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迷茫且不知所蹤。
《浮城謎事》是2012年婁燁導演的一部都市懸疑愛情電影,由梅峰編劇,郝蕾、秦昊、朱亞文、齊溪主演。影片講述了由一樁牽涉小三事件的離奇車禍命案引發的現代都市情愛事件,探討的是男人為什麼會出軌這個話題,該片於2012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並先後入圍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和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
婁燁導演的《浮城謎事》突出了環境的塑造力,例如影片開頭,在雨中的年輕人激情,把瓢潑大雨與人性中單純的欲望完美地融合至一體,此時的環境背景,也是突出主體之間關係的輔助,將人物之間的千絲萬縷以及噴湧待出的情緒都集中到了一處,等待釋放。在這部影片中,雨景,水流聲是環境敘事的主題,在暗示人物關係時會出現,在推動劇情發展時會出現,在揭露重大秘密之前會出現,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浮城謎事》這樣的藝術電影中,環境的烘託是必不可少的。藝術電影導演們十分擅長運用各式的環境敘事,烘託氣氛,將其中的的欲望、關係、敘事都變成了綿軟、纏綿式的水中溫柔鄉。
婁燁導演的晃動鏡頭已然是其拍攝秘籍之一,於城市展現中的高頻晃動,於人物行走時的左右搖擺,盡力地去營造一種迷茫與孤獨的情感,並由此衍生了絕望感。在《浮城謎事》中,婁燁導演的試聽風格可謂完美展現,晃動產生模糊,模糊帶來迷離,而這迷離便是婁燁所欲圖表達的。我們甚至可以這樣理解,越大幅度的晃動,代表著人物內心中亟待溢出的情緒,就像女主在雨中追逐丈夫情人的那一幕,伴隨著雨聲、高速晃動的鏡頭、以及人物跑動和臉上的悲傷深情,其內心中的絕望以及悲痛已然躍然於畫面之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樣的視聽技巧包裝下,《浮城謎事》中所闡述的略帶狗血意味的故事似乎也顯得情緒飽滿,且人物動機更加合理了起來。
那麼以上的兩點,是在《浮城謎事》中,婁燁導演所主要依託的兩種敘事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營造氛圍,那麼在這個氛圍之中,影片真正故事的內核又是什麼呢?是簡單的欲望/獸性麼?這一點應對照在男主身上,為了一己欲望,將多人拉入深淵之中,互相糾纏,互相窒息,這似乎也正是當下社會中一個司空見慣的圖景,就像婁燁說的,喬永照最愛的人還沒有出現,這便是他的悲劇。那麼又有多少男性正以遭遇此種悲劇為藉口,輕而易舉地屈服於欲望/獸性之中,進而一步步地摧毀自己的家庭、名望、以及廉恥呢?這確實是悲劇,所謂頂天立地,保護妻兒,堪稱家庭頂梁柱的人卻無法壓抑住自己最原始的欲望,那麼細想開來,似乎這種情況的出現正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上。
即主體地位與附庸地位,婚姻中的主體在千百年來都被歸於男性身上,而女性則成為了其伴侶的附庸,在《浮城謎事》中,女主放棄了事業,選擇了家庭,但她的愛侶其所作所為,又是如何呢?因此她不斷地去追著,跑著,結果發現自己的丈夫出軌的對象越來越多,最後卻只能問他一句:「是我做的不夠好麼」?而齊溪飾演的女配呢?在戀情有被暴露的風險時,男主選擇了一種最暴力的方式來控訴這位女性,用一種最為令人不齒的行為來「宣揚」自己的家庭地位。
而那一位女性情人呢?在追逐中車禍身亡,曾經對她說著山盟海誓的男人在其他的「伴侶」面前說道:「她已經死了,就不要再提他了」。不得不說,這種控訴是最有力的,也令人無法反駁,你可以說這只是個別人,在當下社會中只是個體,但這種個體的存在已然令人毛骨悚然,如果婚姻、愛情必須是這種一高一低的兩種地位的話,很難保證這樣的現象不會發生,在這裡我們可以剔除掉性別假象,無論是雙方中的哪一方獲得了這種「權力」,那麼這種婚姻都將是顫顫巍巍,如履薄冰般得。
在婁燁的影片中,兩性之間的情感會被不自覺的納入進欲望的範疇之中,那種糾結、不願割裂的態勢也正是映照了某一部分人的婚姻現狀,表面上生活照常實則不再激情,其中的羈絆也早已換了一種內涵,一種在當下被稱為「油膩」的糾纏感至始至終的出現在其中,而更為年輕一代的戀人們在婁燁的電影中表現得稍好,但也只是稍好,他們不過是抓住了所謂愛情的開頭,但結尾呢?至少在婁燁的電影中,結尾總是相似的。
終
一影一話 譜人生虛實
倶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公眾號團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