難料,卻被老蔣否決
    國民黨軍打到現在,蔣介石可用的將領不多,其他各個戰區的將領都心懷鬼胎,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國民黨內部並不是鐵桶一塊,而是鬥爭不斷。 真正替老蔣賣命的很少,杜聿明算一個。 杜聿明當時為挽救頹勢,提出應主動出擊,先發制人。
  • 杜聿明病重在床,拉著郭汝瑰的手問:你是不是間諜?他回了九個字
    杜聿明參加過諸多戰役,期間非常有名的是,杜聿明作為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帶著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曾從野人山撤退回國。抗日戰爭勝利後,老蔣先是讓杜聿明處理龍雲各部隊的事宜,後撤銷了杜聿明昆明防守總司令及第五集團軍總司令之職,杜聿明悉聽遵命,對老蔣很是忠心。
  • 廖耀湘正式軍銜騎兵上校,卻已擔任兵團司令指揮15萬大軍,原因為何?
    下面我先給出廖耀湘擔任第9兵團司令時正式軍銜仍是騎兵上校的證據: 1947年8月15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致電蔣介石,提到將於8月20日取消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各部改由行轅指揮,並編組成4個兵團,由孫渡、陳明仁、周福成、廖耀湘分任司令官。即廖耀湘擔任兵團司令的時間為1947年8月20日左右。
  • 廖耀湘擔任第9兵團司令,麾下15萬大軍,正式軍銜只是騎兵上校
    下面我先給出廖耀湘擔任第9兵團司令時正式軍銜仍是騎兵上校的證據:1947年8月15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致電蔣介石,提到將於8月20日取消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各部改由行轅指揮,並編組成4個兵團,由孫渡、陳明仁、周福成、廖耀湘分任司令官。即廖耀湘擔任兵團司令的時間為1947年8月20日左右。
  • 《風雲年代》梁桐將軍的歷史原型:最成功最神奇的「臥底」郭汝瑰
    1943年鄂西會戰期間,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判斷不準日寇第11軍的作戰企圖,召自己比較欣賞的「國防研究院」(軍委會直轄)四名委員參贊軍機,唯有郭汝瑰發表了不同意見。其他三個高參都認為日酋橫山勇的目標是常德,為取城奪糧,而郭汝瑰堅決認為日軍是要誘殲第六戰區主力,是機動作戰,眾人根據戰場形勢推演,皆疑。
  • 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的撤退計劃本無問題,但執行中的失誤導致大敗
    淮海戰役前後,國共雙方的計劃和前後的應變中,解放軍方面是粟裕指揮,國軍方面則是杜聿明在實際上指揮。雖然名義上的徐州剿總總司令是劉峙,但其實國軍上下都清楚,真正負責指揮作戰的並不是劉峙,而是杜聿明。國軍上下對所謂徐蚌會戰寄予的希望也都在杜聿明身上,而不在劉峙身上。
  • 淮海戰役,他馳援兄弟兵團致13兵團全軍覆沒,豈料在金三角成老大
    淮海戰役,我解放軍以排江倒海、摧枯拉朽之勢,將盤踞在中原的國民黨部隊徹底殲滅,其中有這麼幾支國民黨的重兵集團,都在戰鬥中遭到了解放軍毀滅性的打擊,第2、第7、第8、第13和第16五個兵團,第13兵團的司令是李彌。
  • 孫元良到底是不是飛將軍?
    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
  • 杜聿明改造時過得怎麼樣?治好了大部分疾病,還踩死老鼠鬧出笑話
    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杜聿明軍事集團的司令長官杜聿明被包圍在張老莊一帶,30萬大軍幾乎被全殲,三個兵團司令兩個逃跑,一個戰死,杜聿明本人也被解放軍俘虜。杜聿明剛被俘虜時曾經一心求死,他想到自己率領幾十萬大軍參與內戰,又是43名戰犯之一,罪惡深重,難逃一死,所以杜聿明被俘後曾經自殺過兩次。不過,杜聿明的這兩次自殺都被第一時間救了回來。在這之後,杜聿明逐漸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積極改造。杜聿明被俘後身體一直不好,他常年有病。
  • 杜聿明:被俘的國軍最高將領,送村民金戒子封口,盤查中身份暴露
    兩名戰士果斷將衝鋒鎗掏了出來,也許是敵人人多,其中一名戰士還非常機智地對另一人說:「快,叫二排從側面警戒」,於是這十幾個人立刻乖乖投降。聽說抓到了大官,11師政治部主任陳茂輝親自前來審問,帶頭的軍官自稱是13兵團的軍需官,但他答不出軍需處長的名字,於是越加顯得可疑。在審問中陳主任遞給他一支國產香菸,但他拒絕了而是衣服的口袋裡拿出了一支美國香菸。
  • 臥底將軍、紅色間諜郭汝瑰,1949年通電起義,最終結局如何
    他是紅色間諜,臥底將軍,更是起義將領,他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在解放戰爭中,郭汝瑰向我黨傳遞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偉大的將軍。郭汝瑰於1907年生於四川,他的爺爺是舉人,他的父親郭朗溪也非常有才華,按照他優異的成績取得舉人的殊榮是很可能的事情,但是在清末廢除了科舉考試,郭朗溪與舉人夢擦肩而過。
  • 國民黨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卡爾·貝克 解放戰爭時的國軍軍銜等級森嚴,從將官到校官、尉官十分明確,很有現代軍官制度的樣子。但是關於高層軍官的軍銜,實際具體執行起來卻非常泛濫,甚至讓人覺得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其中一個軍銜,用得非常普遍,在國民黨軍中的職務跨度極大。這個軍銜就是「中將」了。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
  • 解放戰爭:國軍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國軍裡面到了中將一級,就很難再往上晉升了。主要是國軍中將不嚴格限額,而上將軍銜卻是限額的,除非老一批上將去世或者離開軍隊,才有人補得上去。國軍在內戰後期只有區區幾十名現任上將,加上死去追贈的、曾經授銜的情況,總數也不到百人。這是很多名氣較大的將領到了中將銜後,就難以再進一步提升的原因。而上將名額控制嚴的另一個後果,很顯然就是中將軍銜的大量積壓。
  • 淮海戰役殲敵80萬人,粟總:原本只打算打黃百韜兵團
    第三階段 這也是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的想法。12月3日,他組織第2、第13、第16兵團向西南永城方向撤退,但途中接到空投手令,要求其立即東返解救黃維兵團。杜聿明無奈掉頭東返,在陳官莊地區陷於華野10個縱隊35萬大軍包圍中,插翅難逃。 救援無望,黃維兵團決定自救,臨時布置4個師準備突圍,結果負責打頭陣的第110師師長廖運周陣前起義,徹底斷絕了黃維兵團的突圍之路。
  • 猛攻11天後,「剿總」副總司令慨嘆:「他們不是血肉之軀嗎?」
    ——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這兩支部隊都是嫡系中央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絕非尋常部隊可比。▲蔣介石與杜聿明「王中王」部隊攻擊受阻次日,邱、李兩兵團開始遭遇越來越頑強的阻擊,幾乎佔領的每座村莊都要經過反覆數十次爭奪
  • 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可解放軍行軍神速,11日華東野戰軍便將第7兵團死死包圍了。由於劉峙指揮不力,11月10日蔣介石把杜聿明調到徐州剿匪總司令部任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具體負責指揮作戰;同時命令邱清泉第2兵團和李彌第13兵團幫助黃百韜第7兵團解圍。至此,徐蚌戰場國軍兵力增加至80萬人。解放軍經過戰略戰術部署,最終於11月22日全殲第7兵團10萬兵力,司令官黃百韜也同時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