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另一種打開方式,坐上遊輪海上遊

2021-01-10 騰訊網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幾百年前一代名臣文天祥寫下的千年詩篇。

幾百年後,在伶仃洋上,一個人類工程的奇蹟在茫茫大海上誕生,這就是港珠澳大橋,55公裡的長度,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除了親自在橋上走一趟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乘坐珠海九州郵輪從海面欣賞「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磅礴氣勢了。

珠海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毗鄰澳門使她成為經濟特區,典型的亞熱帶風光、寧靜休閒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對她流連忘返。【浪漫九州】號穿越了整個澳門的繁華,

澳氹大橋在內的澳門三座跨海大橋

澳門標誌性建築

葡京酒店及南海觀音、澳門國際機場

盡在眼前掠過,目不暇接。

澳門美高梅酒店大樓外形設計獨特,以波浪形式由三種不同顏色(黃金色、白金色及玫瑰金色)的玻璃鋪設外牆。2009年,澳門美高梅榮獲2009亞洲酒店論壇暨第四屆中國酒店-「中國最佳頂級奢華酒店」星光獎。

澳門塔。從地面到它的最高點,總高度為338米,1109英尺(56層)。主觀光層位於離地面223米,732英尺高的位置。它是全球獨立式觀光塔第十位的觀光塔,是世界高塔聯盟的成員之一。澳門塔最刺激的項目自然是蹦極了,澳門旅遊塔笨豬跳分為高飛跳和笨豬跳兩種。下降的速度高飛跳是75公裡,蹦極人員體重要求45-90kg,雙人體重之和小於100kg,挑戰者從233米高空平臺躍下後將以每小時200公裡的高速劃破長空,感受4至5秒自由下墜的快感,蹦極的橡皮纜長50米,可延伸4倍此長度,讓挑戰者直降至離地30米才反彈及減速。

澳門國際機場是繼日本大阪關西機場之後,全球第二個、中國第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成的機場。這也是一座相當繁忙的機場,時不時的會有飛機在我們頭頂飛過,在藍天中,也是一道美麗風景。

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雲起雲滅中的澳門島幾大標誌性建築,在風雲夢幻中,你會覺得人類的小島是如此渺小。

旅程的終點港珠澳大橋,遊輪會在大橋的前方停留一段時間,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欣賞這座長達50公裡的海上奇蹟。夜色之中的大海,在風浪起伏中有著一種變幻莫測的美,你以為眼前的大海是平靜的,其實這份平靜是隱藏在夜色之中的狂野,大海的力量無時不刻的在展示著。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投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偉大工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全長55公裡,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到2018年元旦前夕才基本修建完畢,足足耗時9年之久。目前,它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標誌著我國基建突破了新的歷史高度,央視2012年推出的紀錄片《超級工程》風靡一時,其中第一集講述的就是這座開工三年的大橋。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百年工程。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是一百二十年,超過了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橋梁,凝聚了橋梁設計師和施工人員的智慧和汗水,展現了中國最高的工程水平。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比一段馬拉松賽事還要長。其中,大橋的主體工程是「海中橋隧」,穿過大約三十公裡寬的伶仃洋面。要知道,這片被珠三角城市群環繞的海域,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有著全球最繁忙的航道,每天要通行四千多艘海船。再加上複雜的海床結構,和每年從南海一路席捲而來的颱風,在這裡建一座跨海大橋的難度可想而知。

置身於蒼茫大海,人在廣袤洋面上,是如此的渺小,看著眼前蜿蜒無邊的大橋,也許你才更容易真切的感受到紀錄片裡這個偉大工程的不易。

相關焦點

  • 堅守港珠澳大橋
    他們的呼聲不斷從港珠澳大橋戰「疫」一線傳來。    在世紀工程、口岸一線,他們是挺身而出處置疑似染疫旅客的海關關員,是毅然「逆行」護送湖北籍旅客入境的邊檢民警,是用真情服務傳遞口岸溫度的青年志願者。    在24小時通關的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像邵梁這樣的青年關員還有很多。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他們一次次挺身而出,穿上防護服,站在口岸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沿。    王蕾是該青年文明號的一名成員,地道的湖北妹子。醫學專業出身的她也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戰「疫」中。面對返程入境的湖北老鄉,她有種欲言又止的親切。
  • 港珠澳大橋到香港大嶼山、大澳一日,超詳細攻略
    (吳啟華、陳松伶主演《大澳的天空》主題曲)2018年10月,被稱為「世界第七大奇蹟」、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的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行程出發地:珠海第一站:港珠澳大橋交通: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俗稱金巴)口岸24小時均可過關,金巴也是24小時運營。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 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 港珠澳大橋電影觀後感
    牛頭島本是伶仃洋上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工程師們將這裡改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製造工廠,為港珠澳大橋生產了33節沉管。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夢想的裡程碑之作,將兩岸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如今,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出世界橋梁建設的重心已在中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景航拍太震撼!
    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先來看一段航拍↓↓↓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
  • 上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
    上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今天,@江寧婆婆 一條微博衝上熱門!竟有人把魚竿從港珠澳大橋伸出……>港珠澳大橋水域是海事部門重點監管區。海事部門提醒,港珠澳大橋水域嚴禁任何船舶運輸垂釣者非法登墩垂釣。垂釣愛好者應完善自身法律知識,提高安全意識,通過正當渠道選擇安全水域垂釣。該抓!找塊安靜又安全的水面不好嗎?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從2004年起,在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及後設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任總工程師,全面主持了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和科學試驗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在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套技術成果,創造了中國標準與中國橋梁新品牌。
  • 實測港珠澳大橋!香港坐大巴到澳門只需35分鐘、65港幣
    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了,10月30日下午,川寶也有幸坐上穿梭巴士,從香港經過港珠澳大橋到達澳門,全程暢通無阻,僅僅用時35分鐘,真是又方便又快捷呢!先來感受一波洋氣的出境大廳 ↓  ↓  ↓ 川寶看到車上也坐了不少乘客,足足超過九成,隨著車輛緩緩啟動,港珠澳大橋之旅也開始了。
  • 千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涼涼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
    千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涼涼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咱們國家如今發展到現在一直都是把「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記到心裏面,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中國早就不是以前那個被別人欺負看不起的國家了。咱們國家的高速公路建設總裡程如今已經是全世界排名第一,而且咱們中國最值得驕傲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可以說是斥資千億建造而成的。不過千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涼涼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在海上建造高速橋可以說是非常困難,而且港珠澳大橋長達55公裡,直接把珠海澳門香港這三個城市連接在一起,這樣的一條高速橋建造成功之後可以說會讓時間減少很多。
  • 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定了!
    綜合來源:廣東省發改委、香港文港報、南方+、LOVE珠海等橫跨三地的巨龍——港珠澳大橋照片拍攝時間為12月2日21時58分,顯示通關時間還剩29天2小時0分23秒,照此計算,港珠澳大橋通車精確時間為12月31日23時59分。
  • 餘烈|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優秀的長理人!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港珠澳大橋篇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的精彩答講令人印象深刻。
  • 千億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李嘉誠曾強烈反對建橋,會因此損失慘重?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優勢。首先,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設將會大大縮短交通時間,從香港到澳門或珠海只需要45分鐘左右,並且是陸上運輸,相比於海上運輸,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對於經濟的發展是極具好處的。
  • 港珠澳大橋之上,120萬㎡灣海不夜城!真正的灣區封面,來了!
    其實結果並不難尋,只要我們攤開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就會發現灣區真正的C位核心,正在連接珠港澳三地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之上!港珠澳大橋實景圖作為珠三角東西岸關鍵的「一橫」,港珠澳大橋的意義可謂深遠。首先,它是粵港澳三地的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無人機編隊組成3D立體海豚飛躍港珠澳大橋登央視春晚
    此次央視春晚的無人機編隊表演,均由零度智控和高巨創新兩家無人機公司共同協作完成,從3D立體海豚飛躍港珠澳大橋到「新時代」閃亮夜空,再到無人機煙火編隊組成的大型動態海鷗燃亮三亞夜空,我們用藝術裝點科技,為全球人民獻上這場華麗視覺盛宴。
  • 【中國科學報】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
    其技術成果已經在秦山核電站海水冷卻迴路系統、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用天然氣管道彎管、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等重大基礎防腐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港珠澳大橋是一個「硬骨頭」,金屬所科研人員迎來了新的挑戰。  「普通鋼板在這個地方,當天就會生鏽。經過普通防鏽漆處理,大概防鏽時間也就是半年到一年。」時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說。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人生,就是奔跑
    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工程的正式通車,離不開整個建設團隊的努力奮戰,更離不開港珠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從47歲到61歲,林鳴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這座大橋上,帶著4000人的團隊,讓「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成為現實。
  • 從羅湖口岸經香港上水至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到澳門珠海回蛇囗環遊
    我的下一站港珠奧大橋,在上水沒有直達,只能坐上水到國際機場站公交換乘,隨後花30.8元港幣一小時後到達機場站,這一路上觀賞香港很多美麗的風景,有田園風光,街道兩旁有綠密的森林,有長長的遂道、有跨海的高速公路大橋,十分壯觀。
  • 曾讓全世界佩服的港珠澳大橋,通行車輛寥寥無幾,車主:沒資格!
    中國建造的大跨度橋梁數量就佔了世界總量的一半甚至更多,現在只要談到中國橋梁,就像是一張國家的一張代表名片,享譽全世界,而「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紀錄,也拿了不少世界第一,攻破了許許多多的難關。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創下了8個「世界之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用鋼量達到了42萬噸,最精準的深海對接,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無人對接,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這是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關注)   本報記者 馮 華   一橋跨三地,唇齒更相依。
  • 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全靠它了
    挑戰百年技術極限李京指出,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壽命打破了國內通常的「百年慣例」,制定了120年的設計標準,這對跨海大橋的基礎結構鋼管樁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久性工作實際上是建橋的前提條件,此前原有的跨海大橋耐久性設計方案已不能滿足港珠澳大橋耐久性需求,這為國內外海洋工程防護提出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