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一看下聯,這也太絕了

2020-11-18 騰訊網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一詩,詩中寫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其中的「桃符」就是我們熟悉的春聯,據《蜀檮杌》所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曾在寢室門板桃符上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後人視其為歷史上第一副對聯,因此對聯也有「桃符」之稱。

時至今日,「貼桃符」的傳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每到春節,我們還是會在家門口貼春聯,以求一個好兆頭。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貼春聯已經是「徒有其表」,我們只是將其當成一種「儀式」,絲毫不關注春聯本身,更可笑的是,人們購買春聯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春聯的款式上,而非春聯本身的內容!

對聯的沒落

春節都是如此,平常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如今對聯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學已經沒落了,除去在春節還會象徵性的貼一下春聯,日常生活中幾乎已經沒有了對聯的蹤跡!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於我們而言乃是巨大的損失!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形式能像對聯一樣「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裡巴人」!

正因為對聯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特點,才能一經誕生就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雖然對聯也有平仄協調,詞性對品,結構相等等「條條框框」,但說到底就是一組「對偶句」,這使得對聯既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既有名留青史的「千古絕對」,也有「市井泛濫」的「對偶句」。

值得一提的是,市井之中也常有「絕對」或者「巧對」出現,雖然文學性可能不強,但若是與具體情景聯繫起來,卻是相得益彰,頗為貼切!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中國人極為忌諱談論死亡,平日裡都會刻意避開這個話題,碰到與死亡有關的東西或地方也會繞道而行,比如墓園和火葬場,尤其是火葬場,一想到裡面的情景,只想離它遠遠的,哪怕一秒都不願逗留!

然而某地一處火葬場卻別出心裁的掛了一副對聯,此舉竟令過往之人戰勝了對火葬場的恐懼,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打量這副對聯!對聯是這麼寫的:

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

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協調,「早來」對「先到」,「晚來」對「後到」,「早晚」對「先後」,「都來」對「全到」,對仗極為工整,詞性對品,單從對聯的角度來說,這副對聯就極為巧妙,但更絕的是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所謂「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先到後到先後全到」說的不正是人固有一死嗎?「生老病死」作為不可逆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無法逃脫,尤其是人類的終極歸屬——死亡,人生而有死,無論生前富可敵國還是權勢滔天,死後不過都是一捧黃土,正如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所言「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需一個土饅頭」,而人最終都逃不過「饅頭餡」的命運!

因此這副對聯其實是告訴人們要正視死亡,不要畏懼,本來也是頗有深意的兩句話,掛在火葬場更是「別有一番風味」,與火葬場的功能互相映襯,相得益彰,頗為有趣!所以過往之人都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打量片刻。

其實我們上文提到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很多有趣的對聯!

比如和珅最愛拍馬屁,所以乾隆出上聯「四方臺 臺四方 四方四方四四方」他對下聯「萬歲爺 爺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再比如和珅和紀曉嵐不對付,紀曉嵐經常用對聯譏諷和珅:上聯「水部失火 金尚書大興土木」,下聯「北人南像 和中堂什麼東西」;再比如和珅設計陷害紀曉嵐,以十萬兩白銀的「潤筆費」讓紀曉嵐寫了一副對聯:上聯「君恩深似海」,下聯「臣忠重如山」,這有僭越之意,結果紀曉嵐偷偷在每句話後面都加了一個字,上聯成了「君恩深似海兮」,下聯成了「臣忠重如山乎」,這樣一來意思就完全顛倒了!劇中還有不少「千古絕對」,比如乾隆出上聯「煙鎖柳池塘」,紀曉嵐對「炮鎮海城樓」,蘇卿憐對「炮堆鎮海樓」,當然劇中也不不乏「下裡巴人」的對聯,和珅紀曉嵐二人逛窯子時還寫了一副對聯,上聯「聞香下馬」,下聯「摸黑上床」……

這些對聯的穿插不僅增長了我們的見識,還使得劇情更加趣味橫生,實在是難得的良心好劇!

小結:

對聯的沒落於我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如前文所述,再也沒有一種文學形式能像對聯這樣既能「陽春白雪」,又能「下裡巴人」,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真心希望對聯這一傳統文化的瑰寶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這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

參考資料:《元日》《鐵齒銅牙紀曉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火葬場門有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讀完下聯實在是精彩
    對聯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至今已經在我國流傳了數千年,是中華民族創造出來的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根據用途的不同分為很多種,比如常見的春聯,祝壽聯,行業聯等等,但是大多數的對聯都是用在吉慶的場合,只有少數的對聯,比如輓聯才會用於喪事。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大家對於對聯的印象應該都是逢年過節的喜慶日子,人們自己寫或者購買喜慶的句子,貼在門上。對聯無論什麼時候提及,人們首先想到的永遠都是一團火熱喜慶的紅色。而火葬場就曾經以上聯對外徵集過下聯。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不少人都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下聯。不過這些下聯反倒是衝淡了許多的悲傷,一起來看一下吧。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圖片:桃符劇照到了宋代,對聯逐漸普及變得興盛起來,成了點綴人們生活環境的藝術品,它深受許多文學家以及藝術家的喜愛,有一些文人還通過對聯來傳達自己的感情,表明志向。他們有的還會將對聯貼在自家廳堂裡,來宣示自身的高風亮節和清雅脫俗,像宋朝的兩位文學大咖,蘇軾和朱熹都非常喜歡題對聯,民間還留下很多他們寫的對聯。
  • 理髮店門前一對聯:「 進店來烏雲秀士 」,下聯極為精彩
    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對聯對於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因為我們一出門就能見到對聯,農村院落的大門上,等等其他的地方我們都能看到。對聯最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幾千年的傳承,讓中華兒女對這些文化感到更加的親切。
  • 一和尚向鄭板橋求對聯,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看完下聯尷尬了
    實際上,禿驢一詞的最早是因為雲遊四方的僧人都愛牽著驢子去化緣,因此人們見到的多是騎著驢子的僧人,而由於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斂財而假冒僧人進行偷蒙拐騙,因此玷汙了出家人的名譽,因此便有了禿驢的貶稱。而曾經有一個和尚便向大名鼎鼎的鄭板橋求對聯,上聯是鳳來禾下鳥飛去,而為何看完下聯為何尷尬了呢?這就於禿驢一詞有關了。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但是棺材店的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不能說一些「歡迎光臨」的話語,也不能讓人經常來,所以在寫對聯的問題上就十分尷尬。 棺材店老闆想了很久,最終寫出了一個上聯「人無千歲壽」,但是下聯卻一直想不出來,非常犯難的佇立在門口。剛好這時從旁邊路過一位書生,這名書生在當地可是有名的才子,一眼就看到了棺材店前的上聯,和一臉躊躇的老闆。
  • 上聯:「烤鴨,烤魚,烤雞,各來三盤」,網友的4個下聯,太牛了
    對聯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一副好的對聯,總是能讓人會心一笑。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對對聯應該是古代讀書人閒來無事時的消遣,為的是打發寒窗苦讀的時間,所以自然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但事實上,對聯比起四書五經,比起古典詩詞,生命力顯然要強得多,這就是因為它們夠接地氣。
  • 請跟我來,讀出對聯的精彩
    我踩著不變的步伐  是為了配合你到來  在慌張遲疑的時候  請跟我來  ——請跟我來讀一讀多音字聯,欣賞漢語言的精彩!  公眾號發出小文《這幾副多音字聯你讀準了嗎?》,引起了朋友們的興趣,有好幾位注音跟帖,遺憾的是,至今沒見到幾副多音字聯全部標音正確者,想送的嵌名聯只能作罷。
  • 上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網友下聯高深,不愧是高手
    熟悉中國對聯文化的人都知道,對聯這種東西,其實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平仄對齊,然後自己通過生活中的感悟,古典,古籍等地方上的參考,就可以創造出新的對聯。因為篇幅比較小,因此很多人都能輕鬆創造出對聯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二三四五六七」這樣的句子都能成為上聯,下聯對上「忠孝禮義孝廉恥」,這樣一看,也是一副千古絕對呀!一點都不掉檔次的那種。並且從古到今,我們看到了很多對聯,不止是王侯將相,就連民間的普通百姓閒來都能對上幾句,可以說對聯極大的豐富了農民的生活,對中國古代的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退休老教師寫的對聯,太幽默太有才了
    還有一位退休語文老師,也寫了一副對聯,發給老伴,太有意思了! 02 老婆子看後,又回了老頭子一副: 上聯:活一歲,大一歲,感到身心都疲憊 下聯:過一年,賺一年,身體大大不如前 橫批:覺得沒勁!
  • 鄭板橋罵和尚為「禿驢」,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下聯更是絕配
    對聯不僅僅講究對仗工整,一副高深的經典佳對,往往都讓人玩味其中,或能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或能從中發現什麼隱藏的含義,對聯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文字遊戲,文人墨客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歷史上有關對聯的趣事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清代鄭板橋的對聯趣事,細細品讀,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 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恰巧,竊國大盜袁世凱於1916年死了,有人給他寫了一副「輓聯」,上聯是:「袁世凱千古」;下聯則是「中國人民萬歲」。字面意思就是:皇帝袁世凱死了,天下是人民的了。這哪是什麼「輓聯」?分明就是嘲諷。不過,這副不是輓聯的「輓聯」也不對稱,上聯五字,下聯六字。有人奇怪地說:「上聯的『袁世凱』是三個字,怎麼能對得起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周圍的人都笑了,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啊!」
  • 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千百年來對出的下聯無數,不過都很牽強
    甚至在唐朝的時候,如果一個文化人不會現場寫詩的話,那麼基本上不可能在文化人的圈子裡待下去,在唐朝的時候,詩文水平就成了一種看不見的名片,而對對聯和詩文是如影隨形的。不過,朋友相聚的時候,出上聯的人要把握很多分寸,有時候就不能亂出,比如這幅對聯:小偷偷偷偷東西,那麼問題來了,對應的下聯該如何應對?
  • 趣味對聯!上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網友的下聯非常經典
    因為金庸先生的作品是很多人童年時期的技藝,每當人們所提及的時候,很多人都是難以忘懷的。雖然在現代對聯的使用頻率不是很高,但是有些地方使用對聯,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時一群在到餐館去吃飯,老闆為了吸引顧客,想了一點方法。就是通過對聯來吸引可客戶。怎麼吸引呢?他在店門口擺了一副對聯,這一副對聯沒有下聯,只有上聯。
  • 上聯「老鼠娶親成故事」,網友對出下聯,成為一副妙對!
    古人對對聯文化情有獨鍾,一群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腦,娛樂活動還是相對睏乏的,大家圍坐一團,把酒言歡,自然少不了吟詩作賦,而對對聯更是風靡整個酒桌的高雅藝術。對聯一般分為上聯和下聯兩個部分,上聯又叫出句,下聯又叫對句,這個對句的「對」字其實就是答對,由此可見,對聯其實是一種考題,也是一種高級的文字遊戲。
  • 原創對聯。上聯:上對下聯,聯聯妙對
    上聯:上對下聯,聯聯妙對;下聯:???對聯小知識:對聯,俗稱對子,由兩句對偶句組成,它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是中文語言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對聯作為一種學問,有很多講究,下面,我就簡要的和朋友們介紹一下。
  • 李白醉酒時寫一上聯,醒後自己懵了:下聯咋對?千年來無一人能對
    唐文宗曾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張旭的草書」封為唐代三絕,從這裡也能看出李白在詩詞方面的成績,李白這一生有三大愛好,詩、劍、酒,當李白喝了酒,做出的詩更是一絕。
  • 古人對聯招親是真的嗎?乞丐老頭對出精彩下聯,才女做出驚人決定
    女子用對聯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要是男子能對出類拔萃的下聯,並讓小姐和眾人佩服、滿意,招親大會就圓滿成功,順理成章地成就一段姻緣。但是招親也有對出下聯才女不滿意的時候,這就需要有個章程,不能隨便不同意就取消了,沒有誠信連下面看熱鬧的人都不允許,都是招親的見證人。為了避免出現意外的情況,事先才女家人要把小姐規定的條件寫清楚,比如年齡範圍,未婚等硬體條件,普遍對家境狀況和相貌沒有要求。
  • 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一出,立即有人對出下聯,你知道是什麼嗎
    一、古代文人做出來的好對聯。三、"劉邦劉備劉德華"這一上聯的出現。除了上述那副由彩票店店主做出的對聯外,現代還有其他人在興致高漲的時候,也會選擇借做對聯來怡情。比如說,曾經就有一個劉姓的人做出了這樣一個上聯,即「劉邦劉備劉德華」。乍一看,有人覺得這不過是三個人名罷了,哪裡就能用來當成上聯呢?可細究做對聯的規則後,又似乎挑不出大錯來。這個時候,想必不少人肯定想知道這個姓劉的人給出了什麼樣的下聯。