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2021-01-09 金羊網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金羊網  作者:陳亮、彭啟有  2019-07-02

文/金羊網 記者陳亮、彭啟有

圖/金羊網 記者陳亮

7月1日上午,廣東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廣州珠島賓館珠島會堂舉行。蘇權科、鍾南山、費英英、彭彬、盧永根(黨林夕代講)、甘學德、孫建國7名報告團成員深情分享個人事跡、心路歷程,金羊網記者為您逐一整理了7位先進人物的基本情況和演講稿,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故事吧!

▲7名報告團成員接受獻花

蘇權科簡介

蘇權科,男,196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榮獲2017年度全國科技創新人物、2018年國際橋梁維護與安全協會(IABMASE)傑出貢獻獎等榮譽,其所在的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獲評「南粵楷模」。

蘇權科長期從事公路、橋梁工程的勘察設計、科研、技術管理等工作。從2004年起,在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及後設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任總工程師,全面主持了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和科學試驗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在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套技術成果,創造了中國標準與中國橋梁新品牌。

▲蘇權科作事跡報告

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蘇權科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蘇權科,是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

去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不正是數萬建設者初心逐夢、勇擔使命的奮鬥歷程嗎?

作為一名橋梁人,「建設世界一流橋梁」一直是我的夢想。從陝南的漢江大橋,到廣東汕頭海灣大橋、臺山鎮海灣大橋,到廈門海滄大橋,我親歷了多座橋梁工程的建設。回頭想想,自己參與的每個項目,似乎都是在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做準備。

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橋梁界前輩提出在伶仃洋建橋。那時我大學畢業剛到廣東工作,就夢想有朝一日能參與這樣的世紀工程。2003年港珠澳大橋正式啟動籌建之後,我被任命為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技術負責人,後來擔任總工程師,在伶仃洋一幹就是15年,從年富力強,到如今已經兩鬢泛白。

而在伶仃洋上,我更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百年滄桑。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人就是從這裡打進來的。在這裡建橋,一定要建一座國際一流的橋,一座給中國人爭氣的橋!這就是我們橋梁人的初心和使命。

港珠澳大橋承載著幾代橋梁人的夢想,要夢想成真,每一項前期工作都要紮實。15年裡,我們先後組織開展300多項專題研究,主持審查幾十萬張圖紙,反覆論證修改幾百本設計施工方案,期間還要克服內地與港澳地區在政策法規、管理體制、辦事程序、技術標準等方面差異帶來的諸多分歧,五千多個日夜,團隊成員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大家拍過桌子,也紅過臉。

記得在做橋梁工程的一個首製件時,我和技術人員反覆研究測算,開了十幾次論證會。開到最後幾次,大家心情都很急躁,一位專家衝我喊:「我已經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比在其他工程做得好多了,你怎麼還不滿意?」

因為,我不想留遺憾!

國之重器來不得半點馬虎,大橋的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是我國首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記得方案討論初期,一名外國專家就質問我:目前國際上最好的挖泥船能挖到水下36米,在海面以下開挖將近50米深的槽,你們能挖出來嗎,挖出來能穩定不塌、不淤積嗎?大橋海中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壽命要達到120年,我們歐洲八個國家,聯合研發了六年,也才剛剛解決。你們有這項技術嗎,你們行嗎?

我們行嗎?當時我心裡也很忐忑。之前咱們確實沒做過啊!

但無論是技術引進還是轉包,西方公司給的報價都極高。面對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卡脖子技術,怎麼辦?我們橫下一條心,從零開始,自主攻關。你卡脖子,我就挺起腰杆子。

後來,我們成功開挖出了世界上最長的海下深槽,達5.56公裡;我們還成功研發出了耐久性超過120年的鋼筋混凝土設計方法(被業界稱為港珠澳模型),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沉管構件,每個長達180米,重達8萬噸。要把這麼大的傢伙從島上拉到深海精準安裝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沉管安裝過程,我記憶猶新。安裝第1節時,計劃26小時,但花了96個小時,現場所有人四天四夜沒合眼。

安裝第15節時更是坎坷,期間經歷了兩次基槽異常回淤,我們頂著多方面的壓力,三次出海,兩次返航。第一次返航回拖的路上,浪打上來比人還高,一個工人在前方操作,另一名工人拽著他,非常危險。可在生死面前,我們的工人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第二次無奈再次返航時,一船男子漢都默不做聲,淚流滿面。2015年3月24日,我們第三次踏浪出徵,終於在40多米深的海底成功實現對接。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混凝土預製沉管和1節12米長的「最終接頭」組成,「最終接頭」所採用的「小梁頂推主動止水」技術屬於世界首創。

2017年5月2日,「最終接頭」安裝全球矚目。世界綜合吊裝能力最大起重船「振華30」,吊起6000噸重的「巨無霸」接頭,在28米深的海下安裝合龍,全場頓時一片歡呼。但我們卻還在焦急地等待最後的偏差測量結果。數據報來了,偏差15釐米!15釐米的偏差,對於海中水密工程算是成功了。現場不少專家都覺得「可以接受」,並提醒我們返工風險極大,但我們不想讓這個超級工程留下任何遺憾,最終還是決定重新調整,二次「返工」。5月4日晚8點43分,執著的大橋建設者經過34小時驚險奮戰,成功將線形偏差從15釐米縮小到0.8至2.5毫米之間!

就是因為不湊合,我們才能在國際上樹標杆!

▲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

大家應該都看過,港珠澳大橋上有幾座具有象徵意義的鋼結構橋塔——中國結、風帆塔、海豚塔。這些鋼塔造型獨特、非常漂亮,但每個都超過100米高、近千噸重,最重的海豚塔達到3000噸。這些鋼塔都是先在工廠預製好,再拖到海上直接安裝。在海上變幻莫測的風、浪、流、湧複雜環境下,安裝這些巨大的異形塔,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尋找鋼塔安裝最佳窗口期,每次安裝都是從凌晨2點鐘起就開始準備,早上4、5點起吊,在傍晚行蹤捉摸不定的「海湧」到來之前安裝完畢,整個過程歷時15、16個小時。期間,需要用兩個大型浮吊把鋼塔平穩地吊起,前後左右高低落差不能超過10釐米,在海中作業,考驗的既是裝備工藝,更是建橋人的耐心和勇氣!幸運的是我們沒有讓大家失望,而且還讓國際同行感到驚嘆!這是中國製造、中國工法的又一次世界紀錄!

15年來,圍繞港珠澳大橋建設,我們研究制訂了63本技術標準,獲得了600多項專利,形成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建立了跨海通道建設工業化技術體系。現在不少外國橋梁建設都關注「中國方案」。丹麥到德國的費馬恩海峽要修跨海通道,公示方案就明確表示,如果選用橋梁方案,就必須採用鋼結構,而這麼大規模、這麼高難度,只有中國能生產。

為了這座橋,所有建設者都憋著一股勁兒。十幾年來,我時常沒日沒夜想問題、查看現場、討論方案,身體透支嚴重。有一段時間,我會經常性休克,送到醫院檢查,多項指標都不正常。我愛人非常擔心,勸我歇一段時間,但她也知道,我心繫大橋,不可能停下來。沒過多久,在工地做試驗時,我一腳踏空,腳踝骨骨折。

其實不只是我。大橋動工以來,共有2萬多名施工人員、1000多名科研人員投身進來。工地上有一支青年工程師組成的「80後小虎隊」。為克服橋墩接頭處的製造難題,總工孫業髮帶領大家搞了幾個月仍不理想。有天深夜,值班領導到工地查看,在月光下竟發現他抱著橋墩,臉貼著在和混凝土說活。高級工程師、「鐵娘子」張寶蘭,在荒島上與混凝土相伴7年,光試驗就用壞了5個攪拌機,因摔傷才休過一次假,終於保證了百萬方沉管混凝土無裂縫。就在這七年裡,她錯過了兒子的中考和高考,失去了她深愛的母親。我想說,正是無數中華兒女拼著命建成了這座給中國人爭氣的橋,在世界面前挺起中國的脊梁。

最後我更想說,沒有黨的領導,沒有改革開放,港珠澳大橋永遠只是個夢想。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國家裝備製造能力大大提升,積累了人才和修建跨海大橋的經驗,才使我們有底氣建設、建成世界級工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超級跨海工程建設領域,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參與大橋建設的15年,對我來說,是一場全身心的精神洗禮,更是繼續迎難而上的奮進號角。我們可以自信地說,港珠澳大橋未來120年甚至更長時間將牢牢屹立於珠江口伶仃洋上,見證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謝謝大家!

編輯:白茶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赴陝作報告:不湊合才能在國際上樹標杆
    2日,陝西省總工會舉辦「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主題宣講報告會。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受邀為全省一線工人、勞模和工匠代表以及路橋專業的學生代表分享港珠澳大橋建設背後的故事。蘇權科,陝西寶雞岐山人,1987年畢業於長安大學,曾先後領銜設計陝南漢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臺山鎮海灣大橋、廈門海滄大橋等。2003年,港珠澳大橋正式啟動籌建之際,他被任命為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技術負責人,後擔任總工程師。2018年10月,在伶仃洋上奮鬥15年後,蘇權科終於完成了自己曾許下的「建設世界一流橋梁」的夢想。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人生,就是奔跑
    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工程的正式通車,離不開整個建設團隊的努力奮戰,更離不開港珠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從47歲到61歲,林鳴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這座大橋上,帶著4000人的團隊,讓「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成為現實。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這是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關注)   本報記者 馮 華   一橋跨三地,唇齒更相依。
  • 春節七章話家國 |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八年了,終於回家...
    △建成後的港珠澳大橋從2009年項目開工,到2018年正式通車,中國建設者們踐行著新時代的奮鬥精神。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從2010年(島隧工程)動工,到去年10月份大橋正式通車,我和我們團隊是(見證了)從一片茫茫的大海,到今天建成這樣一個大橋的過程。因為我們付出了,我們每年都不回家,我們幹出一個我們心目中好的工程,我們很值得。林鳴:今年這個春節是我們這個團隊正式第一次放假的一個春節,很多人這8年都沒有回去過一次,今年是第一次回家過年。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景航拍太震撼!
    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先來看一段航拍↓↓↓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
  • 港珠澳大橋電影觀後感
    牛頭島本是伶仃洋上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工程師們將這裡改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製造工廠,為港珠澳大橋生產了33節沉管。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夢想的裡程碑之作,將兩岸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如今,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出世界橋梁建設的重心已在中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
  • 餘烈|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優秀的長理人!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港珠澳大橋篇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的精彩答講令人印象深刻。
  • 「珠港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曾經堅守項目8年,滿頭青絲變白髮
    8年的堅守,只為讓多個第一屬於中國。 2018年10月24日,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每一個大國重器的誕生,都離不開在他背後辛苦付出的科學工作者。港珠澳大橋的竣工也意味著一批優秀的科學工作者將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為大家講述獨屬於他們背後的故事。
  • 【中國科學報】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
    港珠澳大橋。視覺中國供圖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廣袤而神秘的海洋給予人們無限想像,但它同時又是具有強腐蝕性的嚴酷自然環境。其技術成果已經在秦山核電站海水冷卻迴路系統、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用天然氣管道彎管、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等重大基礎防腐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港珠澳大橋是一個「硬骨頭」,金屬所科研人員迎來了新的挑戰。  「普通鋼板在這個地方,當天就會生鏽。經過普通防鏽漆處理,大概防鏽時間也就是半年到一年。」時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說。
  • 福利 | 珠港澳大橋這一幕超震撼!這次有點不一樣…
    該劇聚焦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全景式塑造了建橋工人、技術人員、指揮協調人員等群體形象,是一部大工業題材的現實主義話劇作品。選取了大橋建設中的典型事件:人工島上的颱風搶險,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創始人員「十三太保」的堅守,沉管安裝的一波三折,大橋海底隧道最終完美接合等情節。
  • 堅守港珠澳大橋
    他們的呼聲不斷從港珠澳大橋戰「疫」一線傳來。    在世紀工程、口岸一線,他們是挺身而出處置疑似染疫旅客的海關關員,是毅然「逆行」護送湖北籍旅客入境的邊檢民警,是用真情服務傳遞口岸溫度的青年志願者。    邵梁是珠海市青年文明號集體——港珠澳大橋海關旅檢一科查驗組的號長,也是該關疫情防控專業技術組的一員。為應對集中性的疫情風險,有5年黨齡的他主動請纓,首個完成了對有發熱體徵的染疫嫌疑人的醫學排查。    「14天內是否去過湖北?」「是否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
  • 包場首選|紀錄電影新標杆《港珠澳大橋》,致敬所有勞動者!!!
    向港珠澳大橋數萬名建設者致敬!感受國人的力量,愛我中華!!、珠海文廣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將在2019年5月1日全國上映。本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表現了中國橋梁建設者們自力更生、「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水文、地質、白海豚、防颱風和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的建設難題,並將大橋主體工程橋、島、隧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人民網評論說: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裡程碑之作,該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被英媒《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不僅代表了中國橋梁先進水平,更是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系興化人 曾參與建設潤揚大橋
    11月1日上午8點半,珠海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記者見到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傳奇人物林鳴,他穿著一身工作服,滿面笑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位溫和的長者。聊天時,林鳴時不時掏出紙巾擦汗。當然,這不是緊張,他剛跑完步,所以流汗,為了將最好的狀態展現在家鄉人面前,他早上特地出去跑了一圈。
  • 上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
    上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竟有人把魚竿從港珠澳大橋伸出……>港珠澳大橋水域是海事部門重點監管區。海事部門提醒,港珠澳大橋水域嚴禁任何船舶運輸垂釣者非法登墩垂釣。垂釣愛好者應完善自身法律知識,提高安全意識,通過正當渠道選擇安全水域垂釣。該抓!找塊安靜又安全的水面不好嗎?
  • 漫畫|「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港珠澳大橋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這位大橋「先生」引以為傲的技術,很多是世界首創,為它贏得了海內外的讚譽。
  • 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全靠它了
    中科院金屬所材料耐久性防護與工程化課題組負責人李京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完成了大橋基礎鋼管複合樁(含鋼管樁)防護塗層工藝設計、陰極保護系統設計、原位腐蝕監測系統等,研製出用於大橋橋墩的新一代高性能環氧塗層鋼筋,保障了港珠澳大橋基礎120年耐久性設計要求。」
  • 漫畫| 大家好,我是港珠澳大橋,我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
  • 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定了!
    綜合來源:廣東省發改委、香港文港報、南方+、LOVE珠海等橫跨三地的巨龍——港珠澳大橋照片拍攝時間為12月2日21時58分,顯示通關時間還剩29天2小時0分23秒,照此計算,港珠澳大橋通車精確時間為12月31日23時59分。
  • 「港珠澳大橋」海水深100米,橋墩如何打造?佩服中國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海水深100米,橋墩如何打造?佩服中國工程師我國總是被其他國家稱作基建狂魔,確實從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以及建設速度來看,我國確實像是一個狂魔!那麼你們知道,能夠成為別人口中的基建狂魔需要做到哪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