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入行三年時間,這家公司瘋狂收割今年90%的爆款電影

2021-02-20 剁椒娛投

作者/李當心

《西虹市首富》《紅海行動》《邪不壓正》《動物世界》把這樣一列電影片名排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今年的熱點電影集合?爆款系列?

都不是,事實上剁椒娛投(ID:ylwanjia)想說明的是,上述所有大熱的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出品方:耳東影業。許多人或許會對這個名字有一絲陌生,這家影視公司成立不過三年,完全算得上行業裡的新兵。

但就他們參與出品的作品而言,你或許不會用「新兵」來形容這家公司,除了集齊今年到目前為止大半的熱門國產電影之外,他們參與出品過的電影還包括《追龍》《殺破狼·貪狼》《使徒行者》等港產高票房影片,目前耳東影業參與出品的電影票房已經近100億。

而旁人很難想到的是,耳東文化產業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楊凡出身金融背景,此前已經從事投行業務十多年,曾先後擔任中信建投證券國際業務部副總裁、中信建投(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和持牌負責人(香港證監會第9號業務負責人牌照),是個不折不扣的金融人。但楊凡卻表示自己現在是一個電影人,耳東影業也從來不是一家金融公司在做影視,而是藉助資本運作的思路和邏輯,讓耳東影業形成了「資本+電影雙引擎」戰略格局。

儘管參與了如此多的頭部項目,耳東影業的業務卻遠不止於影視投資。其業務板塊還涵蓋了電視劇製作、宣發、影院投資管理、藝人經紀、實景娛樂等。從產業上遊到下遊,耳東影業在三年時間內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布局。

然而耳東的腳步並不止於此,耳東一直以來的使命是做「華人的世界電影」,未來五年內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娛樂生產商。

耳東文化產業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 楊凡

布局賽道,為影視插上「資本的翅膀」

說起為何會進入影視行業,楊凡表示其實算是機緣巧合,「當時從香港回來跟我的搭檔一塊做的創業公司,正好有一個投資機會,有幾部片子可以參與,我們就投了。」

最初參與的幾個項目並沒有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但這些經歷卻讓楊凡結識了很多業內前輩,也逐漸清楚了行業的遊戲規則。楊凡也因此對影視圈產生了興趣,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這個行業立足。

2014年,楊凡與好友陳碩罡(耳東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在北京共同成立耳東的前身源石影視(2017年更名耳東影業)。由於在投行工作多年,見過了各種上市公司案例,因此楊凡把在資本運作上的思路帶入了影視行業,用他自己的比喻來說,就是「投資布局賽道,為影視插上資本的翅膀。」

基於這種思路,耳東會更多地站在賽道布局的角度來規劃公司的業務。首先縱向延伸產業鏈搭建行業基礎設施,完成從供給端(內容)到需求端(放映終端)的初步布局,降低中間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消耗和摩擦。

與大部分新晉影視公司不同,耳東一上來不急於研發自己的作品,而是通過一定規模的參投保證一定市場佔有率和聲量。而立志要做華人的世界電影的耳東把第一站落在了香港的市場。在楊凡的思路裡,香港電影在所有華人電影裡在國際上認可度是最高的,電影工業化程度和市場化也相對較高,從香港市場切入更利於他們通過一些作品鋪開自己的影響力。

「當然我們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策略,在那個時候我們也參與出品了很多項目,有好有壞,但也是通過這些投資,慢慢地開始和很多頭部作品越走越近。」

儘管當時還在摸索,耳東陸續參與出品了《殺破狼·貪狼》、《追龍》、《使徒行者》等多部賣座港產片。而在和香港電影公司的合作上,耳東與英皇集團、太陽娛樂、非凡娛樂、星王朝、天馬傳媒、邵氏兄弟等影視公司達成戰略協議,進行多部影片的深度合作。

耳東從2016下半年開始逐步回歸到更大的內地電影市場,並很快和萬達影業、博納、光線、華策、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貓眼、國影縱橫、五洲、海潤、恆業等建立了合作關係。這一決策不僅是業務拓展的需要,同樣也基於耳東對未來電影市場的預斷。

「在2017年之前,國產片(包括港產片)是有天花板的,但是現在反過來了,海外大片也有天花板,五億、十億基本上是個坎兒。今年上半年國內票房320億,國產影片的票房就達到了189.65億,已經佔到了大半。可以說耳東回歸國產片市場,布局頭部作品的這步棋似乎走對了路。」

除了對爆款的判斷和不斷爭取在頭部作品上的更多選擇權之外,耳東影業還會通過決策分析工具來規避風險。事實上,耳東影業已經孵化了一家主打「電影+人工智慧」的創業公司智影科技,用過去中國票房十年的數據,運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算法創造出一個模型。利用這個模型,可以在影片投資時通過對題材、卡司、票價、檔期等的綜合分析,科學、精準地測算出一個安全邊際。

「所以你別看我們參與出品的項目很多,我們是有自己的金剛鑽的。」楊凡笑稱,「不過隨著自研實力的提升,耳東的投資策略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除了戰略合作夥伴互相支持的需要、或者說頭部,耳東基本不再大規模參投。」

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 耳東之夜

不止投資,力爭實現文娛業態的全鏈共振

在耳東影業的營收裡,影視投資佔據著重要位置。但這並不意味著耳東影業的布局僅僅集中於投資。隨著公司的發展,耳東在內容研發,電影發行,藝人經紀等業務上都開始了自己的布局。

楊凡告訴剁椒娛投(ID:ylwanjia),最初耳東並沒有搭建自己的內容團隊,但隨著上遊業務縱深的推進,耳東也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內容渠道。

目前耳東的內容研發來自於四大渠道:一是耳東自主投資孵化的七八家Production House,每一年每一家都會有3-4個劇本,耳東對這些劇本擁有優先選擇權;二是去購買一些版權,由自己的編劇團隊進行開發。三則是和耳東的戰略夥伴進行內容上的合作,四是目前已經舉辦兩年的「耳東影業」杯劇本創作大賽,這個大賽每年都有特定的主題,優秀的劇本會被籤下來。楊凡告訴剁椒娛投(ID:ylwanjia),每年從比賽中能孵化出的劇本就能有二三十個。而這些劇本中目前已經有項目成功孵化,並由耳東主控和發行,在不久後會在國內上映。

在內容的孵化上,耳東也會傾向於使用更為新鮮的主創陣容,比如用國外的知名導演配備國內的新人面孔去拍一個經典的劇本。「因為我們是一個年輕的團隊,所以我們還是想要去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在影視產業的中遊,耳東還做起了藝人經紀業務,耳東旗下藝人經紀公司「耳東繁星」將聯手南京藝術學院,捷成股份,觀時娛樂,貓眼娛樂等合作夥伴,整合各渠道與平臺的資源,每年甄選培養優質藝人。

除此之外,在產業下遊,耳東在2017年3月組建了自己的發行團隊,目前已有80多人。不過耳東的發行不僅僅限於自己的發行團隊和院線,而是會更多地和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我們已經跟國影縱橫達成了宣發聯盟,覆蓋了全國2500多家影院,1萬多塊銀幕,差不多佔了國內影院數量的25%,這種合作對大體量的影片而言特別重要。」

這種完整的產業布局,正如前文所言,得益於其資本運作的思路。但從中也可以窺見耳東提出的娛樂相對論的產業戰略。

所謂的「娛樂相對論」戰略,是由楊凡今年提出的未來耳東的產業發展方向。它由一個簡單的公式組成:E=MC²。「E」代表Entertainment娛樂,這是一個大的範疇,它包括Every Story,Every Artist,Every Director,Every Cineplex帶來的觀影體驗(Each Experience),這些不同的「E」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娛樂內容。而為了生產這些內容,耳東需要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運作機制,也就是「M」,即Mechanism(機制)。這個機制通過兩個核心閉環「C2」,即「Creative Content(內容創新機制)」和「Community(社區效應)」打通上下遊產業鏈,而這個戰略的最終指向,正如楊凡所說:「我們至少未來五年內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娛樂生產商。」

耳東文化產業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楊凡闡述娛樂相對論

彎道超車,重拳出擊VR影廳

既然意在全產業布局,那麼立足院線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耳東從2016年初開始布局院線,以北京為起點,已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及運營影院超過30家,其中包含IMAX影城7家。

在影院的定位上,耳東主打的是年輕化、差異化、體驗式。因此在地理位置的選擇上,耳東也有自己的思考,一類是一線城市的網紅地標,如其旗下藍色港灣珠影耳東傳奇影城,耳東會在影院設計中融入更多新潮元素,將其打造成可以讓年輕人「秀」的網紅影城;另一類是三四線城市的新城發展地區,這些地區運營成本比較低,容易獲利。

而在設施的配備上,除了基礎設施之外,耳東和其他院線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主打VR影廳。這正是耳東定位中所提到的「體驗式」。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從2D、3D、4D、到IMAX、再到杜比,觀影體驗快速迭代,大眾永遠都在追求更精緻、更高級的觀影體驗。而VR是顛覆傳統觀影的一種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藍色港灣耳東VR影廳內景

耳東文化產業集團總裁&聯合創始人楊凡接受採訪

除了體驗的升級,另一個吸引耳東做VR影廳的因素則是對消費者時間的掌控。「未來的戰場是在搶奪消費者的時間,一部VR電影在十分鐘左右,特別適合觀眾在等電影開場的時候去體驗,在這個消費場景下它會是一個高頻的事情。」

同時楊凡還表示,「現在所有我們主控的電影都會做一個VR的版本,未來的發行渠道裡,也會有VR電影的部分,甚至還可以做映前廣告,是完全可以商業化的。」

作為國內唯一的VR電影院商業模式研究運營機構,耳東花了兩年時間才摸索出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包括自主創作、製片管理、商業運維、線下渠道等一系列環節,著力打造滿足高端觀影需求的VR影廳一站式解決方案。

「VR影廳是我們在院線布局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希望以後大家想到耳東影院,就會想到我們的VR影廳。」

2018年4月,藍色港灣耳東VR影廳正式運營,這是全球第一家院線級VR影廳。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藍色港灣耳東VR影廳的單個座位月產出是高出傳統影城3倍的,高峰的時候一天的收入能達到兩萬,相當於一個三線城市影城的收入。

就在幾天前,世貿天階耳東VR影廳旗艦店舉辦了動工儀式,這是耳東繼北京藍色港灣、上海怡豐城之後,開設的第三家VR主題影廳。

8月4日,世貿天階耳東VR影廳旗艦店舉辦了動工儀式

在嘗試得到正向反饋之後,耳東計劃在1年內將旗下的所有影院都鋪設VR影廳,接下來耳東VR影廳將會以每月3-5家的增速在耳東各大影城院線投建運營,預計今年年底,全國各省市正式開業運營的耳東VR影廳將超過20家。

這種策略正是耳東一向提倡的縱向橫向分步走的策略,即先縱向地做垂直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通產業鏈,然後再橫向去複製到多家門店裡。未來耳東的計劃還不僅僅止於把VR用於自己的影院,他們希望能夠在這套方案成熟之後,將技術和標準向外輸出到其他的院線,做成一門可複製的生意。

在楊凡的規劃裡,未來VR業務也會和電影、電視劇一樣,成為公司盈利的重要部分。而對於這麼一家成立才三年,就已經完成了上下遊產業鏈布局的影視公司而言,要實現他們的目標,前路漫長而充滿挑戰。現在的耳東經過三年養精蓄銳,已經開始在影視行業嶄露頭角,而未來究竟能否藉助產業布局扶搖直上,成為頭部的娛樂生產商,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耳東影業與Jaunt中國達成VR影視領域全面戰略合作

相關焦點

  • 近三年,一半爆款電影出自新公司
    對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通過這三年國內電影市場出現的爆款作品,盤點出隱藏在其中的25家新銳電影公司。據統計,在2016年至今的111部過億國產片中,由這25家新銳公司參與主出品的影片就有53部。而這25家公司,大體也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 讓「陳奕迅買下抖音」 , 這家創意公司太瘋狂
    據我「門」打探,此次操刀陳奕迅入駐抖音的創意公司,正是那個冉冉升起的創意熱店——MADMONKEY。對於MADMONKEY,大家的印象更多可能停留在「文物戲精大會」。無疑,做公司,MADMONKEY是低調的;但做作品,他們是高調的。他們總是靠案例「被動曝光」,名氣從來都不會蓋過自家出品的案例。
  • 三月國產出海手遊第8,創業首款產品即成爆款,這家成立僅三年公司是什麼來頭?
    一家成立3年的國內公司,第一年在國內發行商海外收入排名中佔得第4,連續兩年進入App Annie的發行商52強,運營三年的主力產品在國內手遊出海收入產品排名中仍排在第
  • 2018電影公司無新秀?
    在題材上,更加現實的題材進入市場主流,憑藉著與觀眾的「共情」成功收割;在類型上,喜劇仍然是「爆款大戶」,但是在類型上開始逐漸出現細分;在人才上,一方面是林超賢、莊文強這樣的港片導演突圍,另一方面是陳思誠、閆非&彭大魔、文牧野、黃渤等新人林立。
  • ...等爆款電影 貓眼、英皇、WangSicong投資的這家公司即將上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此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等等爆款電影席捲了大江南北。現今國產電影商業化已經很深了,資本早已滲透至了娛樂行業的方方面面。而2015年才成立的耳東影業便投資了上述電影。從2016年開始,耳東影業逐漸開始投資電影,包括了《使徒行者》、《紅海行動》、《反貪風暴4》、《我和我的祖國》、《葉問4》等等100多部電影。在耳東影業創立之初,公司作為跟投投資者,參與投資大量電影及電視劇,並積累了影視文化行業的經驗及資源,而進入2018年公司還開始經營電影院。
  • 這家蘇州公司A輪融資100億,阿里騰訊萬科一起領投,估值僅次於萬達電影,在文娛產業瘋狂收割!
    入股後的三年中,兩家公司也一直與華人文化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近期熱映的電影《動物世界》,就是由騰訊主投、華人文化參投的作品。萬科首次股權投資文化企業本次投資最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值第一的房地產企業萬科集團首次股權投資文化企業。不過,事實上,2017年以來萬科就看上了文化娛樂產業。
  • 今年電影「王炸」來了 票房預測50億!這家A股公司或可「打個翻身仗」
    記者獲悉,某業內資深電影觀察者更是給出了50億元的票房預期。《金剛川》出品方包括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及三位導演所在的製作公司。上市公司中國電影為該片的主導方。受疫情影響,中國電影上半年虧損5.02億元。若《金剛川》票房引爆,無疑可讓這家電影國字號企業「打個翻身仗」。
  • 今年為何沒有爆款古裝電影?
    ,像今年大火的《延禧攻略》《如懿傳》,包括之前的《楚喬傳》《雙世寵妃》《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現象級作品無不都是古裝題材,但反觀電影市場,如今的古裝電影仿佛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 其實,看向近三年的古裝電影,雖然每年上映的數量不是很多,僅有十幾部,但大部分都有著過億的成績,像《捉妖記2》《西遊伏妖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更是有著幾十億的成績。而且這些古裝電影大部分也都是由一定規格或知名的業內團隊來操盤的,像《竇娥奇冤》《喜樂長安》這類小體量的電影還是少數。
  • 翻盤或許就在今年!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50家電影公司
    ,一個電影公司可能很難將手裡的每一個項目都做成爆款,但一部成功的影片背後必定離不開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由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從目前已上映/定檔或預計將要在2019年上映的影片中,為大家盤點出其背後最值得行業關注的50大電影公司,提前為大家整理出各電影公司在今年的市場布局,並預判今年的市場走向。
  • 這家韓裝頂流,收割不動中國女孩了-虎嗅網
    而與一過季就瘋狂打折的快時尚品牌不同,無論在哪,你都很難買到真正低價的衣戀服飾。衣戀中國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曾向《第一財經》透露過箇中奧秘:衣戀通常會對庫存三年以上的滯銷服裝進行剪標處理。「品牌永遠是第一位,品牌如果被消費者認可,所有的設計都能被這個品牌賦予涵義和價值」。注重品牌維護的衣戀,也確實將這份「高級感」維持得很好。
  • 這家VC悄悄投了薇婭丈夫的公司
    很多人對這家公司感到陌生,但提到「淘寶第一主播」薇婭就再熟悉不過了。這位帶貨女王,今年以來創造了一系列造富神話,成為當下直播帶貨的標誌性人物。而幕後的「操盤手」,正是謙尋。掌控這家公司的,便是薇婭的丈夫董海鋒以及弟弟黃韜。 謙尋和薇婭的迅速崛起,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恰恰是中國直播帶貨瘋狂的真實寫照。
  • 今年閏四月,艾草什麼時間收割最好?該陰乾還是曬乾?
    按照往年的習慣,收割艾草都是趕在端午節前後,因為農村人都知道,端午節期間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那個時候收割艾草最好。而且很多農村人不僅選擇在端午節當天清晨割了艾草插在門楣上,也同樣選擇在那天去山裡收割艾草,回家後晾曬收藏。
  • 這家韓裝頂流,收割不動中國女孩了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衣戀集團展開了積極的自救,手段包括但不限於關店、降薪和變賣資產——今年上半年,衣戀陸續關閉了位於大邱、仁川等地的多家門店;出售20多家門店停車場的10年期經營權,籌集到約合人民幣7億元的救命錢;對佔到公司員工總數近三分之一的、超過1000名的管理人員實行階段性無薪休假,這一舉措預計從9月起執行至年末
  • 章子怡、韓寒會不會栽在這家公司身上?
    奈何流年不利,博納影業先是趕上了影視行業「大洗牌」,2019年又因聘請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受拖累,雖然手握爆款電影,卻被攔在了上市門檻之外。《瘋狂電影圈》作者莫爭表示,一旦題材失效,博納影業又當如何?彼時,黃曉明、張涵予等人的入股時機選得十分精妙,或者可以說本身就是衝著博納上市分一杯羹的心態而來。他們已經苦苦等候三年,三年後終於可以收穫了,未嘗不會拂袖離去。
  • 2018國產影視劇進入黃金期 揭爆款影視劇幕後
    在眾多爆款影視劇製作產出的背後,影視劇製作公司迎來一次次洗禮,一次次得到市場與受眾的檢驗。從《唐人街探案2》《一齣好戲》到《陪讀媽媽》,《扶搖》,實則這些爆款影視劇背後「隱匿」著一位低調的文化影視公司——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謝盈萱今年38歲,入行18年終成影后
    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個重要支柱,謝盈萱成功背後的強大支撐就是她的母親。 她一直是個劇場演員,轉戰熒幕演員不過三年的時間。她在影視劇《誰先愛上他的》中飾演劉三蓮一角,一舉獲得臺北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一開始投資方不願意用一個不太有知名度的演員,但是後來經過導演的勸說,還是錄用了她,當她獲獎的時候,她萬分的激動,也不後悔自己的堅持。現在認認真真靠實力做演藝事業的人是比較少了,其實夢想還是需要努力堅持的,堅持下去總是會有圓夢的那一天。
  •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講的竟是這家中國公司
    中關村在線消息:今天,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揭曉了,得獎的是紀錄片《美國工廠》,而事實上,這家我們相識在五年前,初期,我被您們作為電影創作者的敬業所感動。您們不怕苦,不怕累,您們的敬業態度及對事業的忠誠都深深地感動了我。那種求真務實的精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偷偷地向您們學習。電影出來後,我很認真地看了三遍。我知道,您們用自己的手法,也沒少批評我,但我還是感謝您們,我會很客觀地接受您們的批評。
  • 未來兩年的爆款動漫恐怕被這家公司承包了
    而時至今日,有一家公司一口氣公布了數十部新作品計劃,我們居然能做到泰然處之……泰然處之是不可能的!永遠不可能泰然處之,必須要瘋狂安利,把它吹爆。這家公司就是閱文集團,日前一口氣發布了4部續作、8部全新作品、1部動畫大電影和十幾部漫畫的計劃,不過這次,我們就先來聊聊動畫方面吧~~哦,對了,騰訊視頻為此還專門要開闢一個
  • 20多家電影公司片單出爐:後疫情時代誰是第一個爆款?
    繼電影院迎來即將復工的消息後,20多家電影公司為了提振市場,陸續推出了他們今年片單年報,其中包含計劃上映片單,數量之多讓我們甚是期待,除了已經曝光的新片,還有哪些最新作品在路上呢?公司擬在未來三年內,使用不超過5億元與中影開展製片業務合作,「老大哥」強強聯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一起拭目以待。
  • 今年電影「王炸」來了,票房預測50億!《金剛川》上映一周前口碑先引爆,這家A股公司或可「打個翻身仗」
    記者獲悉,某業內資深電影觀察者更是給出了50億元的票房預期。《金剛川》出品方包括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及三位導演所在的製作公司。上市公司中國電影為該片的主導方。受疫情影響,中國電影上半年虧損5.02億元。若《金剛川》票房引爆,無疑可讓這家電影國字號企業「打個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