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2020-09-05 搜狐娛樂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六大電影公司總市值和歷年淨利潤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衝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六大電影公司歷年淨利潤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裡,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淨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光線淨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光線傳媒淨利潤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蕩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裡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光線傳媒股價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裡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湧》等。

光線2020年預計上映的電影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光線預計製作中的電影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裡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娛樂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裡曾經排到過第一。

萬達電影淨利潤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併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淨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衝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併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遊戲、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截止2020上半年幾大電影公司旗下影院數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遊戲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萬達電影2019年各版塊業務營收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帳,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萬達電影股價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裡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淨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淨利潤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儘快回收票房分帳款(以及上映後可以儘快賣網絡版權拿一筆淨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遊《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裡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華誼2020年電影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裡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華誼募資公告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華誼兄弟招商銀行籤約儀式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蕩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華誼兄弟股價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華誼2017-2019年有息負債情況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北京文化淨利潤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歷史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北京文化股價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複製《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製《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北京文化電影項目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註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衝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裡最高的。

博納近三年發行電影票房成績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博納近三年重點影片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籤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籤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籤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陞籤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製工作,爾冬陞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製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籤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籤了五部監製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製了《烈火英雄》。和莊文強籤了一部電影,莊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籤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博納合作的電影人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籤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籤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籤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博納投拍《中國醫生》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佔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佔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中影幾大塊主營業務佔比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臺、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中影業務版圖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中國電影淨利潤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中國電影股價


今年由於疫情衝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中影電影項目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相關焦點

  • 2017年電影行業重塑 華誼兄弟市值遭4家公司反超
    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奧飛娛樂等上市公司,都表示出對「東方迪士尼」的嚮往。   這一年,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搶奪大文娛板塊,快速佔領視頻平臺和票務平臺。尤其是票務平臺格局發生改變,騰訊、光線傳媒支撐的貓眼微影宣布合併,與阿里旗下的淘票票形成兩強對立,雙方戰火由市場份額上升到網際網路宣發,中國的電影市場有了與好萊塢方向不同的新突破。
  • 2018電影公司慘狀:現金吃緊、稅改發酵、淨利下滑、市值蒸發、股權凍結、高管動蕩...
    範冰冰事件之後,每一個影視公司的日子也都不好過。在上市電影公司中,被捲入輿論風暴的華誼兄弟股價暴跌;光線清空新麗傳媒股份保障業績;印紀傳媒、文投控股都經歷了高管動蕩,前三季度淨利分別下降253.72%、93.34%等。 在傳統電影公司集體遇冷之時,業內新勢力迎來彎道超車之機。在今年的各個檔期,多個電影爆款都由新興的電影公司主控。
  • 未能引爆票房的《金剛川》和華誼、光線等上市公司的股價迷局
    雖然近年來,無論是在電影市場還是資本市場,華誼兄弟都面臨了諸多質疑,但作為國內電影行業的老牌王者,在疫情緩解後的華誼兄弟也是以《八佰》和《金剛川》為其在電影領域的硬實力證名。但同時,資本市場和股民們對於華誼兄弟的信心仍然維持在低點,所以,華誼兄弟的股價也是一直維持在谷底附近徘徊。
  • 王中軍拿了平安300億授信,稱「華誼系」要做到3000億市值,比肩華納
    8月18日,坐在北京四季酒店的採訪間裡,他拋出了「華誼系」的概念——華誼兄弟500億市值,加上華誼投資的銀漢科技、掌趣科技,此外還有港股公司超凡網絡,即將掛牌新三板的華誼創星,市值累計已經過千億。「華誼系兩年內一定有幾家百億級的上市公司,綜合做到3000億市值,也就是5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美國的華納,也就是500多億美元。
  • 《姜子牙》不及預期 光線節後股價跌近14%市值一日縮水66億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因為《哪吒》的大爆,觀眾和市場對《姜子牙》及其出品方光線傳媒所布局的不過,它還是有可能追近或超越《瘋狂動物城》的15.32億元,成為國內動畫片影史票房第二名或第三名。光線傳媒的總市值當日收在了
  • 《哪吒》逆天改命後光線傳媒再靠《姜子牙》釣大魚
    目前,國內比較純正的大型電影公司基本上就是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這些年有些水逆,無論是業績還是市值,早已被光線傳媒反超。光線傳媒成立於1998年,最初的重心在電視音樂行業,對電影投資一直非常謹慎。
  • 光線傳媒、華誼兄弟、中國電影、萬達、北京文化,誰是電影老大
    國慶你看電影了嗎?國慶長假第五天,票房大盤依然勢頭兇猛。貓眼實時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國慶檔前五天累計票房已突破25億元,這成績也是排在近年前列。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位居前三。電影如此火爆,你現在是不是也浮現出哪些股票了呢?看看誰是電影概念前排股票。
  • 華誼虧損、光線下滑,《金剛川》沒能拯救失落的影視股
    在如此短的時間製作出這樣體量相對較大的電影,協調多個劇組,並迅速完成後期製作,進行電影發行上映,《金剛川》確實是在「快工」之下將國內電影工業化水準具體體現了出來。《金剛川》用三位導演和三個視角將一個故事講了三遍,並且還必須保持敘事風格的統一與故事敘事的連貫性,這就對導演敘事手法與電影結構、故事疊加技巧有了相當要求。
  • 文娛十年|對電影公司來說,這是怎樣的時代?
    1、從舊「五大」到新「五大」2009年,在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三大板塊發展日漸成熟的華誼兄弟,成功登陸創業板,「內地民營影企第一股」的名頭花落華誼。對資本市場來說,華誼上市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對於整個影視產業來說卻有著長足的影響。
  • 《八佰》28億票房也救不了華誼兄弟 巨虧40億市值縮水80%
    博納影業籌備上市,影院院線依舊是重要延展方向,光線則在投資動漫。每家巨頭,都經歷著大環境變遷及網際網路公司的侵蝕。路往哪走,每個操盤手都必須做出選擇。記者觀察|華誼的選擇,電影巨頭的分野當華誼股價持續走低時,光線則在高歌猛進。
  • 《金剛川》票房破3億!出品公司股價卻崩了…
    此外,該電影還集齊了國內一線實力男演員,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擔當主演。其中出品主控方為中國電影,華誼兄弟也是出品方成員,而出現在聯合出品方名單中的公司多達41家,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萬達電影、文投控股、人民網、歡瑞世紀。
  • 《金剛川》票房破3億!出品公司股價卻崩了……
    隨著國內影院復工持續向好,電影市場逐步回溫,又有新影片火了!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上映,首日票房達到1.04億元,直追《八佰》首日1.41億的票房。上映三日來,該片累計票房已突破3.55億元,且連續三日票房過億。然而,這樣不俗的成績卻並不令資本市場滿意。今日早盤,金剛川主要出品方中國電影和華誼兄弟雙雙開盤大跌。
  • 《姜子牙》3天破8億背後,那個把華誼兄弟拉下馬的隱形大佬
    第二天起兩個交易日內,華誼兄弟的市值迅速跌去13個億。業內一片譁然:幾個月後,一部名為《泰囧》的商業喜劇開創了中國票房的十億時代。執導十幾年的王牌馮導,被首次擔任導演的徐崢在票房上贏了將近80%。這部由光線傳媒投資的喜劇電影,製作成本不到3000萬元,最終卻實現分帳票房12.67億,而光線分帳比例為43%,且公司所佔分帳後權益為90%。以此測算,光線實現收益4.9億,大賺16倍。
  • 「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大漲近50%.
    阿里影業復牌大漲  市值接近「華誼兄弟+光線傳媒」  本周香港恒生指數持續大漲,強勢突破27000大關。與此同時,港股亦迎來一波洶湧上漲,一眾內地概念股更是炙手可熱。頭頂「資產注入」及「馬雲概念股」雙重光環的阿里影業更是賺足風頭。
  • 《金剛川》票房破3億!出品公司股價卻崩了…
    此外,該電影還集齊了國內一線實力男演員,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擔當主演。其中出品主控方為中國電影,華誼兄弟也是出品方成員,而出現在聯合出品方名單中的公司多達41家,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萬達電影、文投控股、人民網、歡瑞世紀。
  • 《八佰》背後的華誼兄弟,守得住最後的堡壘麼?
    8月31日,由華誼兄弟出品電影《八佰》票房突破20億,成為後疫情時期第一部票房過20億的電影。進入2020年9月,光線傳媒總市值已經超過500億元,逼近歷史巔峰,是華誼兄弟的3倍不止。vs光線:市值變化二者業務類型、營收、資產規模相近,華誼曾經風光的時候,光線不過是身後的小兄弟。
  • 2020《財富》中國500強揭曉,萬華化學、華誼集團、東方雨虹上榜!
    2020財富中國500強企業營收總和上漲11%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國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50.5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長11%;淨利潤達到了4.2萬億元,較去年增長超16%。今年上榜公司的年營收門檻接近178億元,相比去年提升了近10%。
  • 光線傳媒控股貓眼電影,光線股價以後可以不只靠票房了
    在最初的交易被媒體披露之前,這樣的討論已經在漫咖啡和庫布裡克咖啡館裡持續了一兩周。到了5月底,就當討論已經變得有些乏味的時候,交易也正好完成了。5月27日下午,停牌一個多月的光線傳媒發布了公告,宣布完成了對貓眼電影的控股。光線通過兩家公司合計獲得貓眼電影57.4%的股權,付出的代價是6%的光線傳媒股份和23.83億元現金。
  •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網際網路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 博納、光線、華誼、萬達如何再戰「劇集江湖」?
    或許正是因為早年的類型積累,讓光線抓住了喜劇內容的精髓。 2003年,光線與北京亞環影音達成合作,共同經營當時國內唯一的情景喜劇劇場《630劇場》。而後,光線擁有了該劇場的1500集情景劇版權。並於2008年成功推出中國最長的系列情景喜劇《閒人馬大姐》的續集《馬大姐新傳》,劇集篇幅長達10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