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首次測得單個晶體斷層處的量子機械振動

2021-01-17 量子認知

晶體通常以其肉眼無瑕的外觀而受到人們稱讚,可是它們在納米級上可能會具有缺陷,而這些缺陷可能會影響各種高科技設備中使用的晶體材料的熱和熱傳輸特性。

加州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採用最新開發的電子顯微鏡技術,首次測量了單個晶體斷層處的聲子光譜,即晶格中的量子機械振動,並發現了靠近瑕疵聲子的傳播。該重要發現研究論文,題為:「電子顯微鏡成像的單缺陷聲子」,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

如圖所示研究團隊首次所測得的聲子在晶體中單個缺陷中的量子機械振動,該突破性進展為在高科技設備中使用更好的工程材料打開了大門。

論文主導、加州大學物理與天文學教授、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教授、潘曉慶(Xiaoqing Pan)說:「在晶體材料中經常發現點缺陷、位錯、堆垛層錯和晶界,這些缺陷會對物質的導熱性和熱電性能產生重大影響。」

他說,有足夠的理論來解釋晶體缺陷和聲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但由於較早的方法無法在足夠高的空間和動量解析度下觀察現象而很少進行實驗驗證。研究團隊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中通過空間和動量分辨振動光譜學的新發展解決了這個問題。

通過這種技術,科學家能夠觀察到立方碳化矽中的單個缺陷,立方碳化矽是一種在電子設備中具有廣泛應用的材料。研究團隊很熟悉碳化矽的缺陷是如何表現為堆垛層錯的,理論工作已經描述了熱電的影響,但是現在研究小組已經提供了直接的實驗數據來表徵聲子與單個缺陷的相互作用。

潘說:「我們的方法為研究材料固有和非固有缺陷的局部振動模式開闢了可能性,」 「我們希望它在許多不同領域中找到重要的應用,從對引起熱阻的界面聲子的研究到為優化材料的熱性能而設計的缺陷結構。」

參考:Xingxu Yan et al. Single-defect phonons imag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Nature(20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49-y

相關焦點

  • 量子聲學新進展:利用聲子晶體,簡化混合聲動力裝置結構
    而這一基本理論也有望衍生出新的量子裝置。此次研究的主要挑戰,在於製造千兆赫茲範圍的聲諧振器。在此次發表在《自然通訊·物理學》的新報告中,Aleksey N. Bolgar以及俄羅斯與英國的「人工量子系統與物理學」研究團隊詳細描述了一種通過聲子晶體或聲學超材料取代聲學諧振器,從而實現顯著簡化的混合聲動力裝置結構。
  • 石英晶體為何能準確定義一秒鐘?
    看到這裡,你肯定疑問石英晶體高而穩定的振蕩頻率是怎麼來的吧?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下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與石英晶體其他的運用。一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當石英晶體在某個方向受到機械應力的作用而變形時,其內部就會產生極化現象,同時在其表面會產生極性相反的電荷;當外力消失時,又恢復到不帶電狀態,當外力方向改變時,電荷極性也隨之改變,這種現象稱之為壓電效應。
  • 站在風口的量子科技 會帶火金剛石產業嗎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提出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首先,量子科技是什麼?量子科技目前主要有四個應用領域:量子通信(也稱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傳感和計量。
  • 《自然》雜誌:範德華磁性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除了高速傳輸外,光子還具有出色的低噪聲特性,使其成為探索量子力學的理想之選。這種引人注目的應用的核心是確保穩定的光源,尤其是在量子狀態下。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晶體中的電子上時,傳導電子可以與半導體中帶正電的空穴結合以形成束縛態,即所謂的激子。激子像電子一樣流動,但是當電子空穴對重新聚在一起時發光,激子可以加快整個數據傳輸電路的速度。此外,許多外來物理相(例如超導)是激子產生的現象。
  • 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 編輯:金磊、張佳、小芹【新智元導讀】前一陣子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轟動全球,而近日,科學家首次拍到
  • 頂級學術期刊PNAS發表本源量子與中科大合作成果
    演示非近鄰諧振子聲子模式的Rabi振蕩、Ramsey幹涉及其電學調控性能隨著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發現可以利用表面聲波、納米諧振子等器件來產生、傳遞和操控少數甚至是單個聲子,並探索其在經典和量子信息處理方面的應用,其中諸多應用均需要以實現不同諧振模式之間的相干操控為前提。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科學家實現金剛石陣列深度彈性應變,或開啟微電子量子應用新時代
    談及 2021 元旦當天發在 Science 的論文,現為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的陸洋作出如上概括。他告訴 DeepTech:「未來,鑽石將不只是傳統印象中昂貴寶石,人造金剛石也不再是一種機械加工材料,金剛石還將會是一種極具潛力的電子材料、光電材料。」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 《自然》子刊:新設計首次生成單個細胞染色體三維圖
    《自然》子刊:新設計首次生成單個細胞染色體三維圖  CHEN • 2021-01-16 17:21:03 來源:前瞻網 E2888G0
  • 40千克的鏡子被量子力學「踢了一腳」,科學家首次發現宏觀物體量子...
    2015年,LIGO探測到了由雙黑洞併合引起的引力波信號,是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其主要設備是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和華盛頓州漢福德的兩個雷射幹涉儀。具體而言,在LIGO幹涉儀中,有兩條長4公裡的真空管道,末端各懸掛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雷射光束通過反射鏡被分為兩束,沿兩臂同時分別射出,並在鏡子處形成反射。
  • 金屬晶體——晶體、非晶體
    一、晶體與非晶體固態物質按其原子(或分子)的聚集狀態可分為晶體與非晶體兩大類。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幾何規律作規則排列而形成的聚集狀態,稱為晶體。原子(或分子)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形成的無序的聚集狀態,稱為非晶體。
  • 離奇而迷人的量子物理學:人類也是一種波
    當眾多中高能量光子撞擊晶體時會發生上圖的情況,即光線穿過色散稜鏡,分離成清晰可辨的不同顏色。若光子在離散空間中撞擊該稜鏡,晶體只能移動離散而有限的空間步長,僅有單個光子可以進行反射或投射。有些地方,波紋會疊加,產生比單個波浪更大的漣漪。而有些地方,波紋相互抵消,波紋經過時水面保持平靜。這種具有相長(加)和相消(減)幹涉交替區域的幹涉圖樣組合是波的特徵。200多年前,託馬斯·楊在系列實驗中首次發現,光也呈現出上述波狀圖案。
  • 量子超算北鬥晶體 濟南尖端科技「寶貝」井噴
    量子雷達、量子晶片在濟南實現產業化,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委員會落戶濟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北鬥導航、航天科技、人工晶體等尖端項目相繼落地,新一代神威E級原型機系統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正式啟用,全球首家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2019濟南國際超級計算產業博覽會成功舉辦。
  • 提問:讓人上癮的振動是怎麼來的?
    當然旗艦標配的艾為芯自然也沒有缺席!真我X50 Pro 玩家版內置「噠噠噠」的超振感Tactile Engine 線性馬達並沿用realme X50 Pro所採用的艾為高壓觸覺反饋IC產品,實現了4D 振感2.0。立體振感,一「觸」即達,專為「追求極致的真粉玩家定製」!線性馬達一定能噠噠噠嗎?
  • 新型量子數據機可連接量子網際網路
    中國航空報訊:量子物理學不僅在量子計算領域而且在量子網際網路方面都有望取得巨大進步,量子網際網路是將數據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的下一代框架。現在,科學家發明了適用於量子數據機技術,該技術可以充當網絡網關。
  • 科學家首次在室溫條件拍攝到激子極化激元納米圖像!
    導讀最近,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 Zhe Fei 帶領的科研團隊, 在室溫條件下,創造出了激子-極化激元,並研究了其相關特性,還首次拍攝到了這種準粒子的納米圖像。關鍵字準粒子、激子極化激元、光子、半導體、量子背景今天,我們還是從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開始。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它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中美學者重大突破:首次實現分子與原子間「跨界」量子糾纏
    新華社合肥5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的基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合作,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子間的「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開闢出構建多體系複雜量子信息處理器的新路。
  • 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在超微小的世界裡,量子世界的特殊性質佔主導地位。在這裡,電子以電流的形式流動,表現得像波,並受到一種稱為量子幹涉現象的影響。博科園-科學科普:操縱這種量子現象的能力可能有助於開發具有不同尋常特性的新型納米電子設備。感興趣的不僅是測量單個分子的量子現象,還包括控制它們。這使我們能夠理解分子系統中的基本電荷傳輸,並研究新的設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