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中餘文化傳播"免費訂閱關注!
一個偉大的民族,擁有著孕育可愛人民的土壤。他們是時代的脊梁,傳承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力量。當社會上對路橋人不理解的聲音此起彼伏,每兩年一屆的「十大橋梁人物」就是一個響亮的回答。他們是引領時代風尚的先鋒,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踐行者。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缺感動,只是在繁忙奔波中,往往忘記用發現美的眼睛,去挖掘能讓我們內心為之震撼的動人事跡。
「2017~2018年度十大橋梁人物」評選活動,已於2018年3月正式啟動,將於8月3號截止申報。網絡評選時間為2018年8月10日~31日。
點擊:餘氏人物:餘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
2018年10月24日
港珠澳大橋開通
先來看一段航拍↓↓↓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
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運營
一橋飛架粵港澳
天塹變通途
屆時,全國人民將共同見證
這個「超級工程」通車的歷史性一刻
港珠澳大橋下的秋日美景(圖/視覺中國)
這條全長55公裡,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的「世紀工程」氣勢恢宏,在其背後有著數量龐大的建設者。
餘烈是一名「60後」,嶽陽月田鎮人,從2004年5月至今,他已與港珠澳大橋結緣14年。
作為大橋建設者中的「元老」,14年不間斷的工作筆記、兩萬多份文件、三四百頁電子郵件……見證著他夜以繼日的大橋時光,也記錄了港珠澳大橋從籌備到完工的全過程。
圖說:2007年5月24日,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全體同事合影。
大橋自2004年啟動工程可行性研究,最初僅13名員工。後排右二為餘烈。
在餘烈的工作履歷中,路橋就是第一關鍵詞:1985年,考入長沙理工大學路橋系;1989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廣東省航道局;2004年5月,到港珠澳大橋前期協調辦任主任助理、副主任;2010年7月,任大橋管理局副局長至今,全過程參與大橋的論證、建設和管理。
從37歲到51歲,曾經滿頭的青絲已經華發叢生。
「此前,我研究過大型工程的建設管理,很關注粵港、粵澳合作的跨境基建工程,而港珠澳大橋這一獨特的建設模式,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與經歷和寶貴的人生經驗。」於是,2004年,敢於接受挑戰的餘烈,主動申請成了港珠澳大橋這一超級工程的建設者。
圖說:2009年3月12日,珠海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勘察啟動。
大家很高興,因為當天「大橋融資問題已經解決,年內一定開工」。右三為餘烈。
餘烈介紹,由於工程涉及事項眾多,施工的前期論證,他們就潛心研究了6年。為此,他們做了幾十個專題,每個專題都要經粵港澳三方確認後,他們再請專家審查,逐一解決。
「這麼大的項目,這麼長的工期,這麼多的團隊,這麼複雜的條件,要處理好整個建設中的質量、安全等問題,真的很不容易。」餘烈直言,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更多,「兩千多萬方的泥,怎麼挖、怎麼運、怎麼處置?航空限高,如何協調處理?施工過程中,要保證安全,不影響航運……」
面對全新的情況,過去的很多經驗用不上,只能迎頭而上,不斷創新、突破。由於涉及三地,諸如在大橋上發生事故如何救援,受傷該送到哪裡的醫院,交通事故如何管理等,都需要做充分的研究、溝通,一項一項的談好、落地。
餘烈談到,作為負責港珠澳大橋投資建設運營的建設單位,他們要把工程建好,把設施養護管理好,讓大橋具備通行的條件,提供高效的服務。
廣大建設者,用他們的汗水和青春鑄就了舉世矚目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在此,為港珠澳大橋龐大的建設大軍點讚,為他們的執著與付出點讚。
港珠澳大橋
凝聚著無數橋梁設計師和施工人員的
智慧和汗水
展現了中國最高的工程水平
嶽陽的餘烈,堪稱大橋建設者中的「元老」
但他也只是其中一員!
這些年來,有多少大橋建設者如他一般
青絲變華發……
請把讚美和掌聲獻給大橋的建設者們
他們用汗水和青春鑄就了
這座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
向偉大的建設者致敬
圖文來源:嶽陽日報微信公眾號
江西餘建海:鑫藝建鑫木雕紫鑫閣根石藝術文化館
本期推薦餘氏家族優質產品 :
餘氏紅果寶山楂紅素,長按二維碼進紅果寶商城。
提供信息請聯繫:微信號13872510518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本公號
中華餘氏宗親聯合會
餘氏家族歌曲:《天下餘氏一家親》
餘氏資訊:你想要的餘姓資料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