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
新海誠的才華毋庸置疑,《言葉之庭》短短的45分鐘,從壓抑到釋放把握的相當完美,又在後來的小說中拓展了故事線和人物,連劇中僅有一句臺詞的角色都豐富了故事。使言葉之庭愈加飽滿。
說真的,新海誠的電影幾乎都有對「距離」這個主題的闡釋。脫胎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海誠,講述的電影故事也正好符合伴隨這個時代長大的我們的心境。網際網路看似將人與人間的距離縮小了,但同時它也幫助人們構築起名為「孤獨」的堡壘,使我們活在我們熟悉的領地,難以向前邁進;難以對曾經的信息收穫心動。或許,這就是我們吹捧新海誠的原因。
擔心、害怕、想看,卻又感覺自己無法接受那份傳達的感情,這就是我對新海誠作品的一個狀況,故事是自己最想看的那種,卻害怕自己無法承擔那份美好那份惋惜而一直不敢去看,秒5的美好與最後敗給了時間距離的惋惜,言葉之庭的那份被師生與年齡隔開了的感情。星之聲那份當男主終於能去找女主時女主卻永遠的漂流在宇宙邊緣的悲傷,一切的悲傷都是因為之前那麼美好。
說實話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覺,只能說自己太過懦弱了吧,因為害怕之後的傷痛連去接受當初的那份美好的勇氣都沒有。
新海誠的動畫製作我是持肯定態度的,但還是小提一下京阿尼,音樂二者五五開吧(或四六,新海誠六),論製作京阿尼風格跟新海誠還是差很多的,京阿尼本身畫風也更偏向簡約寫實,新海誠更加唯美清新,拿同一年的君名和聲之形來說,圈外人肯定都會覺得君名製作水準更勝一籌,但對比之下。
京阿尼的人物細節真的完爆新海誠,聲之形和青鳥中都能看到大量細小的動作特寫,光影分鏡等多數時候都反映著人物內心,很多看似無所謂的鏡頭都暗示著劇情走向,哪怕是下意識的動作都對應了人物性格,這一點新海誠的電影更多只是奔著畫質去了(確實精緻),新海誠筆下的人物很少有標誌性動作,比起文藝和藝術性來,絕對京阿尼強出一頭。但畢竟文藝不能完全當飯吃,對於大眾唯美自然更受歡迎,這點我只能圈地自萌。
說回本身,不在乎劇情只重情感,這不值得推崇,劇情始終是載體,脫離載體情感再強也只會顯得空洞(君名之前的撲街都能說明這點)。就像宮崎駿老先生先是講好一個故事內含一些道理並通過劇情映射出人物情感無疑高超得多(感覺再扯到宮崎駿確實不太合適,但這個例子比較直觀,之前也不是拿他倆對比,是想說我周圍人單純跟風這事),或像京阿尼以輕音為例,雖然是廢萌番劇情也略顯單薄但也通過劇情將情感最終推向高超(覺得tv不合適那還是參考聲之形吧)
重心偏向情感也不是不行,但不好拿捏,這點做得比較好的,我覺得還是秒五,別的給人觀感蛋疼大於情感。新海誠的作品確實精良,但沒必要封神,今敏和宮崎駿在講述故事方面都要比新海誠好些,個人是比較喜歡今敏的蒙太奇手法和宮崎駿細膩的意境,新海誠的作品也很好,但要與日本動畫大師相媲美,甚至是說業內傳奇的話,還是少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