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港珠澳大橋篇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的精彩答講令人印象深刻。面對主持人採訪和現場觀眾即興提問,他以自己的聰明睿智和廣博學識侃侃而談,揭秘大橋建造智慧,講述中國橋梁建設好故事。而這位氣度溫文儒雅、外表隱蘊于謙和沉靜的「餘局長」,正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嶽陽縣伢子」。
餘烈校友,長理的驕傲
餘烈,1967年8月生於月田鎮餘家村,1985年考入長沙理工大學路橋系,1989年6大學畢業後進入廣東省航道局,從事路橋、軟土地基加固、工程施工監控等施工與科研實驗等工作,現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裡,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
餘烈作為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元老」,參與和見證了大橋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他參加了項目前期調研和實施準備,大橋正式建設時分管工程建設四年、安全環保八年,而後負責「大監控、大安全」模式下營運期HSE(健康、安全、環境)管理工作籌備、對外宣傳。十四年不間斷的工作筆記、兩萬多份文件、三四百頁的電子郵件,見證了他的大橋時光,也記錄了港珠澳大橋從籌備到完工的全過程。
「一國兩制,長謀深韜;港澳回歸,欣張懷抱;國家戰略,三地合作,區域一體,共榮經貿,灣區發展,交通先導」這是餘烈自己撰寫的千字賦《港珠澳大橋記》中一段,字裡行間充滿著自豪感和使命感,透露出一個橋梁人的赤子之心,飽含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從事橋梁建設30餘年,餘烈參加過港珠澳大橋建設、107國道改造、東莞東深公路、廣州至三水高速公路地基監測、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佛山一開平、深圳一汕頭(西段)高速公路建設,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臺山段建設等重大項目。每一個項目,他都兢兢業業,嚴謹細緻,執著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確保高質量完成。
在餘烈看來,他和他的同事們是幸運而幸福的一群工程師,一群參與了偉大工程的建設者 。事實上,工作的另一面是比光榮成就更多的枯燥艱辛,甚至困難挫折。未來,餘烈還要在管理局繼續承擔大橋的運營工作。「肩負重任,不負重託,不辱使命」,他將帶著責任和情懷繼續行走著·····
向優秀長理人致敬!
———— / END / ————
編輯|洪延科
文章採自 巴陵黨建
聯繫方式:
電話:0731-82309767
郵箱:xiaoyouhui@csust.edu.cn
網站:http://xy.csust.edu.cn
微信公眾號:長沙理工大學校友之家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赤嶺路45號長沙理工大學金盆嶺校區校友之家
校友 請長按二維碼 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