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一半爆款電影出自新公司

2021-02-22 虎嗅APP

提到電影公司,自然少不了萬達、華誼、博納、光線、樂視五大民營公司。在整個電影行業,五大不管是在作品的產出和口碑,以及公司的個體影響力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儘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五大目前的生存現狀都開始有了不同程度地變化。

與此相對的,近來電影行業卻接連爆發出很多新銳公司,像嘉映影業、和和影業、真樂道等等。雖然這些公司在產出量和影響力上不及五大,但它們均出現過至少一部的高口碑爆款作品,實力不容小覷。

對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通過這三年國內電影市場出現的爆款作品,盤點出隱藏在其中的25家新銳電影公司。據統計,在2016年至今的111部過億國產片中,由這25家新銳公司參與主出品的影片就有53部。而這25家公司,大體也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導演型:讓位法定代表人,掌握實際主動權

在上述統計的25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都屬於導演型公司。其中,橙子映像的鄧超,真樂道的徐崢,騁亞影視的陳思誠屬於由演員轉型為導演,繼而創建自己影視公司的一類。剩下的,像七印象的管虎、壞猴子的寧浩,東陽美拉的馮小剛等則都是實實在在的導演。

通過表格信息也可以看到,這11家公司雖然都是導演的公司,但大部分公司的實際法定代表人卻另有其人。

像鄧超橙子映像的代表人是錢瑞,徐崢真樂道的代表人是其經紀人劉瑞芳,管虎七印象的代表是其妻子梁靜,寧浩壞猴子的代表人是王易冰,陳國富工夫影業的代表人是陶昆,田羽生新聖堂以及馮小剛東陽美拉的代表人都是其大股東華誼的創始人王中磊,陳思誠騁亞影視的代表人則是其大股東萬達的總裁曾茂軍。

▲鄧超

雖然讓位法定代表人,但可以明顯看到,這些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的關係尤其密切,而且基本上都是股東身份。另外,「讓位」也可以使明星導演不分心於公司管理,而是專注於內容把控和創作,掌握真正的主動權。

拿壞猴子來說,寧浩在公司的職位是藝術總監,王易冰則是CEO。寧浩曾在採訪中提到,「我只懂創作,不懂宣傳,得找個人來幫我」,而王易冰就是寧浩需要的這個人。在具體的公司事務上,任何與內容相關聯的都由寧浩把關,但真正的決策者還是對市場和宣發更加了解的王易冰。

▲寧浩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8家公司,剩下3家,韓寒的亭東影業,董成鵬的他城影業,以及閆非因創作《西虹市首富》而順勢創建的西虹市影視,則都是導演自己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

在作品上,上述11家公司,除了西虹市影視目前只出品過一部《西虹市首富》外,其餘都出品過多部作品,而且不乏爆款。

橙子映像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鄧超和楊冪主演的《分手大師》,公司以往參與的影片類型也都是以這樣的喜劇愛情為主。近年來,《戰狼2》《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這些「硬片」也都開始有著橙子映像的身影。

2012年,《泰囧》的一炮而紅,讓真樂道出現在業內視野。今年,《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風語咒》等4部爆款作品的接連出現,更讓真樂道賺足了聲望。這也可以看出徐崢抓項目的獨到眼光。

此外,今夏最火爆的《我不是藥神》是壞猴子影業操盤完成的,最近剛上映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則是工夫影業的作品。亭東影業的《乘風破浪》和他城影業的《煎餅俠》也都是爆款之作。

以上提到的這些公司除了自家項目外,還參與出品一些其他項目,而像七印象、東陽美拉、新聖堂、騁亞影視,目前出品過的作品都是自家項目,即都是自己導演的作品。

七印象最近的一部爆款作品是2015年由馮小剛主演的《老炮兒》,新項目《八佰》目前也已經正式殺青,進入後續階段。去年引起全民觀影嘲的《芳華》是東陽美拉的作品,年末大火的《前任3》則是導演田羽生公司新聖堂的作品。轉到今年,騁亞影視的《唐人街探案2》更是拿下了春節檔冠軍。

捆綁人才型:入高層、分股份

導演自己開公司,首先不用發愁的就是內容資源,因為導演本身就是生產者。但對於真正的新銳公司來講,內容創作就是首先擺在面前的一道坎兒。捆綁人才便是新公司為解決內容創作難題而想出的應對措施。在上述25個新銳公司中,宸銘影業、嘉映影業、和和影業以及黑螞蟻影業都屬於這一類型。

宸銘影業成立於2011年,《南極之戀》《絕世高手》都是出自宸銘之手。而且這兩部影片的導演吳有音和盧正雨也都是宸銘綁定的人才。2016年,文章執導的《陸垚知馬俐》同樣是宸銘主出品的項目。

嘉映影業的創始人是有著「華語電影金牌製片人」之稱的覃宏。一直以來,嘉映影業與一些港臺導演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像陳可辛、許鞍華等。

因此,翻開嘉映影業的履歷可以看到,其作品也大多以有著港臺元素的作品居多。像《親愛的》《七月與安生》《喜歡你》《黃金時代》。雖然這些影片並未取得太高的票房成績,但仍稱得上是各自類型體量裡的小爆款了。這也讓成立僅有6年的嘉映成長為當下電影行業的佼佼者。

和和影業董事長是原本任職於五礦國際信託副總經理的楊巍。正如之前楊巍在接受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專訪時說到,自己不是一個專業的電影人,所以在公司發展上,楊巍帶領和和影業更多的是選擇綁定有內容產出能力的專業電影人。比如,曹保平、忻鈺坤、郝傑等。

以忻鈺坤為代表的青年導演與和和影業更多是一種項目合作的關係,而像曹保平、郝傑,包括陳坤等則一邊是和和的內容創作者,一邊是以和和影業股東的身份存在著。這樣雙層關係的存在,其實是更加牢固和有利於公司發展的。

因此,自從2016年因《美人魚》一炮而紅到現在,和和影業又持續產出《邪不壓正》《暴裂無聲》《西遊伏妖篇》等爆款之作,成功在業內佔據一席之地。

除了曹保平、陳坤等,和和影業還有一個股東叫劉博。他也正是黑螞蟻影業的董事長。實際上,和和影業與黑螞蟻影業也有著剪不斷的聯繫——劉博持有和和影業的股份同時,和和影業也持有黑螞蟻影片的股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歐豪也是黑螞蟻影業的一大股東。而背靠和和影業和歐豪,成立3年的時間裡,黑螞蟻影業也產出了像《追兇者也》《暴裂無聲》《青禾男高》等作品。

IP孵化型:依託文學大IP,孵化電影新產品

綁定人才是緊抓內容環節的一類,此外,依託熱門的文學IP孵化電影項目也是新銳電影公司針對內容端形成的一類。這一類公司有南派泛娛、磨鐵娛樂、中匯影視三家公司。

南派泛娛是由作家南派三叔及其合伙人葉方倉、葉在飛、陳戴閣共同創立。南派三叔自身其實就是一個內容生產者,其筆下的《盜墓筆記》系列、《怒江之戰》系列、《沙海》系列等都是網友熱捧的文學IP。如今,已經改編成電影的《盜墓筆記》也斬獲10億票房,成為當年的爆款電影。

磨鐵娛樂雖成立於2015年,但其母公司是成立於2007年的磨鐵圖書。磨鐵圖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大眾類圖書民營出版公司之一。像《明朝那些事》《誅仙》《後宮甄嬛傳》《後宮如懿傳》《暗黑者》等都是磨鐵娛樂旗下的暢銷書籍。而2016年大熱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便是磨鐵娛樂在電影行業的一部爆款作品。

中匯影視同樣是一家主打版權孵化的影視公司,其創始人是6歲坐上新浪副總編,33歲出任盛大文學CEO的侯小強。去年清明檔小爆的《嫌疑人x的獻身》便是出自中匯影視之手。而接下來馬上要上映的《快把我哥帶走》也是中匯影視的作品。

平臺型:背靠大樹好乘涼

在25家新銳電影公司當中,還有一類特殊的存在,它就是以百度、阿里、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建立的公司。

其中,百度旗下的愛奇藝在2014年成立愛奇藝影業。同年,阿里旗下優酷也成立了自己的合一影業,但目前,合一影業已歸入阿里影業旗下。2015年,騰訊也先後成立企鵝影業(後在2016年更名為企鵝影視)和騰訊影業,布局電影行業。

相比於從零起家的新公司,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強大的流量和宣傳資源,這些平臺型公司在進行電影項目的開發和運作時也便有了更多的天然優勢。

到目前為止,愛奇藝影業已經參與了十多部電影,像《芳華》《妖貓傳》等都是口碑之作。《喜歡你》《殺破狼·貪狼》則出自阿里影業之手,《機器之血》《戰狼2》中也有著之前合一影業的身影。剛剛上映的《西虹市首富》的出品方和發行方也都是阿里影業。騰訊影業則出品有《動物世界》《熊出沒·變形記》等作品。另外,像《金剛·骷髏島》《神奇女俠》等國外大片也都有騰訊影業的參與。

目前,在背後強大資源的加持下,平臺型公司也逐漸向集製作、營銷、發行、票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式模式靠攏。如此,較於傳統五大偏向發行的發展模式,趨於「全能」的平臺型公司最終也或許會成其強勁對手。

其它:穩紮穩打,部部爆款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剩下的極客影業、嘲風影業、拾谷影業三家公司,都不能準確劃分到上述三類裡。而且,雖然這三家公司知名度略低,產出的作品數量也偏少,但每一部都稱得上是實打實的爆款。

極客影業是2016年大火的《七月與安生》的操盤者。2013年,極客影業創始人陳樂買下《七月與安生》的電影版權,並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創作。最後,影片兩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馬思純也憑藉此片獲得第53屆金馬獎雙影后,影片也在多個電影節中提名最佳影片。《七月與安生》是極客影業操盤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目前的唯一一部作品。

嘲風影業則是目前華語電影第一《戰狼2》背後的製作方和出品方之一。在《戰狼》的創作過程中,嘲風就曾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出現過,不過,當時的嘲風,還是「華宇嘲風」。

從數量上看,拾谷影業目前的業績是略高的。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都有著拾谷的參與,今年清明檔大爆的《後來的我們》也是出自拾谷之手。

對比傳統的五大民營公司,可以看到,這些新銳公司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像工夫影業、和和影業、亭東影業、真樂道等,目前也都已經晉升為第一梯隊,成為國內電影市場持續不斷的優質內容產出供應者。而在未來的時間裡,這些新銳公司也說不定會像演員界層出不窮的「新四大花旦一樣」,醞釀出下一個新五大民營公司。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這麼大的太陽,每天上班還要生一堆悶氣

誰不需要一個「職場保命利器」

懟天懟地懟到戲精昏過去

穿上這件「職場內心戲系列T恤」

老闆想批評你都得三思而後行

👇👇👇👇👇👇

相關焦點

  • 低調入行三年時間,這家公司瘋狂收割今年90%的爆款電影
    都不是,事實上剁椒娛投(ID:ylwanjia)想說明的是,上述所有大熱的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出品方:耳東影業。許多人或許會對這個名字有一絲陌生,這家影視公司成立不過三年,完全算得上行業裡的新兵。但就他們參與出品的作品而言,你或許不會用「新兵」來形容這家公司,除了集齊今年到目前為止大半的熱門國產電影之外,他們參與出品過的電影還包括《追龍》《殺破狼·貪狼》《使徒行者》等港產高票房影片,目前耳東影業參與出品的電影票房已經近100億。
  • 2018電影公司無新秀?
    但今年電影市場,如此「新」的特點背後必然是絕對「新」的資本風向。在今年綜合票房最高的前10部國產片中,有7部電影的主出品中站著新秀公司。這裡指的新秀公司並非北京文化、歡喜傳媒、開心麻花、新麗傳媒,這些公司本身就已經在市場得到了充足的驗證。
  • 2016網絡大電影年終盤點:愛奇藝公布近三年票房分帳榜單,十大趨勢...
    網絡大電影誕生於2014年,成名於2015年,爆發於2016年。作為伴隨著網際網路視頻行業興起的新市場,網絡大電影在院線電影遇冷的2016年逆勢上升,影片數量和市場規模都實現了指數級增長。市場規模漸成,成為無數青年電影人的一片沃土,為視頻平臺帶來新的增量,也為中國電影注入了新鮮血液。
  • 2016網大年終盤點:愛奇藝公布近三年票房分帳榜單
    網絡大電影誕生於2014年,成名於2015年,爆發於2016年。作為伴隨著網際網路視頻行業興起的新市場,網絡大電影在院線電影遇冷的2016年逆勢上升,影片數量和市場規模都實現了指數級增長。市場規模漸成,成為無數青年電影人的一片沃土,為視頻平臺帶來新的增量,也為中國電影注入了新鮮血液。
  • 今年為何沒有爆款古裝電影?
    其實,看向近三年的古裝電影,雖然每年上映的數量不是很多,僅有十幾部,但大部分都有著過億的成績,像《捉妖記2》《西遊伏妖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更是有著幾十億的成績。而且這些古裝電影大部分也都是由一定規格或知名的業內團隊來操盤的,像《竇娥奇冤》《喜樂長安》這類小體量的電影還是少數。
  • 全球女性遊戲玩家12億佔比近一半,女性向手遊《戀與製作人》如何...
    而在國內遊戲市場,《戀與製作人》是一部出圈的女性向爆款,一度火遍全網,也讓騰訊、網易等諸多大廠關注到了這個曾經小眾的賽道,並成為不少遊戲公司的標配。開音樂會、做密室、動漫… 《戀與製作人》全面嘗試IP運營上線三年,曾經的爆款女性向手遊開啟了IP化運營的嘗試。
  • 為Magic Leap開發AR遊戲的公司Weta Gameshop裁撤近一半的員工
    (VRPinea 5月8日電)今日重點新聞:VR企業培訓Vantage Point完成225萬美元融資;Unity收購AR/VR行業解決方案公司Finger Food;為Magic Leap開發AR遊戲的公司Weta Gameshop裁撤近一半的員工01
  • 疫情期間上新30部無一爆款!網絡電影何時能逆襲院線大片?
    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個小時。問個問題:宅家這一個多月,看網絡電影是否成了你的新愛好?至少,下面這兩個同樣內容下,方向完全相反的文章標題,證明目前大眾對國內網絡電影的整體認知,還遠未達到院線電影那樣的高度:近30部新片無一爆款,網絡電影春節檔撲街了嗎?2020開年12部影片破千萬,網絡電影拐點到了嗎?
  • 東吳基金2019淨虧近億元排名倒數第一 2020一季度規模創近三年新低...
    近兩年來,東吳基金的規模排名已步入明顯的下滑通道。多隻基金跌入迷你基金行列。   財經網金融據數據統計,東吳基金旗下29隻產品,超過一半規模不足億元。其中處於紅線下的的有10隻。   據財經網金融統計,東吳基金自2018年11月以來就沒有新產品發行。業內人士對財經網金融表示,新品申報陷停滯制約公司的發展,同時財務數據也印證了這一因素。
  • 20多家電影公司片單出爐:後疫情時代誰是第一個爆款?
    公司擬在未來三年內,使用不超過5億元與中影開展製片業務合作,「老大哥」強強聯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一起拭目以待。這電影也會同步推出MX4D版本哦~未來還與古天樂的天下一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攜手合作,雙方公司將於兩年內合作製作及發行共10部港產電影,來提振香港電影業,拓展本地電影業市場及發掘電影人才。
  • ...等爆款電影 貓眼、英皇、WangSicong投資的這家公司即將上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此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等等爆款電影席捲了大江南北。現今國產電影商業化已經很深了,資本早已滲透至了娛樂行業的方方面面。而2015年才成立的耳東影業便投資了上述電影。從2016年開始,耳東影業逐漸開始投資電影,包括了《使徒行者》、《紅海行動》、《反貪風暴4》、《我和我的祖國》、《葉問4》等等100多部電影。在耳東影業創立之初,公司作為跟投投資者,參與投資大量電影及電視劇,並積累了影視文化行業的經驗及資源,而進入2018年公司還開始經營電影院。
  • 幾千萬投資的《狼人殺》系列網絡電影驚豔亮相 ,新公司會帶來新局面麼?
    當網絡電影投資、製作全面升級,品質驅動拉新的能力增強,它就成為平臺繼劇、頭部動漫、院線電影之後,又一個有力的用戶增長點。而一部精品化的網絡電影也是對背後公司自制能力的考驗。 而2017年由婁魁文任製片人的另一部奇幻青春喜劇電影《五年模擬三年高考》也是愛奇藝的S級項目,在今年5月份愛奇藝世界大會上,《五年模擬三年高考》獲得「金鹿角」表彰,事實證明,好內容品質的長尾效應驚喜不斷。
  • 蟄伏三年推出首部原創動畫電影《雪人奇緣》,東方夢工廠有了哪些新變化?
    在這三年中,東方夢工廠也由中美合資變為中方全資,所以《雪人奇緣》這部電影對於東方夢工廠意義非凡。東方夢工廠在成立之初就定位為全球化的動畫電影公司,在成為中方全資後,公司在立足中國下,依舊在積極開拓全球市場。 《雪人奇緣》就是一部立足中國背景下,面向全球的「合家歡」電影,該片選擇「回家」這一主題展開,在廣泛的年齡層觀眾中都可以引發共鳴。
  • 電影院開門後,二十大電影公司的下一個爆款會是哪一部電影?
    小編會以一一給大家介紹,您認為影院開門後第一個爆款會是哪一部電影吶?歡迎大家積極討論,說出您心中的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舉拿下50.13億票房,躍居國產電影票房史第二。同時,這部電影也為光線帶來了2019年近50%的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三體(新)》《白夜行》等新作正處於策劃階段,優質動畫電影仍是光線的「王牌」。
  • 如何複製一部爆款愛情電影?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成就了爆款愛情電影?本文基於對近幾年爆款愛情的分析,試圖從先期項目開發到影片發行營銷,解密這些愛情電影的爆款密碼。  因此,愛情電影也更加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在電影立項之初,就要特別考慮到受眾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的迎合觀眾的期待。在影片的整個生命周期裡,觀眾始終在場。而愛情電影本身投資成本較低,製作周期相對較短的屬性,也使得愛情電影創作者能夠有效把握市場需求和趨勢,創作出符合受眾心理的電影作品,最終以小博大,成就爆款。
  • 網絡電影10大出品公司盤點:他們為何能從2892家公司中脫穎而出?
    除掉企鵝影視等背靠平臺的公司之外,目前在網大市場中表現較為突出的影視公司,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入局較早、出品規模較大並且不乏爆款的頭部公司,包括奇樹有魚、淘夢、新片場和映美傳世文化;第二類則是出品量已成規模,但相對而言缺乏爆款,作品類型化特徵明顯的公司,比如精鷹傳媒、藍藍藍藍影視、凡酷文化;第三類則是出品規模較小、依靠「爆款」驅動的公司,比如傳影文化、完美建信和二友影業。
  • 疑在創作最後作品:畫完一半還要三年
    目前作畫已經完成一半,剩下的一半大概要再花上3年時間才能完成。而屆時,宮崎駿已經83歲了。目前80歲的宮崎駿近照也罕見曝光,照片中的宮崎駿已經明顯比過去要瘦很多,他身穿深藍色的衣服加上格子襯衫,可以說相當具有IT感,身前圍了一件米色的工作套顯得相當專業。正在工作中的宮崎駿笑容燦爛,頭髮和鬍子都早已經全白,不過可以看出宮崎駿的精神狀態相當不錯,看起來很開心,也保養得很好。
  • 2019年電影盤點:科幻、動作類型片受青睞,單片出品公司數量劇增,網際網路公司成績顯赫
    2019年進入尾聲,回顧過去一年的電影市場,既出現了《流浪地球》《哪吒》等票房40億+的爆款作品,《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平民視角」獻禮片,也出現了《少年的你》《誤殺》等優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電影類型題材全面開花,以阿里影業、騰訊影業、貓眼影業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也分別從宣發、出品、創製等多個維度深入產業,存在感滿滿。
  • 北京文化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還能再押中電影「爆款」翻身嗎?
    1月3日,《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等爆款電影的出品方北京文化(000802.SZ)連發3份公告,披露了其因信披違規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公司及相關人員收到北京證監局警示函,以及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公司股份等信息。
  •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衝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