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是以日本傳統為根基的中日文化和文學交流的結晶,是中日文化、文學融合的典範,它誕生於日本平安時代早期,大約為公元七百八十一年。紫式部作為一名朝中女性,曾經服侍過皇后,由藤原道長聘為一條天皇中宮藤原彰子的侍讀女官,講解白居易的詩。而這名皇后就是藤原道長的女兒,而《源氏物語》這本書,是她寫給天皇和中宮人供以消遣的讀物。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一系列的愛情故事,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的內容包含了四代天皇,歷經七十餘年,所涉及的人物達四百多位,其中令人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之多,號稱是日本的《紅樓夢》。
《源氏物語》中的主人公光源氏,他的一生的私生活是小說的主線,官場上的政治鬥爭,在書中其實筆墨並不多,但就是在這少量的筆墨中,卻也顯示出了源氏對待政治生活的基本態度,那就是不屑為之。甚至連政治上的聯姻他也不感興趣,朱雀院病重請求源氏娶回三公主,源氏實在無法拒絕,才只得接受。源氏一生經歷了三次政治婚姻,其中有兩次帶給他莫大的傷害。他對於舊勢力並沒有進行反抗和鬥爭,而是一味的逃避和否定。
《源氏物語》裡的女主人公,最重要的就是藤壺和紫姬這兩位了。藤壺女御的魅力,體現在其外貌和品質上。作者通過男主人公光源氏展示了藤壺的絕色美貌。藤壺不僅具備外在的美貌,更為難得的是她的氣質和風骨。在勾心鬥角的宮廷生活中,藤壺具有不甘向命運低頭,敢於向勢高力強的弘徽殿女御的反抗精神。
小說中紫姬的出現正值源氏與藤壺發生秘密事件之前,也就是說在源氏與藤壺之間的關係剛剛發生重大轉折之際,紫姬便被帶進源氏的生活中,作為替代藤壺的情感寄託,也就是藤壺的「替身」。紫姬的「理想性」,還表現在她對於源氏的處處隱忍。值得注意的是,紫姬和藤壺一樣,在人生的最後都有遁入佛門的想法。
源氏雖然對自己與各類女子交好這件事悔恨不已,可是他一面反省一面繼續帶給紫姬傷害,使得紫姬原本脆弱的內心更加不安,最終欲選擇向佛門求解脫。
《源氏物語》裡的人物,主要是以上層貴族為主,當然也有中下層貴族、宮女、侍女以及平民百姓等等。紫式部用廣闊的筆觸,精細的手法,為我們反映了日本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她在貫徹「真實」的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的浪漫,即物哀思想。
《源氏物語》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川端康成說:「《源氏物語》是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