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美逆行者》上映以來,豆瓣評分一路跌。3.5萬的觀眾,有近90%的人打了一星。
9月20日下午,《最美逆行者》豆瓣頁面上的評分和網友評論全部消失,只剩下劇情簡介、演職員名單等內容。有網友說,《最美逆行者》因為差評太多,所以才被豆瓣鎖分。
真的有這麼差嗎?於是,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連刷了8集,沒想到,這故事還真香,幾乎每一集都有淚點。
好的電視劇不就是這樣嗎,既能讓人在感動的同時有所領悟,又能給人以奮發、向前的力量。
1、
《幸福社區》是整部電視劇裡最貼近抗疫生活的一個單元,因為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最初封城以來的恐慌、焦慮,到抗疫中期的接受、改變,再到後來抗疫信心的大增,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這個單元裡,出現了三個家庭,一個是配合社區工作的蔡丁(肖戰飾)、蔡母家,一個是面臨生產的獨居孕婦許萌(闞清子飾),還有一個是離異兩年,因疫情被困居於一處的柴桑、小芳家。
今天這篇文,我想講一下柴桑與小芳家。我相信,他們不是唯一一對因爭吵而離婚的夫妻,也不是唯一一對因疫情而複合的家庭。
柴桑和小芳是一對離婚兩年的夫妻,由於長期爭吵而離婚。柴桑此次來武漢是為了接孩子去上海過年,可是他剛進入小區,小區就實行封閉管理了。沒有辦法,柴桑只能被迫留下。
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再加上小區突然被封閉,小區的每一個人都是萬分焦慮、恐慌。柴桑和小芳也不例外,他們總是為了一點小事爭吵不斷。
社區醫生吳暇和護士鄒小溪去到小芳家時,他們夫妻二人正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爭吵。
第一次爭吵
柴桑:「孩子吃飽了就別讓他吃了,吃多了得積食。」
小芳:「他為什麼這麼容易飽啊?還不是你剛剛為了開會讓他別吵你,一直餵他吃零食。」
第二次爭吵
柴桑:「剛才要是聽我的讓我把孩子帶回上海,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麻煩。這麼多年了,你能不能不要這麼自私和任性。」
小芳:「自私、任性,你說誰啊?你說我啊,你一年回來看了多少回,你現在把他帶回去就是給你爸媽交差。」
柴桑:「我沒回來,我怎麼就沒回來過,我今天不跟你吵。」
小芳:「你不回來,沒有人跟你吵。」
小歐:「你們能不吵架嗎?」
就在第二次激烈爭吵暴發後,他們的兒子小歐離家出走了。原本象徵著團圓的春節,在他們家,卻成為了雙方爭奪孩子的戰爭。
2、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回答的,她說:
「非常大。小時候父母爭吵的畫面還記得,導致現如今的自己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時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過於敏感多疑,習慣性猜測人的內心,且把自己的性格習慣向對方希望的方面貼近,十分害怕被討厭及忽視,易產生孤獨感,經常壓抑自己,甚至扭曲。」
深以為然。
小的時候,我媽經常因為我爸打麻將夜不歸宿而吵架。那時,我爸只要回家晚了,家裡的氣氛就會異常壓抑。嚴重時,我媽會拿家裡的鍋碗瓢盆撒氣。每每看到這些,我都會特別害怕,我怕我媽會把那些東西扔到我身上。
可是,我不敢躲開。每一次戰爭暴發時,我都會像一個犯了錯的小孩兒那般,小心翼翼地站到一旁,時刻等著被罵。
幸福嗎?一點也不!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家庭生活中,尤是。
那些從小生活在父母爭吵中的孩子,往往更加懂事,就像《幸福社區》裡的小歐,他們習慣不讓父母操心,把一切事情都做得是妥妥貼貼。當然,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偶爾他們也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以反抗/報復父母間的這種爭吵行為。
那麼,小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就不言而喻了。
還好,在找到小歐後,柴桑和小芳改變了以往的相處模式。他們不再爭吵,也不再彼此埋怨和指責,他們開始關注對方的感受,關心彼此。復工時,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然如膠似漆。
所以說,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